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铜山区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5诗词曲五首名句赏析教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铜山区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5诗词曲五首名句赏析教案 .pdf(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江苏省铜山区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5 诗词曲五首名句赏析教案25 诗词曲五首目的要求: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2、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3、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背诵并默写五首诗。教学重点: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教学难点:1 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教材分析: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作中,刘禹锡首先紧承白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
2、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7 页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2、赤壁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
3、题发挥。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3、过零丁洋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1 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 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第二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
4、苦。第三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7 页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最后一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词前小序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可见,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5、 ,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 “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5、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 年)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常常触动行经者的怀古之情。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6、 - - - - - - -第 3 页,共 17 页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诗词曲五首,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接受一次美的洗礼。检查预习:1、你会读吗?烂柯 k人 侧畔 pàn 长 zh ng精神折戟 j寥 liáo落 惶 huáng恐 宫阙 quâ 绮 q户 婵chán娟 ju n 踌 chóu躇 chú 2、 请你记住:销:销蚀。将:拿起。磨洗:磨光洗净。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寥落:荒凉冷落。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2 宫阙:宫殿。把酒:端起酒杯。不胜:经受不住。
7、何似:哪里比得上。何事:为什么。婵娟:指月亮。绮户:雕花的窗户。经行:经过长精神:增长精神,振作精神。遭逢起一经:指自己由于熟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入仕做官。一经,古代科举考试中,考生要考的一种经书。二、欣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作者简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7 页刘禹锡 (772-842)唐代文学家。 字梦得, 洛阳(今属河南) 人。原是匈奴后裔, 后改汉姓。 自幼好学, 博览百家。 贞元九年 (793) ,与柳宗元同科进士,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后任监察御史。顺宗即位后,任用王
8、叔文推行改革,他与柳宗元同为革新派核心人物,因革新失败,一贬再贬,居外23 年。后奉召回洛阳,官终检校礼部尚书。其作品吸取民歌营养,继承诗经以来讽谕刺时的传统,如聚蚊谣、 百舌吟等。还有许多咏怀古迹、表现风土人情的名篇佳作。散文以论说文成就最突出。在哲学、政治、医学、书法等领域均有论述。其哲学著作天论三篇,驳斥了“天人感应”说。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具有一定地位。2、介绍写作背景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历二年,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
9、居易。3、学生齐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意。(要求学生概述诗意)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四人一组讨论:该诗歌应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来读?为什么?并说明理由。5、请学生有感情地表演朗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7 页6、教师提问: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7、品诗,品评诗句、感受哲理美。教师提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两句本意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
10、哲理使诗句具有了普遍意义。请你谈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和认识。3 (这两句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抒发诗人身世之感。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8、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诗歌。9、小结:总体来说,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谪,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
11、,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忍不拔的意志。全诗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之上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7 页附板书:坎坷遭遇渲染辛酸归来感慨用典悲痛酬乐天扬州事、情、景、理初逢席上见赠水乳交融(酬赠诗)感叹身世写景愤激席间赠言抒怀昂扬作品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欣赏赤壁4 1、作者简介杜牧
12、( 803852) ,字牧之,京兆万年人。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人谓之小杜,以别于少陵。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7 页2、介绍写作背景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外,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3、学生齐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意。(要求学生概述诗意)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四人一组讨论:该诗歌应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来读?为什么?并说明理由。5、请学生有感情地表演朗读。
13、6、教师提问: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7、品诗,品评诗句、感受哲理美: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尾两句,请你谈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和认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是说,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诗人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8、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诗歌。9译文:一支古老的断戳,沉落在江底 ,岁月流逝 ,流逝也未使它精选学习资料 - -
14、-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7 页消蚀 ;磨出铮铮亮光 ,它是三国时代的兵器.不是东风的援助,江南已是一片废墟 ;美丽的二乔 ,只有永远被锁在铜雀台里. 附板书:前两句兴感之由赤壁非凡的史识(永史诗)后两句借题发挥豪爽的胸襟三、欣赏过零丁洋1、作者简介5 文天祥( 12361283) ,是南宋大臣、文学家。公元1275 年,元军进逼南宋,文天祥在江西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今浙江杭州)帮助朝廷抗敌。第二年担任右丞相,奉命去元营谈判时被扣留。后来脱险,冒着九死一生到达福州,继续抗元。最后兵败被俘,被送往燕京(今北京市),囚禁了三年。元朝统
15、治者千方百计利诱威胁,要他投降,但他坚贞不屈,从容就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文天祥被俘后写下的名句,表明他丹心报国、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2、介绍写作背景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7 页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3、学生齐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意。(要求学生概述诗意)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四人一组讨论:该诗歌应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来读?为什么?并说明理由。5、请学
16、生有感情地表演朗读。6、教师提问: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7、品诗,品评诗句、感受哲理美: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尾两句,请你谈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和认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8、请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示例:明将史可法誓死坚守扬州城,以悬殊的兵力苦苦抵御清兵的进攻,拒不投降,最后以身殉国。9、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诗歌。附板书:首联回顾一生深挚沉痛颔联国破家亡过零丁洋追忆过去丹心垂史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17、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7 页(述怀诗)颈联悲愤忧惧映照千古感叹眼前6 尾联以死名志激情慷慨【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背诵前三首。二、欣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作者简介苏轼( 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 ) 人。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精选学习资料 -
18、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7 页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他是宋仁宗景佑三年生,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因讥讽朝政被贬任杭州通判;历徙湖州、黄州、常州。哲宗嗣位,召至京师,任中枢舍人。后又与司马光面争新法“不可尽改”而出知杭州。后又因晢宗亲政启用新党,苏轼又被一贬再贬,之贬到海南,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苏轼北返时在常州逝世。当时为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享年六十六岁。高宗朝,赐太师,谥文忠。他的思想出入儒道,杂染佛禅,既能关注朝政民生,保持独立的见解,
19、又能随缘自适, 达观处世。 宏博通达的学识才华和饱经忧患的人生体验,也玉成了苏轼诗歌体裁多样,内容广博,立意新奇,呈现出“吞五湖三江”的气象。他的一生政治讽谕诗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苏轼诗中数量最多, 对后人影响也最大的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苏轼的诗今存2700 多首,有着丰富多彩的风格,或雄奇奔放,或富于理趣,或简淡自然。他善于运用新奇形象的比喻来描绘景物,阐发哲理。尤其是长篇古诗大多博用比喻,联想无穷,语言流畅,气势奔放。他7 还善于幽默旷达的笔调,随时生发奇警新鲜的人生意意趣,令人耳目一新。这都表现出宋诗重理趣,好议论的特征。他的诗词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旧框框。他
20、和南宋的辛弃疾行成词坛的“苏辛”豪放词派。他的散文,书,画等成就都很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7 页他资禀忠爱,议论英发,历典州郡,所至皆有去思。其文章政事为天下所宗仰,盖过欧阳修为文坛领袖。轼喜交游,推奖后进不遗余力,一时知名之士皆归之如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号称苏门四学士。有东坡集行世。其词集名东坡乐府,传本甚多,王鹏运四印斋覆刻景元延佑本,朱氏强村丛书编年本俱佳。2、介绍写作背景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
21、一出,余词尽废。从词前小序可见,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3、学生齐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意。(要求学生概述诗意)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四人一组讨论:该诗歌应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来读?为什么?并说明理由。5、请学生有感情地表演朗读。6、教师提问: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7、品诗,品评诗句、感受哲理美:学生畅谈对“人有悲欢离合,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22、 - - - - -第 13 页,共 17 页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名句的理解和感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下阕先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接着表现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最后唱出放达宽慰之语。这两句是说,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8、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诗歌。9.译文:我舉起酒杯問青天:天上的明月是甚麼時候開始有的呢?而天上神仙住的地方,今夜又是怎樣?望著美麗的天空,我真希望能夠乘著風兒飛上去,但又害怕神仙們居住的地方太高了,會讓人冷得受不了。於是我只好和我的影子,在晶瑩的月光下翩翩起舞。那種快樂,就像是到了天上
23、一樣。8 夜深了, 我回到了屋子裏,靜靜的看著月光緩緩的轉過朱紅色的樓閣,滑進精緻的小窗,並且照在我這個沒有睡意的人身上。月兒啊!你本不該對人有恨的,但為什麼老是在人們別離的時候,才這麼的圓滿,讓人們看了心裏難受呢?唉!我還是不要胡思亂想了。人有悲歡、有離合,就像月兒有圓滿、有缺憾,是自古以來就不能兩全其美的。但是只要我們都能夠健健康康、活得長久,雖然隔得很遠,卻能夠共賞天上的明月,那也就沒有什麼遺憾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17 页附板书:把酒问天不知何年上阕 由月感发求美好生活欲归又恐起舞弄影 情景交融水
24、调月照无眠不应有恨 情趣盎然歌头下阕感月怅别表思念情怀人有离合千里婵娟三、 山坡羊潼关怀古1、作者简介张养浩( 12701329) ,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而免官,复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隐居济南云庄,天历二年,征拜陕西行台中丞,到官四月病卒。张养浩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8 年期间,登华不注,游大明湖,览龙洞,赏泉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 ,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其作品流传下来的有散曲小令160 多首,诗近400 首,各类文近百篇。2、介绍写作背景9 这首曲是
25、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17 页作。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常常触动行经者的怀古之情。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3、学生齐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意。(要求学生概述诗意)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四人一组讨论:该诗歌应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来读?为什么?并说明理由。5、请学生有感情地表演朗读。6、教师提问: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忧
26、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7、品诗,品评诗句、感受哲理美: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尾两句,请你谈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和认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写出诗人对以往历史的概括与评价,顿生感慨之情: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8、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诗歌。9.译文: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奔集起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我遥望古都长安一带,内心想得很多。(心情很不愉快)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遗址,看到了无数间的宫殿都变成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27、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17 页泥土。封建王朝建立百姓受苦;封建王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附板书:凭吊潼关估计峰峦、波涛、宫阙成土潼关怀古(咏史诗)抒发深沉感慨兴、亡,百姓苦四、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五首诗词曲。教学反思:本课中的五首诗词曲都是传统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曲应该根据其特点,首先应以诵读为主。应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要求。读的过程中, 教师要采用变换读的方式进行教学,以防学10 生产生枯燥感。落实背诵要求,要让学生完成默写训练,以使学生切实识记。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读、鉴赏。品读就是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鉴赏,就是引导学生对名篇佳句进行赏析,领悟其精妙。必要时可以在指导方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整理,以备考试之需。11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1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