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纲要求稳态的生理意义 ( ) 。基础回扣: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体液细胞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细胞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组织液淋巴 组成细胞外液成分血浆:90% 、无机盐约1% 、7%9% 、血液运送的物质 含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组织液、淋巴:除含很少外,其余成分和含量均与相近本质:是一种溶液,类似于海水 反映生命起源于海洋2请完成体液及内环境各成分关系图解:3完成血浆主要成分的饼分式图解,并完成问题: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_。二、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2、-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渗透压概念: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种类离子渗透压:与有关,主要是Na、 Cl渗透压:与有关酸碱度:近中性,与等有关温度:一般维持在 37左右三、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利用下图理解内环境的功能,并完成分析填空:由图示可知:(1)_ 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 图中直接参与和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有四个:_、 _、 _和_,器官有一个:_。四、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内环境稳态的实质(1) 稳态不是绝对稳定而是_稳定。(2) 稳态的实质指内环境_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3、(1)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一种_调节, 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在_的调节下,机体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一致,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_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2)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强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为新陈代谢过程发生许多复杂的酶促反应,而酶促反应要求的理化条件是比较严格的。考点剖析 : 考点一:内环境细胞和外界环境交换的媒介分析:1识图(1) 内环境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间的媒介,与体内各系统间发生密不可分
4、的功能联系,如图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 葡萄糖和氧气进入内环境并最终被组织细胞吸收利用的途径,如图2:2析图物质类别转移途径相关系统穿膜层数养料 ( 如葡萄糖 ) 消化 ( 外环境 ) 吸收 ( 内环境 ) 血液循环组织液组织细胞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进上皮细胞 (2) 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4) 组织细胞(1) 7 层废物 ( 如尿素 ) 组织细胞组织液( 内环境 )血液循环泌尿系统或皮肤体外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出组织细胞 (1) 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4) 进出肾小球细胞 (2) 7 层
5、O2肺泡肺毛细血管血液循环毛细血管组织液组织细胞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进出肺泡细胞(2)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 (4) 进出红细胞 (2) 进组织细胞 (1) 9 层;若被利用进线粒体(2) 11 层; CO2运输主要不经红细胞, 所以相应减少2层膜CO2与 O2的转移途径相反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对位训练:1. 下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 为毛细血管壁、2 为红细胞、 3 为血浆、 4 为细胞内液、5为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3 和 5
6、中, 3 和 5 的成分有区别B葡萄糖由3 经 1 和 5 到达 4 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C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 D2 中的氧气到达4 需要经过4 层膜, 2 处的氧气浓度高于4 处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血液、组织液和淋巴B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C葡萄糖、 CO2和胰岛素D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3(2011江苏卷,9)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考点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分析:1渗透压(1) 定义
7、: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2) 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具体如下表:溶质微粒数量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高低越多越大越高越少越小越低(3)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 以上来源于 Na和 Cl。2酸碱度(1) 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 7.35 7.45 。(2) 维持酸碱平衡的因素:存在缓冲对,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3) 血浆 pH调节的过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温度人体细胞
8、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也是37 左右。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对位训练:1(2010安徽理综,5)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24构成的缓冲体系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2如图表示淋巴和另外三种液体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 A丙与乙之间的关系表示错误B如果甲与乙之间的水分交换失去平衡,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C淋巴不仅可以调节甲与乙之间的水分平衡,
9、而且能将甲中少量的蛋白质运回乙D四种液体之间不断发生物质交换为细胞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并排出了代谢废物3关于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示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B可分别表示细胞所需要的氧气、养料和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C表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图示的内环境通常是由血液、组织液与淋巴组成考点三、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及pH稳定机制分析:1内环境稳态的意义(1) 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血糖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体温、 pH相对恒定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2) 理化性质失调pH 失调
10、酸中毒、碱中毒;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渗透压失调( 如呕吐等 ) 细胞形态、功能异常;体温失调发热、中暑等。2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3“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探究(1) 实验原理:各种生物均具其特定的pH 范围这是保证酶活性的前提,生物组织中pH之所以维持稳定,与其含有缓冲物质( 如人血浆中含HCO3、HPO24等)有关。(2) 材料、步骤、结论体温调节教学目标
11、1 知识方面(1)人的体温及其意义(知道);(2)体温的调节(知道) 。 2 态度观念方面人的体温过高或过低并非一定是坏事,应辩证对待。通过阿蒙森(Roald Amundsen l872 1928)征服南极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勇气。 3 能力方面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并绘制直观图;培养化繁为简的思维能力。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体温的意义及其调节。难点:体温的调节。教学模式小组讨论探究学习。教学手段实物投影仪(将所用的图片与文字资料放大)。课时安排一课时。设计思路教师从学生最熟悉的体温测量开始,以不断地设疑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将问题与学生的答案写在纸上,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学生,给予学生充分
12、的视觉刺激。通过组织学生讨论、 记录,一方面发展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说读写四个语言中枢以提高学生记忆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设疑,由学生经讨论后解疑。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索的过程,能够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一、引言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1910 年英国斯科特(Scott Robert Falcon l8681912)探险队和挪威阿蒙森探险队都宣布将向南极点进军,两支探险队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角逐。阿蒙森一行五人,用狗拉雪橇,经过千辛
13、万苦于1911 年 12 月 14 日成为第一批到达南极极点的人。而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 使用的是马拉和人拉的雪橇,结果马在严寒中陷入了泥沼。他们用雪橇拉着设备,顶风冒雪经过82 天,于 1912 年 1 月 16 日终于到达南极点。在南极探险的路上跋涉了1 450 km 之后,归途中因饥饿劳累倒下。攀登南极点的角逐是南极考察热中光辉的一页。两支探险队都在零下三十七度的南极艰难跋涉,阿蒙森队的胜利表明人类可以战胜严寒,而斯科特队永远留在了南极也表明如果严寒加上饥饿、疲惫也会危及人类的生命。地球上的气温可高至60 ,低至零下70 。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在不同的环境中,人是怎样维持体温恒定的
14、呢?二、新课【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投射在大屏幕上)某人用三种常用测体温的方法,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数值,到底哪个是他的体温呢?【学生活动】 (分析讨论,得出结果)学生明确:体温指的是身体内部的温度,即内环境的温度,而上述的三种方法测出的都是体表温度,用于代替体温。【教师活动】组织学生汇报自己的预习作业,从中得出什么结论?(1)面对全班同学的数据,如何进行比较?(进行研究方法的训练)(2)如何使比较的结果更直观?(组织学生绘制直观图)【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得出比较项目: 1 选择一个人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 2 选择一个家庭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 3 选择同一年龄同一性别学生的个人数据可得出什么结
15、论?学生绘制上述比较的直观图,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井得出结论: 1 同一个人的体温昼夜有差别,不超过一度。 2 不同年龄的人体温有差异,年轻者体温高于年老者。 3 体温会有个体差异。 4 体温会因活动量的改变而改变。因此被试者应处于平静状态中进行测量。【教师活动】(设疑,将问题用实物投影仪投射在大屏幕上)体温恒定是不是体温维持一个数值?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什么?恒定的体温是怎样影响新陈代谢的呢?【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明确: 1 体温相对恒定是指体温在一个范围内变动。 2 体温恒定是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 3 恒温动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无论天气如何,只要体温恒定就能进行代谢活动。 4 相对恒定的
16、体温可以保证酶在最适温度下发挥催化作用。【教师活动】 (设疑,将问题用实物投影仪投射在大屏幕上) 1 为什么斯科特探险队因饥饿劳累冻死在南极? 2 体温是哪来的?产热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3 主要细胞器是什么? 4 能源物质是什么? 5 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 6 散热的结构有哪些?【学生活动】分析讨论,明确:体温是机体代谢活动的结果,也是生命活动必需的条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产热的主要器官是骨骼肌和肝脏。安静状态下以肝脏产热为主,运动时以骨骼肌产热为主,产热的主要细胞器是线粒体。能源物质
17、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散热主要由皮肤经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完成。【教师活动】(设疑,将问题用实物投影仪投射在大屏幕上)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由于下面等式成立:产热=散热。请大家分析:在炎热和寒冷的环境中怎样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呢?【学生活动】阅读、讨论,得出结论:寒冷环境中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炎热环境中减少产热,增加散热。炎热环境中可以减少产热,但不产热是不可能的,因为有机物氧化分解合成ATP的同时必然伴随着热量的释放。故炎热环境中以增加散热为主。【教师活动】(设疑,将问题用实物投影仪投射在大屏幕上)请分析在寒冷和炎热的环境中怎样调节产热与散热以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呢?调节机制是什
18、么?是神经调节还是体液调节?神经调节的调节中枢在哪里?【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1 增加产热的生理活动有:骨骼肌会不自主地颤抖,皮肤立毛肌收缩,增加产热;有关神经作用于肾上腺促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导致机体的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2 减少散热的生理活动有:几乎不出汗,以减少蒸发散热;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以减少对流散热和辐射散热;皮肤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缩小汗毛孔,减少热量散失。 3 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弧实现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列出调节机制示意图。 (见板书设计) (用实物投影仪投射在大屏幕上)【教师活动】分析下列两个不等式:散热产热
19、、散热 产热时,人的体温将会怎样变化?分析其中的利与弊。【学生活动】讨论后回答,应明确:因为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当长时间置身于寒冷环境中,机体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偿散失的热量,会引起体温降低;而在高温环境中过久,会因体内热量散不出去,导致体温升高。【教师活动】讲述体温调节的障碍。教后感: 1 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分析得出:体温因年龄、 性别、活动量等不同而变化。 2. 体温恒定的调节应抓住产热与散热相等这个主干,再分析产热与散热的生理活动,再分析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过程,并从中体现出体温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由神经和体液共同参与完成。 3 体温调节注意与温度对酶恬性的影响相联系,产热过程与呼吸作用相联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