题西林壁教案设计.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26509743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题西林壁教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题西林壁教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题西林壁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题西林壁教案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题西林壁郑姣枝一、教材简析:题西林壁是人教版小语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观察和发现”组文中第一篇。它是苏轼游庐山时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诗的头两句写观察所见,概括叙述游览庐山的总体印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强调因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所以看到的景象都不相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写所感,即发现。讲了从看庐山的经历中所悟出的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客观、全面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2. 能力目标: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会全面看待问题。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

2、,热爱古诗文。三、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含的道理。四、课前准备:课件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吧?我们的祖国河山壮美,风景如画。你都到过哪些山山水水?它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观察角度说:如山,站在山脚下时看它爬山途中看它登上山顶看它远看近看古人倡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他们畅游山水后,留下了很多瑰丽的诗篇。我们来认识北宋大诗人苏轼。出示苏轼的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人又称苏东坡。汉族,四川人,他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让学生自读后,苏轼给你留下了什

3、么印象?)他用了十多天的时间游賞了庐山后,写下好几首写庐山的诗,最有名的是这首题西林壁。让我们随着诗人走进庐山。自己先读读诗。二、明确学法以前我们也学过不少古诗,回想学法,说说这首诗我们准备怎么学习呢?总结板书:读诗句解诗意悟诗情入诗境三、读通读顺1、诗要读出节奏才有韵味,我们一起来划出节奏线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自已试着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2、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边读边想象,看你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读熟诗:同桌互读一遍,师生共读(师读题,男同学读诗句前四字,女同学读后三个字),男生齐读,

4、女生齐读。指名说一说读诗时想到的,也可以说是看到的。四、再读古诗,感受诗意 师:我们读出了节奏美,对诗的内容有了初步印象,下面就请你一边读一边结合书中注释来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 诗中有哪个字难懂,说出来,指导学生理解后,指名说诗意。 (一)交流第一、二行诗句 1、“岭”和“峰”在你的脑海中是什么样子的, 想象一下,请同学说一说。 有感情地读出你的想象,还要把岭和峰的区别读出来。2、 让我们欣賞下庐山美景,留心观察点。完成填空: 从远处看,庐山_; 从近处看,庐山_; 从高处(山顶)看,庐山_; 从低处(山脚)看,庐山_。3、看到庐山峰峦奇丽,云雾缭绕,山中溪水潺潺,飞瀑帘帘,宛如仙境一般,你一

5、定想表达对庐山的赞美之情吧,让我们读出庐山的千姿百态,读出庐山的风光醉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4、这两句中有三组反义词(横-侧,远-近,高-低),从这几组反义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作者从多个角度观察,所以才感受到了风景如画。(二)交流第三、四行诗句1、师:诗人已经从多个角度领略了庐山的美,可为什么他却说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点拨:他如何回答我们?(只缘)2、讨论:诗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点拨:诗人从多方面观察,其实他已经更全面地了解了庐山,可他却没有意识到,这正应和了一句话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苏轼博学多才,他曾“立志识尽天下字,发奋读遍人间书”这样勤学善思的人,难道他真没意识

6、到吗?其实,他是为了引起我们的思考和注意,让我们明白:板书:全面客观看事物,了解更真实。我们再读这两句诗,体会一下诗人的用心良苦及告诉我们的道理。4、学一学: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诗中的情况?试学用诗中句说说。人,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如何看待他?(不识同学真面目,全面了解才客观)我们的校园,从外面看,看到什么?到了教学楼下再看,站在楼顶看,你会不会发出同作者一样的感慨呢?(不识校园真面目,多走多看景色美)我们同学间经常发生争执,你说你有理,他说他有理,到底谁有理呢?(不识哪个做得对,只因身在此事中)5、总结:你现在了解为什么诗人的这首庐山诗最有名了吗?师:其实,诗人在游庐山后,写下了好几首诗,

7、题西林壁是最后的一首,它综合了诗人的观察所得,揭示了一个道理。可以说,这诗是前边几首的总结。欣賞题西林壁的书法作品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齐背全诗,再一次感受庐山的美和诗人告诉我们的哲理。可以把这首诗默写下来吗?试一试。五、课后拓展(选择感兴趣的课外学习)1、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游览过庐山、赞美过庐山,除了这首诗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诗人写过庐山。(生:我知道李白写过望庐山瀑布)找找,读读,对比他们的不同,看你会不会同诗人一样有所发现。2、除了此诗,苏大家的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让我们课下找来读读,领略一下古诗词的魅力。3、古人喜欢把诗词吟唱出来,大诗人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相信你听了一定会爱上,你也可以把题西林壁自编自唱出来哦。板书设计题西林壁看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悟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全面客观看事物,才更真实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古诗的经验,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懂得理解古诗诗句的基本方法,但对于难解的地方老师仍需点拨,对本诗需要领悟的道理,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具体事例中寻求感悟。还可根据以前学过的课文画杨桃中去帮助理解。应用多媒体技术:1、 从不同角度看山的风景图片,让学生受到美的感染,为下文领悟道理铺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