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必修3.总结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必修3.总结 .pdf(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高二生物学业水测试平必修3 复习提纲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一、稳态的生理意义1、内环境:(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2)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内液体液血浆细胞外液组织液(内环境)淋巴(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稳态(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还包括免疫调节)的调节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37 页2 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
2、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3)调节机制反馈调节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二、体温调节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器官:皮肤(与皮肤中血管、汗腺的活动有关)4、体温调节过程:(1) 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
3、热器官产热增加:骨骼肌、肝脏、立毛肌产热增加,另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37 页3 上腺激素分泌增加散热器官散热减少: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汗液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 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散热器官散热增加: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产热器官产热减少:骨骼肌、肝脏、立毛肌产热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5、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三、水平衡的调节1、水的来源和去路: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水分的
4、排出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2、调节水平衡的激素: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3、水平衡调节的过程:(负反馈)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37 页4 小结:水平衡的调节主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肾脏完成。四、无机盐平衡的调节1、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人体需要的无机盐主要来自饮食,通过尿液、汗液、粪便将无机盐排出体外2、调节无机盐平衡的激素:醛固酮,它是
5、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主要功能是吸钠排钾。3、无机盐平衡的调节:(负反馈)过程:血钠降低、血钾升高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加吸钠、增加排钾血钠升高、血钾降低(反之则相反)小结:无机盐平衡的调节主要是在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肾脏完成。五、血糖调节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37 页5 1、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浓度: 3.9-6.1mmol/L) 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3、调节血糖的激素:(1)胰岛素:(降血糖)分泌部位:胰岛 B细胞作用机理: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血
6、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 (抑制 2 个来源,促进 3 个去路)(2)胰高血糖素:(升血糖)分泌部位:胰岛 A细胞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 个来源)4、血糖平衡的调节:(负反馈)血糖升高胰岛 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降低(同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血糖降低胰岛 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升高(同时胰岛素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37 页6 泌减少)5、血糖不平衡:过低低血糖病;过高糖尿病6、糖尿病病因:胰岛 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症状
7、: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三多一少)防治:调节控制饮食、口服降低血糖的药物、注射胰岛素检测:斐林试剂、尿糖试纸六、免疫对人体稳态的维持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扁桃体、胸腺、脾、淋巴结、骨髓等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免疫细胞巨噬细胞免疫分子:抗体、细胞因子、补体2、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第二道防线:吞噬作用、抗菌蛋白和炎症反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37 页7 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抗力)第三道防线3、特
8、异性免疫(1)发挥主要作用的细胞:是B淋巴细胞和 T淋巴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为B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为 T 淋巴细胞。(2)类型: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由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实现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细胞免疫:通过 T 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5、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共同点:针对某种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区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作用对象抗原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同样的抗原再次入侵时能迅速增殖分化成大量的效应B 细胞)(浆细胞)(同样的抗原再次入侵时能迅速增殖分化成大量的效应T 细胞)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9、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37 页8 作用方式效应 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1、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2、效应 T 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增强免疫细胞的效应6、艾滋病:(1)病的名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AIDS)(2)病原体名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 ,其遗传物质是2 条单链 RNA (3)发病机理:HIV 病毒进入人体后, 主要攻击 T淋巴细胞,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4)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第二节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人体的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10、,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树突(短) 、轴突(长)构成。后2 者合称为神经纤维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37 页9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神经组成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
11、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 (如神经组织) 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3)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 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 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4)传导的方向:双向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37 页10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传递结构:神经元之
12、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传递过程:突触前膜(电信号)突触间隙(化学信号)突触后膜(电信号)(3)传递方向:单向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只能是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4)结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6、人脑的高级功能(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
13、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37 页11 的总枢纽(2)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书写性语言中枢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言中枢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视觉性语言中枢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二、人体的激素调节1、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2、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激素分泌部位激素名称主要作用下丘脑抗利尿激素调节水平衡、血压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内分泌等重要生理过
14、程垂体生长激素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生长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37 页12 多种促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含 I )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多:患甲亢。患者血压升高、心搏加快、多汗、情绪激动、眼球突出等。不足: 神经系统、生殖器官发育受影响(婴儿时缺乏会患呆小症)缺碘:患甲状腺肿, 俗称“大脖子病”胸腺胸腺激素促进 T淋巴细胞的发育,增强T淋巴细胞的功能肾上腺肾上腺激素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和体温调节等多项生命活动胰岛胰岛素、
15、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动态平衡卵巢雌激素等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等睾丸雄激素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3、激素间的相互关系:协同作用: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37 页13 拮抗作用:胰岛素、胰高血糖素4、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1)调节过程:(2)调节方式:负反馈5、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区别地位主辅结构/ 物质基础反射弧主要是激素调节方式反射通过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准确比较缓慢作用时间短暂较长作用范围局限
16、广泛联1. 大多数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37 页14 系2.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第三节动物激素的调节一、动物激素的类型内激素:由昆虫的内分泌器官或某些细胞分泌到体液中,对昆虫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包括:1) 保幼激素:保持昆虫幼虫性状2) 蜕皮激素:调节昆虫蜕皮3) 脑激素:调节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的的分泌外激素:一般是指由昆虫体表腺体分泌到体外的一类挥发性化学物质。包括:性外激素、聚集外激素、告警外激素、追踪外激素等。二、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在生产中
17、往往应用的并非动物激素本身,而是激素类似物1、催情激素提高鱼类受孕率:运用催情激素诱发鱼类的发情和产卵,提高鱼类的受孕率。2、人工合成昆虫激素防治害虫:可在田间喷洒一定量的性引诱剂(性外激素类似物) ,干扰雌雄性昆虫间的正常交配。3、阉割猪等动物提高产量:对某些肉用动物注射生长激素,加速其生长。对猪阉割,减少性激素含量,从而缩短生长周期,提高产量。4、人工合成昆虫内激素提高产量:可人工喷洒保幼激素,延长其幼虫期,提高蚕丝的产量和质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37 页15 第四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生长素的发
18、现(1)达尔文的试验:实验过程:思考:1、实验(与黑暗情况下对照)说明什么?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2、实验与对照说明什么?植物向光弯曲生长与尖端有关。3、实验与对照说明什么?植物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4、达尔文的推论是:胚芽鞘的尖端不仅具有感光作用,而且可能会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并从顶端向下传送,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导致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不均匀,使植物弯向光源生长。(2)温特的试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37 页16 思考:该实验说明了什么?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向下运输,促使
19、胚芽鞘下部某些部位的生长。(3)郭葛的试验: 分离出该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确定是吲哚乙酸,命名为生长素(4)三个试验结论小结: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2、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单侧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3、判断胚芽鞘生长情况的方法一看有无生长素,没有不长二看能否向下运输,不能不长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均匀:直立生长不均匀:弯曲生长(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4、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向光
20、侧背光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37 页17 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生长素的分布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5、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促进植物生长,又能抑制植物生长。(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和抑制作用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细胞的年龄有关)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为:根、芽、茎(见右图)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
21、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近顶端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从而抑制了该部位侧芽的生长。6、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防止落花落果;促进果实发育(在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生长素类似物,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形成无子番茄) ;控制性别分化(促进花芽向雌花分化,从而提高产量)7、实验: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实验原理: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有不同的影响。同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不同,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也不同。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反应也不同。实验方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2、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37 页18 (1)制作插条。(2)分组处理:将插条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图1(药物浓度、浸泡时间等可分成多组。如可分别在NAA中浸泡 1、2、4、12、24h 等)图 1 图 2 (3)进行实验:将处理过的插条下端浸在清水中,注意保持温度(2530)(4)小组分工,观察记录。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如图 2 结果分析: 300-500mg/L 萘乙酸是促进山茶花插条生根的适宜浓度。研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1)分析不同插条的生根情况:不能生出不定根:有可能是枝条上没有芽、枝条倒插等。都能生出不定根: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是指刺激枝条的下端生出不定
23、根,而不是刺激根的生长。不同的枝条可能生出的不定根的数目多少不一样,如枝条上芽多,则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8 页,共 37 页19 产生的生长素就多,易促使不定根的萌发。(2)分析与本实验相关的其他因素。温度要一致。(减少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设置重复组。既每组不能少于3 个枝条设置对照组。 清水空白对照; 设置浓度不同的几个实验组之间进行对比,目的是探究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8、其他植物激素名称主要作用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 植株增高,促进果实生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促
24、进果实成熟注意:植物细胞的分化、器官的发生、发育、成熟和衰老,整个植株的生长等,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结果。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9 页,共 37 页20 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一、种群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二、种群中的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三、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数量特征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核心问题)性别比例空间特征遗传特征1、种群密度:(1)概念: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全
25、部个体的数量。决定 种群数量变化的最直接 因素预测 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一般依据 年龄结构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0 页,共 37 页21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通过计算若干样方中某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数,然后以其平均密度估算种群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 (适用于植物)例:在调查某种植物的密度时,共选取了k 个样方,每个样方的个体数分别为 n1,n2,n3 nk 株,每个样方的面积均为s 平方米,则该种群的密度为 (n1+n2+n3+ nk) / (ks)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动物)注意:前提:标记个体与未
26、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概率相等。标记技术:标记物和标记方法不能影响被标记动物的正常活动;也不能导致其发生疾病、感染等;标记符号必须能维持一段时间,但又不能过分醒目。2、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量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死亡率: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量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3、迁入率和迁出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1 页,共 37 页22 迁入率:单位时间迁入某种群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迁出率:单位时间迁出某种群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4、年龄结构(1)概念:指一个
27、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的比例。(2)类型: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多,老年个体较少,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会在一段时间内越来越大。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目比例相当,出生率和死亡率大致相等,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5、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的比例。四、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种群增长的“ J”型曲线: Nt= N0t(1)条件: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连续增长;增长率不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
28、结 - - - - - - -第 22 页,共 37 页23 种群增长的“ S”型曲线:(1)条件:有限的环境中,种群密度上升,种内个体间的竞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 种群增长率变化, K/2 时增速最快, K时为 0 (3)应用: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其 K值变小,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提高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降低其K值。五、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都有
29、重要意义。六、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计划制定:培养一个酵母菌种群通过显微镜观察,用“血球计数板”计数 7 天内 10ml 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计算平均值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实验方法:(1)将 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中。(2)将酵母菌菌种接入试管中的培养液内混合均匀。(3)将试管在 28条件下连续培养7 天。(4)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采用抽样检测方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3 页,共 37 页24 (5)分析所取得数值并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分析图形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
30、律。结果分析:空间、食物等环境条件充裕的情况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在空间、食物等环境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刚接种到培养基上,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第二个阶段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第三个阶段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并处于稳定状态,即达到K值;第四个阶段种群数量显著下降。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一、生物群落的概念: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是由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二、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种间互助:互利共生种间斗争:包括竞争、捕食、寄生三、生物群落的结构: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3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植物因群落中的生态因子光的分布不均,由高到低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的食物和微环境不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4 页,共 37 页25 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影响因素:地形、光照、湿度、人与动物影响等。四、群落形成一定结构的意义: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第三节生物群落的演替一、群落演替的概念: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变现象。二、群落演替的特点:群落的演替是有规律的或有序的。三
32、、群落演替的类型:包括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原生演替 (又称初生演替 ) (1) 定义:在从未有过生物生长或虽有过生物生长但已被彻底消灭的原生裸地上发生的生物演替。(2) 过程:地衣、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3) 举例:如在火山岩、冰川泥、沙丘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1)定义:当某个群落受到洪水、火灾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干扰,该群落中的植被受严重破坏所形成的裸地,称为次生裸地。在次生裸地上开始的生物演替,称为次生演替。(2)举例:如在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5 页
33、,共 37 页26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 生物成分(群落)和非生物成分(无机环境)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彼此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二、生态系统类型:可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有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自然生态系统, 以及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三、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成分:无机盐、阳光、温度、水等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34、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6 页,共 37 页27 生物成分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某腐生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等腐生动物。它们能分解动植物遗体、粪便等,最终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由于营养关系而形成的结构。如:草虫食虫鸟肉食性鸟生产者一(初)级消费者二(次) 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更为复杂的网状食物关系。注意:1)
35、 绿色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2) 植食性动物(即一 / 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3) 食物网中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7 页,共 37 页28 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例:观察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食物网有 5 条食物链;(2)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猫头鹰是第三、四五营养级,二、三、四级消费者。(3)该食物网各种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绿色植物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能;(4)该
36、食物网再加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分解者就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5)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了该生态系的营养结构。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1、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2、能量流动的过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8 页,共 37 页29 2、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 ;可用能量金
37、字塔表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田生态系统中, 必须清除杂草、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4、注意:1) 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9 页,共 37 页30 2)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一)物质循环的概念:在生
38、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 、N、P、Ca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其中的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所以又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二)碳循环1、过程:小结: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主要途径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CO2 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 CO2 形式循环。2、温室效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9、30 页,共 37 页31 成因:大气中 CO2 含量增加。对策:保护和增加植被;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三、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1、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2、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1)物理信息:光、声、热、电、磁、温度等。如植物的向光性(2)化学信息:性外激素、告警外激素、尿液等(3)行为信息:动物求偶时的舞蹈、运动等(4)营养信息:食物的数量、种类等。如食物链、食物网。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一是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如短日照处理能使菊花提前开花;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如喷洒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交尾的环保型防虫法。四、
4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1 页,共 37 页32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4、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一方面要控制
41、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5、实验:制作生态瓶或生态缸实验原理:一个生态系统能否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是衡量这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它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将少量的植物、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动物、分解者和非生物物质放入一个密闭的广口瓶中,便于形成一个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小生态瓶。通过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其中动植物的生存状况和存活时间的长短,就可以初步学会观察生态系
42、统的稳定性,并进一步理解影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2 页,共 37 页33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各种因素。供选择的材料:浮萍、满江红、黑藻、生有杂草的土块、螺蛳、蜗牛、蚯蚓、小鱼。河水(或井水、凉晒后的自来水) 、洗净的沙、凡士林(或蜡) 、广口瓶。方法步骤:(1)设计制作小生态瓶的方法步骤。 (选择生产者的种类、数量,选择有捕食关系的消费者的种类、数量等)(2)制作小生态瓶,每天观察1 次。(3)若发现小生态瓶中的生物已经全部死亡,就停止观察。(4)小组交流。实验结果与分析: 生物存活时间长的小生态瓶比生物存活时间短的小生
43、态瓶稳定性高, 生物存活时间长的小生态瓶中物种组成及营养关系等更合理一些。因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它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制作小生态瓶的注意事项:生态瓶必须是透明的;生态瓶要放在光线良好,但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生态瓶要密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3 页,共 37 页34 生态瓶中投放的生物之间要构成营养关系,数量比例要合理;生态瓶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4/5,留出一定的空间,储备一定量的空气;研究结束前不要再随意移动生态瓶。第五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44、( 2)对水资源的压力( 3)对能源的压力( 4)对森林资源的压力( 5)环境污染加剧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温室效应、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壤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等。3、生物多样性包括 3 个层次:遗传多样性(所有生物拥有的全部基因) 、物种多样性(指生物圈内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直接价值:是指能为人类提供形式多样的食物、纤维、燃料和建材等。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平衡、生物圈稳态的调节功能。潜在价值: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5、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的基精选学习资料
45、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4 页,共 37 页35 础,对生物进化和维持生物圈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6、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场所。(2)迁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濒危物种保护中心。(3)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4)加强宣传和执法力度。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5 页,共 37 页36 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别林斯基书籍是巨大的
46、力量列宁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乌申斯基书籍举世之宝梭罗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丘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6 页,共 37 页37 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巴甫连柯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 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 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7 页,共 3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