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反思_2.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26408931 上传时间:2022-07-17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4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_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_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_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反思_2.docx(4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反思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够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乘法分配律是小学阶段学生比拟难理解与叙述的运算定律,但确实又非常重要、运用广泛。在本节教学经过的设计上我采用了让孩子通过“联络实际、感悟建模;分类整理,生成模型;发现规律,举例验证;表示规律,建构模型;概括规律,完善模型;应用规律,感受模型的探索经过,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在教学经过中,以突破乘法分配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切入点,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本人的教学教

2、训,在平常的教学中,总是发现学生在学习完乘法分配律之后容易出现a+bc=ac+b的现象仔细研究其原因,其实是学生学的记的只是乘法分配律的外在形式,对公式只不过是外表浅薄的忘记,而没有真正理解乘法分配律内在的数学意义。因而,我就打破通过观察发现猜测验证概括的传统教学思路,除了在外在形式上认识规律教材意图,又从乘法的意义入手,使学生进一步从算式意义方面得出了a+bc=ab+bc这样确凿无疑的结论。让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不再只是停留在外在的“形,而是又进入“质的深化。这种教学建立在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之上,实现了有效的建立模型突破了本节的第一个难点。从课后作业能够看出,这种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以前。在突

3、破本节第二个难点:乘法分配律容易跟乘法结合律混淆的现象时。敢于挑战自我,不再泛泛地讲两个规律的区别与联络,而采用反式教学写出2548=254+258的现象,让学生既懂得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的区别,又找到了乘法分配律概念的重点。在本节课的练习设计上,力求有针对性、有坡度的知识延伸,出示扩展型的练习,对分配律的概念加以升华。这些方面,只是我对本人原来的教学在反思与比照中觉得是对我而言较为进步的一点点。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操作中,整个教学经过也出现了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方:课堂上由于紧强导致只顾本人思路,而忘了对学生的回答或知识的恰当与否做出及时评定。还有,恐怕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任务,而把“总结与“拓

4、展放错了位置;学生介入的积极性没有料想中那么高,可能与我相对缺乏鼓励性语言有关等等问题。深化考虑,觉得还是本人的业务不够熟练,驾驭课堂能力低下而造成的。因而,我想:今后要从下面几方面努力:一、深化钻研,在挖掘教材上下功夫。二、多听课,学习别人长处,多查阅资料学习,提高本人的业务水平。最重要的是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思路的“创新上狠下功夫,让学生看到的天天都是“新教师,甚至忘记“传统形象,这是我最高的追求目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2通过本次网上数学研修的学习,作为老师的我深深感到学习的重要性,进一步认识了新课程的发展方向和目的,反思了本人以往在工作中的缺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立足于本人的本职工作,加

5、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实践新课改。网上研修学习很快就要结束了,我个人感觉在这次学习中收获很多,盘点收获有一些感受.加强教学反思,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听课老师的评课建议,及时修改、补充、调整、完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这对老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高是非常必要的。一个老师假如坚持写教学反思,几年以后很可能成为名师。我们要坚持写课后反思、阶段性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对一名数学老师而言教学反思能够从下面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考虑对于学生来讲,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考虑,用数学的目光去看世界。而对于

6、老师来讲,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而老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2.对学数学的反思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拟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经过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经过暴露出来。3.对教数学的反思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遭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本人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根据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总

7、之,通过培训对我来讲有了很大的收获,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学习使我对新教材教法有了更新的认识。我要把这些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本人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在教学中发挥本人应有的作用,为农村基础教育做奉献!小学数学教学反思3小学阶段,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气氛。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教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教师身上。小学的数学教学,最令我烦心的是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原因较多,也是比拟复杂的,我个人以为除了学生本身的原因,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任课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教学基本功能否

8、扎实也是很关键的。于是我在教学设计中不断的反思,上课前认真准备,同时我还积极的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善本人的每一节课堂教学。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所任教的三年级学生,学习上困难比拟大的学生十分多,在教学中,我细心观察了学习吃力、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进步的学生,我发现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屡次失败的经过。基于此,在教学中我试着运用了失败教育法,有效的克制了这一问题。学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了的培养、提高。只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养成健康心理-不怕费事、不怕失败、敢于挑战,定能使学生学有所成。主要采取了

9、下列措施:1在班中实行帮教活动,每一个学困生都找到一个学习优秀的好朋友来天天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辅导和考试,老师定期进行抽查。2我作为数学老师天天的工作计划中就有关于学困生的辅导工作。3学困生本人制定出详细的学习目的,以不断促使本人努力。但是,教学中,我明显存在很多缺乏。比方,课堂气氛不活跃,合作流于形式等。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要真正让学生在主体积极介入、操作、沟通、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对于优生,要想捉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

10、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在讲哪儿,对他们来讲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的就不要太高要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让他们本人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获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教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本人还是很有希望提高的。除了这些之外,作为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讲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要不会教的教师。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1、对学生厌学现象

11、的反思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最挠头的是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这里的原因是多样的,也是复杂的,除了学生本身的原因,数学学科特殊性之外,老师授课方式、水平、内容安排等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教学一些课时,用不同的方法就会获得不同的效果。本学期在设计一些课时,我抛开了书中的例题,为学生创设了一些现实的情境,学生们顿时兴趣盎然。这样处理的好处不仅解决了课的重点而且节约了教学时间。大家又一次进入了学习的高潮之中。尽管要通太多个情境解决几个知识点,这么大的容量,由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和感兴趣往往能到达非常好的效果。这些让我反思,在平日的教学中,创造性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太少了,

12、经常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学,围绕书本讲书本,围绕例题解例题,所以缺乏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长此以往,学生感到腻烦在所难免,厌学的症结所在。2、对学生的两极化现象的反思新课改的理念中倡导突出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在学生的实际学习中是随着年级的增高,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以我现任教的三年级为例,数学的各项成绩在历次抽测和考核中均还理想,但从口算到应用题,每一项都有几个差的学生。我就想,为什么差的学生越教越多呢?于此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大多数同学热火朝天的学习经过中,差生扮演的只是鸭子叫雷

13、的角色,不仅提不出问题,甚至记不住常见的计算方法,更有甚者连练习题都不愿意做。而对于这部分学生,常规的处理方法是忽略不计的,日积月累,错过的东西越来越多,与大家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对数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淡,所以我觉得,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但也不能忽视老师的主导,更要因人而宜,我们也不能用公开课的标准来,衡量本人的学生,我以为我们能够汲取公开课的思想,但不能照搬公开课的方法。这样差生会更差,作为老师应该及时补差,不让学生落伍。总之,我觉得,数学教学活动是一个最具创造性和灵敏性的活动,只要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收到实效,避免失误。小学数学教学反思4一摆正教和学的关系唯物辩证法以

14、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教学也一样。处理好教学经过中的种种矛盾,是搞好教学的关键。在教学经过的一系列矛盾中,首当其冲的是教和学的矛盾。教和学这对矛盾处理得怎样,往往以学生学得能否积极、能否主动为重要标志。假设我们把教学经过理解成“给予“的经过,采用灌输的方法,这不仅使学生学得被动,就是对老师来讲,也不能称之为发挥了主导的作用。教学也是一种传递,是精神产品的传递。它与物质产品的传递是不同的。物质产品的传递具有给予的性质,即你给我就得,不给就不得,多给就多得,少给就少得。作为传递精神产品的教学,却不一定是老师一讲学生就懂,老师不讲学生就不懂,老师少讲学生少懂,老师多讲学生就多懂。所以,教学并不是给予

15、。那么我们应当怎样看待教学呢?我以为教学应当是在老师指引下学生的获取。是给予还是获取,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教学思想,也必然导致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学“体积这个概念,不仅要使学生把握体积概念及体积的求法,还要注意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显然“预备齐背诵和发展空间观念毫无联络。经太多年教学实践,我教这个概念时,是从观察实验开场的。一上课,我就把两只一模一样的玻璃杯放在讲台桌上。然后分别往两只杯子里倒水。正当学生感到莫名其妙的时候,我讲:“谁能告诉我哪只杯子里的水多,哪只杯子里的水少?学生更认真地观察了,但他们看不出差异,只好犹犹豫豫地讲:“两只杯子里的水好似一样多。我立即肯定他们观察得细致,并

16、讲:“我倒的水就是同样多。然后,我拿出一个东西放在一只杯子里,问学生们看到了什么。他们讲:“看到教师把一个东西放进了这只杯子里。我又问:“好好看一看,你们还发现什么?学生认真观察后讲:“您把东西放进杯子后,这只杯子的水平面就升高了。我问:“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马上回答:“您放进去的东西是要占地方的,就把水挤上来了。我又拿出一个东西,把它放进另一只杯子里。问学生:“这回你们又看到什么了呢?学生讲:“看到您把一个东西放进了另一只杯子里,这只杯子的水平面也升高了,而且比第一只的水平面升得还高。我问他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他们果断地回答:“肯定后放进去的东西个儿大。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对物

17、体要占据空间,所占据的空间还有大小的差异等,已有了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明确什么叫体积,我确实感到学生的空间观念,又一次得到了发展。这比起简单叙述什么叫体积和背诵几遍定义就好得多了。要摆正教和学的关系,首先就要改变“给予的思想,需要确立的是引导学生“获取的思想。1引导学生获取,就要培养学生的获取意识。不少教师对我讲,讲我上课的时候,学生总是精神集中,思维活跃,兴趣盎然。讲实在话,我最害怕的就是学生在上课时死气沉沉,沉默寡言,无动于衷。我把课堂气氛,看作是课堂教学的温度计。活跃是获取意识强烈的表现,而呆板又往往是被动介入的标志。因而,在常年的教学中,我构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不管哪堂课,

18、我都要反复研究怎样开场,其目的是为了创造出一个最佳的教学机会,点燃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循环小数,是学习小数除法这一单元邻近结束时引进的一个概念。教学时,我先出了三道题让学生来计算。学生一看都是除法题,自然也就感到非常简单。第一题是,被除数能被除数整除,学生计算起来当然没有问题;第二题,固然不能整除,但是能够除尽,学生刚刚学过,也感到容易;第三题却一反常态,无论如何计算,也得不出一个准确的商。水平高的学生,首先碰到了这个问题。他们中有的人问我:“第三题是不是出错了?我也就装作很认真的样子,看看教案,再看看黑板,很客气地对他讲:“我没有出错,请看看是不是你抄错了?他们只好又投入到计算之中。中等

19、水平的学生,也被第三题难住了。他们问我:“第三题得计算到哪辈子?我指着计算速度慢的学生讲:“你看他多么认真,碰到问题别着急。水平最低的学生,面对第三题也计算不下去了,他们讲:“这道题我不会。好了,最佳的教学机会出现了。学了多年的除法,竟然还有处理不了的问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怎样去解决?这种想学、要学的心理,也就是获取的意识。他们有了需要,也就有了兴趣,有了动力。这是上好任何一节课都不可缺少的。2引导学生获取,还要创造有利于获取的详细条件。学生有了求知的欲望,尽管特别重要,但毕竟是仅仅有了学习的动力,还不等于发现了规律,获取了真理。要引导学生获取,还必须创造有利于学生获取的详细条件。我所讲的条

20、件,主要是指有利于学生的认识,由感性阶段上升为理性阶段。不管是从现象到本质,也不管是从个别到一般,认识上的升华总是需要一定条件的。为学生创造出这些条件,就是老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任务。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一方面,我考虑到要排除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干扰;另一方面,我还考虑到其特征要易于学生发现。首先,我要求学生随意讲出一个能被3整除的数。学生讲:“9就能被3整除。我讲:“对极了。谁能再讲一个大点的,也能被3整除的数。学生又讲:“27能被3整除。我先肯定他回答的正确,然后又要求:“谁能再讲一个大点的,譬如讲个三位数。学生回答的速度慢下来了,他们需要考虑。过了一会儿,他们讲:

21、“123也能被3整除。我讲:“好极了,123这个三位数确实能被3整除。同时我还把这个数板书在黑板上。接着我又讲:“不过我有点不满意,就这么个数似乎想的时间太长了。学生有点委屈,由于这不是运用口诀,能够脱口而出的。不过我成心不去理睬他们的情绪,而是指着黑板上的“123讲:“看着你们讲的这个数,我一口气能够讲出好几个,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学生的表情是惊奇的。我讲:“132,213,231,312,321这些数,都能被3整除。学生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我,我把这些数板书出来,让他们计算一下。他们一计算,立即惊喜了,并大声问我:“这是怎么回事呀?我讲:“这太简单了。我讲516能被3整除。同时把这个数板书出来

22、,接着讲:“看着这个数,你们也能一口气讲出好几个数来。由于这是照猫画虎,学生自然会讲:“561,156,165,651,615。我把这些数也板书出来,并问学生:“你们讲的这些数,也都能被3整除,你们信吗?学生摇摇头,表示本人没有这种把握。我又让他们计算一下,证明这些数都能被3整除,他们兴奋极了。过了一会儿,我问他们:“这是为什么?他们沉思着。我指着黑板上的两组数,让他们观察一下,各有什么特点。他们发现,每一组里的数,都是由三个同样的数字组成的,不管如何变化,这三个数字始终不变。我又问:“组成这些数的数字不变,仅仅是数字在排列上有变化。那你们还能进一步发现有什么特点?学生们想了一下,他们真的发现

23、了这些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和,不会变。我又引导他们去计算一下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计算的结果一组是6,另一组是12。有的学生高兴得一下子站起来了,他们已经发现其中的微妙了。我又回到他们原来讲过的27,有的学生不等发问,就讲:“72也能被3整除。我问他们:“这是为什么?他们讲:“7加2,2加7,全是9。结论得出来了,他们沉浸在靠本人获得成功的欢乐之中。二处理好经过和结果的关系早就指出,要实行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我以为是启发,还是注入,关键就在于处理好经过和结果的关系。所谓经过,也就是操作的经过,观察的经过,比拟的经过,分析的经过,综合的经过等。所谓结果,主要是指抽象、概括出的结论。经过和结果之间

24、的关系,首先是“结果以“经过为基础,其次是“经过以“结果为目的。它们之间应当像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是认识上的自然升华。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比拟普遍地存在着只重结果,不重经过的倾向。在作业的批改中也反映出这种倾向,注重的也是结果,对于思路、策略往往重视缺乏。我曾做过一次调查,让一年级的学生计算43这道题,他们几乎都做对了。我又把他们找来,一个一个地询问,由他们讲出是如何想,才得出7的。分析学生的回答,大致能够分为四个层次。最好的是概念水平。他们以数的组成为基础,讲:“4和3能够组成7。所以4加3等于7。其次是表象水平。他们以吃苹果吃糖等为例,进行考虑。譬如讲:“上午我吃了4块糖,下午我吃了3块糖

25、,一天就吃了7块。再有是半直观水平。他们伸出一只手的手指头,然后就讲出5、6、7,这样数出结果。最后一种是全直观水平。两只手都伸出来,一只手伸出4个手指头,另一只手伸出3个手指头,从头数到尾,总算也得出了7。这项调查,生动地讲明,质量的含义应当是,采用最佳策略,获得正确结果。显然,忽视经过,忽视策略,决不是正确的态度。为了处理好经过和结果的关系,在教学求最大公约数时,我是这样做的。第一步,先把一个数分解质因数,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个分解质因数的式子,讲出这个数中除去1以外的全部约数。例如,12=223。学生能够讲出12的约数除去1以外,还有2、3、4、6、12。第二步,再把另一个数分解质因数,然

26、后仍然要求学生根据这个分解质因数的式子,讲出这个数中除去1以外的全部约数。例如,18=233。学生能够讲出18的约数除去1以外,还有2、3、6、9、18。第三步,把两个式子中公有的质因数2圈起来。然后问学生:“12有质因数2,18也有质因数2,这讲明什么?学生指出:“这讲明12和18都有公约数2。我再把12和18公有的质因数3圈起来。然后问学生:“12还有质因数3,18也还有质因数3,这又能讲明什么?学生回答:“这讲明12和18还有公约数3和公约数6。我又问:“12和18的最大公约数是几?学生回答是6。我又引导他们观察,这个6是怎么得到的,结果学生发现,它是全部公有质因数的积。三处理好知识和能

27、力的关系人的认识总是要经历两次转化的,把它称之为两次飞跃。第一次,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第二次,是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转化。一些数学老师对于认识上的第一次转化,是比拟重视的,但对于第二次转化的重视程度有时显得不够。对于数学教学来讲,实现认识上的第二次转化,主要是通过练习。教师们天天布置作业,怎么还能讲重视不够呢?实现第二次转化主要靠练习,但练习不一定就能实现第二次转化。这要看我们练什么,怎么练。假设模拟性太强,假设大有“请你照我这样做的味道,就是练的再多,也不一定有多么大的意义。我以为,为了促成认识上第二次转化的练习,应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不超纲,不超教材,即运用已学过的基础知识,完全能

28、够解决。第二是没有现成的形式,需要学生独立考虑。例如,有一次我把一个土豆带进了课堂,请学生计算一下它的体积。起初,学生们都愣住了,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讲教师没教过求这样物体的计算公式,有的讲就是有公式也不成,由于这个土豆的形状太不规则了。我成认没有什么直接的办法,但仍坚持由学生开动脑筋。过了一会儿,有个学生发言了。他讲:“您把这个土豆让我带回家,我把它蒸一下,它就变软了。这样我就能够拍一拍,挤一挤,使它成为长方体。这样就能计算了。我指出他的想法很有意义,这是改变物体形状而不改变物体的体积。又过了一会儿,有个学生又站起来了。他讲:“您给我一个天平,我先来称一称这个土豆的重量。然后我在土豆上切下1立

29、方厘米这么一小块,也去称一称它的重量。我想这个土豆的重量是这一小块重量的多少倍,这个土豆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的多少倍。我讲:“你是根据同一种物质,它的体积与重量成正比例来解决问题的。我相信,以后学习比和比例时,你会更出色。第三个学生又发言了:“您给我一个容器,譬如是个圆柱体形状的。我先量一下它的底面直径,这样我就能算出它的底面积。然后就往里面倒水,再量一量水的深度,就能算出水的体积。把土豆放进水中,再量一量如今水的深度,又能算出一个体积来。两次体积的差,就是土豆的体积。这节课上得十分活跃,不少基础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稳固,得到了更深入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训练了思维,培养了能力。还有一次,我问学生:“

30、你们都有尺子吗?学生一边举起手中的尺子,一边讲:“这不是尺子吗?我又问:“你们知道尺子有什么用吗?学生讲:“尺子能够度量物体的长短。我立即拿出一张纸,把它交给了一个学生,请他量一量这张纸有多长。他很快就量好了。我又对他讲:“请你再量一量这张纸有多宽。他又很快量好了。我还对他讲:“请你再量一量这张纸有多厚。他两只眼瞪着我,讲:“这么薄的纸怎么量呀?我讲:“尺子的功能是能够度量物体的长短,但当它们太短太短的时候,我们就无法知道长度了。你们讲对吗?学生不同意我的讲法,但一时又没有什么理来历讲服我。热烈的小组讨论便开场了。终于有个学生发言了:“用尺子量一张纸的厚度实在是太难了,要是量一叠纸就好办了。我

31、立即让他停下来,指着另一个学生问:“刚刚他讲的是什么意思,你听明白了吗?这个学生点点头,对我讲:“我听明白了。假设我们去量100张纸的厚度,然后再把小数点向左移两位,那一张纸的厚度不就得到了吗。我又叫起第三个人:“他们俩讲的有道理吗?这个学生对我讲:“有道理。他们是根据归一的方法来讲的。我又和大家一起研究为什么讲这是归一的思路。学生发言是很踊跃的。上完这节课,学生对于“归一的理解大大加深了,再也不是停留在只能根据例题,解答几道有关拖拉机耕地的题目这样的水平了。教学中应当处理好的关系还有很多,就是在不断地摆正这些关系中,教学才得以发展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51、关注学生观察、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

32、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时,我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了一些不同材质、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物件,以制作这些物体需要多少材料这个实际问题入手展开教学,然后让学生考虑,想办法,动手剪,展开后求出展开图的总面积即可,进而揭示外表积的概念。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是非常熟悉的,因此感到很有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保持着比拟活跃的思维状态。课堂教学目的的施行非常顺利。课后,布置学生进行课外实践作业,寻找生活中的不同材质、不同大小的长方体物件,分析制作这个物件需要材料的多少与长方体、正方体外表积计算的联络。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实践能力。2、捉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展开教学。在教学外表积的计算方法时注意引导学生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

33、的面的特征展开教学。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教具的观察、测量、计算来体验探究外表积的整个经过。在教学经过中,还结合学具,让学生在长方体、正方体学具上标出长、宽、高,然后考虑相对的面面积怎么求,进而让学生逐步养成逐一对应的数学思想。3、强化技能训练,练好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功:由于外表积教学已不再死定计算公式,这也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所必须。因此在教学中,我关注了学生作图能力的训练,从开场的看图讲数据,到根据数据画草图,再由看数据想图形,在这个训练经过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让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联络生活实际解决问题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敏性,我设计了多个与生活息息相

34、关的素材,如要制作一个电视机罩需要多少布、制作一个金鱼缸需要多少玻璃、一个牛奶盒要包装四周需要多大的包装纸等等,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到底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总和,然后选择有关数据进行计算,灵敏解决实际问题,二不是死板的运用知识。在教学经过中出现的一些问题:1、学生生活经历还有所欠缺:从一些作业中发现有的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有些同学很难与实际物件联络起来。比方房屋的通风管,由于缺乏观察生活的习惯,有的同学计算使用铁皮时计算了6个面的面积。还有些同学缺乏空间想象力,还是分不清楚详细的面应该如何求才是它的面积。十分是一些拓展创新题,更是让不少学生感到困难。学生缺乏耐心细致,做不到详细情况详细分

35、析,区别对待,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失误较多。2、学生对词语表述的理解能力比拟弱:例如横截面、占地面积、周围所蕴涵的数学内涵还不够理解,影响了解决问题的效果。小学数学教学反思6数学每一章都需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对于某些章节,能够采用下面方法来使学生学的生动,灵敏。一、找准知识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设计的问题情境,贴进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境中的问题是开放的且能向学生提出智力战。二、努力营造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教学建议)中指出:“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的教学重点则在于学生本人发现速算的算理,把握速算的方法,获得自主学习成功的体验。与此同时,我并非浅尝辄止,而是紧紧捉住学生思维的有利契机,顺水推周,

36、放手让学生自编速算题目,结合学生编题中出现的“345+99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与减法速算进行比拟,进而发现加法速算要“多加几要减几的道理,并层层深化,拾级而上,从整体的高度领悟加、减法速算的方法。又吻合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即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又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为这节课划上了圆满的句号。由此可想,这样的教学,不但贴近学生的思维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学生学的轻松、学的主动、学有创造、学有发展。三、练习设计注意拓展学生的思维。注意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上,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本人发现加、减法速算的算理,把握速算方法的同时在练习设计中不断进行题目变式,通过不同方法的比拟,使学

37、生体会到要认真审题,要根据详细题目的特点灵敏地进行计算。学生自觉地将知识运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同时,思维的灵敏性和创造性得到培养。不言而喻,设计这样的练习,练习量虽少,但其效果远胜于机械重复练习的几十题,由于学生的思维一直伴随着习题的深化而展开,况且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总之,整节课的整个学习经过,学生都会积极主动地介入,在不断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本人发现知识规律,不仅学会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的方法,而且数学思维得到较好地拓展。小学数学教学反思7分数混合运算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把握整数、小数混合运算和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中,我力求突出两大方面的

38、特点: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经过中,把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我的做法是将解决实际问题与分数混合运算的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经过中归纳出计算方法,并逐步得出结论。2、注重分析问题的经过,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我非常注重指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得失,有亮点,也有很多缺乏,同时也有很多困惑。其中亮点有:一、注重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我在数学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牢固把握已学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去分析、讨论类似内容的知识,即用已知来讨论未知。本节课我注重引导学生回首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等知识。学生由于有了牢固的旧知,把过去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到

39、今天的学习中来,关注了学生的已有经历和认知水平,学生学习新知即可水到渠成。二、注重对知识由理解向表达的迁移。很多人有一种错误的认识,以为表达是语文学科中的事,与数学无关。其实不然,理解是把握知识的前提,而表达则是把握知识情况的标志。对知识和技能来讲,理解知识是把握知识,构成技能的首要条件和前提,而对知识和技能的表达则是人们能否真正理解,把握知识的一种重要标志。任何人都不会否认这样的事实:假如一个人不能将知识表达出来,是不能算是对知识已经理解和把握的。本节课我十分注重直接出示例题中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审题,分析题意,讲讲本人的解题思路,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时机,较好的解决了很多学生似懂非懂,思路不明晰

40、的问题。本节课,我对数学活动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巧用知识迁移,让学生真正经历了探索和发现的学习经过,学生介入到了认知的自主构建中来,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把握了一些学习数学的方法,而且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在自我欣慰之后,我发现本人的教学也存在着很多缺乏。分别是:一、课堂上,本人放得不够开,留给学生考虑的时间和空间偏少。比方,刚刚提出一个问题,我便会急着让学生回答,或公布小组合作讨论等。这样就会造成留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偏少,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当学生不会回答时,我也会急着去暗示或公布答案,唯恐学生不会,其实这样做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我们必须认识到:老师在教学经过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

41、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包办代替、急于求成,都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二、在课堂教学中,我的教学语言不够丰富。比方在教学环节的过渡语言上,还有在评价学生的回答上。这就造成了课堂气氛比拟沉闷,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学数学教学反思8一、温故知新本节课是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发展,因而,严教师以温习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导入,填写算式“()()=6,在学生本人写出的众多算式中引出商不变规律。而商不变规律正是联络旧知与新知的桥梁,也是新知的最佳生长点。严教师温习了商不变的规律后,取出学生讲的一个新算式“4.20.7(除数是小数的算式),反问“为

42、什么觉得商也是6?以此进入新课学习。二、捉住本质,化解难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就是运用商不变规律。严教师捉住这一本质,展开新知教学。首先出示0.120.3=()3让学生填空,由于受以往整数除法的定势思维影响,学生常会误以为填12。这时候严教师没有轻易答复学生,而是让学生本人去考证。运用商不变规律,学生很快发现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的倍数不同,不符合规律,等式也就不成立,推翻了原先的想法。接着出示几道算式,每坐一道算式都让学生讲清楚“除数变成了,扩大了()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要扩大()倍,是(),呈现学生的思维经过,有助于学生深化对商不变规律的理解,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算理。在这经过中,教师还让学

43、生同桌之间讲一讲,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时机,理解其中算理。把本来是小数的除数运用商不变规律转化成整数后,根据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算出商,捉住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本质,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学得更轻松。而且,严教师还通过3个算式的比照,让学生明白把除数化成位数小的整数算起来比拟简便,优化了算法。三、细致讲解,突出算法竖式计算的教学严教师讲解的很细致、到位。计算步骤,如何划小数点,小数点移动几位。这是学生很容易搞错的。因而,接着严教师又出示3到练习,让学生划移小数点。学生在展示、反应中,针对有错地方,教师把问题抛给大家,让学生本人来发现、解决问题。3到练习题由易到难,都是典型性题目。在练习中,让学生

44、规范格式,再次强化计算法则,让学生注意别移错被除数的小数点。后面的练习还让学生先估算再计算。这也是针对学生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很容易弄错商的小数点设计的题目。先估算商比1大还小,有个近似数,再列式计算,有助于学生在计算时避免弄错小数点的位置,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也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来检验计算结果。小学数学教学反思9本学期,我们数学教研组在“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定不移地施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转变教研理念,改良教研方法,优化教研形式,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新体系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踏踏实实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1、

45、加强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我校数学老师普遍具有丰富的实践经历,缺乏一定理论作指导,而实践经历只要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用一定理论来指导,那么这个经历才能称之为经历。课改已进入第二学期,老师的观念有了一些变化,但教学理念的切实转变,基本理念的基本确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所以,本学期我们仍然加强老师的培训,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使广大数学老师进一步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的。2、认真钻研教材,运用新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一些理论的基础上,组织了老师围绕课题上研讨课。在教学中,老师都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钻研教材,驾驭教材,在领会编

46、者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在教学中,教师们也都能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沟通的学习气氛,能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沟通中领会知识、感悟知识。3、借助集体的气力,搞好课题研究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制定一份以年级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计划,通过集体备课这一形式,加强了老师间的合作沟通。同时也使“导究式课堂教学形式在面上得以开花,在点上得以深化。4、发挥传统优势,搞好数学特色建设本学期教研组在学生一头,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有每日口算进课堂、每月口算等级赛、学期连环题比赛;有每两周一期的数奥起跑线;有数学小论文比赛;有数学手抄报比赛;有的数学竞赛。在这些活动中涌

47、现出很多活跃份子和能手,为学校特色建设出了一份力。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0通过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以期构成良好的学习品质。针对应用题的特殊性,我觉得在平常的应用题教学中,应重点加强审题习惯、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和检验习惯的培养。1、教会学生读题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读题习惯要解决一个问题,首先就要理解这个问题。找准数量关系,进行分析解答。1培养认真读题的习惯读题能够默读,可以以朗读。读题时要认真仔细地把题读一两遍,边读边想。通过读题,对该题的详细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题的详细内容是一件什么事件,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把题意复述出来。2培养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这一步主要是弄清题目基本构

48、造,找出关键句、词并弄清他们所表示的意义;找出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间接条件,题目求的问题是什么;找出已知条件和间接条件、条件与所求问题间的数量关系;并用直观图示表示出来。例如:五年级有学生214人,比六年级的学生少34人,六年级有学生多少人?把题中的关键句五年级比六年级学生少34人反过来读,就是六年级的人数比五年级人数多34人。读题时养成这种习惯,有利于弄清两种量谁多谁少,较好理解题意、解题时避免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错误。3分析综合确定解题思路分析综合确定解题思路,就是在上述两步的基础上,运用本人所学知识,分析直接条件、间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互相联络。通过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络,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条件,把间接条件转化成直接条件,提出解题方法,确定计算顺序。2、注重应用题检验习惯的培养在应用题教学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