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生物高中第一章第二节学案 .pdf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24922768 上传时间:2022-07-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77.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生物高中第一章第二节学案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生物高中第一章第二节学案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生物高中第一章第二节学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生物高中第一章第二节学案 .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一章第 2 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标点击】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学习重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知识结构】一、对内环境动态变化的理解1、外界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使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两个实例:1、人体温的日变化规律2、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现象和机制(1)现象:加入 0.1mol L HCl 加入 0.1mol L NaO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0 5 10 15 20 25 30 0 5 10 15 20 25 30

2、自来水5.5 5.1 4.6 4.1 3.5 3.0 2.5 6.0 6.6 7.5 8.5 9.0 10 11 缓冲液7.0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肝匀浆6.0 6.0 5.5 5.5 4.8 4.6 4.6 6.0 6.0 6.5 6.5 7.0 7.5 7.5 黄瓜匀浆6.0 5.5 5.1 4.6 4.4 4.1 3.8 6.0 6.0 6.5 6.5 6.5 7.5 8.0 (2) 调节机制: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乳酸、碳酸;人的食物( 如蔬菜、水果 )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 (

3、如碳酸钠 ) 。这些酸性和碱性的物质进入血液,就会使血液的pH值发生变化。但是在血液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如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等。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 NaHCO3 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2CO3 ,H2CO3 是一种弱酸,不稳定,易分解成 CO2 和H2O ,所以对血液的 pH值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加的C02会刺激呼吸中枢,增强呼吸运动,增加通气,从而将CO2 排出体外。当 Na2CO3 进入血液后,就与血

4、中的H2CO3 发生作用,生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血液的pH值不会发生大的变化,通常稳定在7.35 7.45 之间。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质在。2、内环境的变化都是有一定的,而不是某一恒定值。 3、健康机体内环境的每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中。二、对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机体各器官、系统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直接相关的系统:系统、系统、系统、系统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系统、系统、系统 2、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

5、机制。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和的重要因素;2、适宜的体温和pH是酶正常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3、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的重要保障;4、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等会使机体中毒;5、细胞的代谢过程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内环境稳态失调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基 本 概念 一 :1、 不论男性还是女性, 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2、人体内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内环境) 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6、:渗透压,酸碱度,温度4、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 体液-免疫调节。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5、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练 习 二:()1. 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的系统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7、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A B. C. D. ()2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C. 神经体液调节 D.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3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 酶促反应的速率加快 B. 渗透压下降 C. 细胞代谢紊乱 D. 糖尿病()4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 错误的是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 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体液是指细胞外液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C内环

8、境稳态是由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D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的是A温度 B酶 CpH D渗透压()7人在发热时食欲差的最根本原因是A胃不能及时排空 B摄入食物未消化C消化酶活性受高温影响 D抑制消化酶的分泌()8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对此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当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时,内环境的稳态会遭到破坏C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D人到高原地区后细胞代谢可能会会发生紊乱()9人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 发生剧烈的变化。其中发挥

9、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A碳酸 B碳酸氢钠C三磷酸腺苷 D钾离子()10血浆中的水来自 A 组织液 B组织液、消化道 C 淋巴、组织液 D消化道、淋巴、组织液()11人体中的绝大多数细胞生活在A组织液中B血浆中C淋巴中D消化液中本 章 析疑 :1、在研究内环境时,要搞清楚消化道的地位,消化道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被围在体内的专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用于消化食物的特殊的外界环境。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已经脱离了内环境,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2、排泄和泌尿的区别:排泄是将体内代谢终产物排出

10、体外的过程。代谢终产物是指含氮废物(如尿素、尿酸等)、二氧化碳、代谢中产生的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排泄有三条途径:人体中除二氧化碳以外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二氧化碳的排出是由呼吸系统来完成的,同时也排出了少量的水分;出汗也是一种排泄方式,可排出少量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并且出汗还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由此可知泌尿是一种排泄途径,但排泄的概念远比泌尿为大。此外,粪便的主要成分是食物残渣,故排粪不能称作为排泄,而称作排遗。3、内环境稳态失调与几种常见疾病:当血液中Ca2+浓度过低时,肌肉就会发生抽搐,血液中Ca2+浓度过高时肌肉会收缩无力。血糖浓度过低可能出现低血糖症(血糖过低,能量供

11、应不足,会出现头昏心慌、无力等),血糖过高会加重循环、泌尿等系统的负担(如出现糖尿)。血液中尿素和无机盐过多时会引起尿毒症。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停留过久,产热不能补偿散热时,体温将降低,导致代谢紊乱。由于环境间温度太高或其他环境原因导致体内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时,体温将升高, 导致代谢紊乱。医学上称为中暑。由于疾病 (如病菌感染) 引起体温调节中枢不能正常调节体温时,人虽然处于炎热的环境中也会觉得寒冷,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使体温升高,导致代谢紊乱。医学上称为发热。本 章 概念 图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练习 2】1C 2.D 3.C 4.D 5.D 6.B 7.C 8.C 9.B 10.D 11A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