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非物质社会设计方案特征刍议 .pdf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25449562 上传时间:2022-07-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非物质社会设计方案特征刍议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非物质社会设计方案特征刍议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非物质社会设计方案特征刍议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非物质社会设计方案特征刍议 .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摘要 随着非物质社会的来临,信息的普及标志着社会的需求方式已经从“ 硬件需求” 转变为 “ 软件需求 ” ,促使人们对非物质社会的思考与探讨与日俱增。设计观念和背景都发生了转变,设计走向“ 艺术与科学的边缘 ” 。非物质社会设计更加注重“ 非物” 的客观性和重要性,以设计终端的需求为己任,产生新的设计标准和设计特点。非物质社会设计本身呈现出设计伊始的多目的化与普遍化,设计过程的虚拟化与灵活化,设计理念的人性化,设计功能的超级化,设计形式的艺术化,设计消费的多样化以及设计保障的服务化等特征。 关键词 非物质社会;设计;信息;物;非物中图分类号 J0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6

2、04(2009)04-0080-04 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写到:人类将无生命的和未加工的物质转化成工具,并给予它们以未加工的物质从未有的功能和样式。而这种功能和样式是非物质性的:正是通过物质才创造出这些非物质的东西。目前社会变化中的设计的改造与被改造、创建与被创建,基于一个制造和生产物质产品的社会向一个基于服务型的信息化社会 (以非物质产品为主 )的转变。在物质社会时期,不论是手工业时代还是机器时代,从设计产品到设计形态到设计方法都是以物质形态出现的。而在非物质社会中,这些设计的特征都发生了变化,由物质向非物质转换。“ 所谓非物质社会,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数字化社会、信息社会或服务型社会。

3、在这个社会中,信息工人比率大大增加。” 在非物质社会中,大众媒介、远程通讯、电子技术服务和其他消费者信息的普及,标志着这个社会的需求方式开始转变,已经从 “ 硬件需求 ” 转变为 “ 软件需求 ” 。由信息堆叠而成的空间重新洗牌,人们从怀疑到接受虚拟的比重不断增加。信息是无形的,非物质社会中有形的物质产品创造价值正向无形的信息创造价值转变。在物质社会时期大多是有形产品创造价值,而信息化社会中大多是无形的信息在创造价值。信息化社会中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结构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时信息化也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 严密的逻辑原则的失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之一。” 在非物质社会

4、最根本的变化就是思维方式的改变。设计是为人造物的艺术,而这个“ 物” 的转变正是非物质社会与物质社会设计最大的变化,非物质社会设计趋势正从“ 物” 的设计向 “ 非物 ”的设计发展。非物质社会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局限于质变的创造,而是设计形式从有形向无形转变,设计方法将科学方法论和艺术方法论结合得更加紧密。非物质社会设计因人们世界观的改变,形成了新的发展模式。设计的最终形式由物转变成非物。设计不再只追求质变的创造,设计的衡量标准更多地需要考虑受众的感受。非物质社会设计有其特有的属性,但并不是与物质设计完全脱离的。物质设计中也存在非物质设计的部分,设计初期的规划、设想,设计的样式、功能,设计过精选

5、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程中的一些步骤、环节,乃至设计的思想都是非物质的。而非物质设计也需要通过物质的媒介才能够得以实现。因此,非物质社会设计仍然需要“ 一个表面或者一种皮肤” 。一个完整的设计由设计产品、设计过程、设计者三大要素构成。非物质社会设计特征就包含在这三者的转变之中,设计产品包含物质形式与非物质形式,设计过程中数字生产方式与机器生产方式并存,设计者借助新的以电脑为主的媒介驾驭物质与非物质两种设计方式。本文将结合非物质社会设计特征的一些典型表现,具体论述非物质社会设计特征。一、设计伊始的多目的化与普遍

6、化设计本身就包含一种周密的设想、计划甚至计算,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从漫长的设计历史来看,由最初的为人造物的简单工具设计发展到非物质社会的复杂设计,这种变化首先就体现在设计目的的变化上。设计最初的目的是满足生产、生活方面的需要,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属于最低层次的需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设计过程不断复杂化。在非物质社会之前,单一的设计方式,单一的物化设计产品,导致设计的目的相对单一,这与之前环境、技术的相对落后有一定的关联。非物质社会技术的发展,环境的允许,使用者的需求使设计更多地追求多目的。多目的的追求符合非物质社会的发展,能够使设计的使用效率得到提高并节约一定的能源,虽然很多目的也许在设计

7、的实践过程中难以一一实现,但是这种趋势日益增长。随着非物质社会的到来,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经济发展的刺激作用使得设计更加普及;服务行业的崛起,使得与之共生的设计产品更加普遍。以手机设计为例,以往人们追求的是功能性和耐用性。但是最近某项手机调查研究表明,人们选择手机的标准主要有功能、造型、价格三大因素,而手机的设计功能也在不断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人更注重产品设计的细节,在乎实用以外的装饰功能。设计师在设计之初要充分考虑产品使用群体的审美心理,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者的情感需求和审美需求。二、设计过程的虚拟化与灵活化虚拟化贯穿非物质社会设计的整个过程。前文已经提及物向非物的转变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 (电

8、脑是重要的媒介 ),设计的生产、销售、使用、服务都具有虚拟化特点。比如一些软件产品,大部分的设计和使用过程都是虚拟化的,另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人们开始充分利用周围的信息提高生活质量,一些网络产品从设计到销售到服务都是虚拟化的。如今热门的网络游戏,可以模拟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活动,使设计对象与人、与环境更具现实感和客观性,把握人对产品的真实感受和需要,并且可以不断地改进虚拟化的参数,使得设计产品趋于合理化和完美化。机器时期的设计过程是比较僵硬的,根据既定的方案和图纸大批量地生产整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6

9、页划一的产品是其一大特点,这样的设计生产过程决定了产品的僵硬性,衣食住行的产品都通过生产流水线批量制造出来。数字化的信息割断了建立在人与物之间通过接触而形成的默契以及人与物化信息之间的直接联系。在非物质社会中设计过程更加灵活变通,设计过程可以借助虚拟化不断地修改,生产过程也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随时地更改和变化。其中,很多产品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在一定允许范围内定制。在生产时,设计者一方面使用随意性生产法,另一方面注意采纳个别客户的建议,根据个别客户的订单进行有针对性的生产。很多家具品牌已经能为顾客量身定做一些适合他们居住环境的家具。三、设计理念的人性化为人造物是设计始终追求的境界,人性化就是“ 为

10、人” 最好的诠释,进入非物质社会之后,设计更加重视对人类的深度关爱,这决定了设计应该以人为中心和尺度,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物质和精神需要。著名的青蛙设计公司有句口号:“ 设计追随激情 ” 。该公司的设计师特穆斯说:“ 我相信顾客购买的不仅仅是商品本身,他们购买的是令人愉悦的形式、体验和自我认同” 。设计要面向未来,用关爱营造舒适、高雅的生活空间,使人们享受产品的使用趣味和快感;使人性得以充分地释放与满足;使人的心理更加健康、情感更加丰富、人性更加完善;使人与物达到高度的和谐。人性化设计的主体是人,设计的使用者和设计者也是人,因此人是设计的中心和尺度。这种尺度既包括生理尺度,又包括心理尺度,

11、而心理尺度的满足是通过设计人性化得以实现的。在非物质社会, “ 设计越来越追求一种抒情感知,大量的非物质设计针对的是各种能引起情感反应的物品” 。消费者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商品,而是根据自身的感觉和需求选择商品,并且重新根据自己的喜好拼装组合这些商品,使商品更具有个性化的特征。以往设计主要关注人的生理和安全等基本需求,而非物质社会产品设计则更关注人的自尊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等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更加追求以人为核心的设计理念。人们的消费需求已由低层次的物理功能需求转向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产品的差异性、人性化成为人们选购产品的价值取向。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关系显得更加重要,其间的抽象关系也是设计更为关注的。加强

12、情感化的洞察,各个环节的处理和融合也使得设计人性化理念能够得以实现。四、设计功能的超级化非物质社会设计不再是形式与功能的对立,也不再注重形式大于功能或者功能大于形式的争论。设计出来的产品,一方面在功能上不再具有以往凸现的实用性,另一方面产品的表面形式与功能逐步分离。功能不再完全通过物质的形式一一呈现在人们面前,这时候的功能成为超越形式的新功能。设计功能的超级化就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混合和突破。以往物质社会中的交流媒介大多为纸张这种物质。在非物质社会中,信息传递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的物质影子 (如信封、信

13、纸 )已经不见了,人们只能看到信息传递的功能表现。在网络上通用的各种网络符号也不再是印刷在纸张上的,这种非物化的符号跨越了文化和地域的差异,成为最快捷的交流通道。电子邮件设计虚拟了以往的信封、信纸,还有各种网络符号的设计,DIY 的方式扩容了其超级功能。此外,各种通讯工具的普及,视频通话的实现使得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距离变得既遥远又接近,这些功能超级化的产品不仅仅是人们交流的共生物,更是人们共同参与再度设计的设计。只有依靠 “ 超级产品和新的联结界面,去激发出身体的新的用途” ,随着科技进一步的发展,实现产品功能超级化的媒介可能不再是键盘、鼠标、电脑,而是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其他东西。五、设计形

14、式的艺术化在非物质社会中,设计本身走向“ 艺术与科学之间的边缘地带” 。非物质社会设计应有助于使用者创造自己的空间和选择自己的生活环境,而这种选择从人自身追求的“ 自我实现 ” 愿望出发,正逐渐脱离物质层面,向纯精神的层面接近。人的个性的张扬和对个人特有的生活风格的突出和强调,使产品成为千差万别的“ 生活世界 ”的模型。人类对物品的情感价值的关注是对物质和技术超级发展的反叛。人类的这种态度打破了艺术产品与设计产品的界限,“ 艺术化生存 ” 成为一种全面的和完整的生存方式,即不仅需要知识和技术,而且需要更成熟的人类情感。设计则与艺术靠拢,也同艺术一样,随着不确定的情感,制造出一种不确定的和时刻变

15、化的东西。设计师开始突破那种周密的设想、设计和计算,精确的功效测定等既定规则,像艺术家那样投入精神的探险。从艺术和技术关系来看,二者的创造过程大不相同,艺术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宣泄和表达,技术是科学上升凝结应用的结晶,但在非物质社会中,艺术和技术是紧密相连的。因此,正是通过设计、技术、艺术三方面的相互促进,使得设计产品正迅速向艺术产品靠拢,设计过程正在与艺术创造接近。在许多复杂系统的设计中,定型化的设计正逐渐被打破,以严格的尺度构建固定模型已经失去意义,产品的功能可能随时发生变化,在不同的场合就有不同的表现,例如电吹风就设计有不同的连接头,可供使用者替换,方便其在不同场合使用。六、设计消费的多样

16、化设计以人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终点,设计不仅改变了产品,而且在根本意义上改变了消费者,尤其是消费习惯。物质社会中设计消费已呈现多样化趋势,市场决定设计师必须根据消费环节制定设计策略和设计目标,消费市场本身已趋于精细化。非物质社会的基本特点不仅是膨胀的信息化和扩张的市场化,更重要的是应用新的技术产生了许多新材料、新生产工艺。在这种前提下,生产、设计、消费三个环节更加紧密结合。在消费环节中,消费者是设计服务的对象,消费主导设计和市场。人的需求是复杂的、多样的,设计师的工作就是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设计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

17、,共 6 页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不同需求的产品。消费引领时尚,改变生活方式。设计作用于消费,设计消费随着设计销售的多样化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例如借助信息和网络,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地享受设计带来的高质量的生活。网络上流行的试穿衣服购物,就是方便人们根据自己的脸型、身高试穿衣服,虚拟选择适合自己的衣服。七、设计保障的服务化设计乃至生活的周边保障在物质社会日趋被关注,而非物质社会中,虚拟的、扩大化的设计周边更需要设计保障的服务化。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非物质社会设计不仅仅孤立地考虑设计自身,设计周边的服务也成了非物质社会设计的强有力的保障。以往短暂的使用寿命也将变成长久的使用寿命,以新换旧的模式也变成了

18、可修理的模式。特别是一些以软件形式出现的产品更有利于设计服务的推广和保障。例如电脑、手机等通讯设备可以不断更新、升级。另外设计保障的服务化也得到重视,这源于设计环境的整体改变。狭义上产品周围所有能够变成产品身份和价值的东西都是“ 环境 ” ,对产品整体环境予以充分的重视,设计的对象往往不是单个的产品,而是一个产品的环境。广义上,人与物、环境、社会四者的关系比以往人与物、环境三者关系扩大了、复杂了。如汽车的设计,过去仅仅设计物质的汽车本身,现在则要求更多的考虑非物质的交通和社会环境问题;洗衣机设计,不仅要考虑洗衣机本身,而且要更多地考虑多种洗衣服的方式和可能。综上所述,非物质社会的发展乃大势所趋

19、,它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设计的全过程。设计冲破了科学和艺术界限,成为两者交集的中心。非物质社会的设计必然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在科学和艺术的共同作用下,改变人们的世界观、生活观。正如摩格提尼所说:在第三千年的门槛上,非物质社会设计面临转型,展现出新的气象。参考文献 1 滕守尧,非物质社会设计M 非物质社会,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130 ,2 马克 第亚尼,非物质性主导M 李砚祖,外国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24 132 ,3 杨家芳,试论情感需求对产品设计的意义J ,美术大观 ,2008(8):109 ,4 安秀,信息化时代艺术设计的改变模式J

20、 ,装饰 ,2005(5):24 ,5 王红玲,童慧明, 100 年 100 位产品设计师 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136 ,6 吕艳红,非物质社会产品设计特征及研究方向J ,包装工程。2005(3):198 199 ,7 摩格提尼,在第三千年的门槛上:新的贫困M 滕守尧,非物质社会,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48 56 ,8 李砚祖,设计的消费文化学观点J ,设计艺术, 2006(4):11 13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