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调研报告(精选5篇)_科普工作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普调研报告(精选5篇)_科普工作调研报告.docx(6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科普调研报告(精选5篇)_科普工作调研报告第1篇:武汉市科普助农安排实施状况调研报告 武汉市科普助推都市农业行动安排实施状况调研 报告 武汉市科普助推都市农业行动安排(以下简称“科普助农行动”)是市科协和市财政局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养行动安排纲要(以下简称科学素养纲要)联合开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是我市百万市民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成果,市科协科普部组织开展“科普助农行动”发展状况专题调研工作,旨在总结近年来实施“科普助农行动”取得的成效和阅历,分析农夫科学素养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为实施新时期 “科普助农行动”提出建议对策。 一、“科普助农行动”实施概况 (一)实施方式和原则
2、 “科普助农行动”自2007年启动,通过“以点带面、榜样示范”,“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的方式,每年在全市评比、筛选、表彰一批有突出贡献的、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的、辐射性强的农村科普示范单位、科普示范基地、科普带头人等先进集体和个人,藉以团结和凝合广阔基层科普组织,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助推我市都市农业发展。 “科普助农行动”实施原则是:面对全市,统一标准;立足科普,注意公益;培育品牌,动态管理;奖补结合,追踪问效。坚持奖补标准和表彰对象的严格性。也就是说,科普助农行动项目不是扶贫项目,奖补对象肯定是长期在农村开展科学普及的基层科普组织和个人的优秀代表,肯定是对农夫辐射带动效果明显的农村科普先进集体
3、和个人。 (二)奖补资金投入运用状况 截止2014年,“十二五”期间“科普助农行动”共支配武汉市财政转移支付资金1600万元,全市累计奖补了232个科普助农先进单位和个人,其中,“科普助农行动”科普示范单位77个,奖补资金616万元;科普示范基地104个,奖补资金832万元;农村科普带头人51位,奖补资金25.5万元。科普示范单位和示范基地各奖补8万元,农村科普带头人各奖补0.5万元。(奖补对象数量及奖补资金状况详见表1)。 在“科普助农行动”的引导带动下,各区结合实际,创新体制机制,纷纷开展富有特色的科普惠农活动。新洲区“百村万户”科普系列活动全面绽开,打造了“科普小电影进村入户”、“科普文
4、艺巡演进村入户”等精品项目。蔡甸区形成了创建全区科普示范街乡镇、示范村、示范基地、农村科技示范户等为基础的“七创”促“一创”的特色工作。黄陂区、东西湖区对辖区入选市科普助农行动项目库的基地(单位)赐予嘉奖资助。江夏区财政每年投入20万资金对科普助推项目进行专项配套。奖补资金主要用于开展科普活动和购置科普专用资料和设备,以2013年奖补对象专项资金运用状况为例,奖补对象用于科普活动费的资金占28%,科普专用资料和设备资金占60%,其他资金占 2%。 (三)社会反响 “科普助农行动”实施以来,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受到了普遍赞誉。 1.受到了广阔农夫的欢迎和社会的关注。“科普助农行动”通过奖补先进单
5、位和个人,在我市农村和广阔农夫当中引起了剧烈的反响,受到了广阔农夫的热情欢迎。他们认为“科普助农行动”使自己学到了农业技能,增加了实际收入,转变了思想观念,对科技致富更有信念,充溢希望。很多农夫希望与科普助推示范单位、示范基地和科普带头人对接,要求学技术、学阅历。“科普助农行动”还引起了社会对农村科普的关注,带动社会力气对农村科普的支持和投入。在2014年受奖补奖补的市科普助推示范基地中,由社会资本、民营企业创办的科普示范基地有23个,占该类别表彰总数的100%,共吸纳社会资金2000万元投入支持农村科普工作。 2.引起了各级科协和农村基层科普组织的认可和共鸣。“科普助农行动”定位符合科协组织
6、的职能,与农村基层科普组织的工作目标是一样的,得到全市科协系统的认同。各区、街道(乡镇)科协将实施“科普助农行动”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做到年初有部署,年中有督导,年底有考核,将其作为科协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工程和政府目标任务抓实抓好。 3.得到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确定。武汉市全民科学素养行动安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武政办20122号)明确提出要“围绕两型社会建设,组织实施科普助推都市农业行动安排,示范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设施。” 市委、市政府领导在市科协全委会和全民科学素养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多次对“科普助农行动”赐予充分确定。科普助农行动的胜利阅历和榜样作
7、用,也为我市“科普助推行动安排”另一个子项目科普助推华蜜社区行动安排的全面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实施成效和阅历 (一)科普助推现代都市农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科普助农行动”的实施,是首次通过市级财政转移支付方式干脆嘉奖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个人,是我市农村科普工作和财政科技支农工作方面的创新,在提高农夫科学素养、加快农夫科技致富步伐、完善农村科普公共服务体系、带动各地开展科普惠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1、“科普助农行动”的实施,促进了农夫科学素养的提高。 “科普助农行动”紧紧围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夫,主动引导和支持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科技工作者,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增加了农
8、夫驾驭和运用先进好用技术发展生产、增产增收致富的实力。据统计,2011-2014年,“科普助农行动”受奖补单位共开展科技培训和科普讲座2100余次,受益农夫近90000人次。 一是注意把推广好用技术与提升农夫科学素养有机结合。在“科普助农行动”实施中,很多受奖补的集体和个人把推广好用技术与提升农夫科学素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会员和农户订阅科技报刊、科普图书、科普光盘等资料,向农夫宣扬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利用“全国科普日”、“科技周”、“科技下乡”等大型科普活动期间,开展科普宣扬,发放科普资料,举办科普培训,在表彰对象的引领下,广阔农夫群众自觉参与科普教化活动,增加了科技意识。以蔡甸区为例
9、,近四年受奖补的集体和个人利用奖补资金,新建了80个农村科普宣扬栏,购买科普图书50000余册,购买多媒体设备40多套,依托这些设施设备,受奖补对象共举办各类农技、科普讲座400多次,受众达到18000人次。 二是切实加强对农村好用人才的培育。在“科普助农行动”实施中,各区着力培育农村好用人才,增加农村持续发展实力。如东西湖区以科普带头人为主体,成立科普惠农报告团,宣扬创新创业、科学生产的思想理念。黄陂区、江夏区因地制宜举办科技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班,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大力培育本地农村好用人才。 三是不断提高农夫参加社会公益科普活动的自觉性。在“科普助农行动”实施中,表彰对象对开展社会公益性科
10、普活动更加主动主动,也提高了农夫自觉参加社会公益科普活动的热忱。位于黄陂区的武汉汉平兴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自2011年被评为科普助推示范基地后,先后帮助周边12个村,建立了科普活动室。2012年又投资500余万元,在姚家集街中心地区建立了一座3000平方米的综合科普培训基地,可同时培训1000余人。近年来,公司开展的科普活动,涵盖面达3个区县,22个街乡镇,110个村(社区),让3000多个农户和创业者从中受益。 2、“科普助农行动”的实施,加快了农夫科技致富的步伐。近四年来“科普助农行动”受奖补对象累计辐射带动农户10万多户,培育和推广农、林、牧、渔业等各类新品种、新技术160 项(次)。
11、“科普助农行动”借助科普示范这个支点,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一是努力促进农夫现代生产实力的提高。受奖补单位不断加强培训普及、示范推广,促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了农业生产力。蔡甸区农业机械协会充分发挥带动促进作用,努力提高本区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目前,全区已形成了机械化耕作方式,农业生产机械化平均水平达到75.6,农业机械作业人员有2万余人,总收入达3.05亿元。江夏区乌龙泉街生雷名优特产种养殖协会主动开展科技培训和农业技术询问服务,引进名优水产养殖新技术、新品种。目前,该协会年养殖规模达到了1200余万斤鱼,年出栏生猪2000余头,年均产柑橘60万斤,年纯收入超过3000余万元。20
12、13年协会会员家庭成员人均年纯收入3.5万元,辐射带动乌龙泉街80%的养殖大户,发展名优特产养殖面积达3万余亩。 二是主动带动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农夫科技致富。很多受奖补对象借助奖补资金和“科普助农行动”的影响,发展科技含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特种种植、养殖业,有力地推动了特色产业的发展。黄陂区木兰特种养殖技术协会在“科普助农行动”的带动下,探究出特种野猪产业发展之路。目前,该基地已发展野猪养殖户380户,年存出栏特种野猪可达7000余头,创年产值3500余万元,户平创收9万余元,其“满村盈”牌的野猪肉,除本省以外,已大量销往上海、广东等全国多个省市。蔡甸区侏儒街金鸡村围绕农夫致富,有针对性地开
13、展新品种开发、新技术推广工作,打造了“金鸡寨”牌藜蒿、西甜瓜等特色产品,辐射带动区内10多个村发展瓜菜种植模式,形成了10多公里长的产业带。 三是主动帮助农夫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水平。很多受奖补对象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取得产品质量认证,促进农夫致富增收。武汉市木兰小泉山肉牛养殖有限公司主动帮助广阔农夫提高肉牛养殖的标准化生产水平,其“小泉山”牌牛肉系列产品,继2011年获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2013年获得“湖北省无公害农产品”荣誉后,2014年又获得“QS9000”的高级产品质量认证,目前,该公司创建的“湖北名牌”已进入到了省级主管部门的最终评定中。东西湖区黑冰特色农业科普示范基
14、地年接待参观、考察、学习的市民、农夫和学生累计达3.8万余人次,已成为农夫了解现代农业、学习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重要途径。该基地有机农产品已获得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的有机转换认证。 3、“科普助农行动”的实施,完善了农村科普公共服务体系。 “科普助农行动”极大地调动了基层科普组织的主动性和创建性,为农村科普工作注入了朝气和活力,大幅提升了农村科普服务实力。 一是激发了农村科普活力。“科普助农行动”以农村科普组织和个人为依托,搭建了财政支农、科普惠农的新平台,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基层科普工作的重视与支持,使农村科普组织和个人倍受鼓舞。自2007年来,以“科普助农行动”为抓手,市级财政累计投入专项
15、资金2800万元,极大地缓解了基层从事科普资金短缺的难题。 二是进一步强化了农夫科普培训。表彰对象拓展培训阵地、强化培训手段,加强师资建设,根据“实际、好用、实效”的原则,广泛开展科普培训活动,开创了我市农夫科学素养建设的新局面。以2011-2014年为例,表彰对象获奖后平均每年开展科技培训活动27次,比获奖前平均每年增加了近20次,平均每年受训人数达到1.5余万人次,比获奖前平均每年多培训近万人次。 三是壮大了农村科普组织和队伍,提升了科普惠农服务手段。在“科普助农行动”的影响和带动下,各区主动把握机遇,以“培育发展、表彰激励、榜样示范、整体提升”为原则,实行培育典型建立科普助推项目库、跟踪
16、指导服务等方式,推动科普组织和科普队伍建设,使我市农村科普组织和科普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据统计,目前,我市农村科普“站、栏、员”覆盖率已达到100%。各区和街道(乡镇)还建立了科普讲师团、科普工作队等科普志愿者队伍。科普手段落后始终是制约农村科普发展的“瓶颈”。近几年,随着“科普助农行动”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表彰对象的科普手段。四年来,市财政投入的奖补资金,约有1000万元用于购置电脑、打印机、投影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科普设备,以及科普图书、挂图和音像制品等资料,科普服务手段落后的局面得到了明显改善。 实践证明,“科普助农行动”定位科学、成效显著,已成为引领农村科普发展的一面旗帜。各区
17、以“科普助农行动”为龙头,统揽农村科普工作,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科普惠农项目,形成了农夫科学素养建设的新局面。 (二)“科普助农行动”的珍贵阅历 “科普助农行动”是我市推动科普工作项目管理的首创之举,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 1、党政重视、亲密合作,是“科普助农行动”胜利实施的重要前提。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农夫科学素养建设纳入“三农”工作的大局,在听取市科协工作和公民科学素养建设汇报时都要求要大力推动农村科普工作,这些为我们实施好“科普助农行动”指明白方向,增加了信念。各区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将实施“科普助农行动”摆在重要位置,纳入规划,听取汇报,探讨制定配套政策和措施,有力促
18、进了“科普助农行动”的实施。同时,市、区科协和财政部门在“科普助农行动”实施中亲密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科普助农行动”的组织、协调及跟踪服务等工作,保证了“科普助农行动”有序规范的实施,成为大联合大协作的一个胜利范例。 2、立足科普、面对农夫,是“科普助农行动”胜利实施的显明特色。 “科普助农行动”通过科普手段为农夫服务,注意科普成效,使广阔农夫在提高科学生产技能的同时,提高了科学生活水平,提升了科学素养。“科普助农行动”干脆奖补到基层单位,激发了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科普带头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发了广阔农夫学科学、用科学的主动性,广阔农夫成为科普的参加者与受益者,科普成效
19、干脆惠及“三农”。 3、选准抓手、提升实力,是“科普惠农安排”胜利实施的关键举措。 “科普助农行动”将科普示范单位(行政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作为三个抓手,充分发挥三类表彰对象在植根农村、服务农业、贴近农夫的优势,收到了实效。“科普助农行动”将奖补资金用于表彰对象购置科普设施,开展科普活动,大大增加了他们的科普服务手段,提升了他们的科普服务实力,为农村科普工作注入了朝气和活力,促进了农村科普服务体系的健全和壮大。 4、以点带面、榜样示范,是“科普助农行动”胜利实施的有效方式。 “以点带面、榜样示范”是新时期提高农夫学科学、用科学爱好和主动性的有效方式,“科普助农行动”通过在农夫身边
20、树立起一批鲜活的典型,使农夫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用得上,为广阔农夫树立了榜样,增加了农夫学科学、用科学的爱好和意识,从而把学习科技学问变成广阔农夫的自觉行动,起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辐射带动作用,使更多农夫广泛受益。 5、创新机制、严格管理,是“科普助农行动”胜利实施的有力保障。 “科普助农行动”实行“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的资金投入方式,是市财政采纳专项转移支付方式支持农村科普工作的胜利探究。各级科协、财政部门在“科普助农行动”的实施过程中,细心组织,规范操作,坚持专款专用,并实行报账制管理。在项目评审工作中,采纳“二级公示,三级联动”的模式,保证了评审工作公允、公正、公开,接受
21、基层广阔农夫群众的监督,得到了各方面的赞许。 三、存在不足和下步工作建议 一“科普助农行动”存在的不足 1.“科普助农行动”实施范围与我市都市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存在差距。自2007年,“科普助农行动”表彰嘉奖了77个科普示范单位(行政村)和科普示范基地,平均每个新城区仅有12.8 个具有带动示范作用的辐射点,项目实施的覆盖面有待提高。 2.“科普助农行动”创新手段与迎接科普现代化信息化的新挑战存在差距。在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宣扬科普助推成果,规范实施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还缺乏行之有效的平台。同时,受奖补的对象亟待转变观念,主动探究科普信息化建设的新路子,努力推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在网上流行
22、起来。 3.“科普助农行动”成果提炼与农村科普工作呈现出来的创新活力存在差距。广阔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科普带头人在实施“科普助农行动”中,表现出了巨大的创建力和创新潜力,供应了很多来源于实践、生动活泼的典型范例。这是我市科普事业的珍贵财宝,亟需加以归纳提炼,形成系统性的理论成果。 4.“科普助农行动”惠农方式与加快转化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新要求存在差距。“科普助农行动”通过奖补资金投入的方式,表彰嘉奖农村科普工作的优秀代表,在调动农村基层科普组织的主动性和主动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整合优质科普资源,供应技术项目服务,增加受奖补对象创新实力上仍有短板。 5.“科普助农行动”协作程度与构建科普动员
23、新机制存在差距。受奖补单位区域间的工作沟通、技术合作、优势互补的共赢平台还未建立。有效整合科普助推都市农业项目和科普助推华蜜社区项目资源,建立城乡科普互惠共赢新机制还有待探究。 6.“科普助农行动”的追踪问效和监测评估工作还有待加强。在科普项目实施上,重申报、轻管理,重资金、轻建设的现象仍旧存在。 二对策建议 1、加大投入,扩大“科普助农行动”受益面。 “科普助农行动”作为服务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都市农业的有效措施,作为落实科学素养纲要,推动农夫科学素养行动的重要举措,须要坚持发展,保障投入,要在规模上再上一个台阶。要规划好“十三五”科普助农行动,明确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建立“科普助农行动”
24、专项资金增长机制,逐年增加奖补数量,扩大资金投入规模。 在市级财政资金有力推动“科普助农行动”实施的基础上,各区科协和财政部门要抓住市、区公民科学素养共建的契机,主动争取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加大各地财政资金的投入,配套实施本地的科普助推项目,扩大科普助推表彰对象示范带动覆盖面,形成规模效应。 2、改进完善,强化“科普助农行动”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加快科普信息化现代化进程。充分运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建立健全 “科普助农行动”网上平台,努力实现项目申报、审核、评估无纸化运作,为基层农村科普组织和农夫获得“科普助农行动”项目资源供应快速、便捷、刚好的服务。 注意提升“科普助农行动”基层工作人员的
25、业务素养。建立定期培训制度,畅通各级科协与农村基层科普组织沟通沟通的渠道,使基层科普组织精确把握“科普助农行动”举荐申报、考察评审和资金运用的要求和流程,确保“科普助农行动”顺当实施。 保证“科普助农行动”的公允性、权威性和合理性。建立完善市、区两级“科普助农行动”评审专家库,实行对入库专家的动态管理和考核机制。依据“三农”工作的新形势和农夫科学素养建设的新要求,适时调整“科普助农行动”评审标准和表彰类别。实行不定期考察、群众评议、材料审核相结合的评审方法,将平常工作的实绩作为评审的重要依据,增加专家考察和群众评议的权重。在评审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机制,广泛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
26、督。 加强跟踪问效,严格资金管理。市财政支配科普助推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和奖补结合方式对评比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开展科普活动进行补助和嘉奖,为农村科普组织和科普带头人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创建了良好条件。市、区科协和财政部门要对专项资金的运用及其结果实行监督考核和追踪问效,执行科普项目资金报账制度,确保奖补资金专款专用。 3、整合资源,发挥“科普助农行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作用。集成历年来“科普助农行动”的项目和人才资源,建立农村科普人才库、科技创新成果库和科普示范资源库,着力开展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村科普示范等活动,更好地将创新元素和科普资源引入农村。 完善科普助推
27、的形式和手段,扩大工作成效。在坚持专项资金奖补的基础上,发挥科协组织智力优势,主动动员各级学(协)会、科研所、大专院校科协的科技资源,通过项目对接和技术合作的形式,为受奖补对象创新发展供应人才支持和科技支撑。 探究基层科普行动安排的共建共享。建立城乡科普示范单位协作沟通机制,加强农村科普助推示范单位、示范基地同城镇科普示范社区、科普示范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做到优势互补、项目共建,凝合成合力更好地为公民科学素养建设服务。 第2篇:关于我市农村科普工作状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农村科普工作状况的调研报告 一、农村科普工作基本状况 几年来,在上级科协的正确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支持
28、协作下,市科协紧紧围绕全民科学素养行动安排纲要,充分发挥科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阔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努力践行“三服务一加强”职责,全力组织我市广阔科技工作者,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科普工作。为助力我市新农村经济建设,我们以农村科普为重点,切实发挥科协科普主力军作用,坚持“实际、好用、实效”的原则,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一)、广泛深化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的科普宣扬活动,科普宣扬效果明显 进行科普宣扬是科协工作的社会职责。为进一步加大科普宣扬力度,市科协紧紧围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方法,普及科学学问”、“崇尚科学文明,摒弃生活陋俗”等主题,充分利用各种科普资源,广
29、泛开展各种科普宣扬活动。连续多年在全市农村组织开展了“科技之冬”活动,为农夫送技术、送项目、送信息。进行“节约能源,爱护环境”、“依靠科学、发展经济”等内容丰富的科普宣扬活动。为使“送科技下乡”活动扩大规模和影响,我们还多次邀请省科技专家边疆行服务团到我市农村为种养 1 殖专业户及农技协举办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和疑难询问。几年来,共编印科普宣扬资料和画册20万份,举办技术讲座70场次,受众人数达15万人次,增加了科普宣扬力度和实效,深受广阔农夫群众欢迎。 (二)强化“农技协”科普生力军作用,增进农技协实力,促进农村科普和农技协稳步发展 开展农村科普活动,提高劳动者素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农村科
30、普工作的动身点和落脚点。我市农技协组织作为实行中心和省、市农村工作方针政策,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村科普工作的一支重要力气,在上连市场,下连农户,推广普及农业科技学问,提高农夫群众的科技文化素养,架起农夫通往市场的桥梁,提高农夫进入市场化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以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夫增收方面都起到了主动性作用。为此我市科协始终把扶持发展农技协作为农村科普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做,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主动进行组织管理和指导,供应市场导向信息,想方设法扶持其发展壮大。目前全市有各类“农技协”25个,会员总数4000余人,专业涉及人参、葡萄、
31、养猪、养鸡、中药材、食用菌等,协会实行的各类培训、技术讲座、技术示范和推广活动由于符合群众需求,极大地调动了农村群众的主动性,已成为新形势下深化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有效载 2 体和带领农夫群众闯市场、发展经济的一支生力军。 (三)加强科普示范基地(户)创建,为全面推动农村科普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科学普及目的在于应用。为使科普工作详细化、适用化和实效化,全面推动农村科学技术普及,市科协主动组织指导开展促进农村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各类科普示范基地(户)的创建工作。2005年以来,已创建省级“科普示范基地”两个,县级科普示范基地22个,科普示范户44个。通过这些科普示范基地(户)的创建、示范、辐射和带动
32、作用,加大了农村科普工作力度,全市科技成果转化率不断提高,科技措施得到逐步推广应用,为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主动作用。 三、存在问题 (一)科普工作的机制和协调制度不够完善。根据科普法规定,县(市)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科普工作协调制度,但我市仍未建立科普工作的联席会议制度;少数单位和乡镇还存在对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相识不足,重视不够的问题;一些单位对“科教兴市”和“科普惠农兴村”的相识不到位,没有把科普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没有制定科普工作的长远规划和年度安排。 (二)农技协发展状大面临多重困难。一是扶持协会发 3 展的政策不多,协
33、会或会员办理贷款难,无法解决项目资金问题;二是协会的产品市场销售没有保障,因为一些不合理的价格压制或产品运输成本过高等因素导致高投入、低效益;三是有些协会缺乏专业性好用技术人才,导致项目发展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不能刚好解决。 四、几点建议 (一)建立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要充分发挥我市全民科学素养行动领导小组的决策指导作用,想方设法调动担当涉农任务的牵头部门与责任单位的工作主动性,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议,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相关部门工作有规划,任务落实到位。 (二)稳定和扩大科普队伍,促进科普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一是科普队伍必需坚持专、兼结合;二是加强科普人员培训,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科普人才队伍;三是巩
34、固扩高校(协)会队伍,使广阔科技工作者能进入学会大家庭,加强学术沟通,引导促进各类新型好用技术辐射农村基层,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强化对农技协发展的扶持力度。一是要加强部门间合作,拓宽扶持渠道,为农技协发展供应政策、项目和资金扶持;二是尽快建立发展地方龙头企业,解决协会产品销售难问题,形成“企业+协会+农户”的产业链条;三是组织一批业务精湛、素养过硬的涉农技术人员建立好用技术专家 4 服务团,为农技协发展供应技术保障。通过对这一新型农村基层合作组织的强力扶持,逐步构建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带动和变更农村分散的小规模生产经营,使其在信息、技术、资金、人才、物资
35、营销等方面与市场连接,从而加速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进程。 第3篇:建设生态科普旅游强县思路调研报告 为了更好地践行科学发展观,扎实推动县委提出的“一个中心”(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四大战略”(新农村、旅游业、工业化、城镇化),促进*旅游快速、持续发展。在经过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和思索,提出了立足科学发展,建设世界生态科普旅游县的调研课题,以求在充分相识*旅游资源的前提下,尝试着对*旅游的发展方向作一个参考 性定位,探寻一条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适合*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客观地看待迅猛发展的*旅游 对于*旅游的发展,业内人士有此评价:“*只用几年的时间,就完成了省内外其他景点要
36、用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走完的发展历程。”省、州有关领导也曾以“*速度”来盛赞*在旅游方面取得的骄人成果。但是理性地讲,这种“速成”的运作和开发,由于缺乏足够的时间磨合,许多因素和冲突根本无法也不行能刚好得到完善和解决。随着时间的推延,*旅游内容与形式的“两极”分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一)绚丽的旅游光环 相对于周边县市旅游平稳而延缓的推动,*旅游的发展近于“横空出世,一夜成名”。这种迅急而猛烈的势头,于内于外,都产生了剧烈的震撼。 1旅游发展观念广泛深化 站在县委、县政府的层面,旅游业已明确纳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其次,在广阔干部和人民群众心目中,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一项期望值较高、回
37、报值丰厚而干脆的产业。 2社会影响力强盛 借助旅游造势,*在外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飞速飙升,客观上为招引重点项目投资、重大企业落户创建了良好社会条件。 3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 以旅游为载体,局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特殊是始终困扰*旅游发展的交通设施,得到了肯定程度的改善。 4产业带动成效显著 第一,通过旅游产业带动,相关服务行业应势规模化发展,有力地拉动地方经济,主要表现在县城相关配套设施渐渐增加及景区旁边广阔群众经济渠道的拓宽;其次,广阔干部群众的文明素养全面提高。 (二)不行避开的缺憾 时间短,步伐急,势头猛,前行的愿望空前剧烈,相关软、硬件设施的配套完善、发展过程中的很多导向和意识观念,主
38、观上根原来不及进行成熟的思索,客观上更不能立竿见影予以解决,因之留下一些须要储备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弥补的缺憾。 1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行”的进入度还跟不上旅游的基本要求,“游”的吸引力还不是很丰富,“购”的产品明显匮乏,“住”还停留在低档次消费,“娱”无完备的设施和多样化项目,“食”无特色品牌。和外宣上持续强势的推介相比,给人的感觉是色厉内荏。 2对资源的相识强化外显弱化内质 对资源的相识注意从“形”从“量”上进行评估,追求表面的“大”和“绝”,而忽视了对“质”的发觉,对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由此产生的后果,一是景区产品类型不明确,二是*国家地质公园与七大景区之间的关系模糊不清。
39、 3对政府主导相识的偏差 对“政府主导”相识的偏差,干脆导致两种偏狭意识:一是以为政府主导就是政府大包大揽一切。二是以为“旅游业应实行纯市场导向,政府对旅游业的干预所导致的是市场扭曲”。 (三)两极分化的“产品形态” 一边在强力快速推动,一边则在做着缓慢的补充和完备;外宣上炒得热火朝天,内在里却捉襟见肘。势头猛,但后续跟进滞后;表面热,内部储蓄空虚。“虚功”与“实做”的差距越拉越大,*旅游“形式”和“内容”的严峻分别则愈加明显。 1还算不上一个成熟的产品 从旅游自身建设看,*旅游“六要素”根本上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从资源利用看,各景区景观未完整地连为一体,达成景区景点的竞合性联动、自然与
40、人文景观的互补搭配。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只是开发或设计了某些部件,还不能进行全面组装。 2还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商品 虽然个别景区景点实现了肯定份额的门票收入,但多取自自发出游的散客。而这些游客,多为随意组合的散客,客源距离多在500公里范围内。和很多成熟的旅游目的地比较,*旅游唯在节会出现蜂拥场面,一般状况是“大闲冷淡,中闲冷落,小闲冷清”(小闲,一般指即下班后每天晚上的小段闲暇时间;中闲,即双休日;大闲,即现在国家推行的黄金周、节假日)。根本上讲,*旅游还没有真正实现相应的市场价值。 二*旅游发展的战略性思索 一言以概 之,*旅游的现状是有“形”而无“型”。所以当务之急是在充分相识自
41、身资源禀赋和正确估量旅游市场前景的前提下,显明地确立自己的身份,洪亮地推出自己的品牌。 (一)多元视角下的*旅游 随着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旅游已经不行能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而存在。小到传统意义上的行政区域,大到国内旅游发展趋势 、国际旅游大格局,都会干脆或间接地影响*旅游的纵深发展。*既已把旅游业列入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四大战略”之一,并且已经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广泛的共识,这条路要走下去并且走好,必需高度重视系列影响*旅游发展战略性决策因素。 1融入世界旅游大格局是*旅游做“强”做“大”的必需之路 旅游“无国境时代”的来临,带来的是竞争的国际化。竞争不仅仅是资源的抗衡,也是理念的跟进。一地旅
42、游要做“强”做“大”,肯定要有“强”的相识和“大”的眼光。 “强”的相识,即以自身资源为基础,对其潜质和前景做出正确的极限评估;“大”的眼光,就是要放眼广袤的世界,挤身世界旅游的大格局。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旅游质量的下降,人们普遍意识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需以良好的环境和自然生态为基础。在此背景下,回来大自然、爱护生态环境已成为现代人类的一种追求、时尚、使命和责任。责随意识日渐主导旅游行为。环境爱护运动和旅游者受教化程度的提高,慢慢将生态旅游推向世界旅游的前台。以良好生态和绝奇景观为基础的*旅游,有必要从根本上考虑自己的转型和定位。 其次,随着现代旅游市场越来越细分化趋势,每一种细分市场
43、都将着眼于尽量满意旅游者的深层需求,特别旅游、专题旅游势在必定。*旅游要做强做大,必需要选择一个精细专题“市场”。 2顺应中国旅游发展大方向*旅游才能实现与区域景观的“强强联动” “贵州南部优先发展旅游区”是特别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但在没有更完备、详尽、科学的区域性旅游整体规划出台之前,它仍将是一个具有行政权威的指导性文本。 随着省内交通格局的重新布排,*所处区位已然退到各交通大动脉的边缘深处,处于几个县市的“夹击合围”之下,是希望通过它们的延长来维系小规模的旅游进入,还是主动出击形成四通八达的扩散状网络,已经成为摆在*面前必需做出的选择。很明显,区位的限制已经使*不能也不行能成为常规意义上的旅
44、游集散地和旅游依托地,而只能成为以自身价值吸引、招徕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根本上讲,罗甸“大贵州滩”、惠水羡塘“亚太国际地理标记公园”燕子洞、荔波自然遗产地,都是以观光为主的大品牌产品。*旅游必需要有区域大旅游的眼光、区域共同发展的大局意识,通过彰显自己独特的特性,与它们形成资源互补,市场共享,“强强”联动。 其次,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料,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以此为契机,全国各地已经开发的景区景点必将愈加精微地完善旅游六要素的相关功能及旅游类型主导因素与配套因素之间的科学搭配;新开发的景区景点必将以独特的创意冲击成型的旅游市场,打开一方新天地。从这个意义上讲,*旅游必需要以
45、前沿的意识,从更高的层次找到一个支撑自己的品牌。 (二)*旅游目的地定位:“世界生态科普旅游县” 依据前面的分析,我们以为:自身的状况确定了*旅游必需做出一种具有前瞻性、富有生命力的发展选择。实施“世界生态科普旅游”策略,既是旅游产业本身发展的志向趋势,也符合*旅游发展的长远走向,符合*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为什么是“世界的” 旅游营销的三句话是“敢吹、会吹、经得起吹”。而要“经得起吹”,必需有环境支撑和产品支撑。把*旅游放在“世界的”层面进行营销,首先要对自身旅游资源禀赋有一个全面的相识。 掌布“藏字石”字符的形成及“中国共产党”五个字符的组合是概率小于亿万分之一的不行能事务(又
46、称小概率事务)。 克度绿水大窝凼漏斗因其喀斯特负地形地貌发育最充分而成为fast项目的最终选址。而fast作为备受世界瞩目的ska的先导性项目,它的建成,将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天文观测与探讨平台,把*变成世人瞩目的国际天文学术中心。 塘边龙凤山天坑群是堪以问鼎世界的浩大地质遗迹。l卡蒲毛南族,有着悠久的“六月六”传闻的清水布依族,散落在大塘、新塘、鼠场、谷硐、牙舟等的至少三支苗族支系,都以各自独有方式创建了特性显明的绿色人文生态。在学术层面上,由于*处于西南边缘,综合贵州四大古老族系的流徙历史考察,境内民族的生存状态,堪为“地理年头论”这一国际命题最志向的探讨场景。 诸如甲青干河谷疑似冰臼群
47、、龙塘、甲茶等景区景观,虽然在震撼力上不是特别剧烈,但在区域景观群中,有其唯一性和独特性。 由上可以看出,掌布藏字石、大窝凼漏斗地形、龙凤山天坑群、fast项目等单个的个体景观,可以堪称世界同类型景观中的“绝品”;而三大主体民族的传统文化、甲青疑似冰臼群、龙塘、甲茶等特性化景观,则可借助旅游产业链的连接,与境内或周边景观整合互补,打造出相应的世界性精品系列。 2“生态科普”是对国家地质公园文化内涵的提升 国际国内旅游发展趋势的强力推动,旅游自身已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必需意识到,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的落户,不仅提升了*旅游自身的资源品质,也将使*旅游在区域旅游中的地位发生深刻改变,甚至变更区域内旅游的结构布局。假如再以国家地质公园为推介点,已经难以产生剧烈的吸引力,更不能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 “生态科普旅游”能够在科考旅游与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