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教学案例.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教学案例(密度) -由“满堂灌”到“满堂问” 白秀芬【设计理念】 密度是表示物质特性的一个物理量,本节课重点是探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列表分析、画图像得出结论。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用到物理中来,理解比值的物理意义。通过实验探究,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没有从密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单位.传统的内容让学生亲自经历实验探究,掌握方法、分析归纳后得出结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手机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探究,在参与实验探究活动中互相交流、团结合作。通过对密度的认识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关心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悟科学
2、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特性,能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能理解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2、学会用实验数据列表和绘制退表,进一步认识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3、学会用查表的方法,了解各种物质的密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日常生活中的密度值。 2、通过了解同种物质的密度是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感悟密度对科技进步的影响。教学重点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教学方法综合室启发、谈论式教具天平、刻度尺、橡皮块、酒精、水、烧杯、肥皂块、泡沫、
3、奖牌【教学过程】 引入师:(出示肥皂块和泡沫)怎样区别?生:看出来的。师:(再出示两杯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如何区别?生:闻气味。师:(展示一个奖牌)大家看这是什么?她是什么材料制成的?怎么知道?大家传看一下。师:我们有时可以从外观来直接辨别物质,有时却很难分辨,例如自来水和矿泉水,外观根本无法区别,所以我们想知道能不能有一个科学的方法来区分呢?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展示手里的泡沫塑料(一大一小)师:你能看出什么不同?生:体积大的质量大。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定性的关系,大家想不想进一步来看,它们之间有没有一个定量的变化关系?生: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师:大家的猜想有没有道理?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
4、。设计实验师:现在桌子上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器材,愿意研究肥皂块、橡皮块、酒精的小组请举手(分配任务)师:清各小组谈论设计出实验方案。(2分钟)师:我们请同学向大家介绍实验的思路生:从小到大选择3块肥皂块,用刻度尺测出每一块的体积,再用天平测出每一块的志向,填入表格。师:其他小组的思路有没有不同的?大家选择的物质不同,但步骤基本相同。为了加强合作,我们采用小组比赛的方法来做实验,推选一位组长,按照人数做好分工,每个同学都有任务。看看不同的小组情况是否相同,现在选择器材。进行实验(10分钟) 期间由学生把表格画在黑板上,并不断填写数据。分析论证。师:现在大部分小组已经做完了实验,我们来看一看各组的实
5、验结果。问:鞋面每一小组都来分析讨论,你们从数据中得到了什么?(3分钟)请各小组代表上台分析。师:大家会发现,对于同一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那么我们把这个确定的比值称为密度。也就是我们这节课的知识。我们上节课讲质量时说过,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那大家思考一下密度是不是也是物质的一种基本的属性呢?生:是的。师:很好!现在大家看一下,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样来计算一种物质的密度呢?生:用某种物质的质量除以其体积。师:很好!这是密度的定义式,由于时间关系,对于密度的应用,我们下节课再进行学习。【谈谈收获】师:下面请同学们来谈谈自己的收获。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收获。【教学反思】
6、 这一节本人的理念是:由于是概念教学,物理概念的建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免密度把密度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心理学原理,在密度概念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形象化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教师仅仅是学生概念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为此,本节课采用“科学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这一节的不足: (1)合作交流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回顾本节课教学过程,大多数学生的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关注的仍然是“
7、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之后,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交流应涵盖两个层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倾听别的的意见。但是本节课中的交流过程只是一个表述的过程,缺少倾听的过程,交流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只有教师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才能真正用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真正发挥合作交流的作用。(2)时间分配不合理。刚开始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长,老师有想让每个学生都跟上,于是就举了很多的例子,可到了后面又想结束本节的教学内容,就匆匆而过。(3)教学设计不细致。备课时,总感到授课的思路符合学生的实际, 能够顺利的完成教学内容,但实际操作的时候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一当出现和自己的思路不一致的时候,要么是绕来绕去,回不到重点和难点,要么是滑过去忽视学生存在的问题。今后本人会注意以上问题,使自己的教学更完善。 201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