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维新变法运动教案所属学科或领域:历史适于的学段 / 年级: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历史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所在单元的主题是近代化的艰难起步。根据本单元的主题和本课的课程标准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 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 同时加强阅读、 分析、比较等能力的培养, 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教学难点是如何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中国近代社会, 维新变法运动与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重大事件样, 在推动中国近代化步伐的同时,更承担了挽救民族危亡, 探索救国之道的历史
2、使命。 可以说,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 维新运动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事件,它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中国的政治思想传统,同时又为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起了良好的思想启蒙作用二、学情分析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学习,学生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情况已经有了系统的了解,因此,维新变法的背景不需要教师逐一展开来叙述,只要使学生认识到这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的又一次救亡图存的运动即可。但由于学生对戊戌变法运动中的内容很陌生,特别是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而这些能力在初一的历史课上已经进行了一定的训练,多数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这些能力,在本节课上,只要教师引导得当, 学生可以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三、教学
3、 / 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要求: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教学/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思考“维新派与洋务派主要思想的异同”等问题增强阅读和比较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读、讲、议结合,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提高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学生的辩论会, 使学生体会到国家危
4、亡之际, 有识之士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学习康有为、 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学习是学生所需要,学习的内容是学生所喜欢,这两点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但本课的历史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具有多大的吸引力,因此,在教与学的方法上精心设计。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及对学生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式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对知识进行讨论、探究。学生通过阅读、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知识
5、;通过讨论法,理解知识、学会合作学习,通过辩论法,进行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内化知识。五、教学或活动过程(一)教学准备阶段教师查阅戊戌变法的相关资料, 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剪辑有关历史录像资料,使学生能够较为直观的了解戊戌变法。布置学生查找戊戌变法中自己所感兴趣的人物资料。(二)教学或活动过程导入新课1895 年的北京发生了一件大事,请看资料:“光绪二十一年( 1895 年) ,18 省在京应试的举人集会, 他们推举康有为连夜起草了一份万余言的上皇帝书,六百多名举人在万言书上签名通过,联名上书皇帝。”提问:你知道这件历史大事吗?你知道这部万言书的主要内容吗?(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资料和
6、公车上书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进入本课的学习。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学习新课一、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1、 “公车上书”的简单经过和名称的来历: (活动设计:指导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地点、发起人、主要内容、影响。教师展示维新运动的领导人的照片,并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对康有为和梁启超做简单的介绍。以此帮助学生认识康有为等先进知识分子,要求抵御外侮,救亡图强的心声,加强思想教育。)、结合“公车上书”的主要内容, 你能说出维新派和洋务派的主要区别吗?(活动设计:增强阅读和比较
7、的能力。 )二、 天演论推动维新运动的发展假如你是维新派中的一员,在“公车上书”失败后,为了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你会怎样做?(活动设计:通过学生的猜想和争论,使学生认识到思想的宣传对于变法的重要性,体会到严复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三、 “百日维新”维新运动的高潮1、百日维新 : 维新派的救国呼声, 终于感动了大内的光绪皇帝, 他召见了康有为, 君臣两人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为了不做亡国之君,光绪皇帝终于在1898 年 6 月 3 日颁布了定国是诏,维新变法运动正式开始了。我们来看一下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这些措施的实行会对当时的清朝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活动设计:学生
8、阅读,归纳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 小组讨论其影响,为维新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做好铺垫。 )你认为戊戌变法会成功吗?为什么?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四、戊戌政变维新运动的结束谭嗣同为变法而死,你认为值得吗?请同学们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活动设计:通过辩论,使学生体会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堂小结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 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 为变法就往而奔走呼号, 殚精竭虑, 他们的行动是符合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这一历
9、史潮流的,是爱国的、 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继续奋斗。课堂练习一、选一选:1、被称为“中国西学第一人”的人是()A、康有为B、梁启超C 、魏源D 、严复2、将下列事件按时间的顺序排列: ()(1)慈禧太后发动政变(2)严复译述天演论(3)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4)公车上书A、 (4) (3) (2) (1)B、 (4) (2) (3) (1)C 、 (2) (3) (4) (1)D 、 (3) (4) (2)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10、 - - -第 4 页,共 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光绪帝的大力支持,使维新派实施变法全无障碍”,B、 “举国欢蹈鼓舞”C、 “人人皆谈西学”D、民众对变法不了解,因此没有得到民众的支持二、你能将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放入相应的位置吗?项 目主要内容政 治经 济军 事教 育板书设计:第 7 课维新变法运动公车上书 - 维新运动序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六、评价本课对学生的评价注重过程和效果双重性。本课有讨论、有辩论等教学活动,学生参与面较广, 因此主要采用学
11、生自评的评价方式。自评方式分两项 “课前准备情况” “课堂参与情况”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表现,对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和做的不好的地方进行总结,对自己做出评价;除此之外,教师通过学习效果检测,对学生作出辅助性评价。最后,将两者综合,作出最总终评价。这样既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有了认识自己的机会, 同时也使学生知识的学习做到踏实、有效。七、教学自我反思本课辩论会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在预案中是出于尝试状态的。 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采取此教学方法的时候很少,学生的史学知识、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他们对问题的看法, 让我对辩论这种教学方式不敢轻易尝试。但本课学生的表现让我感想颇多。 学生的踊
12、跃发言和独特的看法让我惊讶,特别是个别的男同学,他们的看法颇有见地,足以说明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超出了我当初的预想,真正验证了那句话: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会还给你一个惊喜。初二的学生在稍有准备的情况下,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戊戌变法中自己所感兴趣的人物资料) ,辩论这种教学方法是可以采用的,而且效果也是较为有效的。但在辩论会中,我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谭嗣同的不肯离京的做法都不认同,只有较少的几个学生对谭嗣同的选择持赞同的态度。我既为学生不拘于课本和常想的思维而高兴,同时又有些隐隐的担忧,在一些特殊的时代,必须有一些人做出牺牲,这是人类进步的必然过程。 在危险面前退一步固然无可非议,但真需要我们做
13、出牺牲的时候,我们今天的孩子会有怎样的答案?看来在历史教学中必须添加一些内容了!八、教研员点评本课教材涉及社会变革、 思想内容, 学生难以理解。 但教师在充分掌握课程标准教材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在教与学的策略上突破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采取了教师启发、引导、归纳、辩论活动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形式,充分调天演论 -维新运动发展百日维新 -维新运动高潮戊戌变法 -维新运动结束维 新 变 法 运 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动了学生自主学习, 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 特别是辩论问题,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 有较大的思维空间, 既能引发学生的兴趣, 也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理可辩。 这样的辩论, 无疑能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