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严复素材北师大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严复素材北师大版.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严 复 1.个人简介 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严复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里。1866 年,严复考入了家乡的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英文及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五年后以优等成绩毕业。1877 年到 1879 年,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普茨茅斯大学,后转到格林威治海军学院。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并且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1879 年毕业回国,到福州船厂船政学任教习,次年调
2、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教务长),后升为总办(校长)。严复还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等职。回国后,严复从海军界转入思想界,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 天演论的翻译工作。他的译著既区别与赫胥黎的原著,又不同于斯宾塞的普遍进化观。在 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译文简练,首倡“信、达、雅”的译文标准。主办国闻报。“与天交胜”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他的著名译著还有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等,他第一次
3、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1912 年严复受袁世凯命担任北大校长之职,这也说明严复在思想界和学术界的令人信服的显赫地位。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更深一层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
4、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1921 年 10 月 27 日去世,终年 68 岁。著作有严几道诗文钞等。著译编为侯官严氏丛刑、严译名著丛刊。目前严复的故居,就在天津古文化街宫南西侧 114-1 乔香阁 2.教育思想 在复法运动中,严复是一个反对顽固保守、力主复法的维新派思想家。他不仅著文阐述维新的必要性、重要性、迫切性,而且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以“物竟天择、适者生存”作为救亡图存的理论依据,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戊戌变法后,他致力于翻译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社会学说及自然科学著作,是一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信奉达尔文进化论和斯宾塞的庸俗进化化。这是他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是他教育思
5、想的理论基础。严复在原强中提出,一个国家的强弱存亡决定于三个基本条件:“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慧之强,三曰德性义仁之强。”他幻想通过资产阶级的体、智、德三方面教育增强国威。“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所谓鼓民力,就是全国人民要有健康的体魄,要禁绝鸦片和禁止缠足恶习;所谓开民智,主要是以西学代替科举;所谓新民德,主要是废除专制统治,实行君主立宪,倡导“尊民”。严复要求维新变法,却又主张“惟不可期之以聚。”“除而不骤”的具体办法就是要通过教育来实现,即在当时的中国,要实行君主立宪,必须开民智之后才能实行,总之,“教育救国论”是严复的一个突出思想特点。严复疾呼
6、必须实行变法,否则必然亡国。而变法最当先的是废除八股。严复历数八股的危害:夫八股非自能害国也,害在使天下无人才,其使天下无人才奈何?曰有大害三:“其一曰锢智慧”、“其二曰坏心术”、“其三曰滋游手”。严复主张多办学校,他曾论述西洋各国重视教育,对“民不读书,罪其父母”的强行义务教育表示赞赏。因为中国民之愚智悬殊,自然不能胜过人家。基于这种思想,严复对办学校是积极的。他除亲自总理北洋水师学堂长达二十年外,还帮助别人办过学校,如天津俄文馆、北京通艺学堂等。严复要求建立完整的学校系统来普及教育,以“开民智”。他根据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提出中国的学校教育应分三段的计划,即小学堂、中学堂和大学堂。小学堂吸
7、收 16 岁以前的儿童入学;中学堂吸收 16 岁至 21 岁文理通顺、有小学基础的青年入学;大学堂学习三、四年,然后升入专门学堂进行分科的专业学习。同时,还要把学习好的聪明之士送出国留学,以造就学有专长的人才。此外,严复还很重视妇女教育。他对当时上海径正女学的创办大为赞赏。认为这是中国妇女摆脱封建礼教束缚的开始,也是中国妇女自强的开始。他从救亡图存的目的出发,认为妇女自强“为国致至深之根本”。他还主张妇女应和男子一样,在女学堂里既要读书,又要参加社会活动,如果不参加社会活动,创办的女学堂就和封建私塾没什么区别,因而也就无意义了。显然,他是将妇女置于整个社会变革,特别是妇女自身解放的前提下来考虑
8、的,故十分强调参加社会活动对女学堂学生的重要意义,这也是他在妇女教育方面高出一般人之处。严复提倡西学,反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他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其于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恃人力。总之,西学“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他还指出“中国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古之必敝。”所以他认为就是尧、舜、孔子生在今天的话,也要向西方学习的。要救中国必须学西学和西洋“格致”:“益非西学,洋文无以为耳目,而舍格之事,则仅得其皮毛。”他认为“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
9、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他认为应做到“体用一致”,“本来一致”要从政治制度上进行改革,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和”的资产阶段教育方针。他从“体用一致”的观点出发,具体规定了所设想的学校体系中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他认为在小学阶段,教育目的是使儿童能“为条达妥适之文”,“而于经义史事亦粗通晓,”因则“旧学功课,十当其九”,并以明白易懂的文字翻译西学中“最浅最实之普学”为辅助读物。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讲解,减少记诵功夫。中学阶段应以“西学为重点”,“洋文功课居十分之七,中文功课居十分之三”,并且规定“一切皆用洋文授课”。在高等学堂阶段,主要学“西学”,至于“中文”,则是“有考校,无
10、功课;有书籍,无讲席,听学者以余力自治力。”他认为对于青少年,应引导他们分析,学些专深的知识,如此,让他们有所收益,触类旁通、左右逢源。科学方法问题是严复西学观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他曾翻译穆勒名学(形式逻辑),并积极进行对“名学”的宣传介绍。他认为归纳和演绎是建立科学的两种重要手段。我国几千年来,“演绎”甚多,“归纳”绝少,这也是中国“学术之所以多诬,而国计民生之所以病也”的一个原因。严复更重视归纳法,主张要“亲为观察调查”,反对“所求而多论者,皆在文字楮素(纸墨)之间而不知求诸事实”。他曾用赫胥黎的话说:“读书得智,是第二手事。唯能以宇宙为我简编,各物为我文字者,斯真学耳”。3.生平活动 严复
11、在天津的铜雕 1854 年 1 月 8 日(咸丰三年十二月十日)严复出生于福州南台的中医世家。1866 年(同治五年)严复父亲病逝,学馆中辍,严复放弃走科举“正途”。1867 年(同治六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改名宗光,字又陵。1871 年(同治十年)福州船政学堂毕业,为该学堂第一届毕业生,先后在“建威”、“扬武”两舰实习 5 年。1872 年(同治十一年)取得选用道员资格,改名复,字几道。1877 年 3 月(光绪三年二月)赴英国学习海军,与出使英国大臣郭嵩焘结为忘年交。1879 年 6 月(光绪五年五月)毕业于格林尼茨皇家海军学院(TheRoyalNavalCollege,Greenw
12、ich),回国后,被聘为福州船政学堂后学堂教习。1880 年(光绪六年)到天津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1889 年(光绪十五年)报捐同知衔,以知府选用,派为北洋水师学堂会办。1890 年(光绪十六年)升为北洋水师学堂总办,但因与李鸿章不合,有意退出海军界,另谋发展。1895 年(光绪二十一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在天津直报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主张变法维新、武装抗击外来侵略。1896 年(光绪二十二年)创办俄文馆,并任总办,俄文馆为中国最早的俄语学校;帮助张元济在北京创办通艺学堂;9 月 24 日捐款 100 元资助梁启超与汪康年在上海创办的 时务报。1897 年(光绪二十三年)和
13、王修植、夏曾佑等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和国闻汇编,宣传变法维新;将天演论在国闻报报上连续发表。1898 年(光绪二十四年)光绪帝命严复来京觐见,阐述变法主张;改捐同知;撰上光绪皇帝万言书。9 月国闻报因报道戊戌政变的详情,被清政府勒令停办。1900 年(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严复离开天津,避居上海;参加唐才常发起的“中国议会”,被选为副会长;创办名学会,讲演名学。1901 年(光绪二十七年)应开平矿务局总办张冀邀请赴天津主开平矿务局事,后任该局总办。1902 年(光绪二十八年)赴北京任京师大学堂附设译书局总办。1904 年(光绪三十年)辞去京师大学堂附设译书局总办一职,回到上海。1904 年
14、冬发生开平矿务局诉讼事件,被邀前往英国伦敦进行交涉。1905 年(光绪三十一年)孙中山由美洲到达英国,特意去拜访严复,二人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回到上海,协助马相伯创办复旦公学。1906 年(光绪三十二年),任复旦公学校长,为该校第二任校长。被安徽巡抚恩铭聘去任安庆任安徽师范学堂监督。1907 年(光绪三十三年)恩铭被刺,严复离开安徽师范学堂。1908 年(光绪三十四年)在北京任学部审定名词馆总纂。1909 年 5 月(宣统元年四月)被派充为宪政编查馆二等咨议官、福建省顾问官 1910 年 1 月 17 日(宣统元年十二月七日)清廷赐予文科进士出身。1910 年(宣统二年)海军部授为协都统,后任
15、资政院议员。1912 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校,任首任校长;11 月辞去校长职务。1913 年总统府外交法律顾问。发起组织孔教会,并以任为首领。1914 年 1 月 26 日被举为约法会议议员;后被任为参政院参政。宪法起草委员。1915 年 5 月严复被袁世凯聘为宪法起草员。8 月 23 日筹安会宣布成立,严复列名为筹安会的发起人,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1916 年袁世凯死后,国会要求惩办祸首及筹安会六君子,严复避祸于天津。1917 年对张勋复辟表示同情。1919 年五四运动认为支持学生运动的蔡元培不识时务。1920 年因哮喘病久治无效,回到福州养病。1921 年 10 月 27 日在福州郎
16、官巷住宅与世长辞,终年 69 岁 4.人物评价 严复故居 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穆勒名学、名学浅说、法意、美术通诠等西洋学术名著,成为近代中国开启民智的一代宗师。离开北洋水师学堂后,严复先后出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复旦公学和北京大学等校校长,以教育救国为任。辛亥革命后,他一度党附袁世凯,卷入洪宪帝制,为世人诟病。基于对国情民性的独特把握,严复终身反对革命共和,时持犯众之论,既不获解於当时,更致聚讼于后世。虽然如此,其立身行且秉持特立独行的操守,学术政见有其一以贯之的原则,在翻译学上更是为一时之先,其风格思想影响了后期一大批著名翻译家。其众多译著更是留给后世的宝贵
17、遗产。他的功过是非与成败得失,值得后世用心研究总结。虽然研究严复的论着已为数不少,但相对于他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显赫地位而言,还远远不够,尚待学界进一步挖掘材料、变换视角、革新思维,做出更为全面公正的评判。5.严复之墓 严复墓在福建省 福州市郊区盖山镇阳岐村北鳌头山东麓。墓坐西向东偏北 34 度,花岗岩石结构,呈如意形,三层墓埕,占地面积仅 200 多平方米。封土为三合土质,封土前竖一青石墓碑,楷书阴刻:“清侯官严几道先生之寿域”。墓柱为金瓜顶,飞龙盘柱。两侧立卷书石围屏,上刻有梅、雀、松鹤等图案,形态逼真。坟周以花岗岩石砌护坡。墓系清宣统二年(1910 年),严复为归葬亡妻王氏,令长子严伯玉
18、监造,严复自书墓碑及“惟适之安”横屏。民国 10 年(1921 年)严复病逝后葬于此。陈宝琛为其撰墓志铭,曰:“旗山龙渡岐江东,玉屏耸张灵此钟。绛新籀古析以中,方言扬云论谭充,千辟弗试千越锋,昔梦登天悲回风。飞火怒扇销金铜,鲸呿鼍跋陆变江。氏见犹阅世君非蒙,咽理归此万年宫,文章光气长垂虹。”1961 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0 年代,墓周围环境严重破坏。19841988 年,由福建省文物行政部门拨款和旅美严复长孙女严倚云,汇款,在上岐村民委员会支持下重新修复以原墓为中心,保持原状不变,在墓的两侧及后侧建一堵高 2.3 米的砖墙,在墓前砌建长 40米、高 2 米多的石墙,扩展二层墓埕,墓园面
19、宽 40 米,纵深 42 米。并在墓园内种植白玉兰树。1986 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福州市区乘坐 6、18、24、726、727、950 路公交车可到严复墓。6.严复赋税思想 严复曾赴英国学习海军,并翻译了亚当.斯密的原富等著作。他对赋税的职能、作用有较深刻的认识,认为纳税是公民的义务,而政府征税后要用之于民。他说“赋税贡助者,国民之公职也”:“取之于民者,还为其民”。在向谁征税的问题上,严复提出了“赋在有余”的原则。指出“国家责赋在民,必有道矣。国中富民少而食力者多,必其一岁之入,有以资口体、供事畜而有余,而后有以应国课。”他提出不能以“养民之财”、“教民之财”和“赡疾病待赢老之资”作
20、为征税对象。这一主张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严复主张赋税轻重要适度,“赋无厚薄惟其宜”,认为统治者的责任在于“为其民开利源,而使之胜重赋”,即鼓励人民发展以提高负税能力。7.严复著作 严复文选 天演论序 论世变之亟,直报,1895 年 原强,直报,1895 年 辟韩,直报,1895 年 救亡决论,直报,1895 年 天演论,赫胥黎,1896 年1898 年 原富(即国富论),亚当斯密,1901 年 群学肄言,斯宾塞,1903 年 群己权界论,约翰穆勒,1903 年 穆勒名学,约翰穆勒,1903 年 社会通诠,甄克斯,1903 年 法意(即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1904 年1909 年 名学浅说,耶方斯,1909 年 严几道诗文钞 愈野堂诗集 严几道文集 严译名著丛刊 侯官严氏丛刊 侯官严氏丛刻 严侯官先生全集 严复集,中华书局,王栻主编,北京,1986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