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对待农村3—6岁幼儿的攻击性行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正确对待农村3—6岁幼儿的攻击性行为.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何正确对待农村36岁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攻击是幼儿中一种比较常见的不良行为。具有不良行为的幼儿往往不积极参与活动,并且在活动中很难集中精力,从而各方面的能力很难发展。由于在交往中常常有攻击性行为,和其他幼儿关系处理不好,常会受到别人的排挤。这样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人格和良好品德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为准则”,“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因此分析和控制幼儿攻击性行为,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是当今幼儿教育中一项严峻的课题。作为在一线工作的农村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和日常生活生成多样的案例需要教师了解农村幼儿攻击性行为特征和
2、原因。于是在许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我将范围缩小到农村,针对农村幼儿攻击性行为特征和原因进行分析,以便教师找到更好的方法解决攻击性行为,使幼儿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一、农村36岁攻击性幼儿的特征和表现。 1、幼儿比较好动,幼儿的行为不受约束,自己不能够控制。 2、农村攻击性行为幼儿的攻击对象范围广,不局限于某一个人,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的攻击对象。 3、农村3-6岁的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思维超出常规,身边的小事情很容易就会引发他的攻击性行为。 4、农村3-6岁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后果很严重,危害大。 5、攻击性幼儿对于自己的行为不能够控制。 6、家庭教育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常常都是缺乏父
3、爱或者母爱的,或者被溺爱等。二、农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危害? 1、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其同伴关系一般较差。大多数同龄孩子会对其避而远之,不和他们一起玩,这种孩子难交到朋友。 2、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影响老师的班级管理,给老师的管理带来困难。 3、攻击性行为还会延续至青年和成年,可能危害家庭、危害社会。因为这类孩子长大后也可能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社交困难,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据资料表明,在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犯罪行为当中,70%的暴力少年犯在早年儿童期就被认定为有攻击性行为。三、影响农村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1、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控能力差,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
4、在园内集体生活中,不能判断是非对错,有的幼儿性格很偏激,与同伴发生矛盾时,不知如何去解决,就会出现攻击性行为。 2、家庭环境因素 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抚养方式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对幼儿的发展影响不同。在农村家庭教育方式中有70%的属于隔代教育模式,有20%的幼儿属于双亲教育模式,有10%的幼儿是属于两代共同教育模式。农村家庭教育有其独特的模式容易形成以下不良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1)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引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幼儿在家庭受到家人的细心呵护,个性要强,心里很脆弱,受不了一点委屈,在集体生活中想自己强势;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5、,往往是家庭的中心,是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父母外出打工就由爷爷奶奶担任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家庭教育观念不合理,有的过度溺爱,有的过度偏激,对幼儿的心里造成了影响,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幼儿就会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2)教育误导。家庭对幼儿过多关注,顺从多、宠爱多,要求少、教育少,爷爷姥爷都成了孩子的后台,这就造成孩子骄横、任性、自私、事事我行我素,以致养成孩子独占,独霸的习惯,在幼儿园他的某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攻击性行为 (3)制止不及时。家长看到幼儿出现这些行为没有引起重视,让幼儿形成一种误导,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妥,就这样长久以往,攻击性行为就存在了3、幼儿自身因素 3-6岁幼儿
6、好奇心特别强,爱模仿,这也是造成幼儿攻击性行为因素之一。四、 如何预防农村幼儿攻击性行为?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我们应更多地强调爱、平静、温和的教育,特别要注意平时培养他们的爱心及善良、谦让、合作等良好品格,这才能铲除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土壤。多与幼儿交流,引起情感共鸣,知道幼儿的真实想法,然后给与引导。 2、教师要树立榜样作用。教师要树立良好榜样,教给幼儿正确的非攻击性解决矛盾的方法,让幼儿明白什么才是正确的。 3、正确引导。正确引导幼儿对攻击性行为的认识及其危害性。启发幼儿对攻击性行为的理解和思考 。运用具体、形象的材料,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如给他们观看录相、表演、和孩
7、子交谈等,设法让他们明确攻击他人的行为是不对的,小朋友、老师和家长都不喜欢。 4、及时制止。当发生矛盾时老师要及时处理避免幼儿间的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当幼儿间发生攻击性行为时老师一定要及时的制止处理,避免此行为再一次发生。 5、老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名幼儿,不能单一的喜欢或是讨厌某一名幼儿,让其他的孩子有不平等的思想从而产生攻击性行为。 6、合理安排一日活动,保证幼儿各器官、组织有节奏的活动,防止神经过度疲劳或过于抑制,对于形成良好的习惯有积极促进作用。给幼儿提供动静结合的空间,减少冲突的发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我们应更多地强调爱、平静、温和的教育,特别要注意平时培养他们的爱
8、心及善良、谦让、合作等良好品格,这才能铲除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土壤。 7、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五、 如何正确引导农村幼儿改正攻击性行为? 1、教师的关心。让幼儿有安全感。教师的关爱和小朋友之间的关心等。帮助孩子提高自控力。当受欺负时不要用武力解决,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告诉老师等方法。 2、注重榜样的作用。教师的言传身教榜样作用。幼儿之间的模范带头作用。教师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表扬等。发现孩子自我控制或攻击性行为得到改善,及时表扬。 3、家园共育。深入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环境,形成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对症下药,家园共育正确引导。给孩子讲道理,不要打骂孩子。家长的教导,很多家长怕孩子吃亏,认为别人骂自己或打自己了就应该还回去,导致幼儿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教师要改变幼儿的行为习惯需要改变家长的观念。 4、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发挥故事 ,生活实例 ,电视传媒等作用。利用教材中的实例让孩子知道攻击别人的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