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单元复习与习题课教学设计 .pdf

上传人:Che****ry 文档编号:25196714 上传时间:2022-07-10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8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单元复习与习题课教学设计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2年单元复习与习题课教学设计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单元复习与习题课教学设计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单元复习与习题课教学设计 .pdf(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必修 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单元复习和习题课教学设计(2 课时)一、本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基本安全措施,能识别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及含义(2)进一步掌握过滤、蒸发、蒸馏和萃取的原理和操作(3)熟悉 SO42-的检验原理(4)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5)通过对摩尔质量概念的理解,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6)通过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理解,了解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和气体体积之间的关系;(7)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基本方法和应用;(8)能进行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

2、物质的量浓度相关的简单化学计算。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本章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学会如何运用课本进行有效的复习;(2)通过习题训练,学会利用习题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与具体生活情景相结合的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二、本节教材分析本节课为本章的复习和习题课,作为高中化学第一章的学习,从一开始就帮助学生养成及时归纳整理进行总结和复习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本章第一节涉及到较多的实验方法,通常会在实验室上课,内容比较散, 每节课学习一至两个物质的分离提纯操作,其中还穿插有一些离子检验和用化学

3、方法除杂的问题,要真正达到掌握和能够熟练运用这些实验方法,就必须对这些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对比其适用范围,了解这些操作应在何时、什么情景如何使用, 才能使学生更有效地达到本章的教学目的,在遇到相应的问题情景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 解决相关实验问题。本章第二节是基本概念理论的教学,较为抽象,学生能在课堂上理解这些概念已属不易,但是物质的量这一概念在化学学习中不仅是重要的概念,还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一种重要的工具, 能否掌握这种工具对学生能够顺利进行高中化学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4、练习就是帮助学生掌握这一工具的最重要的方法,因此, 复习和习题课对于这一节的学习显得至关重要。 同时,通过复习和习题巩固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降低进入高中学习的不适,更好地掌握高中化学学习的节奏和方法。三、教学设计思路第一课时引导学生通过回顾课本的实验,完成课本归纳与整理的表格,对第一节的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进行归纳与整理,通过课本习题的讲评,运用相关知识。 第二课时通过习题课学案的引导, 引导学生明确各物理量的单位和换算公式,通过公式进行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从而掌握相关概念。本章复习另一个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有效利用课本进行复习。四、分课时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明确过滤、蒸发、蒸

5、馏、萃取、分液等实验基本操作的适用范围,所用的实验仪器,操作要点。过程和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引导学生养成及时进行归纳整理的习惯;学会运用课本,进行有效复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教学重点各种物质分离提纯方法的适用范围教学难点如何在具体情景中选择使用适合的物质分离提纯方法教学方法归纳法,讲述法教学过程:课前作业:提前布置学生完成本章复习题1、2、3、 8,并最好在上课之前批改。教师:经过前面几周的学习,我们已经完成了从初中化学学习向高中化学学习的过渡,从实验入手,初步体会了高中化学的学习。高中阶段,我们的学习需要更多的自主性,掌握更有效的方法。及时归纳和整理就是一种

6、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和归纳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首先,课本是我们最重要的学习工具,大家应充分发挥,利用其作用。本章的归纳与整理,提出了我们本章学习的三个主题:混合物的分离提纯、离子的检验、物质的量及物质的量浓度。学生:翻开课本归纳与整理部分。阅读、回顾课本相关内容,通过讨论,完成相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表格的填写。教师:投影翠娜与整理参考答案除了归纳与整理之外,习题也是我们检查和反馈自己学习效果的重要方法。课本每一章书后面的复习题,其实就是一种提示,告诉我们,

7、哪些知识点的运用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请同学们翻开我们的作业。复习题的第一题,其实是在提醒我们,在学习和化学实验的相关问题时,要注意对相关实验仪器的认识,了解其使用要点和注意事项。该题的答案是B。请同学们在这里回忆和讨论一下,本章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的实验仪器及其使用呢?它们分别在那些实验中需要用到?有些什么使用时要注意的注意事项呢?学生(回顾课本,归纳):分液漏斗、容量瓶。并讨论涉及到的具体实验,注意事项等等。教师:请同学汇报、交流他们讨论的结果,并互相补充,指导学生在课本上找到相关内容。投影:仪器名称图片具体实验注意事项分液漏斗球形分液漏斗梨形分液漏斗萃取分液1、 注意萃取和

8、分液操作的区别与联系。2、 倒转分液漏斗时, 应关闭玻璃塞和活塞, 放出分液漏斗中液体前, 要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3、 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端管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容量瓶配 制一 定物 质的 量浓 度溶液1、 容量瓶有固定的使用容积规 格 , 一 般 为50mL 、100mL、250mL、500mL 、1000mL。2、 容量瓶对使用温度有要求,要注意配制溶液的温度。3、 容量瓶不能用于储存溶液,配好溶液后应立即转移至试剂瓶。萃取是溶质的转移,分液是将互不

9、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开,但是萃取后往往要分液。拓展习题:1.简述如何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分液漏斗中取出。2.实验室需要配制80mL 2mol/L 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称取 9.36gNaCl 固体,溶于80mL 水,搅拌使其完全溶解;B.称取 11.7gNaCl 固体,溶于100mL 水,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取80mL 溶液;C.称取 9.36gNaCl 固体,溶于水,转移至80mL 容量瓶,洗涤、定容、摇匀;D.称取 11.7gNaCl 固体,溶于水,转移至100mL 容量瓶,洗涤、定容、摇匀,取80mL 溶液;提问学生口头回答习题1,师生共同讨论习题2,体会仪器使用时需要注意的事

10、项。教师:接下来,我们看复习题2,本题的答案是B。这道习题的目的是提醒我们需要对关于实验安全的问题提起足够的注意,请同学们讨论回顾我们第一节课所讨论的,进入实验室有哪些安全注意事项?学生:讨论、归纳教师归纳,投影1、 注意实验室纪律和秩序:包括听从教师指导,要预习实验,不乱摸乱动实验室的仪器和药品,不在实验室吃东西等等。2、 注意实验室中危险、易燃易爆品的使用安全。认识常见的危险品标签,在有易燃品的地方注意不随意使用明火、避免摩擦、电器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3、 了解强酸、强碱及腐蚀性、有毒药品的使用规则及注意事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11、- - -第 4 页,共 1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4、 了解常见的危机处理方法:如小范围着火的扑灭、少量酸、碱灼伤的处理等。拓展习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玻棒漫漫注入浓硫酸中。B、 用 排水集气法收集,停止加热前应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后再停止加热。C、 给 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对着有人的方向。D、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最多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E、 加热玻璃容器前,先拭干容器外壁的水。F、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G、 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在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稀硼酸溶液。答案: B D E F G 教师:实验室安全是我们进

12、行化学研究的前提,但是要进一步开展研究,我们还需要对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物质进行分离提纯,习题三就是提醒我们,进行物质分离提纯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该题答案为A。请同学们分析,B、C、D 三项有何不正确之处。学生讨论、回答:B 中汽油和煤油都是有机溶剂,并没有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不能用萃取的方法进行分离;C 中 KNO3和 NaCl 都溶于水,不能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该实验中 H2还原出的铜会与气体中的主要成分O2反应,因此不能用。教师归纳: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在实验室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八个字“ 不增、不减、易分、复原” 。拓展习题:要除去下列四种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的物质

13、为杂质),可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有:、溶解,加适量石灰水,过滤,蒸发、加适量水,搅拌,过滤;、加适量盐酸,蒸发。请选择上述合理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填空:(1): CaCO3(Na2CO3) _ (2): NaOH ( Na2CO3)_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 KCl (K2CO3)_ 答案:教师:最后,在了解了物质分离提纯的常见操作及一般原则后,我们可以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和原则,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如习题8。首先,解决一个物质分离提纯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该实验的目的是什

14、么呢?这在题目中一定会有说明。学生(分析、讨论) :实验目的是回收溶液中的FeSO4和 Cu。教师: 然后,根据题目的条件, 确定要分离或除去的杂质。在本题中, 杂质是什么?可以利用什么化学反应,用什么试剂除去。注意前面我们提到的用化学方法除杂质的原则:不增、不减、易分、复原。学生:本题中的杂质是CuSO4,可以通过加入铁粉发生置换反应转化为FeSO4,既回收铜,又增加主要成分。教师:对,非常好,因此,在第一步,我们要加入的试剂就是铁粉。但是,加入铁粉后,铜被置换出来,然后过滤,是否就可以得到纯净的FeSO4和回收 Cu 呢?从题目的步骤来看,好像还不行?为什么呢?学生: 教师:请同学们回顾课

15、本中的例子利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Ca2+、Mg2+、SO42-时,为什么要注意加入的试剂及顺序?学生:要利用后面加入的试剂除去前面过量的除杂质试剂。教师:也就是说,加入的除杂试剂的量应该是?学生:过量的。教师: 对了,在物质分离提纯的题目中,加入试剂的量非常关键,通常是要过量的。因此,本实验中加入的过量的铁粉与被置换出的铜粉混在一起,是否要除去呢?可以怎样除去呢?学生:可以加入稀硫酸除去铁粉。教师:然后如何将铜粉和稀硫酸分离呢?学生:过滤。教师:非常好,滤液中除了稀硫酸以外,还有什么成份?学生:硫酸亚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16、-第 6 页,共 1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教师:因此,此处的滤液就与原溶液混在一起了。最后,如何从滤液中获得FeSO4 7H2O 呢?学生:蒸发溶剂。教师:非常好,但是如果这样,溶液中还有少量的Na+能否除去呢?学生:不能。教师:因此,在这里我们要采取一种新的,但是在化学实验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叫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 这种方法可以从溶液中析出主要成分,与含量较少的杂质分离。综上所述,完成一道较为综合的物质分离提纯的题目,思考的要点要从实验的目的出发,综合考虑所用试剂的种类,用量以及过量试剂的处理等问题。同时,合理地运用过滤、蒸发等实验操作,就能比较好地解决这类问题了。教师:小结本节课所复习的内容

17、,主要是基本的实验仪器、安全操作以及物质的分离提纯的方法的综合运用,化学实验的安全,有效是我们进行化学研究的前提。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复习关于化学实验中的计量问题。教师:布置作业本章复习题4、5、6、7、 9。本节板书设计: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基本仪器的使用二、实验室安全三、物质的分离提纯方法原则:不增、不减、易分、复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物理量单位及公式的复习,使学生加深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理解,并能初步学会灵活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典型习题。过程和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引导学生养成注意物理量的单位意识,并初步学会通过物理量的单位理解物理量的意义,推导相关计算公式。

18、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物理量的意义、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各物理量、公式的综合运用教学方法练习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教师:在实验和化学学习过程中,更注意定量研究,是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最大不同之处。因此在本章的学习中,我们还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帮助我们定量地研究化学实验,这个物理量是什么?学生:物质的量。教师:对,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的单位是摩尔,它是七个国际基本单位之一。我们用这个物理量,

19、就能在微观的粒子数和宏观的物理量如质量、体积等建立联系了。如何建立这种联系呢?这里我们还要定义几个其他的物理量:包括复习提纲中提到的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要掌握一个物理量及其使用,前提就是了解他的定义和单位。请同学们回忆,写出这些物理量的单位,通过这些单位,尝试回忆这些物理量的定义公式。教师:板书n(mol) 学生: (回忆,书写) 。教师:其实,物理量的单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物理量的定义。比如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单位是mol-1,含义就是(个)每摩尔,也就是定义了每摩尔的粒子数,因此其公式就是粒子个数,除于物质的量。板书: NA=N/n (6.02 1023)

20、 mol-1请同学们分析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与其定义和计算公式的关系。学生:讨论、回忆、书写。教师:板书M=m/n (g/mol)Vm=V/n (L/mol )C=n/V (mol/L )教师:在进行物理量运算的时候,不仅要对公式熟练,对公式的适用范围也应该非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常清晰。以上公式是否适合于所有情况和物质?哪些在使用时有条件限制?学生: (思考,回答) 。微粒数的计算和摩尔质量的计算适合于所有物质。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公式适用于气体,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21、公式适用于溶液。教师: 非常好。 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习题体会一下这些概念和公式的运用吧。首先,我们还是先看课本的习题。习题4 要比较的是分子数,可以通过比较这些物质的什么物理量来比较呢?学生:物质的量。教师:对,物质的量就是衡量物质所含的分子数的物理量,因此,利用不同的公式将题目中所给的物理量转化为物质的量,就可以进行比较了。本题答案是B 和 C。在我们的习题卷上,13 题均是同类的题目,下面是这3 题的答案:1220g; 3.011024;6.021024;112L。24gH2;CO2。38:5。注意其中第三题是否一定需要将气体的体积转化为物质的量在进行比较?如果要转化应该如何转化?学生讨论

22、:(此时学生意见较多,如用体积除于22.4 等,或者不需要转化,因为同温同压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就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等)教师:(对学生的意见进行评析)在同温同压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就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用物质的量比较也可以,但是不能除于22.4L/mol ,为什么?学生:因为题目没有说明是标准状况。教师:对,这是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是要特别注意的。课本习题第6 题就主要关于这个问题的辨析。所以(1)是错误的。(3) 、 (4)也是类似的问题,正确与否呢?为什么?学生: (3)错, (4)正确。(3)中虽然是标准状况,但是此时水不是气态的;(4)中同温同压条件下,分子个数比就等于体积比。教师:

23、非常好,标准状况其实就是一种特定的温度压强条件,只有在这种特殊的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才等于我们通常计算用到的22.4L/mol 。 (2)是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的,也要注意公式定义的条件。物质的量浓度定义的mol/L 当中的每升是什么的体积?是加入溶剂的体积吗?该说法是否正确?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学生:不是,是溶液的体积。因此,该说法不正确。教师:除了这类明晰定义的题目外,还有一类题目是要综合运用题目条件和各项公式,进行综合计算的题目。如课本习题第5 题,答案 C,就是根据题目所给的

24、各个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求出相应的物质的量,再转化为质量进行求算。第 7题也是。不过,这道题目还要求我们学会充分利用题目所给的图表信息。比如标签中给出的500mL 是什么? 5%的含义是什么?25g 又可能是什么?大家可以详细分析一下这三个数值的含义。学生: (思考、分析)500mL 是溶液的体积,5%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5g 应该是溶质的质量。教师:因此,本题的第一空马上有了答案,第二空还要再运用一个计算公式就是利用给出的葡萄糖的分子式,通过葡萄糖的摩尔质量,先算出溶质的物质的量,再结合题目所给的溶液的体积,计算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本题答案为0.28mol/L 。与此相类似的习题还有习

25、题4, 第二问种气体密度的计算很多同学都觉得缺少条件,但是这类题目有一个小窍门:假设取1mol 气体,那么,求密度所需要的气体质量和体积是否都有了呢?注意题目说明了是在标准状况条件下。学生: 1mol 气体的质量是摩尔质量,1mol 气体的体积是22.4 升,一除就可以了!教师:因此,如果题目说明了是标准状况,我们是否就可以求出任意气体的密度了呢?学生:对。教师:最后,我们这一章的学习,不仅学习了这几个物理量及其运算,更重要的是学习了物质的量在化学定量实验中的运用,具体是哪一个定量实验?学生: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教师:习题9 正是这方面的习题。我们要求同学们掌握相关的计算和操作。请一位

26、同学简述你的本题答案。学生:需要固体28.4g,操作步骤主要有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教师: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习题的最后一题。师生共同讨论习题卷第7 题。教师:小结本节课我们复习的内容,主要是通过物质的量及与其相关的一些公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进行相关物理量的一些换算,明确公式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公式中物理量的具体含义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掌握好这个工具,我们就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和化学实验了。本节板书设计:附:物质的量习题课习题(习

27、题卷见相关资源)一、填空题15molCO2的质量是;所含的分子数目约为;所含氧原子的数目约为;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约为。24gH2与 22.4L(标准状况) CO2相比,所含分子数目多的是;各 1.5mol 上述两种气体相比较,质量大的是。3成年男子的肺活量约为35004000mL ,成年女子的肺活量约为2500mL3500mL ,肺活量 较 大 的 男 子 与 肺 活 量 较 小 的 女 子 所 容 纳 的 气 体 的 物 质 的 量 之 比 约 为 ( 同 温 同 压下)。40.01mol 某气体的质量是0.44g,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在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密度是。5在400mL2mol

28、/LH2SO4溶 液中 ,溶质H2SO4的 物质的 量是,质 量是。此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n 物质的量N 微观粒子数m 物质质量溶液体积V 气体体积n=ANNC=vnn=Mmn=mVVV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6配制 500mL1mol/LHNO3溶液,需要10mol/LHNO3溶液的体积是。二、实验题7甲乙两人分别用不同的方法配制100mL 2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1)若甲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溶液,要称的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若乙用10mol

29、/L 的浓氢氧化钠溶液配制,需要选用的仪器有。A10mL 量筒B50mL 量筒C100mL 量筒(2)甲:称取NaOH,放入烧杯中,搅拌均匀,立即转移到100 mL 容量瓶中,用少量的水将烧杯等仪器洗涤23 次,每次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小心地向容量瓶加入水至刻度线定容,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的正确操作是;洗涤操作中,将洗涤烧杯后的洗液也注入容量瓶,其目的是_ _。定容的正确操作是。用胶头滴管往容量瓶中加水时,不小心液面超过了刻度,处理的方法是_ (填序号)。A吸出多余液体,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B小心加热容量瓶,经蒸发后,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C经计算加入一定量的

30、浓盐酸D重新配制乙认为甲的操作中,有不完善的地方,请你指出。(3)乙:用100 mL 量筒量取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向其中小心地加入少量水,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水至100 mL 刻度线,再搅拌均匀。你认为此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指出其中错误之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参考答案:1220g;3.01 1024;6.021024;112L 24gH2;CO238:5 444g/mol ,1.96g/L 50.8mol,78.4g,4mol/L ,2mol/L 650mL 7 ( 1

31、)8g, B (2)将玻璃棒插入容量瓶刻度线以下,使溶液沿玻璃棒慢慢地倒入容量瓶中;使溶质完全转移到容量瓶中; 加水至离刻度线12cm 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D 没有等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溶液。(3)不能用量筒配制溶液。五、教学反思这两节课的教学对本章书的学习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帮助学生的复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一进入高一就掌握一种学习化学的方法,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 本章的复习和习题课, 我尽量围绕课本,充分利用课本的复习归纳与复习题,使学生养成一种看书,充分运用课本资源的习惯。 人教版的教材几经改进,从没有每章的复习题到有,再到后来精简之后,习题选的是相当有代表性

32、,个人感觉应当引导学生好好利用。精选、精讲题目胜过题海战术。并且实践证明,这其中的某些题目还是很有难度,也很考验学生能力的,如第7、8 题,充分体现了现在高考所要求的体现学科素养和科学方法(如试剂的用量的考虑,杂质和主要成分量的对比关系,过量试剂的处理等等),还有分析、提炼信息的能力(如第8 题的标签),对学生来说,这些都很难。另外,复习课质量的提高,与教师精心设计学生的课前作业有很大的关系。 什么习题应该让学生课前先完成,什么任务放在课堂完成,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对课堂效果有很重要的作用。学生没做习题来听课,效果肯定不好。但课堂上只讲做过的题目, 对答案, 学生也提不起劲来,个人感觉两者结

33、合效果会比较好。比如本单元的复习,课本习题应该要求学生课前完成,最好教师经过批改,对学生的情况心中有数,然后再有针对性地上课。而课堂上,也可以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增设拓展习题,印成习题卷,指导学生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1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堂上有选择地完成入物质的量部分的复习,我就是这么做的。部分题目,讲不完的话,留作课后作业, 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只要归纳梳理归纳得当,练习组织合理,复习课和习题课的效果应该会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学习效果。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后,很多学生都惊叹, 原来我们的课本习题里,还有那么多的玄机,有的学生说, 从来没有想到过可以这样来看课本。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这节课也是有收获的。学生从此以后, 就学会了如何更有效地运用教材帮助自己更有效的学习,而不是一味地依赖参考书,题海战术。授人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会学生学习,比仅仅教会他知识更重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1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