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十三五期间,*省质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仔细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结合实际,坚持抓质量、保平安、促发展、强质监方针,不断推动质量*建设,强化品牌带动、标准引领、计量保障、科技兴检、平安监管,取得明显成效。依据原质检总局关于开展十三五规划实施状况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质检办财2018253号)要求,现将*省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如下:一、深化推动质量*建设(一)加强宏观质量管理。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先后印发贯彻质量发展纲要推动质量*建设行动安排*省质量品牌十三五规划发挥品
2、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顶层设计文件,主持起草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动质量强省战略的实施看法(送审稿),已经省委常委会审定,即将印发。二是召开高规格会议。2017年2月,省政府召开全省质量品牌升级工程推动大会,确定2017年为*省质量品牌升级示范推动年。省委书记李锦斌就质量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原质检总局支树平局长、省政府李国英省长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省辖市政府均召开了质量品牌升级工程推动大会,落实全省大会精神。三是完善质量法规体系。主动向省人大、省政协提出议案建议,启动*省质量促进条例地方立法工作,托付*高校法学院调研起草条例。省人大常委会在全省开展了产品质量
3、法执法检查和质量提升专题调研,并引入第三方机构对省辖市量化评估,有力促进各级政府完善质量监管政策措施,加大质量宏观管理决心力度。(二)全力推动质量品牌升级工程。在全省16个市开展质量品牌升级江淮行活动,引起社会极大反响,并荣获2016年全国质量之光年度质检创新奖。2017年在全省各地和重点行业主动开展质量提升标杆示范、组织示范、人物示范、教化示范和文化示范(简称五大示范)行动,推动全省10大行业10100多家中小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1000多家大中企业加强卓越绩效管理,111家企业获得2017年市、县政府质量奖,全省树立124家省级标杆示范企业,创建50个省质量品牌升级工程教化实践基地。20
4、18年深化推动服务零距离、质量零缺陷(简称双零)行动和重点产业园区、重点产品和服务、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质量提升(简称四重)行动,针对中小企业开展精准质量帮扶,聚焦重点产业园区、重点产品和服务、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三)大力推动区域质量提升。主动开展质量强市、质量强县(区)和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工作,目前已有铜陵等5个省辖市、宁国市(县级)获批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全省有28个县(市、区)开展了创建省质量强县活动;无为电线电缆等3个产业聚集区被命名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滁州智能家电园区等2个产业聚集区获批筹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有效推动了各地支柱产业升级、企业质
5、量水平提升、社会质量共建共享。(四)组织开展质量工作考核。先后牵头完成2次国务院对省级政府质量工作考核的迎考工作,*省考核位次全国靠前、中部领先;组织开展了两次省政府对市政府的质量工作考核,同时推动各市政府对所辖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开展质量工作考核;推动质量工作纳入省政府对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会同省工商局等部门完成对各市2016、2017年度绩效考核中质量工作评分,充分发挥考核风向标、指挥棒作用,推动各级政府(园区)完善大质量管理体制,成立质量工作领导机构,加大质量工作投入力度,把质量发展和质量平安目标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构建政府监管、市场调整、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加的
6、质量工作格局。二、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一)完善品牌发展工作机制。充分调研,修订完成*省人民政府质量奖管理方法和*名牌认定管理方法。修订的*名牌认定管理方法,形成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阶段*名牌申报、评定、管理完整系统的制度框架,将*名牌评价认定范围从制造业扩展到服务业,拓展了品牌建设领域。修订的*省人民政府质量奖管理方法不仅增设个人奖和10个提名奖,对获奖组织奖金额度由以前的50万元增加到100万元,个人奖金额度确定为20万元,同时在政策支持、激励机制等方面也作了相应规定,扩大了省政府质量奖的社会影响力。(二)培育一批区域品牌。发挥企业品牌建设主体作用,引导广阔企业争创品牌。全省12个组织、2个
7、个人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22个组织、个人和品牌获全国质量之光奖,获奖总数居中部第一;7个单位荣获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单位称号;13家企业荣获*省政府质量奖;新增*名牌项目582个,目前*名牌总数1576个;举荐认定苏浙皖赣沪长三角区域名牌新增20个,六安瓜片茶位列2017年度中国质量报年度质量之光10大魅力品牌之一,有效激发了广阔企业抓质量、创品牌的热忱。(三)推动国家地理标记产品爱护。充分发挥地理标记国际公认的品牌爱护制度优势,加强和提升我省地理标记产品的品牌建设,发挥其对传承传统文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精准扶贫、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等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间*新增国家地理标记爱护产品16个,
8、目前,我省共获批国家地理标记爱护产品78个,2018年,我省首个国家地理标记产品爱护示范区(太平猴魁茶)获批。霍山黄芽、高炉家酒入选中欧100+100地理标记产品互认互保名单。太平猴魁茶、宣纸、霍山黄牙、霍山石斛参与2018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在区域品牌(地理标记产品)排名中,品牌价值分别以236.51、178.34、70.56、55.37亿元列18、23、50、56名。(四)加强品牌理论探讨。与中国科技高校、清华高校等6所高校以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301所、上海质量协会在质量应用型理论探讨合作,形成政府质量奖给企业带来什么*省政府质量奖经济效果评价探讨*省名牌产品评定效果调研分析报告*
9、省品牌建设探讨报告等近10项探讨成果。(五)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组织中国质量报、*卫视、新华网*频道等主流媒体,深化各地各类企业开展大质量采风活动,刊登播报系列报道200多篇,全面展示我省重点行业骨干企业质量发展成就,推广质量标杆企业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组织*优秀品牌企业参与首届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在全社会营造创建品牌、运用品牌、爱护品牌的良好环境。2017年5月在合肥等地开展以*制造迈向*创建、*速度蝶变*质量、*品牌升级中国品牌为主题的质量品牌提升系列新闻宣扬,取得了较大影响。三、不断完善质量四大基础(一)实施标准化战略一是完善标准化管理体制。建立了以省质量工作领导小组为同一架构的标准化
10、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基础、地方标准为补充、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为支撑的标准体系。地方标准平均制定周期缩短至18月以内。2016年以来,主导或参加制定国际标准4项、国家标准653项、行业标准447项,制修订发布地方标准617项,自我公开声明团体标准16项。修订*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方法,建立健全技术委员会考评、奖惩和退出机制。开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巡查,依据巡查结果予以嘉奖合通报指责。二是推动标准化工作改革。逐步建立由政府主导和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新型标准体系。完成强制性地方标准清理,对33项强制性地方标准和9项强制性地方标准项目安排进行复审。集中开展地方标准复审工作,复
11、审举荐性地方标准2629项,复审举荐性地方标准安排项目737项。培育发展团体标准16项。完善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目前共有3773家企业自我声明公开17580项企业标准,对自我声明公开的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组织开展抽查工作。三是提升标准创新实力。将重要标准的研制列入省科技安排支持范围,将技术标准纳入省科技成果评奖范围。批准建立了中科大机器人等3家省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新增增材制造、机器人等10家省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成立了3家ISO分标委。广泛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超导、核能应用国际标准化合作。 加强标准化人才培育,在中国计量高校举办了两期标准化战略研修班,
12、充溢100名标准化高级人才库。完善标准化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全省共403人取得资格。四是加强标准实施监督。开展强制性标准重点产品质量风险监测,重点监测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生命财产的平安性指标。帮助民政部门开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监督检查。建成*省标准化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地方标准对全社会公开查询。在高新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方面,主动争取担当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新建成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9个,完成3个国家农业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项目,完成154家单位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确认。组织开展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54个、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6个、省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23个、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
13、服务标准化试点7个。获批国家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3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试点单位2家、国家高端装备制造标准化试点单位1家、国家节约能源标准化示范单位3家、国家农业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2家。*省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省项目高分通过国家验收。(二)夯实计量基础一是强化计量战略基础地位。印发实施*省质监局关于加快推动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的指导看法,统筹规划全省计量标准体系发展。加强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测试技术攻关和方法探讨,开展2项课题探讨,组织联盟成员推动9项关键参数测试探讨,举荐9项地方标准研制。推动计量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制修订17项*省地方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科学规划我省量值传
14、递溯源体系,形成以省计量院为龙头、18个市级法定计量技术机构为骨干、63个县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为支撑、10个系统外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为补充较为完整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量传溯源体系,我省计量标准、标准物质和量传溯源体系覆盖率接近80%。最高计量标准实现国内比对满足比例达到95%以上。二是发展计量服务保障实力。全省质监系统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495项,其中最高计量标准达到108项。建成非自动秤等6个国家型式评价试验室,建立50个省级型式评价试验室。筹建国家新能源汽车储供能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牵头成立了省新能源汽车联盟等3个联盟联合秘书处。推动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实力建设,开展水、
15、电等5个能源种类的能源计量数据采集,采集用能单位达到400多家;联合省发改委制定*省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推广建设工作方案并共同实施;编制关于重点用能单位省级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等,争取政策、资金支持。三是完善计量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国家重点管理计量器具监督管理,电能表、加油机、燃气表检定率达100%,出租车计价器、粉尘测量仪、甲烷测定仪检定率95%以上,衡器检定率在70%,水表检定率在50%以上,综合检定率达80%。2016年下发关于开展助推服务质量品牌提升、诚信计量示范工程在行动活动的通知,着力推动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全省已评价863家诚信计量示范单位。今年5月,全面启
16、动全省诚信计量示范街区创建工作。(三)强化认证认可一是大力推动强制性产品和自愿性认证。制定*省质监局关于印发推动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的实施看法,在全省推动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扎实做好涉及平安、健康、环保等方面的产品强制性认证工作,完善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认可约束、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五位一体监管体系,严厉打击非法从事认证活动和伪造、冒用、买卖认证证书或者认证标记等行为,严禁未获强制性认证的产品进入市场,确保认证有效性和公信力。目前,注册地在*的认证机构4家,外地在*分支机构18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17958张,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5802张,服务认证证书125张,食
17、品农产品认证证书5348张,自愿性工业产品认证证书2927张,均在全国排名靠前。太湖县、金寨县、砀山县荣获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称号。二是加强检验检测机构资质管理。全面实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审批方式三集中三到位两分别改革, 2017年11月起,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申报实现最多跑一次。改进机动车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切实提高资质认定的系统性、协同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制定机动车检验机构地方标准。在司法鉴定机构、刑事技术机构等领域开展实力验证或比对活动。强化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后监管,制定*省质监局关于加强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后监管工作的实施看法等文件,提高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后监管工作
18、有效性。(四)发展检验检测一是推动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拟定全省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方案建议稿并报送省编办,主动激励各地大胆探究试点整合。铜陵市将所属的铜陵市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整合并入省局直属的*国家铜铅锌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滁州市组建全市统一的检验检测平台,成立了皖东检验检测院,下设食品药品类和工业产品检验检测基地;芜湖国家特种电线电缆产品质检中心探究市场化运作模式,已实施转企改制;为统一纤维及纺织品检验业务,将省纤维检验服务部机构、人员、编制整合到省质检院。二是促进检验检测产业发展。依据我省检验检测服务业的现状和产业发展的须要,启动了国家级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基本框架为一
19、区三园,到2025年全面完成集聚区建设。目前,合肥、芜湖、蚌埠三园区建设方案已基本制定完成,土地、资金、人才和招商引资等配套政策也在制定之中,力争今年9月前向总局提出立项申请。四、切实保障好平安服务好民生(一)强化产品质量监管一是督促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平安主体责任。推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出台了*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事中事后监督管理方法。加大监督抽查力度,2016年以来省级监督抽查共抽取8202批次产品,合格率超过93%。强化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监管工作,制定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工作质量分类监管规范地方标准。牵头开展全省电线电缆专项整治,共检查416家生产企业。二是完善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出台关于
20、省市县质量监督部门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后续监管职责权限划分的看法,明确省市县三级监管部门工作定位。强化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人员培训,加强基层产品质量平安监管人员培训。加强质量技术帮扶,带领专家实施现场把脉,升级质量流淌诊所。强化食品相关产品质量监督,修订完善关于加强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平安监管的看法。三是推动质量平安风险管理。建立舆情监测制度,制定产品质量平安风险监测安排,编写*省产品质量风险信息参考。2016年以来组织开展童车、孕妇防辐射服等产品1092组样品风险监测。刚好发布质量消费提示,引导消费者进行理性消费、科学消费。(二)加强特种设备平安监察一是落实特种设备平安责任。完善特种设备法规
21、标准体系,出台了*省电梯平安监督管理方法关于进一步加强电梯质量平安工作的通知等,发布特种设备相关地方标准22项。建设特种设备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建立*省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治理一单四制制度,强化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编制完成*省特种设备平安风险点查找指南*省特种设备隐患排查工作指南,推行网格化监管。二是加强特种设备动态监管。推动铸安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开展电梯平安隐患排查整治。2017年全省发觉问题电梯2456台,完成整改2366台,依法封停52台。滁州、合肥等地建成电梯应急处置平台,覆盖电梯数达57812台。开展油气输送管道平安隐患整治,截止2017年底,我省油气输送管道总长4433
22、km,检验有效期内3856.12km,检验覆盖率达87%。开展燃煤锅炉节能减排工作,主动协作环保等有关部门开展对高耗能、限额以下燃煤锅炉的限期淘汰工作,2017年完成中心环保督察组关于亳州市谯城区古井镇85台燃煤小锅炉整改拆除任务。开展危急化学品平安综合治理整治,共检查危化品及其包装物、容器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52家,排查整治危化品企业1237家,发觉平安隐患629个,完成隐患治理609个,立案查处21起,责令停产企业6家,行政惩罚49.3万元。三是完善风险应急救援管理。已编制30项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并在全省实施。每年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连续三年分别在天柱山索道、芜湖方特、合肥万达乐园组织开展索
23、道和大型游乐设施应急救援演练。2017年发布3次特种设备预警通报,完成5起事故结案,核查3起。四是强化特种设备科技支撑。省特检院制定发布特种设备相关地方标准22项,取得国家专利11项。(三)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一是开展专项执法打假。开展双打、质检利剑行动,部署了农资、建材等各类执法打假专项行动,2016年以来,全省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0万多人次,查处质量违法案件近4000起,涉案货值6000多万元,有力遏制了假冒伪劣产品扩散的势头,维护了我省市场经济秩序正常运行。开展区域产品集中整治,先后对滁州市天长市电动自行车充电器和舒城县童车童床开展集中整治,区域产品质量平安状况明显改善。二是完善质量维权机
24、制。建立健全内外协调协作机制,加强状况信息沟通,适时组织开展联合执法。抓好投诉举报系统建设,2016年以来,12365中心干脆受理举报、申诉和询问共计5076起,其中投诉340起调解胜利率达71%;定期进行统计数据受理信息分析,目前已完成7份分析报告;每年3月11日,定期开展局长接线日活动。推动缺陷产品召回工作,成立了*省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技术中心,市级分中心实现全覆盖。召回工作纳入了2018年市政府绩效考核质量指标,全省共备案召回缺陷产品1542.3229万件,总量位居全国第一。协作总局监督召回我省缺陷汽车60余万辆,督促省内7家汽车生产企业完成信息备案。五、接着推动法制质监建设(一)全面深化
25、质监改革一是坚持依法、精简、高效、稳妥原则,调整归并规范全部行政审批职能,实行三集中三到位两分别,建立完善行政审批管理及事中事后监管新机制。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2018年省局权责清单保留行政权力83项,较2016年精简幅度27.2%,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170个事项网上办理,基本实现办事人员最多跑一次。三是将耐火材料等6类工业产品审批权限托付市级,实行先证后核、简化程序。四是以省政府名义印发*省贯彻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重点任务分工(2017-2018年),推动标准化改革。五是制定印发*省质监局省市质量技术监督事权划分的看法(试行),厘清省市县级质监部门监管职责,构建上下协调、职责明晰、
26、权责一样的质监工作运行体制。(二)完善质监法治体系一是主动建议启动*省质量促进条例地方立法工作。二是完成修订*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惩罚裁量权基准适用规则等,严格规范裁量权行使,实现质监阳光执法。三是制定实施法治质监建设评价考核标准。四是探讨制定行政许可通用文书文本和案卷评查标准,提升质监许可规范化水平。五是对2016年底以前省局规范性文件清理,确认现行有效91件,确定废止31件;对1980年至2016年省局起草的36份省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保留8件,修改3件,废止25件。六、基础保障实力不断提升(一)实施科技兴检战略一是加快质监科技平台建设。围绕我省支柱产业,加快国家质检中心和省级中心建设力度。
27、2016年以来,已有亳州中药材等4个国家质检中心获批成立、泾县电动机等2个国家质检中心获批筹建;濉溪县铝制品等4个省级质检中心获批成立、省特检院锅炉平安节能环保省级检测中心获批筹建;目前,我省已建成国家质检中心19个、在建国家质检中心7个,建成省级中心42个、在建省级中心28个。同时,主动推动淮北市申报铝基材料及制品等2个国家质检中心申报工作,指导支持砀山、泗县等地方政府申报省级中心工作。二是提升质监科技服务实力。加强优秀质监科技成果推介和转化应用,开展质监系统科研成果等级评定,挖掘更多的优秀质检科技成果,共评定一级成果2项、二级成果5项、三级成果9项。主动落实国家、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有
28、18项公益性科技成果得到转化应用。三是加强质监关键技术探讨。围绕地方产业发展和社会服务,主动开展质量基础技术应用探讨,参加国家重点研发安排国家质量基础共性技术与应用探讨2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6项,主持地厅级科研项目27项,开展横向科研合作项目9项;主持或参加宣纸标准样品等国家标准研制任务5项,行业标准7项。(二)实施人才强检战略十三五中期,全省质监系统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干部占80%以上;专业技术人才中约有2000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人员45岁以下达到30%。优秀中青年专家达到70名,基层专业技术骨干达到100多名。全系统行政执法人员1500人。高技能
29、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约占20%。一是主动组织参与省委组织部调学任务50多人次,领导干部综合素养不断提升。二是通过引进培育,逐步建立一支专业化、年轻化、学问化,有实力、会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2016年以来,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博士2名、探讨生12名、本科生6名;取得正高级工程师资格15人、高级工程师资格112人,工程师资格185人;建设省级博士后探讨站2个。三是干部教化培训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6年以来,省局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等各类培训班60余期,累计培训各类人员6000多人次。(三)加强质监信息化建设一是主动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省局作为第一批省直试点单位顺当完成试点建设,实现质监行政管
30、理与互联网+相融合,省局25项行政权力、5项其他权利和74项公共服务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加快信息系统整合清理和资源共享,梳理了16个信息系统,保留了7个,清理9个僵尸信息系统,完成*省质监局数据共享责任清单,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等数据实时供应省政务共享平台。报送总局质检信息资源共享数据120万条。二是加快互联网+质监信息化平台建设。安排三年时间,建成全省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互联网+质监信息化平台,实现行政许可、行政监管、行政执法全过程透亮化、数据化。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形成实时有效的质量平安风险研判和决策支持机制,为防止系统性、区域性重大产品质量平安问题的出现供应信息支撑。一期
31、建设已完成方案设计、招投标等工作,安排2018年底完成一期建设,建成一个质监大数据中心和行政审批、行政监管两个平台。三是做好网络平安工作。主动实行网络平安法,多措并举提高网络平安防护实力。成立网络平安组织,举办专题学习培训,开展全国网络平安宣扬周活动,组织网络平安学问测试,通过微信微博编发推送网络平安法专题宣扬信息,对省局及直属单位开展网络平安大检查。主动与原质检总局网安处、省委网信办等对接,建立网络平安预警通报机制,2017年共发布网络平安预警9期、平安通报3期。制定了2017年度*省质量技术监局应急演练方案,模拟断电、网络中断、黑客攻击和物理设备损坏等紧急状况,组织4次应急演练,保障了省局
32、网站平安稳定运行,大大降低单点故障带来的风险。(四)推动质量文化建设一是以*质量文化长廊为载体,面对社会各领域各对象传播质量文化,营造全社会人人关切质量的氛围。十三五以来,参观质量文化长廊人数近1万人。二是编制出版了质量科普读物-*质量文化系列丛书3000套,扩大了质量文化的传播影响力。三是通过互联网+质量文化,建立质量文化网站,开通微博、微信,实现网上虚拟参观等,立体展示质量文化。(五)严格财务审计管理一是制修订预算管理方法等系列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做到有章可查、有规可依。二是实施国有资产全面清查,规范国有资产和政府选购。三是实行审计监督全履盖,组织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基建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和
33、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并做好整改落实和督查验收。四是规范收费行为,组织开展小金库专项整治,印发*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全面构建小金库防治长效机制实施看法。(六)加强党的建设一是扎实推动政治思想建设。严格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化常态化制度化,仔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讲重作专题教化和专题警示教化,组织仔细学习重要论述,推动质量*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和七个一活动、*质监队伍素养提升年活动等,组织30余次省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举办21期质量大讲堂,开展7期专题理论培训,进一步夯实党员干部政治思想基础。二是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以规范基层党建标准化为抓手,以规范七项内容落实为重点,
34、狠抓支部建设,创新开展体系+平台建设。修订完善省局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党建考核标准,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四同步。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压实两个责任。深化巡察反馈看法整改落实,组织开展小金库等11个专项整治回头看,有力推动基层党组织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修订完善省局党组议事规则,坚持好干部标准,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三是加大监督执纪力度。制定关于加强省质监局基层党组织纪检机构和队伍建设的看法,建立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和监督执纪骨干人才库。出台省质监局正风肃纪十条禁令等制度,对违规违纪行为,主动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肃穆处理。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8页 共18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