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骚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离骚教学设计一等奖. 离骚教学设计一等奖 2022-12-18 16:35 13435次 共3课时 5 离骚高中语文人教2022课标版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离骚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是“楚辞”体的代表作品。 2、通过学习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诗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怀。 3、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4、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能力目标 1、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
2、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 2重点难点 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感受浪漫主义特色。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评论(0) 学时重点 1、了解有关文学知识; 2、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3、诵读诗歌,把握生字词,把握骚体诗的节奏,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评论(0) 学时难点 3、诵读诗歌,把握生字词,把握骚体诗的节奏,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3、 教学活动活动1一、了解背景及文学知识,整体诵读诗歌 由“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句导入课题 活动2二、屈原及相关文学知识简介 1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他一生的活动主要在楚怀王和楚襄王时期。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爱国诗人。 1953年,他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 作为政治家的屈原,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诬陷,被楚怀王疏远,又被顷襄王放逐。屈原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约九年之久。顷襄
4、王21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之志。 作为大诗人的屈原,他的诗歌标志着中国诗歌由集体歌唱进入到个人独创。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这些作品揭露了统治集团的腐朽和罪恶行径,表现了自己进步的政治主张,表达了自己热爱祖国的感情和坚贞不屈的精神。 2关于楚辞 “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亦称“楚辞体”。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用“骚”指代楚辞的,故称“骚体诗”。楚辞发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在
5、语言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助语势,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创新和解放。 楚辞:西汉刘向编辑的收录屈原等人诗歌的一本诗歌总集。 3.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全诗全诗372句,分93节,共2464字。 活动3三、整体诵读诗歌 1、放录音: 第一遍,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ku zhu ch ch jgu min 修姱谣诼侘傺
6、岌岌攘诟偭规矩 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读。 第三遍,让学生大声朗读。 2、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价。 (1)指正生字的读音。 (2)诗句节奏指导 骚体诗的节奏要复杂一些,但仍有规律可循,这就是每个诗句都可以分成两半,中间用虚词连接,前一半占两拍,后一半看起来似乎只有一拍,但加上延长音或停顿,其实也是两拍。所以,它的基本句式是: XX X 虚词 X X(空拍或加语尾助词),一般一句是三四个节拍。 下面试从课文中举几个例子,虚词皆加括号。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芳与泽(其)杂糅(兮), 唯昭质(其犹)未亏。 离骚本来是用楚地曲调吟诵的,音乐性很强,诵读时首先要划分好节奏。诵
7、读时,上分句末字“兮”,犹如现之“啊”,读音要稍长,押韵的字要重读,反复练习,直至口熟。 3、小组合作讨论,梳理诗歌的情感脉络。 引导学生交流后明确:第一部分第1节主要是说他因进谏而遭贬黜,接着就说到朝中小人如何诬蔑他,而君王却执迷不悟,由此他想到当时政治上的坏风气:投机取巧,不顾公理,造谣中伤,产生了孤独感。但他决不同流合污,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终于得出“伏清白以死直”的结论,这种精神是极为感人的。活动4四、总结本堂课学习内容 课文节选比较集中地表现出屈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要善于“移情”,学习屈原追求理想、保持节操、九死未悔、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喜爱表现爱国情怀的诗句,并产生共鸣。课外
8、阅读离骚的其他部分以及读本中的涉江、国殇,你会情不自禁地受他感染。 活动5五、课后安排 课后安排 1、结合注释疏通诗歌第一段的意思。 2、诗人讴歌、追求的是怎样的理想?(找出诗句,并稍加阐述) 3、你最喜爱哪些诗句?在这些诗中,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对你有什么启示? 3.2 第二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诵读诗歌第一段,结合注释理解。评论(0) 学时重点:掌握重点古汉语知识,体会作者的情感评论(0) 学时难点:一些比喻类诗句的理解。教学活动活动1一、教师设置疑问引入课题。 读了课文,了解背景以后,你认为屈原被贬的原因有哪些? 活动2二、鉴赏诗歌第一段 1、诵读理解: (1)学生齐诵,教师评价。
9、 (2)学生自读,结合注解疏通课文的句子,注意生字、生词及常用字、词的特殊用法。 教师补充注释 民生:游国恩离骚纂义:“民生即人生。”人生是泛指,应包括屈原自己。 浩荡:原形容水大貌,引申为放纵自恣,反复无常,不知深思熟虑。 民心:人心。楚辞中“民”多指“人”,此处的意思是“别人心情”,也即是诗人屈原的心情。 糅:这里指性质相反的两个事物揉合在一起。 教师重点强调必须掌握的实词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 替:废弃。(王朝兴替) 申:申斥、申述,加上罪名。(三令五申) 嫉j:忌妒。(嫉贤妒能) 溘k:突然,忽然。(溘然长逝) 不群:卓尔不群。 方圆:方枘圆凿,也说圆凿方枘。 相安:相处,相容。(相
10、安无事) 尤yu:罪过,过失。(以儆效尤);责难,怨恨(怨天尤人) 疑难词句提示: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众女,喻指许多小人。 蛾眉,喻指高尚德行。 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 忳郁邑侘傺兮忳,忧闷。 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侘傺,失意的样子。 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活动3鉴赏诗歌第一段 2、讨论交流一。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诗歌内容,梳理诗歌思路。 (2)小组交流发言。 (3)总结明确:第一部分第1层主要是说他因进谏而遭贬黜,第二层说到朝中小人如何诬蔑他,而君王却执迷不悟,由此他想到当时政治上的坏风气:投机取巧,不顾公理,造谣中伤,产生了孤独感;第三层说他决不同流合污,把个人
11、的安危置之度外;最后明确态度“伏清白以死直”,追随古圣人的理想。这种精神是极为感人的。这就是司马迁所称道的“正道直行”。 3、讨论交流二: (1)找出本段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诗句。 (2)交流后明确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内心苦闷,忧国忧民。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追求美德,至死不改。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刚正不阿,愿献身正道。 活动4三、课堂总结 诗歌第一段述怀,揭示“朝谇而夕替”原因(洁身自好,小人诽谤,君王昏庸),第二段表现“九死未悔”的坚定节操。 活动5四、课后安排 1、诵读诗歌,
12、并默写第一段中直抒胸臆的诗句。 2、结合注释疏通第二段。 3.3 第三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诵读理解诗歌第二部分。评论(0) 学时重点:古汉语知识、诗人情感、评论(0) 学时难点:诗歌的艺术手法教学活动活动1一、设置疑问引入课题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屈原是怎样做出选择的? 活动2二、鉴赏第二段 1、诵读理解 (1)齐诵 (2)学生自读,结合注解疏通课文的句子,注意生字、生词及常用字、词的特殊用法。 (3)重点字词强调与提示 岌岌j:山势高耸的样子。(岌岌可危) 陆离:修长的样子,也形容色彩繁杂的样子。(光怪陆离) 昭zho:明白(明洁),(以己昏昏,岂能使人昭昭) 游目:放眼远眺。(游目骋怀) 弥彰:更加明显。(欲盖弥彰) 惩chng:挫败。(惩恶扬善) 步余马于兰皋兮步,缓行。使动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