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26191385 上传时间:2022-07-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情检测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歌唱出

2、这动人的诗句,“木叶”就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可是我们在古代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呢?这当然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緣故,可是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因为一遇见“木叶”的时候,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炼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恽捣衣诗)“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古意)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事实正是这

3、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这里的“落木”无疑的正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来的。按“落木萧萧下”的意思当然是说树叶萧萧而下,说“无边落叶萧萧下”岂不更为明白吗?然而天才的杜甫却宁愿省掉“木叶”之“叶”而不肯放弃“木叶”之“木”,这道理究竟是什么呢? 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

4、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为什么呢?因为“树”易让人想到繁茂的枝叶,而“木”则易让人想到树叶脱落,也就是说,“木”本身仿佛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要说明“木”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

5、“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树干,而很少会想到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所谓“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然则“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之间太多的一致,“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汇了。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这里又还

6、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的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

7、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也不同于“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黄叶,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是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零之意,而且它的黄色由于雨的湿润,也显然是变得太黄了。“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至于“落木

8、”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所谓“日暮风吹,叶落依枝”(吴均青溪小姑歌)恰足以说明这“叶”的缠绵的一面。然则“木叶”与“落木”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这却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 “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金。 (选自林庚说“木叶”,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诗歌中,遇见“树叶”时一般都简称“叶”,这不仅仅与诗人们追求

9、文字的洗炼有关。 B.从概念上说,“木叶”与“落叶”意思相同,但在诗歌的形象思维中,两者却有较大区别。 C.诗歌语言之所以不落于言筌且富于感染性启发性,在于它既有概念的意义,又具有暗示性。 D.古诗中的“木”是作为“树”的特殊概念而出现的,树的概念一直左右着“木叶”的形象。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只有留心才能察觉它的存在。 B.“木”有“树”“木头”等多重形象,影响着我们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叶子。 C.九歌中的“木叶”形象,不仅为后来诗人所钟爱,而且能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D.艺术形象领域里的

10、一字之差几乎是一字千金,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鉴赏中去发现和品咂。 3.下列诗句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上文作者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吴均答柳恽) B.漠漠水田飞白鹭,隐隐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C.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 D.一编蠹简晴窗下,数卷疏篱落木中。(陆游幽居) 4.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木”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4分) 5.作为一篇文学论文,本文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快活三】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

11、娥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 【鲍老儿】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卜儿哭科,云)孩儿放心,这个老身都记得。天那,兀的不痛杀我也!(正旦唱)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刽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时辰到了也。(正旦跪科)(刽子开枷科)(正旦云)窦娥告监斩大人,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监斩官云)你有甚么事?你说。(正旦云)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

12、练上者。(监斩官云)这个就依你,打甚么不紧。(刽子做取席站科,又取白练挂旗上科)(正旦唱)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刽子云)你还有甚的说话?此时不对监斩大人说,几时说那?(正旦再跪科,云)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监斩官云)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可不胡说!(正旦唱) 【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

13、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正里再跪科,云)大人,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监斩官云)打嘴!那有这等说话!(正旦唱)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节选自窦娥冤) 文本二: 哈姆莱特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

14、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

15、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維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且慢!美丽的奥菲利娅!女神,在你的祈祷之中,不要忘记替我忏悔我的罪孽。 哈姆莱特出家去吧。为什么你要生一群罪人出来呢?我自己还不算是一个顶坏的人;可是我可以指出我的许多过失,一个人有了那些过失,他的母亲还是不要生下他来的好。我很骄傲,有仇必报,富于野心,我的罪恶是那么多,连我的思想也容纳不下,我的想象也不能给它们形象,甚至于我都没有充分的时间可以把它们实行出来。像我这样的家伙,匍匐于天地之间,有什么用处呢?我们都是些十足

16、的坏人,一个也不要相信我们。出家去吧。你的父亲呢? (节选自哈姆莱特) 6.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诀别婆婆时,窦娥认命负屈而死,虽说这是她怜爱婆婆的贤良之举,但也反映出她深受封建宿命思想毒害。 B.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窦娥受刑前之所以发下三粧誓愿,其目的是为了向世人昭明自己的冤屈。 C.“生存还是毁灭”这段独白,体现了哈姆莱特对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也流露出他的烦恼、苦闷、彷徨。 D.哈姆莱特心中的伟大事业是为父复仇,在经过一番关于生死的灵魂拷问后,他认识到事业的完成需要行动。 7.下列对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窦娥诀别婆婆时

17、的低沉情绪与她在法场上的激昂情绪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而这种反差对丰满窦娥形象起了重要作用。 B.窦娥临刑前发下三粧誓愿,这是一种超现实的写法,这种写法尽管増强了作品的批判力量,却削弱了作品的真实性。 C.科、白作为元杂剧展开冲突、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辅助手段,在节选文字中烘托了当时的气氛,推动着剧情发展。 D.在这段长篇独白中,作者运用反问、反复、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将哈姆莱特内心灼热、忧郁的情感宣泄得淋漓酣畅。 8.王国维曾评价关汉卿剧作“其言曲尽人情”。请以文本一中的【二煞】为例,简析作者是如何展现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的。(4分) 9.窦娥冤哈姆莱特作为中西文学史上的两朵艺术奇葩,虽诞生在

18、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却流露出相似的精神内核对现实的批判与反抗。请结合选段中两个主人公形象,作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知识积累与阅读(35分) 10.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超过)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继,接续) 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如同)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主持,掌握)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空隙)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版筑的工事) 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侵损,削减)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造册登记) 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

19、欲(控制,制服)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隐瞒) D.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吝惜)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辅佐) 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仁爱,宽厚)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义复词)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聚会结盟。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 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史记。儒林列传:“闻三代教,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序,周日庠。”

20、孝悌,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 C.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左尹,官名,多以亲贵任之,掌管军事。季父,叔父。古代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排行次序,“季”表示排行最后的。 D.净扮公人,鼓三通、锣三下科。刽子磨旗、提刀,押正旦带枷上。 净、正旦,传统戏曲中的角色名。净,俗称“花脸”,一般扮演性情恶劣、举动粗野的人物。正旦,女主角。科,传统戏曲剧本中指示角色动作、表情的用语。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4题。 帝幼善音律,故伶人多有宠,常侍左右。帝或时自傅粉墨,与优人共戏于庭,以悦刘夫人,优名谓之“李天下”。尝因为优,自呼曰“李天下,李天

21、下”。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诸伶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能出气。亦反有相附托以希恩泽者,四方藩镇争以货赂结之。其尤蠹政害人者,景进为之首。进好采闾阎鄙细事闻于上,上亦欲知外间事,遂委进以耳目。进每奏事,常屏左右问之,由是进得施其谗慝,干预政事。自将相大臣皆惮之。初,胡柳之役,伶人周匝为梁所得,帝每思之。入汴之日,匝谒见于马前,帝甚喜。匝涕泣言曰:“臣之所以得生全者,皆梁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就陛下乞二州以报之。”帝许之。郭崇韬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

22、失天下心。”帝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当为我屈意行之。”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时亲军有从帝百战未得刺史者,莫不愤叹。初,罗贯为礼部员外郎,性强直,为郭崇韬所知,用为河南令。为政不避权豪,伶宦请托,书积几案,一不报,皆以示崇韬。崇韬奏之,由是伶宦切齿。河南尹张全义亦以贯高伉,恶之,遣婢诉于皇后,后与伶宦共毁之,帝含怒未发。会帝自往寿安视坤陵役者,道路泥泞,桥多坏。帝问主者为谁,宦官对属河南。帝怒,下贯狱。狱吏榜掠,体无完肤。明日,传召杀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唐记)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

23、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 B.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 C.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 D.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唐庄宗精通音律,宠幸伶人,为讨刘夫人欢心,他有时亲自粉墨登场,与优伶在宫廷里嬉戏,他还给自己取了“李天下”这一艺名。 B.优伶出入皇宫,欺侮官员,大臣们敢怒不敢言,有

24、的反向他们献媚,争相巴结;后唐庄宗重用景进,景进乘机进谗,群臣都害怕他。 C.后唐庄宗滥施封赏,他将刺史封给伶人周匝的恩人。郭崇韬劝谏说任命优伶为刺史,这是要失掉天下人心的,但郭的意见没被采纳。 D.罗贯性情刚直,处理政事从不回避权势之家,伶宦请求托办事情的书信,他一律不予上报,被伶宦嫉恨,遭到诋毁,以致下狱被杀。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尤蠹政害人者,景进为之首。 (2)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当为我屈意行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1516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

25、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此诗为大历三年(768)岁暮作。这年春天,杜甫乘舟由夔州出三峡,岁暮抵达岳阳。戎马关山北,指当时吐蕃正侵扰陇右。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因人进谗言而被罢官,由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时作此词。青草,此指青草湖,在今湖南岳阳西南,属南洞庭湖。岭海,五岭至南海的区

26、域,指今两广一带。西江,长江。细斟北斗,用北斗七星组成的勺子细细斟酒。 15.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诗首联语浅而意深,表面上写自己早闻洞庭盛名而今才实现登楼览湖愿望,实则蕴含着世事沧桑、今非昔比之感。 B.张词上片“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在一叶扁舟与浩瀚大湖的鲜明对比中,寄寓了作者人生渺小的喟叹。 C.“尽挹西江”三句是全词感情的高潮,作者身在洞庭,心游神驰,邀万象作客,陪自己豪饮,想象瑰奇,气魄雄伟。 D.在情景交融上,张词有独到之处:天光水色,物境心境,昨日今夕,和谐融会,光明澄澈,给人以美的感受与教育。 16.两首诗词都写到洞庭的恢弘之气,但

27、所展现的作者情怀却并不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先进中,子路述志后,孔子之所以“哂之”,是因为“_,_”。 (2)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告诫唐太宗:君主厚积德义才能定国安邦,“严刑”“威怒”将使百姓“_,_”。 (3)借景抒情是古诗词常用的艺术手法,桂枝香金陵怀古“_,_”两句,就是借一派衰飒凄清的景象抒发凭吊六朝古迹的惆怅之情、兴亡之慨。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又到一年赏花时,作为中国民间一项重要习俗,踏春赏花自古

28、以来就深受人们喜爱。我们今天仍可在众多的诗文和游春图中一窥当年古人赏花盛况,而历经千年,人们踏春赏花的热情不仅未减,带火了乡村旅游,催生出“赏花经济”,为赏花文化导入时代内涵,线上直播等“云”赏花形式更令人耳目一新。 在古代,赏花是一项受众广泛、几乎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审美活动。不用香车宝马、鸣锣开道,只要有一颗不误春光之心,便可呼朋引伴,亲近自然。杨巨源写道:“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在唐代,每逢各处园林春花盛开,长安城街道上便人头攒动。花如云,人亦如云。可见在古人生活中,逢春赏花是一项_的审美活动。 赏花文化_并延续千年,与我们民族独特的文化情结_。在

29、古人观念中,昼夜_化生阴阳,阴阳变化推动万物规律地运动。素问中记载:“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而冬藏春发,春天正是阴阳更替、万物重生的转折点,因此被赋予万象更新、充满希望的文化内涵,正如萧绎纂要所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集体化蔚为大观休戚与共演替 B.大众化蔚然成风休戚相关演变 C.大众化蔚为大观息息相关演替 D.集体化蔚然成风息息相关演变 19.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们踏春赏花的热情不仅未减,线上直播等“云”赏花形式更令人耳目一新,催生出“赏花经济”,带

30、火了乡村旅游,为赏花文化注入时代内涵。 B.不仅人们踏春赏花的热情未减,线上直播等“云”赏花形式更令人耳目一新,带火了乡村旅游,催生出“赏花经济”,为赏花文化注入时代内涵。 C.人们踏春赏花的热情不仅未减,催生出“赏花经济”,带火了乡村旅游,为赏花文化注入时代内涵,线上直播等“云”赏花形式更令人耳目一新。 D.不仅人们踏春赏花的热情未减,带火了乡村旅游,催生出“赏花经济”,为赏花文化注入时代内涵,线上直播等“云”赏花形式更令人耳目一新。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人们常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氧化物称为土,例如,将氧化铝称为“陶土”,氧化钙称为“碱土”

31、等。事实上,稀土是铜、钪、钇等17种金属元素的总称。因为当时冶炼提纯难度较大,用于提取这类元素的矿物比较稀少,而且获得的氧化物难以熔化,也难以溶于水,也很难分离,且外观酷似“土壤”,这一名称从18世纪沿用至今。 现实中,小到手机屏幕、数码相机,大到导弹、雷达、潜艇,。作为不可再生的稀缺性战略资源,它有“工业维生素”“新材料之母”之称,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和军工领域。 。两者的元素原子、电子层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它们在矿物中共生情况和离子半径皆不同。在应用上,();而重稀土资源稀缺,可用于航天、军事、国防及新材料合成等高科技领域,价格昂贵,可替代性小。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

32、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轻稀土也被业内人士称为“假稀土”,虽然应用广,但存量大、价值相对低廉 B.轻稀土也被业内人士称为“假稀土”,一方面应用广,另一方面存量大、价值相对低廉 C.轻稀土也被业内人士称为“假稀土”,虽然存量大、价值相对低廉,但应用广 D.轻稀土一方面应用广,另一方面存量大、价值相对低廉,因而被业内人士称为“假稀土”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 四、整本书阅读(6分) 22.红楼梦第23、27回先后两次描写黛玉葬花。黛玉葬花有什么寓意?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 五、写作(60分) 23.阅读下

33、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关于写作,鲁迅先生曾说过这12个字,“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其实,岂止写作应如此,做人做事又何尝不应如此。 请联系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套作,不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情检测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D(对象出错。据原文可知:“一直左右着木叶形象”的是“木”而非“树”。) 2.(3分)B(“木有树木头等多重形象”,曲解文意。据原文可知:“木”字后面潜存的多重形象,不包括“树”。) 3.(3分)B 4.(4分)易让人想到树叶脱落(或:含有落叶的因素)(1分);透着黄色,干燥,带来整个疏朗的清秋气息。(每点1分) 5.(6分)论证结构谨严。从文学现象入手,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全文”的思路渐次展开,剥茧抽丝,逐层深入。论证主要采用举例、对比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