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复习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教学设计 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三复习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教学设计 2.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三复习:“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教学设计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化学组一、设计背景1、教育改革势在必行:2009 年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引起了全中国人的深刻思考,更是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必须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现状,如何培养孩子问题研究的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我们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2、广东高考的特点:注重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考察,而实验探究题是一种重要题型之一,也是一种必考题型,同时也是我们学生最容易丢分的一大难题,3 月初的深圳一模中,学生丢分非常严重。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学生又正好复习完氧化
2、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所以在在这个非常特殊的关键时刻大胆的设计了这么一堂课(共两课时,连堂课),以期达到这样两个目的。3、在化学新课程改革实验教学观念转变的背景下,尝试以实验带复习的教学方式,通过创设探究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实验情境,帮助学生体验如何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上升到理论, 最后应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过程,以期达到高考复习课上知识和能力的提升,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性。二、教学设计理念我的教育理念:“以尊重的教育培养受尊重的人”。我的教学原则: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三、本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强弱规律”的理解,能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
3、相关规律解决生产、生活、高科技中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问题研究的意识,建立实验探究的思维模型、规范实验探究题的答题模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主人翁的责任意识,通过实验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问题研究的意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能力。教学方法: 分组合作、实验探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2009 年温总理在医院探望病重的钱学森老人,钱老当时提出一个著名的问题引起了全中国人的思考:“为什
4、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学生思考、回答由于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乏问题研究的意识和创新精神。所以我们要大胆质疑、敢于创新、勇于探究。1、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主人翁的责任意识;2、 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引入课题【板书】课题: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投影】: 【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强弱规律”的理解2、建立实验探究的思维模型、规范实验探究题的答题模式3、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规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默看明确学习目的, 带着目的进行学习【探究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强弱规律【投影】实验一:Br2和 Fe3+的水溶液浓度较小时均呈现黄色,二
5、者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现向足量的稀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少量浓溴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请同学们依据实验台上给定的试剂和仪器,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对溶液呈黄色的原因进行探究,以确定 Br2和 Fe3+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给定的试剂有:稀FeSO4溶液、浓溴水、酸性KMnO4溶液、 淀粉碘化钾溶液、 CCl4、0.1mol/LKSCN 稀溶液、苯酚溶液、 1mol/L NaOH 溶液、 0.1mol/L AgNO3溶液学生思考、回答:提出问题: Br2、 Fe3+谁的氧化性更强?猜想假设氧化性:Fe3+ Br2,则溶液呈黄色是含Br2所致。氧化性: Br2 Fe3+, 则溶液呈黄色是含 Fe3+所致。设计
6、方案实验探究回报:现象、结论掌握探究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建立问题研究的思维模型。【思考与交流】请学习小组汇报所有的实验方案、现象和结论,并对这些方案逐一进行评价和优选出最佳方案小组长汇报方案其他小组评价方案优选方案1、加苯酚(可以但是不好)2、加 NaOH 溶液(不行)3、加 AgNO3溶液(不行)4、加 CCl4萃取(好)5、加 KSCN 溶液(好)掌握探究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评价方案的方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投影】 实验二:(2011 年深圳一模33 题改编) Fe2+、S2-和 I都具有
7、还原性。为了比较其还原性强弱,请设计合理的实验进行探究并完成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的现象和结论。已知:还原性:S2- Fe2+;FeS难溶于水。一:猜想:假设 1,还原性:I- S2- Fe2+ 。假设 2,还原性:。假设 3,还原性 : S2- Fe2+ I-。二、 实验探究: 基于假设2,请依据给定的试剂和仪器设计合理的方案并完成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的现象和结论。提供试剂和仪器: 0.1mol L-1 Na2S、0.1mol L-1 KI、0.1mol L-1 FeCl2、10% KSCN 、新制饱和氯水、淀粉溶液、稀HNO3、1molL-1HCl 、 1molL-1FeCl3溶液学生汇报方案、现象
8、和结论。结论: S2-I- Fe2+强化探究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投影】1、评分标准见附表 1 2、2011 年深圳一模考试阅卷组评分感受。见附件2 3、实验探究题的答题模式带领学生仔细阅读并引导学生建立实验探究题的答题模式:取样试剂现象结论实验操作:注明:试剂名称或化学式、浓度、用量和仪器名称现象与结论:现象与结论相吻合,正反两面均要答;结论要与假设挂钩。如果题目给出了限定的仪器和试剂,一定要依据条件来设计合理的方案。1、建立实验探究题的答题模式。2、帮助学生养成一种科学、严谨、规范的答题习惯。【板书】探究二: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应用【第 1、2、3 小组
9、】问题 1:请设计合理方案探究Cl2与溴化亚铁溶液反应的先后顺序问题。(1)实验方案:(2)请写出溴化亚铁与等物质的量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第 4、5、6 小组】问题 2:我们知道H2O2是一种常用的绿色氧化剂,那么 H2O2能与 KMnO4(H+)、 FeCl2反应吗?若能反应,则 H2O2分别表现出什么性质?请实验验证。由此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第 7、8、9 小组】问题 3: 在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刚好褪去。对于红色褪去的原因,甲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 和 HClO 中和分组探究分组汇报问题一:只要向加入少量氯水后的溴化亚铁溶液中加KSC
10、N溶液,通过现象就可以验证谁先氧化。2Fe2+2Br-+2Cl2= 2Fe3+ + Br2 +4Cl- 问题二:氧化性: MnO4- H2O2还原性: Fe2+ H2O2问题三:向上述刚好褪色的溶液中再滴入一些氢氧化钠溶液,从问题探究或实验探究中体会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如何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上升到理论,最后应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了 NaOH 所致;乙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使红色酚酞变成了无色的物质。你认为
11、呢?如何验证?【第 10、11 小组】问题 4:人体血红蛋白中含有Fe2离子,如果误食亚硝酸盐,会使人中毒,因为亚硝酸盐会使Fe2离子转变成 Fe3+离子, 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O2结合的能力。服用维生素C 可缓解亚硝酸盐中毒,这说明维生素 C 具有性? 维生素 C 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又名抗坏血酸,刚切开的苹果露置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而变色,为了让苹果能保持长时期的不变色,可采取的措施是:。若红色复出,则甲正确;若红色不再复出,则乙正确。问题四:维 C具有还原性;将刚切开的苹果在溶有维生素C的水溶液中浸泡一下。【知识小结】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应用学生思考、回答从实践到理论的自然过渡
12、。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习惯和能力。【课堂作业】作业题 1、请设计合理的方案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并画出简单的装置图(试剂自选)学生汇报方案、讨论交流、评价方案的合理性和优越性。设计的方案和评价的结果见附件 3 1、巩固探究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实验方案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规律的理解,体验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在工业废气处理等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作业题 2:2006 年中央电视台 生活 315:排毒基真能排毒吗的节目中报道,一种名叫“ 排毒基强离子排毒仪 ”
13、 的产品正在市场上热销。该仪器像一个普通电动脚盆,使用时往注满水的盆中放入双脚,加一些精盐,通电启动仪器,过了一段时间,盆中开始出现灰绿色、红褐色的絮状物质。排毒基真能排毒吗?为什么?其工作原理是什么?学生分析工作原理,和设计者的高明之处。电解池装置:阳极: Fe-2e-=Fe2+阴极: 2H2O+2e-=H2+2OH-泡脚盆中: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 设计者的高明之处是:1、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解池装置,谋取暴利2、 提醒先放脚再接电源3、 向水中加精盐,增强导电性1、再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突破本节内容的重点和
14、难点。2、明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在电化学中的应用,进一步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学以致用, 为人类造福, 而不能祸国殃民。板书设计课题: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应用探究一:强弱规律:氧化性: Fe3+Br2还原性: S2- I- Fe2+ 探究二:分组探究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应用五、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打破传统的高三复习课的教学模式,注重探究过程的真实性,对第一节课中出现的H2O2和 KMnO4溶液混合不反应的实验现象与我们的认知经验相冲突的问题,在第二节课上又做了一次深刻讨论和探究,原来实验失败的原因是H2O2浓度不够大,而KMnO4浓度过大所致,培养了学生的问题研究的意识,和科学探究的精神。不追
15、求课堂结构的完整性,课堂容量大,节奏紧凑,效率高。课后调查学生,都说这种复习模式好、收获大,建议以后多采用这种模式。2、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做一种礼物来领受” 本节课三个教学情境的创设,首先激发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意识,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求知欲望,并且让他们深深意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应该是提升个人的素质,为未来的成功人生架桥、铺路,同时也为人类造福。通过创设多重性、实效性和生活性的实验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如何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上升到理论,最后应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过程,以期达到高考复习课上知识和能力的提升,真正实现课
16、堂的高效性。 本堂课的立足点是:知识和能力共同提升。一方面通过几个实验探究更进一步加深对氧化还原有关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更进一步强化了实验探究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建立了实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验探究的基本模型,培养了学生问题研究的意识和敢于质疑、大胆创新的精神。另一方面也对广东高考题中 “实验探究题” 这一难点作了有效突破,并且和学生一起建立了实验探究题的答题模式。养成答题严谨、规范的良好习惯。3、本班 44 位学生, 4 人一组分成11 个学习小组,本节课打破以往传统的固定分组的方式,采用自愿组合、分组合作
17、、实验探究的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合作更加默契、和谐,同时也有利于他们个性和特长的共同发展,使他们的情感和能力在愉快合作中升华。不足之处:虽然提前给他们发了实验学案让他们预习,但由于高三学习紧张,学生准备不够充分,对于实验内容不是特别熟悉,所以实验时间比较长,影响了课堂进度。学生平时不太注重表达方式,答题习惯不太好,所以汇报实验方案的时候耽误的时间比较长,也影响了课堂进度。以后的教学中一定改进。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附表 1:实验操作预期现象与结论步骤 1(方法 1)取少量Na2S和 KI 的混合溶液于试管中
18、,滴入几滴新制氯水,振荡试管( 2 分)若出现白色沉淀(或乳白色沉淀),则说明还原性: S2I-( 2 分) (或假设2 成立)或:若没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假设2 不成立(方法 2)取少量Na2S和 KI 的混合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新制氯水,再滴入几滴淀粉溶液,振荡试管若不变蓝色,说明还原性:S2I或:若变蓝色,说明还原性:I S2步骤 2: (方法 1)取少量KI 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FeCl3溶液,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或 KSCN 溶液),振荡试管( 2 分)若变蓝色,说明还原性:IFe2+(2 分)或若变血红色,说明还原性:Fe2+I(2 分)(方法 2)取少量KI 和 FeCl2
19、混合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氯水,振荡试管,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或KSCN 溶液),振荡试管( 2 分)若变蓝色,说明还原性:IFe2+或若变红色,说明还原性:Fe2+I附件 2:2011年深一模阅卷组评分感受(1)实验操作分别2 分,对不写溶液浓度,没有使用给定试剂的学生扣1 分, KSCN溶液,不写 10% ,扣 1 分。没有“定量”扣1 分,如加足量的盐酸,没有“足量”扣1 分。(2)预期现象与结论分别2 分,现象1分,结论1 分。现象与结论不吻合不得分。(3)方案设计中,没有依据限定试剂和仪器,不重视氯水用量的限制,为了实现氧化,又加硝酸;或者干脆抛开步骤一,从头自己再设计一个实验,跟设
20、定思路不一致,造成试剂的重复使用和浪费,均不得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8 页附件 3:设计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的实验方案。(试剂自选)方案一二三四装置原理通入 V升空气,测定生成沉淀的质量当 KMnO4溶液刚好褪色时, 测定通入空气的体积V。通入V升空气,测定 U型管增加的质量。通入V升空气,测定溶液导电性的变化量。评价结果如下:方案一:不行,因为SO2与 BaCl2溶液不反应,改成CaCl2也不行,原因同理方案二:好,酸性高猛酸钾也可以改成含淀粉的碘水,均是利用SO2的还原性来设计的。方案三:不行,有空气中的水和CO2干扰方案四:合理,利用SO2与 Fe3+反应前后离子浓度的改变导致溶液导电性的改变,依据电量的改变量计算出消耗的SO2的含量,从而测出一定量空气中SO2的含量。但如果将装置设计成一个含盐桥的装置,一个烧杯中通空气,另一个烧杯中装FeCl3溶液效果将更好. 还可以将装置设计成一个电解池装置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