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历史中国经济史发展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历史中国经济史发展总结.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高中历史中国经济史发展总结 在学习中国古代的历史中,中国古代经济史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这里我为大家总结了我国经济发的的一些学问点,以供大家参考学习,一起看看吧。 一、经济发展的缘由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政局稳定 2、统治阶级留意调整统治政策,激励发展生产。 3、大规模农夫斗争的推动。 4、中原人民的迁移,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传播,使所到之处经济发展。 5、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沟通和中外沟通 6、科学技术的发展。 7、广阔人民的辛勤劳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二、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般表现 1、农业 农业发展一般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水利工程的兴修
2、、治河工程、农作物的引种、开垦土地的亩数(增加多少)、产量数(增加)、人口数(增加)。 2、手工业 手工业发展表现为:手工业部门的多少:纺织、冶铁、制瓷、造纸等。分工扩大、花色品种的增加。产量的提高,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质量的提高。 书上讲到的手工业的发展包括:西汉起先用煤冶铁;北宋也用煤,徐州是冶铁中心;明朝用焦炭炼铁(佛山)。 3、商业 商业发展的表现为:商品种类的增加、商品质量的提高、城市的出现和扩大、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货币的改变。 4、重大水利工程 秦朝灵渠。汉武帝治河。隋朝大运输河。唐朝大面积治河。 五代钱塘江海塘。元朝漕运修建运输河。 三、中国古代经济发展阶段特征 1、奴隶社会-匹马束丝
3、。 2、封建社会 战国、秦汉时期的阶段特点 商品种类繁多;中原市场形成;封建城市兴起。 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 城市旺盛,唐中期后商业日益发达; 政府对商业市场在时间、地点上有严格限制; 对外贸易发达,政府设置市舶使。 五代-元朝时期的阶段特征 北,南宋商品经济发展及特点; 城市经济旺盛,打破时、空限制; 出现新型货币-纸币; 设置边贸易市场-榷场; 粮食、农副产品(茶等)和手工业原料(丝等)大量进入市场; 海外贸易发达。 元大都、漕运、海运和海外贸易(泉州港等)。 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 出现专业性的城市 明初对外贸易发达-郑和下西洋; 互市; 资本主义萌芽。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四、重要的
4、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 1、重要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 征税依据的改变: 人头税→土地财产税→田亩为主 (汉) (唐) (清) 说明封建国家对农夫的人身限制渐渐放松,封建制度渐渐衰落。 征收物的改变:实物+劳役→货币地租。用银两收税,说明商品经济发展。 税种的改变:税种繁多→渐渐削减。征税手续简便。 农夫由必需服肯定时间的徭役、兵役到可以代役。以庸为标记。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 2、与政治联系 历代经济政策,都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当这种调整适应当时生产力水平常,就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发展,阻碍社会进步。
5、 五、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评价: 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都起到了主动作用。 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在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就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六、江南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阅历(及劳动力),体现了当时劳动力的最高水平。 南移趋势在国家处于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期最为突出。 政治中心南移对经济中心南移有肯定影响。 2、历史的启示 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
6、条件。 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必需得到领导者的重视。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一、民族关系的基本特点 1、汉族与少数民族交织杂居,呈现出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 2、由于各民族经济发展方向不同、水平不同,农业民族与周边游牧民族之间存在冲突,有时发生斗争。 二、民族关系的主要类型 1、同一国家内部的民族之间的关系 2、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 三、民族关系的表现形态 1、和平 和亲-作用是减弱民族偏见,促进经济文化沟通。 互市-由官方限制的民族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互市场所一般在边疆地区。 会盟-两个民族政权以缔结“和约”或“和议”的方法来
7、约束双方的行动。 2、民族关系的主流、总趋势是友好交往、和平共处。是各民族人民在共同创建中华民族的文化,共同开发祖国。各民族人民在相互学习和沟通中,在共同的劳动中,共同抗拒斗争中相互融合,形成不行分割的整体。 四、民族融合的概况 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初步发展时期。兼并斗争加强了华夏族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民族融合。 2、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确立、发展时期。在统一的国家范围内,各民族之间得到更充分的沟通,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汉族形成。秦北与匈奴、南与越族、西与西域各族的关系及开发西南,加强了中原与少数民族政治、经济上的联系。 3、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民族大
8、融合的高潮时期。 特点: 处于封建经济发展时期,民族融合的过程主要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五族内迁,出现民族大融合局面。 少数民族无长期的、稳定的政权,说明这时少数民族的发展程度较为落后; 孝文帝改革,缩小南北差距,出现统一趋势。 4、隋唐时期的民族融合(统一时期的民族融合 ) 特点: 各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关系亲密、友好,斗争较少。 唐中心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建立都护府、都督府干脆统治边疆地区,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 5、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其次个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时期。 特点:多个民族政权先后并立; 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深化扩展,如设太学、创建文字、仿汉制建立官制、兵制等典章制度; 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元统一后北方的“汉人”包括契丹、女真等族人; 出现了新的民族-回族。 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