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文献综述资料及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文献综述资料及范文.docx(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资料一一、什么是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的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往往反映的是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反映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等等;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 争辩焦点、 争论现状和进展前景等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并予以评论的科学性论文;二、写文献综述的好处:1 、通过体验搜集文献资料的过程,可进一步熟识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存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学问面;2 、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
2、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3 、通过文献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的才能,有利于独立工作才能和科研才能的提高;4 、文献综述选题范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就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三、写文献综述常见的问题1 、依据已有的综述直译转抄在写作综述论文时 ,可以借鉴他人已发表的综述启示思路 , 但切不行照抄照搬;也就是说 ,必需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写出有别于他文的特色 ,有自己的侧重点;要做到这一点 ,第一必需进行文献更新 , 补足与自己侧重点有关的和该课题最新发表的文献 , 然后依据自己的侧重点重新命题 ,
3、将全文重新整理 ,综合分析 , 提出自己的见解;2 、洋洋大篇 ,只是资料的积累内容既无重点又不深化 ,层次不清 , 概念模糊 ,甚至有误,只是资料的积累;3 、文献开列过多 ,引文不当一般要求综述论文著录的文献应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原文 ,但也并不是全部读过的文献都统统列出 , 应挑选最主要和最新近的文献 : 1 综述论文论点和论据来自的文献 ; 2 为分析争论供应有力依据的文献 ; 3 为理论和机制供应试验依据的文献 ; 4 留意引用知名度高的期刊 ; 5 以新近的文献代替旧的文献;4、把综述写成讲座讲座和综述的共同点是文章的综合性、新奇性和进展性;名师归纳总结 一般认为 ,综述是专业人员写
4、给同专业和相关专业人员看的,要求系统、深化 ; 讲座是专业人员写给相关第 1 页,共 20 页专业人员和非相关专业的 大同行 看的 ,一般在深度上不作太高要求;-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文献综述的写作一、 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选题 :环绕论题选题如“ 争论文献综述”;搜集 :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主要方法有: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 最常用的方法阅读、归纳 :从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牢靠性大的重要的信息,特殊是重要的单篇争论文献;阅读文献时,最好做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文献摘录卡片,用自己的语言 写下阅读时的启示、体会和想法
5、, 摘录文献的精髓;这不仅为撰写综述供应有用的资 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才能、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殊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 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二、 格式与写法 :前言 主体 总结 参考文献四部分前言:200-300 字说明写作目的; 介绍有关的概念、 定义以及综述的范畴;扼要说明有关论题的争论 现状及争辩的焦点;使读者对所要论述问题的大致轮廓有一个初步的明白;主体:2500 字写法不拘一格; 可按岁月次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仍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无论用哪种方式,都必需做到: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及比较分析;阐明有关论题的历史背景、争论现状和进展方向;评
6、述所论问题;主体部分应特殊留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制造性的文献的引用和评述;这部分应包括历史进展、现状分析和趋向猜测几个方面的内容:历史进展:要按时间次序,简要说明这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 进展状况,表达各阶段的争论水平;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对本课题的争论现状及各派观点,包括作者本 人的观点;将归纳、整理的科学事实和资料进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对有创 造性和进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要具体介绍,并引出论据;对有争辩的问题要 介绍各家观点或学说,进行比较,指问题的焦点和可能的进展趋势,并提出 自己的看法;对陈旧的、过时的或已被否认的观点可从简;对一般读者熟知 的问题只要提及即可;趋向猜测:在纵横比
7、照中确定所综述课题的争论水平、存在问题和不 同观点,提出展望性看法;这部分内容要写得客观、精确,不但要指明方向,而且要提示捷径,为有志于攀登新高峰者指明方向,搭梯铺路;主体部分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按问题进展历史依岁月次序介绍,也有按问题的现状加以阐述的;不管采纳哪种方式,都应比较各家学说及论据,阐明有关问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进展方向;主体部分的写法有以下几种: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 纵式写法 纵 是 历史进展纵观 ;它主要环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进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化、目前状况、趋向猜测
8、作纵向描述,从而 勾划出某一专题的来龙去脉和进展轨迹;纵式写法要把握脉络分明,即对某一专 题在各个阶段的进展动态作扼要描述,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取得了什么成果,仍存在哪些问题,今后进展趋向如何,对这些内容要把进展层次交代清晰,文字 描述要紧密连接;撰写综述不要孤立地按时间次序排列事实,把它写成了 大事记 或 编年体 ;纵式写法仍要突出一个 创 字;有些专题时间跨度大,科研成果多,在描述时就要抓住具有制造性、突破性的成果作具体介绍,而对一般性、重复性的资料就从简从略;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做到了详略得当;纵式写法适 合于动态性综述;这种综述描述专题的进展动向明显,层次清晰;2 横式写法 横 是 国
9、际国内横览 ;它就是对某一专题在国际和国内的 各个方面,如各派观点、各家之言、各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通 过横向比照,既可以辨论出各种观点、见解、方法、成果的优劣利弊,又可以看 出国际水平、国内水平和本单位水平,从而找到了差距;横式写法适用于成就性 综述;这种综述特地介绍某个方面或某个项目的新成就,如新理论、新观点、新创造、新方法、新技术、新进展等等;由于是 新 ,所以时间跨度短,但却引起国际、国内同行关注,纷纷从事这方面争论,发表了很多论文,如能准时加以整 理,写成综述向同行报道,就能起到借鉴、启示和指导的作用;3 纵横结合式写法在同一篇综述中,同时采纳纵式与横式写法;例如,写历
10、史背景采纳纵式写法,写目前状况采纳横式写法;通过 纵 、 横 描述,才 能广泛地综合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熟识某一专题及其进展方向,作出比较牢靠 的趋向猜测,为新的争论工作挑选突破口或供应参考依据;无论是纵式、横式或 是纵横结合式写法,都要求做到:一要全面系统地搜集资料,客观公平地照实反 映;二要分析透彻,综合恰当;三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四要语言简练,详略 得当;总结:200-300 字对主体部分进行扼要总结,重点评议,提出结论,最好是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提 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最终提出自己的争论方向;参考文献:虽放在文后,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敬重及引用文
11、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化探讨有关问题供应了文献 查找线索;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晰,查找便利,内容精确无误;不少于 20 篇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资料二 范文三篇世说新语及诗性争论文献综述学 生:宋明宽,长江高校文学院指导老师:李丽君,长江高校文学院世说新语作为我国志人小说的名著, 既凭借内容详实、 材料的真实可信,成为争论魏晋南北朝历史的必读著作,又依靠特殊的艺术魅力,成为文学宝库中的典范之作;鲁迅先生赞之曰: “ 记言就玄远冷峻,记行就高简瑰奇”;她问世一千多年以来,受到历代读者的关注与宠爱,近年来
12、,世说新语的争论成果更是异彩纷呈;本综述立足于近二十年来的争论成果,从文体、艺术、美学 和诗性等四个方面进行梳理,以期对今后连续深化的争论供应有益的借鉴;需 要说明的是,为了更有利于阐述世说新语与诗性的联系,本综述第一对学 术界的诗性争论进行一个简要的勾画,为世说新语诗性品质争论供应一个 清晰的学术背景;一、诗性争论综述认真梳理我国近年来诗性争论成果,不难难发觉,目前学术界的诗性研 究倾向于文化、美学和语言三个角度;1、诗性的文化角度争论1999 年,莫砺锋在中国韵文学刊第1 期上发表论中华文化的诗性特征,文章认为以人为本的中华精英文化布满了诗性精神,所谓“ 孔颜乐处”、“ 天地大美” 、“
13、逍遥物外” 正是诗化哲学与诗化生活追求的表征;莫砺锋教授 指出,诗性精神是“ 那种执着又潇洒的生活态度,那种基于自身道德完善的愉 悦感,那种对朴实单纯之美的领会, 那种融真善美为一体的价值追求, 除了诗这个词以外简直无以名之! ”1 2006 年李建中在论文 论中国古代文论诗性与功 利性的契合中也明确指出,诗性是我国“ 民族秉性” 的一个方面;他认为诗 性思维是远古时代东西共有的精神财宝“ 中国哲学创始之际,保留了诗性思维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的特点,采纳诗性思维和辩证法相结合的运思模式,特殊是在阐述其
14、世界观尤其是熟识论和道德学说时,这种诗性思维的特点又表现的特殊明显;而儒家权威的强化又使诗性和功利性的结合成为固定的民族秉性” 2 ;陈炎 2000 年发表在理论学刊第6 期的中国“ 诗性文化” 的五大特点将“ 诗性文化”的特点概括为五个方面: 1,在全部的艺术产品中, 诗歌具有主导和扩散的位置;2,在全部的文化产品中,艺术具有主导和扩散位置;3,“ 礼乐文化” 的行为准就使人们的言谈举止均具又艺术特点;4,“ 世俗文化” 的信仰空缺使艺术具有了准宗教的功能; 5,属于汉藏语系的民族语言所具有的模糊性、多义性和音乐性特点与艺术的表达之间有着一种自然的亲和关系;2、诗性的美学角度争论诗性的美学角
15、度争论是诗性争论的一个重要的方面;2002 年,黎风在社会科学争论第 3 期上发表文学“ 诗性” 的现代阐释 ,文章认为文学的“ 诗性” 是与人的制造相互对象化的审美过程和结果,它以先验悠闲的状态等待着人们去“ 融入” 、“ 查找” 和“ 发觉”;他说:“ 文学的诗性就是要求文学超脱于现实功利的目的和存在表象,进入更加高尚纯粹的抱负境域,成为安慰感情,心灵的超然力气和进入历史本真的审美通道;”4 无独有偶,王振复的诗性与思性:中国美学范畴史的时空结构也有类似的论述:“ 从人的生命直观出发,自然宇宙、社会人生及其艺术审美,都是愤怒灌注、气韵生动的,其共同、共通的人文意蕴与品行无疑是诗性的;这诗性
16、之直接的出现,是审美感觉、意 绪、移情、感悟及愉悦,等等; ”5 2007 年,王彦锐在辽宁行政学院学报第 9 期发表诗性观照下的审美意蕴 ,文章指出:“ 诗性是一种重要的关注世界 的视角和思维模式,更是一种审美的情感方式;诗性的这种精神现象,包涵着 一种价值观念,融入了一种情感态度,是一种“ 诗化” 了的意识形状;文学诗 性就表达为一种超功利性、自然性非社会化的文学旨趣,是对人生、社会、历史实行一种诗意的审美观照; ”63、诗性的语言角度争论 2000 年,北京高校哲学系张世英教授在中国人民高校学报第 1 期上发 表语言的诗性与诗性的语言 ,张先生认为日常语言一般皆有诗性,即具有暗 指未说的
17、东西,从而使个人特殊的东西得到他人懂得的特点和功能;诗的语言在语言中最具“ 思辨性”,最大程度彰显了语言的诗意本性;在对古典诗歌语言的诗性特点上, 他说:“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所以也特殊重视发挥语言的诗性,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重视用诗的语言表达无穷之意;中国古典诗的水平之高低,主要不在于说出的东西,例如辞藻之华美与否,而在于说出的言词对未说出的东西所启示、所想像的空间之广度和深度; ”7 同年,程惠哲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理性与诗性的结合评 明确指出诗性的表达就是: “ 以形象化、情感化的语言很到位地
18、表达了很多不易言说的” 8 问题;黎风就在文学“ 诗性” 的现代阐释中指出: “ 文学是如何被语言赐予了诗意,或者说语言是如何地自呈诗性,在理论上好像仍没有具体落实的共识,依旧给人晦暗不明、玄乱一团的感觉;”9 他认为语言的 “ 诗性” 在文学中有两种出现方式: “ 第一,语言的诗性在于以最简要、最朴实的文字表达本质的深刻”;“ 其次,10语言的诗性也在于最简洁、最朴实的文字的不行说明性;”二、世说新语争论综述1、世说新语文体争论在日渐丰富的世说新语争论成果中, 世说新语的文体越来越受人瞩目,一时成为争论 世说新语 的一个热点; 目前,世说新语 文体之说主 要有五种观点;1世说新语是小说近现代
19、以来,尽管小说的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多数人仍承认世说新语是小说;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历史的变迁中把世说新语归于小说类,称之为志人小说;鲁迅先生的熟识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1979 年,刘兆云发表在新疆高校学报上的小说,笔记小说与世说分析了古今对小说熟识的差异,认为世说新语 “ 完全符合汉魏六朝人对小说体裁的概念;它开创了我国笔记小说的一体,并使之历久不衰;”11 1988年,宁稼雨在天津师高校报 发表是志人小说观念成熟的标志 ,宁先生认为:“世说新语从根本上与诸子、史传、志怪书划清了界限;使志人小说成为一种独立的小说样式; ”12 此外,宁先生在中国志人小说史 中说:“ 经过魏
20、晋两代人的努力,志人小说在内容因素、体例方法上都逐步完善起来; 魏晋志人小说的集大成者 世说新语 就是顺应这种要求而产生的; ”名师归纳总结 13 刘强“ 倾向于把世说当作一个整体的叙事文原来观赏,特殊是当作近代第 6 页,共 20 页意义的小说去读,而不仅仅作为历史资料的汇编文献去使用” 14 ;陈-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金泉通过从世说新语纪实写真的审美特点,到它的审美聚光点,得出结论:“ 世说新语在我国小说史上的确是开写实志人小说先河之作;”152世说新语是史料 史学家陈寅恪、周一良都认为世说新语是争论魏晋南北朝,特殊是思 想史的重要资料
21、;陈寅恪在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中说:“ 世说新语记录魏晋清谈之书也; 在吾国中古思想史,就殊有重大意义; ”16 周一良 说:“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史的一部重要资料,也是争论这一时期思想史 必不行少的资料;”17 刘军撰文明确反对将 世说新语归为小说,他指出:“ 世 说新语完全采纳纪实手法,根本排斥艺术虚构;同时作者的创作意图也很明 显,就是为名士们供应可资借鉴的参考资料,根本无意于作小说;”18 清末民初 梁启超在新民丛刊上发表了闻名的长文新史学,他把中国古代史学分成 十类,其中世说新语被列入第五类“ 杂史” 中的“ 琐言” 19 ;现代史学家 钱穆也认为世说新语“ 应是一部史书, 而
22、且很重要;”20 今人张叔宁认为 “世 说新语是一部具较高文学价值的历史著作,而不是一部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的文学作品;”213世说新语是小说又具有史料价值世说新语既是小说又具有史料价值的观点,越来越被学术界所认同,这 明显是一种折衷的观点;周祖谟在为余嘉锡著世说新语笺疏写的“ 前言”中,第一承认了 世说新语 的小说位置, 并进一步确定了它的史料价值: “世 说新语始终为争论汉末魏晋间的历史、语言和文学的人所重视; 所涉 及的重要人物不下五六百人,上自帝王将相,下自士庶僧徒,都有所记载;从 中我们可以观看到当时人物的风貌、思想、言行和社会风俗、习尚,这的确是 很好的历史资料;”22 刘叶秋先生既认
23、为世说新语是小说,仍承认其史料价值,并且仍对它的小说特点及史学价值进行了比较:“ 世说新语所写的为历史上的真人,而每采传奇,时加演饰,着重从琐言情节上,以片言只语表现人 物,虽大致不违真实,体例应属小说,其史料价值好像不及文学成分深厚;但 所记叙的各方面的内容,却能生动地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所刻画的形形色色 的人物,也成为多种的典型;可以当作魏晋名士的速写画看,其史料价值,又 不因其为小说而减低; ”23 有些学者认为世说新语既不属于小说,也不属于 史书,而是介于文、史之间,或者处于史向文转变的一种过渡状态;1997 年,张海明在文学遗产上发表 的文体特点及与清谈之关系 ,他认名师归纳总结 -
24、 - - - - - -第 7 页,共 2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为“世说新语处于中国古典小说的萌芽阶段,只能说具有一些小说因子,而不得与成熟后的小说等量齐观; 从史传文学向小说文体的过度来看, 世说新语处于历史与小说之间, 它兼有两种文体的部分特点; ”处于“ 辞别历史向文学演化的蜕变之中; ”2524 全星迳认为世说新语从整体上看,目前学术界承认世说新语既是小说,同时又具有很强史料价 值的占多数,这正说明白世说新语是一部兼具文学性与史学性的著作;2、世说新语艺术争论世说新语因其篇幅短小、善记人物言行、语言丰韵生动为后世所推崇;徐震塄先生在世说新语校笺前言中赞
25、扬它:“ 言简味永,栩栩如生”; 26 对于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特殊是语言方面,始终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1986 年,周舸岷先生在浙江师范高校学报第1 期发表 的语言特点及其影响,文章将世说新语的语言特点概括为“ 浓缩”,“ 修饰” ,“ 机巧” ,“ 玄虚” 和“ 简叙” 五个方面;27 次年,侯忠义先生在北京高校学报第 4 期发表 思想艺术论,文中指出:“世说新语基本上是现实主义创作,它创建的体例,运用的技巧,包括的内容,对后世文学都产生里巨大的影响;”28 1997 年,张海明在辽宁高校学报上撰文将世说新语的语言特点概括为“ 简约”、“ 象喻” 、“ 玄远” 和“ 个性化” 四个方面 2
26、9 ;2000 年,杨芳在暨南学报上撰文,从模糊修辞艺术角度,探讨世说新语语言的模糊美并概括为“ 文辞简约” 的“ 凝炼美”,“ 栩栩如生” 的“ 形象美”,“ 意在言外” 的“ 含蓄美” ,“ 玄妙莫测” 的“ 神奇美”,“ 以虚掩实” 的“ 虚白美” 30 ;2022 年,蒲日材在名作观赏上发表诗情画意话,他认为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主要表达在 “ 深邃玄远的哲理味”,“ 真挚剧烈的情感倾向”,“ 晶莹发亮的自然意象”五个方面 31 ;,“ 剥离语境的叙事方式” 以及“ 简洁清丽的语言风格”3、世说新语美学争论世说新语是一部不行多得的人物品藻美学; 它所包含的丰富的思想内容,深刻的反映了魏晋六
27、朝的社会现实和士大夫阶层的思想面貌与审美乐趣,既有很高的熟识价值,也有很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1987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张宝坤先生在学习与探究上发表思想的解放与人性的暴露志人小说的美名师归纳总结 学风貌,32 文章认为世说新语的美学风貌主要表达为:1,生动地记录了第 8 页,共 20 页时人玄谈析理的风气,内容和场面,确定了清谈是辩论玄理的主要方式;2,描-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述和确定了“ 魏晋风度” 是这一时期抱负的人格美;3,表现了魏晋人对人与人性美的多角度多侧面的追求; 4,深刻揭示了儒家礼教和伦理道德的毁灭和沦丧;5,在品藻人物中运
28、用了很多的审美概念;1989 年,张永昊发表在文史哲第 6 期的的审美观指出“ 人的自觉的解放思潮是贯穿世说33新语审美观的主脉,魏晋玄学就是世说新语审美观得以形成的摇篮;”他仍认为这种审美观以人物品藻和对自然美的爱赏为核心内容,出现出以人为中心,由现象世界向精神本体转移,从世俗社会向自然界拓展的时代特点;4、世说新语诗性争论 关于世说新语与诗性的相关争论,目前,学术界缺乏全面的观照,只是有所涉及; 2005 年,高原在中国古代小说戏剧争论丛刊 第 3 辑上发表小说中的“ 绝句” 论“ 诗化小说”的审美特点,文中指出:“世说新语是在本体论意义上使用语言,它弃绝了那种把语言仅仅看作是工具作法;世
29、说新语极胜利地制造了一种绝句般的语言节奏,以适应表现魏晋时期我们民族那像古希腊奥林匹斯上众神一般的生命之颜色与生命之韵律;”34 “ 它所传达的情感属于对人生存在的本真把握,是写生命的真趣,自然不以雾状的柔曼轻飘作为自己的趣味挑选; 那是一种因把握到最真实的生命存在刻骨铭心的人生境域; ”而来的直抵生命之自由、超越本根的的风流蕴藉与 35 作者这一熟识虽与世说新语的诗性品质相契合,但他只是从语言形式和审美意蕴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的,而没有真正地对其进行 整体性的争论,因而给世说新语诗性品质争论留下了庞大的拓展空间;综上所述,世说新语作为中国古代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在各方面都有着 庞大的争论价值;可以
30、看出,目前学界对世说新语的诗性争论有所忽视,对诗性本身的熟识仅仅偏于文化、语言等方面,没有全面、系统地探究,而这却是诗性争论能有所拓展的关键所在;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 笔者认为,诗性品质是人生态度乐趣化、审美化的表现,并通过片断性的东西见出永恒的 美;笔者论文将试图通过对世说新语诗性品质的争论,为学界的世说新 语争论探究出一条可行路径,使世说新语的魅力与价值得到更为充分的 彰显;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参考文献名师归纳总结 1 莫砺锋 . 论中华文化的诗性特点. J 中国韵文学刊 ,19991 第
31、10 页,共 20 页2 李建中 . 论中国古代文论诗性与功利性的契合.J中南民族高校学报,20062“ 诗性文化” 的五大特点J 理论学刊 ,20006 “ 诗性” 的现代阐释J 社会科学争论 ,20023 5 王振复 . 诗性与思性:中国美学范畴史的时空结构J 学习与探究 ,20061 6 王彦锐 . 诗性观照下的审美意蕴 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 7 张世英 . 语言的诗性与诗性的语言J 中国人民高校学报,20001 评中西比较美学论稿N 人民日报 ,2000,8,19 “ 诗性” 的现代阐释J 社会科学争论 ,20023 11 刘兆云 . 小说,笔记小说与世说J 新疆高校学报 ,
32、19791 12 宁稼雨 .是志人小说观念成熟的标志J 天津师高校报19885 13 宁稼雨 . 中国志人小说史M 沈阳 : 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39页论世说新语的叙事原就J 上海师范高校学报,2000415 陈金泉 . 世说新语 :中国古典写实小说之滥觞J 南昌训练学院学报2001!16 陈寅恪 .M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1,6 17 周一良 . 世说新语和作者刘义庆身世的考察J 中国哲学史争论,1981118 刘军 . 世说不是小说J 哈尔滨工业高校学报社科版, 2000219 梁启超 . 史学论著四种 新史学M 长沙:岳麓书社,1998 20 钱穆 . 中国史学名著 M
33、 北京:三联书店,2004 21 张叔宁 . 世说新语整体争论M 南京:南京出版社,1994 22 余嘉锡 . 世说新语笺疏 M 北京:中华书局,2007,1 页23 刘叶秋 . 古典小说笔记论丛 M 天津:南开高校出版社,1985 24 张海明 . 世说新语的文体特点及与清谈之关系J 文学遗产, 1997125 全星迳 . 世说新语 :历史向文学的蜕变J 社会科学战线,1999326 徐震塄 . 世说新语校笺 M 北京:中华书局,1984 27 周舸岷 . 世说新语的语言特点及其影响J 浙江师范高校学报,1986128 侯忠义 . 世说新语思想艺术论J 北京高校学报,1987 429 张海明
34、 . 魏晋清谈与世说新语的语言特点续J 辽宁高校学报,1997630 杨芳 . 世说新语语言的模糊美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0631 蒲日材 . 诗情画意话世说新语J 名作观赏, 2022932 张宝坤 . 思想的解放与人性的暴露志人小说的美学风貌J 学习与探究1987233 张永昊 . 世说新语的审美观J 文史哲, 1989634 35 高原 . 小说中的“ 绝句” 论“ 诗化小说”世说新语的审美特点J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争论丛刊,20053-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文学批判话语转换与中国小说史略争论文献综述学生:宋明宽,长江高校文学院
35、指导老师:李丽君,长江高校文学院自上个世纪末至今,是中国文学理论建设最活跃的时期,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困扰着人们:当代文学批判的有效话语尚是自五四以来不断引入的西方文论话语,而国学精粹-中国古代文论仍被冻结于文学殿堂的高阁之上;上个世纪 90 岁月中后期的批判者把这种“ 胡音噪闹,母语希音” 现象称为“ 失语症”;问题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学界的热切关注和广泛争论 , 普遍对此讳莫如深;有的学者致力于中国古代文论话语的清理和转换,有的学者青睐西方文论的中国化;这些探讨对中国传统文论的争论和当代文论的建设具有指导性;但是否以此就能实现以我们民族文化与文论为主的文论话语重建?本文试图对近十年来的争论作
36、一个综述,以此推出鲁迅文学史争论的方法论意义,以期对话语重建具有建设性;一、关于“ 失语症” 的争论1995 年,四川高校教授曹顺庆在东方丛刊第3 辑上发表的 21 世纪中国文论进展战略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中,首次提及“ 失语症” 并确定其内涵,立即又在文艺争鸣1996 年第 2 期上发表文论失语症和文化病态,全面论述了这一问题:“ 中国现当代文坛,为什么没有自己的理论,没有自己的声音?其基本缘由在于我们患上了严峻的失语症;我们根本没有一套自己的文论话语,一套自己特有的表达、沟通、解读的学术规章;我们一旦离开了西方文论话语,就几乎没有方法说话,活生生的一个学术哑巴 ” ;1“ 所谓失语,并非指现
37、当代文论没有一套话语规章,而是指她没有一套自己的而非别人的话语规章;”2同时,曹文指出“ 失语症” 的病根“ 在于文化破坏,在于对传统文化的完全否认,在于与传统文化的庞大断裂,在于长期而长久的文化偏激心态和民族文化的虚无主义;”3 对此, 社科院文学所蒋寅先生有不同看法;他认为曹顺庆的观点是“ 不能成立的命题; ”他在文学评论2005 年第 2 期对“ 失语症” 的一点反思一文中强调:“ 所谓失语,就绝不是什么有没有自己的话语,用不用西方话语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学问, 能不能提出新理论、产生新学问的问题言以蔽之,失语就是失学,失文学,失中国文学,失所有的文学; 什么时候, 真正的文学争论专家多了
38、,举世敬佩的学者多了,中国学术界就不 失语了” ;4 南开高校沈立岩教授认为“ 失语” 并不是当前文论的一个最精确的概括;他在南开学报 2001 年第 3 期的关于文论“ 失语症” 和“ 话语重建” 的再摸索中说明白自己的观点:“ 中国现代文论在其曲折的形成和进展过程中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很大影响,无论是它的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2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问题视域,仍是它的争论方法以及它的概念和范畴,莫不如此;但这是否就等于失语和完全西化呢?好像仍不行能;”5他的理由是中国现当代文论没有停止对传统文论的继承和借鉴,而中西文论的交叉
39、融合是历史的必定性的表达,有利于取长补短;针对这些争论,曹顺庆发表在浙江高校学报2006 年第 1 期的再说“ 失语症”特别对“ 失语” 就是“ 失学”,“ 失语” 就是“ 不学无术”,“ 失语” 与“ 学术功底” 之关系问题进行反对,并作了具体的阐述:“ 外语不好的人会失语,外语好的人同样会失语;不学无术的人会失语, 学问好的人同样也会失语;失语与外语程序及学问深浅是不同层面的问题,不能混淆;由于笔者所说的话语是专指不同的学术规章,失语是指失去了自己的学术规章,而并非如某些人所说的什么失学,或是外语不好之类; ”6 学界对“ 失语症” 讳莫如深,但都无可否认“ 失语症” 在中国现当代文论中的
40、存在,纷纷发表各自的见解, 殷切呼吁救治这一 “ 文化病态”的良方那就是中国文论的话语重建;二、关于“ 话语重建” 的争论曹顺庆不仅提出“ 失语症”,仍提出明白决的方法,他在文艺争论1996 年第 2 期上发表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基本路径及其方法7,在文学评论 1997 年第 4 期上发表 再论重建中国文论话语8,分别阐释如何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后者提出了“ 融汇中西”,“ 杂语共生”的基本战略, 并指出了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基本路径,即领先返回自己的文化家园,从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入手重建当代文论;2004 年曹顺庆又在重建中国文论的又一有效途径:西方文论的中国化见外国文学争论第5 期一文中指出
41、: “ 西方文论话语需要与中国传统话语中国特殊的言说方式相结合,造性地吸取西方文论; ”9我们需要以中国的学术规章为主来创如何借鉴西方文论?陈庆泓在文学现代化的误区与“ 拿来主义”中推出用鲁迅先生的“ 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作为真理的内涵有二:一,拿来,二,或使用或毁灭;前者是姿势,后者是策略; ”10 朱立元发表在文学评论2000 年第 3 期上的走自己的路对于迈向 21 世纪的中国文论建设问题的摸索一文明显表达了宏通的眼光:今古对话,中西融通,综合制造” 的路;11 北大教授王岳川更为精辟地阐述了相同的观点;21 世纪的中国文论应当走“ 立足当代,思想战线 2005 年第 4 期刊登他的当代文论精神症候与文化空间拓展12,文章明确提出在中西文论对话基础上,坚持发觉东 方与文化输出,坚持人类只有在体用之争方面,走向人类之体,世界之用;其实早在 2004 年他就在“ 发觉东方” 与“ 互体互用”中说明应在文化“ 拿来” 中坚持中国文化“ 输出”立场, 到达中西 “ 互体互用” 的文化精神生态平稳,努力在当代文化和文论中发出中国的声 音:“ 当代中国文化输出的原就是以我为主,合而不同重视原创性的思维创新和高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