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孙亮2011广东说课竞赛稿-因特网上的信息交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孙亮2011广东说课竞赛稿-因特网上的信息交流.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题:因特网上的信息交流湖北孝感市孝南高中 孙亮 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广东省出版社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第三章第2节“因特网上的信息交流”的内容。网上交流是一种让我们感觉到既熟悉而又神秘的一种虚拟的交流方式。因特网的应用这一章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高度和难度,是学生对所学网络知识的再一次综合与提升;是学生丰富在虚拟网络中交流方式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的保证。前面一节已经学习了“因特网上的信息检索”的内容,后面第4节和第5节马上要学习“因特网多媒体技术”及“跨时空的因特网服务”等内容,因此,本节课题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对学生而言,也是处于当今信息时代必备的基本技能。 目标分析新课程标准的总体
2、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它们对人的成长、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培养必须要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因特网信息交流服务的基本类型与特点;2、能区别C/S和B/S的结构特点,并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交流方式和工具;(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及总结,解决本节内容的相关问题及学生的疑问,使学生充分体会和掌握因特网信息交流方式的基本工作原理;2、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对网络信息交流工具进行实
3、时交流来感受网上信息交流的优势;(三)情感体验与价值观的要求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参与、助人为乐的精神,同时使学生领会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和积极探索的精神。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常用的网络信息交流方式并能选择适当的工具进行交流。教学难点:C/S和B/S的概念与特点。 教法及学法 教师占用课堂时间大约30%,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模式,适时结合演示法、讲解法、引导法来完成教学。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操作、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差异,将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组中
4、任命一位水平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这组学生的答疑,小组内部相互讨论,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比较,实现小组合作学习,达到共同进步。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沟通的需求,那么你都用过哪些方式? 教师总结:面对面谈话,电话是实时的交流方式,写信是非实时交流方式。 从生活中的交流方式自然引入到网络信息交流。2、共同学习 解决问题 非实时因特网上信息交流方式 实时一、非实时(EMAIL)1、介绍email的基本功能请一名学生写出其邮箱地址并分析邮箱地址的构成。 教师归纳:用户名域名 并强调用户账号在一个电子邮箱中具有唯一性。任务1: 学生申请一个电子邮箱,并给教师发一封简短的em
5、ail. 教师巡视,解答疑难。教师总结学生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锻炼其语言表达与逻辑分析能力。 活动中,教师在各组间巡视,关注学生的协作情况,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2、C/S与B/S模式的区别任务2:以小组为单位在网上查询关于C/S和B/S结构的概念。思考,并完成以下选择题: 图书馆借书系统C/SB/S 网上高考志愿填报与查询系统C/SB/S 银行ATM联网柜员机系统C/SB/S 网易的电子邮箱管理页面C/SB/S 提出问题:电子邮件传递信息快捷,但收到邮件的时间与发出邮件时间之间有一定差距。为什么?(通过问题引出电子邮件传输的过程)电子邮件的传输过程。(以图示的方式讲解)
6、请学生回答刚才的问题。二、 实时的信息交流方式以QQ为例总结特点:1.用户首先从QQ服务器上获取好友列表,以建立点对点的联系。2.双方直接采用点对点方式发送信息。3.即时知道对方给自己发的信息。学生任务:登录QQ,加入高二信息技术课堂讨论群(38090261)。共同讨论:网络交流的表情符你都用哪些?表情符在交流中所起的作用。三、知识拓展尝试用实时软件实现文件传输,并分析实时的信息交流方式会完全取代非实时的信息交流方式吗?问题二:在因特网上交流信息应注意什么问题? 评价分析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应突出学生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因此,本节课我的设计思想是:给学生提供发挥和想象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的兴趣在了解探究任务中产生,让学生的思考在分析问题中形成,让学生的理解在集体讨论中加深,让学生的学习在合作探究活动中进行。充分运用一切设施及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作用与价值,激发学生后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用分析的眼光看问题,用开放性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