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歌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牧歌教案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牧歌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2、通过牧歌的欣赏,拓展学生对原民歌的理解范围,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牧歌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 3、充分了解内蒙古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原民歌和无伴奏合唱形式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教学重点:体验蒙古族民歌的风格,把握牧歌歌曲的特点。 教学难点: 充分了解内蒙古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原民歌和无伴奏合唱形式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教具:多媒体 弦律线卡片教材分析:牧歌流传于东蒙昭乌达盟的一首蒙古族民歌。歌词原为:蓝蓝的天空上飘着那白云,白云的下面盖着雪白的羊群。羊群好像是斑斑的白银,撒在草原上多么爱煞人!在短短
2、的四句淳朴而形象的歌词中,却溶进了如此诗情画意。旋律具有内蒙古民歌中优美、抒情、高亢、悠扬的特点,加上舒展、悠长的节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美丽富饶的草原一派迷人景色,也抒发了内蒙古人民对自己家乡深沉真挚的恋情。歌曲是由两个乐句组成的单乐段结构。第一乐句的旋律处在较高音区,以“suo”音为中心上下回旋,作波浪形进行,仿佛是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第二乐句是上句的下五度自由模进,以“do”音为中心,旋律低回婉转,犹如撒在草原上斑斑如银的羊群。作者瞿希贤根据海默的词,把这首民歌改编成无伴奏合唱曲,使优美的民歌形象更加丰满,色彩更为丰富。不同音色的声部交替出现,互相呼应,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效果,使音乐的内涵
3、更为充实,意境得到升华。由于这首无伴奏合唱较原民歌更加丰富、优美动听,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并成为无伴奏合唱的珍品。在欣赏民歌版本的时候,通过哼唱旋律,勾画歌曲旋律线,学唱歌曲等方法,对民歌有一个更深的了解,也为无伴奏合唱的欣赏奠定基础。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运用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学生的听、唱、看、感受、体验、创作让学生充分享受到音乐的美,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精神,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听曲进入教室,播放歌曲天堂,媒体展示广阔的大草原。设计意图:让
4、学生在第一时间感受草原和蒙古民歌的魅力。也让学生投入到我所创设的音乐情境之中。二、 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5分钟1、师: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生:56个)师:你们知道有哪些民族?(生:黎族、壮族、白族、维吾尔族、藏族。)2、师: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音乐,刚才老师在大家进入教室的时候, 播放了一首少数民族的歌曲,大家再来听听。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吗?(生:。)媒体出示,总结:这首歌曲是蒙古族民歌天堂,由蒙古族著名歌手腾格尔演唱。3、师:有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民族?(学生自由说)师:大家说的都很好,蒙古族以“马背上的民族”而著称,在辽阔的草原上,他们逐水草而居,
5、牧羊生息,创造了辉煌的草原文化。老师也收集一些有关蒙古族风土人情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相关内容)设计意图:从蒙古族音乐入手,在欣赏歌曲之前先对蒙古族的文化有一个了解,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也为歌曲的欣赏奠定基础。三、 欣赏乐曲牧歌 感受歌曲的意境美师:蒙古族生活在茫茫的大草原上,翠绿的草地,奔跑的羊群。他们生活的环境是这样美丽,我记得有一首歌曲就是这样来描写的,我们一起去听听吧。1、 欣赏民歌牧歌,课件展示美丽草原的图片。 4分钟提问:歌曲的速度?情绪?回答:速度缓慢,曲调悠长,抒情。出示歌谱。用la轻声哼唱歌曲旋律。(12遍) 2分钟2、 分两组画一画歌曲旋律线 3分钟总结:旋律
6、宽广,第一个乐句的音比较高,围绕sol上行,第二个乐句的音比较低,围绕do下行3、 有感情学念歌词 2分钟提问:歌词与旋律之间的关系?总结:上句:蓝天白云 音高 下句:绿草羊群 - 音平 5、师:内蒙民歌大体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这首牧歌曲调悠扬,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是一首典型的长调。6、让我们跟着音乐来轻轻地唱唱吧 3分钟师:“我们听了牧歌,也唱了牧歌,你们知道什么叫牧歌吗?”7、介绍“牧歌”:十四世纪发源于意大利,是一种声乐体裁。我国民歌中的“牧歌”属于山歌性质,是牧民放牧时唱的歌,内容多为赞美劳动、歌颂家乡和抒发情感。(媒体展示)设计意图:民歌牧歌是无伴奏合唱牧歌的原型,对它的
7、认真欣赏,有助于学生更好掌握合唱版本。四、 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师: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再欣赏一首牧歌,同学们听听看和刚才的那首牧歌有什么相同的和不一样的?1、 完整欣赏无伴奏牧歌 5回答:相同点:主旋律基本相同;表达的情绪,速度,节奏。不同点:演唱形式是无伴奏合唱;歌词不同。2、介绍无伴奏合唱: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小结:作曲家瞿希贤根据诗人海默的词,把这首民歌改编为无伴奏合唱曲,使这首优美的民歌形象更加丰满,色彩更为丰富。3、同学们能听到几个声部呢?(生:女高、女低、男高、男低) 3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四个声部组成的。 师: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
8、的景色。 女高天空的云 女低广阔的天空 男高洁白的羊群 男低无边无际的大草原4、 同学们更喜欢哪一首牧歌呢?为什么?(生:更能显出草原的宽广,音色空旷优美)师:下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四个声部的和声美。 55、 再次欣赏歌曲设问:歌曲的引子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回答:引子:意境宽广、辽阔,音乐慢慢地响起来就好像从远景拉到了近景。 尾声:慢慢地弱下来,而且有一种没有结束的感觉,给人无尽的遐想。6、 通过歌曲的欣赏,大家了解到蒙古族是一个怎么样的民族呢?(生:幸福、自由的民族。) 五、 欣赏舞蹈片段牧歌师:作者通过这首歌曲,表达了蒙古族人民自由幸福的生活,接下去,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舞蹈,让我们从舞蹈中
9、进一步去感受蒙古族人民幸福的生活。1、 欣赏舞蹈片段 5分钟2、 交流感想 总结:这段舞蹈的背景歌曲是在无伴奏合唱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变加工而成的。动听的音乐加上优美的舞姿,使牧歌更加光彩照人。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欣赏舞蹈的基础上再次体会歌曲的意境美。六、 小创作1、师:我们刚才欣赏各种形式的牧歌。同学们喜欢这些形式吗?那我们也来试试怎么样?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完成一下的任务。(播放牧歌音乐)编一段歌词写一篇短文2、 作品展评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发挥想象,表达情感。七、 课堂小结今天,老师和大家去欣赏感受了很多形式的牧歌,大家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丰富了牧歌的表现。同时,我们也进一步了解了内蒙
10、古这个热情、幸福、自由的民族。课后,我们可以去收集更多内蒙古的歌曲进行欣赏。八、 听音乐离开教室教学反思:整堂课环节过渡自然,体现了欣赏课的主旨,让学生多听音乐最本源的东西。以牧歌为主题,挖掘内在知识要点,对于蒙古族风土人情、民歌及无伴奏合唱都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在此基础上,还拓展介绍了其他形式的牧歌,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感受。只是在画旋律线的时候,忽略了旋律本身,过于注重方法,在画的时候发现学生像做数学题一样,用一把尺在那里画刻度,量距离。完全背离了我让他们画旋律线的初衷,因此,在这里可以简化画旋律线的过程。大致勾画一下线条就可以了,也可以让学生用手指跟着老师一起在音乐声中画一画,这样更好的把旋律线和音乐本身联系起来。在哼唱牧歌的时候,发现学生完整学唱歌曲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欣赏作品还是应该多从听觉出发。在这里,可以以用LA摸唱的形式来完成旋律的熟悉,这也是训练音准的另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