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元宵节习俗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广东元宵节习俗大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广东元宵节习俗大全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过去的广东,有很多闹元宵的独特习俗,展示出岭南文化的丰富多彩。以下是学习啦我为大家整理的广东元宵节习俗大全_广东元宵节风俗有什么,欢迎大家阅读。 广东元宵节习俗 偷青 在广州等地,从前过元宵节有“偷青”的风俗。 这天晚上,看完花灯后,衣着光鲜的姑娘媳妇们踏着朦胧的月色,相约去“偷青”。所谓“偷青”,就是到别人园中摘取青菜。她们三五成群,说说笑笑,一边哼着小调“天青青,月明明,玉兔引路去偷青,偷了青葱人聪慧,摘了生菜招财灵”,一边到别人菜园中偷摘葱蒜之类的青菜。 有些园主早有打算,预先将拔好的青菜分发给她们。姑娘们兴奋而归,一路唱道:“偷青
2、偷青,越偷越青。偷到天上星,偷到嫦娥梳妆镜,偷到皇母罗斗檠。”文昌县(今属海南省)的妇女“偷青”时,偷中的以挨骂为祥瑞之兆,偷不中的则以不挨骂为吉兆。还有的地方,发觉有人偷你的青菜可以去追,但不能打骂。 偷青虽是“偷”,但“偷“得高雅。据说吃了这“偷”来的青菜,不但能带来财宝,还能使人聪慧。天仙配里的七仙女就是因到董永的菜田里去“偷青”,被董永逮个正着,才成就了一段美妙的姻缘。 求子 旧时广州等地,还有元宵夜求子的风俗。 求子的方式,一是“占花祈子”,即到金华夫人祠烧香求子。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曾说:广州有多处金华夫人祠。金华夫人少为女巫,善摆布鬼神,未曾嫁人。有一天她失足跌入仙湖中溺毙,死后尸
3、体数日不腐,且发出异香。不久湖中浮出一具木偶,相貌和金华夫人一模一样。从今人们便把这木偶当作金华夫人的神灵供奉起来,据说求子很灵验。妇女们有谣云:“祈子金华,多得白花,三年两朵,离离成果。”这里说的“白花”指男孩,语出诗经中的“华如桃李”。诗中以桃李喻男女,男为白李花,女为红桃花。 这一风俗流传甚广,粤西鉴江下游的吴川花桥,每逢正月十五元宵节,桥上便插满纸花或鲜花,妇女到此必摘上一朵。 二是“东行乞子”。据清代李调元南越笔记记载:元宵节的晚上,广州的仕女多东行到神庙里去求子。她们在神像前供上百宝灯,以祈得添子的好兆头。得到佳兆后,便从社庙里提灯回家。假如生了子,来年元宵节还要盛宴答谢社庙。还有
4、的在元宵节向庙里“请灯”:用红柬写上某宅敬请字样,粘于灯上。三天后庙祝将所请之灯送至家中,谓之“送灯”,俗信这样可以添丁。 三是“采青宜男”,亦即前文所说的“偷青”,目的是为了求生男孩。叶廷勋的广州西关竹枝词云:“不夜元宵彻鼓锣,蓬莱基尾踏春过。宜男俗尚青青菜,采送床头结子多。” 祭祖 广东饶同等地,过去元宵节这天还要祭祖。清代光绪年间的饶平县志记载:饶平的世家望族都建有祠堂,平常每月初一、十五祭祖,而逢元宵、清明、端午、中元、岁除等节日必实行大的祭祖活动。大埔县则把农历正月初六至二十日定为特地的祭祖时间。 祭祖是以宗族为单位,集中到祠堂或远祖的墓上祭祀。除了敲锣打鼓、放铳、放鞭炮外,还有舞龙
5、、舞狮、迎景、打八音、放烟花等活动,特别喧闹。祭祖的“五牲”供品,每家每户出钱,由专人负责怪办。祭祖结束后,或者是大家集中聚餐,或者把祭品分到各家各户。 在潮汕,元宵节祭祖比春节还隆重,“五牲”之外,祭品中必需备有甜粿、酵粿和菜头粿各一笼,俗称“三甑齐”。有的地方,祭祖时还要慎重地将祖先画像悬挂在厅堂里(据潮阳县志)。 19世纪末的电石斋画报曾登过一篇文章,特地介绍了饶平县黄冈镇某家新妇祭祖的盛况:“今岁上元之夕,余祖循行是例,先雇梨园子弟在祠堂演剧,袍笏登场,鱼龙曼行,颇极可观。后有夫人数辈,翠绕珠围,锦团花簇,姗姗莲步,皆到祠内谒祖。一时新郎新妇,貌似璧人,惟见簇簇生新,双双下拜云。” 元
6、宵“灯节”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旧时广州在这天很多民俗事象特别有特色。如在清代时,在现在的解放中路一带,新年的第一轮圆月刚刚升起,街上已人头涌涌,据民国初年中华全国风俗志载,广州过去“十家则放烟花,五家则放花筒”,到处繁花四放,炮竹连天响。长长的舞狮、舞龙、舞鸾、舞象的队伍,队伍后面紧跟着“打十八”(即后来所称的“八音锣鼓柜”),再后面是手举或手提各式灯笼的居民灯饰队。在元宵行游队伍中,还有特意组织的、以金童玉女扮饰的民间故事表演队,如“天女散花”、“六国封相”“哪咤闹海”等,行游队伍经常达数里之长,穿大街、绕小巷,所到之处,居民们燃烟花,放炮竹,成了沸腾的海洋。 元宵节又称灯节。从初十就起先“
7、开灯”,有大三星灯、小三星灯、百花莲藕灯、树头灯等,五花十色。“开灯”晚,假如有去年元宵后诞生的男孩子的家庭,要请外婆和亲戚挚友来家庆贺,俗称“做灯酒”,以示庆贺“添丁”。外婆要送小孩衣服、鸡、肉、米、酒等礼物,其他客人也要带些礼物。“开灯”时,要在宗祠或在神堂的正中心、两旁和大门口各挂一对莲花灯;另外在灶君、“床头婆”神位、街上土地庙也要放上一个小灯。广州人过去在正月十二这天,还有替“床头婆” 开灯之俗,祈求床头婆保佑孩子平安长大。这灯称为“亚婆灯”,是用红、黄、绿几色调纸糊成六角圆筒,然后粘合而成的小灯。正月十三在厨房里点灯,称“点灶灯”,直点到十五元宵夜。正月十三要“试灯”,即“试点元宵
8、灯”。十四是“上元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的前夜,各街道居民点纷纷搭彩棚,挂花灯,舞狮舞龙,预演元宵节日,也叫“试点”。节前数天,街巷摊档,竞售各式花灯,争奇斗丽,称为“灯市”,节日气氛浓郁。 闹元宵 旧时,广州郊区的乡镇,还有在农历十六至十九日轮番闹元宵的旧俗。郊区人民讲究团结,为了便利各乡镇群众在元宵节时相互拜贺,十里八乡的乡民约定轮番进行元宵活动。原三元里乡的乡民至今仍保存在正月十八闹元宵的习俗,每逢此日,原十里八乡的居民都来参与活动,敲锣打鼓,唱歌跳舞,交朋结友,一片快乐祥和的景象。 现在,广州的元宵灯会演化为每年的元宵之夜,广州各公园以及消遣场所,包括街道两旁和珠江沿岸都张灯结彩,全
9、城不分大街小巷各种各样的彩灯琳琅满目。主要灯品有走马灯、夹纱灯、丝料灯、宫灯、各式形象纸扎灯、富有地方传统特色的花果灯、大型彩灯等,现在各种各样的霓虹灯也加入了节日行列,将广州装扮成一个五彩缤纷的海洋。 广州市内的元宵习俗,自20世纪60年头起先,除了张灯结彩和进行文艺活动以外,传统的民俗行为已渐渐淡化,但自80年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很多居民又复原了元宵节的活动。每逢正月十五这天,居民们一大早便到越秀山南麓应元路三元宫烧香,烧完香买回大香或纸糊风车带回家,称“带好运回家”。 一、元宵节的来历 新年的第一月是正(zheng)月,读一声,为什么不读成四声呢?原来秦始皇名嬴政,为避他的名讳,就下
10、令读成这音。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霄“。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元宵节因其庆祝活动主要在正月十五晚上实行而得名。 元宵节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有了。汉族传统的元宵节从两千多年前的秦朝起先的,汉文帝下令把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创建”太初历“。进一步把元宵节确定为重大的节日。“一年明月打头圆”,作为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节有着独特的意义,而这一天也是一个全民庆祝的节日。 元宵节里最主要的节目是赏灯。关于点灯、赏灯、燃灯,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元宵节燃灯的习俗最早源于对火的崇拜。原始人在驾驭了用火之后,可以驱散猛兽,于是在月圆之夜点燃篝火,实行
11、驱鬼仪式。原来元宵节燃灯的习俗,就是从中华先民的这种祭祀活动演化而来。 另外一种说法是,认为元宵燃灯的习俗,应当源于道教的”三元“之说: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三官大帝中的上元天官、火官是在正月十五诞生的,所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要燃灯庆祝。 每年正月十五,各地要举办灯会。南方的灯会要比北方的喧闹些,内容和形式也丰富许多。上海豫园、南京夫子庙、福州马尾、泉州孔庙,还有广东、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等地的灯会,我都体验过,感觉泉州、豫园、夫子庙、马尾的灯会,规模浩大,都是免费参观,造型生动,做工精良,很不错。安徽、浙江、江西等古镇,接龙灯叹为观止。北方的河南、河北、
12、山西、陕西等地明丽,北方风情浓郁。黑龙江哈尔滨的冰灯是天下绝伦了。北京以前密云灯会盛极一时,后来发生彩虹桥踩踏事务,这样的活动也取消了。现在也有些地方在做,但规模不大,也没有文化历史支撑,显得很单薄。 二、元宵节习俗 汉族地区,元宵节是春节的最终庆祝之夜,城隍庙一带白天要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和节目,夜里要搞灯会。灯会不仅是消遣,更重要的是平常女子很难出门,也是相中郎君的重要场合。这个节日给予的庆祝气氛和消遣功能是很浓烈的。 欣赏花灯,是元宵节最为重要的节日习俗。元宵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下令在正月十五的晚上在宫中和寺庙”点灯礼佛“。此后,元宵点放灯的习俗从宫廷流传到了民间,每逢正月十
13、五,家家张灯结彩,庆祝元宵佳节。到了唐代,赏灯习俗进一步发展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宋代的元宵灯会规模更大,精致程度赛过唐代,我们读宋词,里面有许多关于有关灯会和与灯火有关的描写,很是生动。水浒传里有很壮美的描写,透过文字,我们能想象到宋人生活的繁华景象。明代的灯火很奢侈,观灯的时间也要长些。清代赏灯也很壮丽,红楼梦里写的很细致,也是入篇的场景,凄惨的故事从喜庆之时起先,小说的节奏和设计到了汉文学的极致。除了放灯,还实行赛灯活动。从唐代起先,各地灯会中渐渐兴起了各种民间文艺活动,如玩杂耍、扭秧歌、唱戏曲、踩高跷、舞狮子、打腰鼓、竹马会、说评书等等。因为然灯赏灯是元宵节庆祝活动最为重要的内容,所以元宵
14、节又被称为”灯节“。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期间实行的一项活动。灯谜会成为我们认为元宵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提到灯谜,就会想到元宵节。猜灯谜最早出现在宋朝。南宋时期实行灯节,有人把谜语贴在五花八门的彩灯上,供人们一面赏灯一面猜谜。“双喜临门”这个故事就与王安石赶考路上读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有关。到京城考试,主考官出了“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让对下联,其他人对不出,王安石就以在灯会看到的句联应对,中了进士。衣锦还乡,又娶了漂亮的妻子。一副对联,金榜题名、洞房花烛,“双喜临门”,成为佳话。灯谜,因启迪才智又好玩味,特别受欢迎,猜灯谜成了元宵节的一项重要的活动。灯谜涉及的内
15、容非常广泛,上自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包,是亦智亦趣的消遣活动。 踩高跷,每逢元宵佳节,各地要实行闹社火的活动,很多歌舞杂耍纷纷亮相。踩高跷是颇具特色的民间舞蹈表演。我有一年,特地去走红军待过的地方,春节也是在江西过的。当时在于都,正月十五前,一个师傅带领许多土地在大街上训练高跷,我跟随很久,和老师傅攀谈多时。他向我介绍了高跷的学问,真是受益匪浅。高跷多为木质,表演有双跷、单跷之分。双跷多绑扎在小腿上,以便展示技艺,单跷则以双手持木跷的顶端,便于上下,动态风趣。其表演又有文跷、武跷之分,文跷重扮相与扭逗,武跷则强调个人技巧与绝技,各地的高跷,都已形成显明的地域风格与明祖色调。北方的高跷秧歌中,
16、扮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道姑、和尚等。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神仙等。他们边走边唱,深受百姓宠爱。 耍龙灯,又叫作龙灯舞、舞龙。传闻在起始于黄帝时期,演化成六条蛟龙相互穿插的舞蹈场面。最早文字记载舞龙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龙灯是由竹木、彩纸、布等扎成的,成断续的数节,整体长达数丈。龙身内燃烛,就被称为“龙灯”,而不燃烛的则被称为“布龙”。舞龙时,领舞者手持龙头,他的身后则有数十人举起紧连龙身的木棍。整条龙随鼓点舞动,上下翻飞,看上去活灵活现。耍龙灯不仅是一项流传很久的传统消遣活动,还寓意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妙期盼。我在古镇旅行时,看过刷龙
17、灯表演,印象也不是很深刻。后来看到中心电视台介绍安徽古镇的孩子们的凳子龙灯,特别壮丽。虽然我是安徽人,但我在皖北,不是很了解江南的风俗。哪个古镇我一时想不起来了,那个镇的传统就是让孩子参加这样的传统街灯,逶迤十几里,特别壮丽。 舞狮子,在元宵节的消遣活动中,舞狮子是必有项目。舞狮子在国外,成为华人活动的标识了。重大节庆,我们也会看到舞狮表演。舞狮子的来历,一种说法舞狮子的习俗来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刘宋的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舞狮子,看起来简洁,但事实上要有超群的技术,和默契的协作。在舞狮子习俗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以“武狮”为主,一般由双人舞,
18、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引狮人装扮成古代的武士,手握旋转绣球,逗引狮子。狮子在引狮人的引导下,表演各种翻腾、跳动、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南派狮舞以“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挠痒、抖毛、舔毛等滑稽动作,逗人取乐。南狮流派众多,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和讲究。狮子为百兽之王,舞狮子表现了人的英勇和力气,为节日带来了快乐气氛。我看到北方的舞狮子多些,南方的舞狮,多在电视上看到,特殊是看华人的表演。海外华人广东福建人不少,他们承继了华人的民间传统文化和风俗。 划旱船,又称跑旱船,传闻为纪念大禹治水的。旱船多用竹、木或麻秸杆扎结而成,外面糊上纸,并用彩绸
19、蒙住,船头、船尾、船帮上多装饰着各种花朵。旱船表演时,一般有一位姑娘立于旱船中,称为“船娘子”,仿照划船的姿态,一边舞蹈,一边左右摇船前行,表现船在波浪中起伏的情形。还有人扮演小丑,在旱船四周扮成坐船的船客,表演各种滑稽动作,从而引发观众的笑声。其余人在边上敲锣打鼓,气氛热情。跑旱船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和民族特色。这个我们在现场和电视中都会常常看到。主角大都穿着绿色的外衣,黑色的边饰,披红戴绿,涂脂抹粉,很是夸张。他们在以前民间消遣方式有限的条件下,给大众带来很大的快乐。 扭秧歌,在元宵节庆祝活动中,扭秧歌狮一项重要内容。秧歌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是很有民族特色的一种舞蹈形式。地区不同,形式也有所
20、区分。主要有东北秧歌、山西秧歌、河北秧歌、山东秧歌,等等。但秧歌表演的共同特点四,一般由十多人至百人组成一支集体秧歌队,表演者扮成历史故事、神话传闻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手持扇子、手帕、彩绸、纸伞等,在唢呐、鼓锣等乐器的伴奏下,边走边舞,同时变换各种队形,活泼奔放,特闹非凡。北方人很常见了,张艺谋早期还拍过黄河一带扭秧歌的壮美场景。那些场下表情呆滞的青年农夫,一到秧歌场场,活力四射,迸发出精神的生命力气,让他很是感慨。人性的张扬,在那时得到充分绽放。 放烟火,在元宵节,各地都有放烟花的传统,各种各样的礼花争彩斗艳,绚丽夺目。现在的烟火科技含量很高,澳大利亚悉尼每年的迎新烟花,成为壮美的符号。我们
21、举办奥运会和七十周年大庆,也把烟花演绎到极致,特别壮丽。但我看过烟花,印象最深的还是中学时代老家的一次放烟花。当时市中心有个广场,成为重大节庆的活动地,后来被大家熟知的王怀忠800万卖给了一个商人开发。印象深刻,是那年放烟花发生了踩踏事务,死伤多人。其次天上午,我和邻居去看现场,一个足球场的鞋子散落在地上,特别惊羡。现在我的老家也禁止鞭炮了,放烟火也成为历史了。今年回去,大年三十夜间竟没有听到一起燃放,很是赞美。北京禁放多年,还是有人偷着放,相比较而言,家乡的确不简单。 元宵塔火,在西北地区,元宵节实行闹社火和灯展,要点燃元宵塔火。塔火是用黄土合成的泥或砖而成一个塔的形态,高约一米五左右,塔内
22、装有炭木。装好点燃后,燃烧的火苗就从四周的圆孔中喷出来,火势很旺,特别壮丽。我没有亲眼见到这样的场景,但在电视上看到多次,在书中也看到图解,很为古代劳动人民的创建而惊异,现场感应当特别震撼! 打钢花,在河北和西北地区特有的元宵活动。我当时去河北蔚县暖泉拍照片,才知道还有这样的项目。三千多度的钢水,由全身包袱起来的人,站在场子中心,向天上扬洒沸腾的钢水,形成漂亮的钢化。拍钢化成为去蔚县摄影爱好者津津乐道的项目。我从来没有想到还有这样的危急的嬉戏,但的确很好看,很惊险,也很漂亮。 广东元宵节习俗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