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读书报告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气候变化的定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UNFCCC 第一款中,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气候变化的原因概括为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为因素两大类。人为因素 :目前的气候变化,全球科学家的共识是:有90% 以上的可能是人类自己的责任,人类今日所作的决定和选择,会影响气候变化的走向。今日,地球比过去两千年都要热。在过去一百多年间,人类一直依赖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
2、来提供生产生活所需的能源,燃烧这些化石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使得温室效应增强、进而引发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还有约1/5 的温室气体是由于破坏森林、减少了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而排放的。另外,一些特别的工业过程、农业畜牧业也会有少许温室气体排放。气候波动:科学研究认为,太阳辐射的变化、地球轨道的变化、火山活动、大气与海洋环流的变化等是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从时空上看, 地球上的气候一直不停地呈波浪式演变,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的周期长短不一,从几十年到几十亿年不等。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多尺度的和多层次的,既包括正面影响
3、,同时也包括负面效应。 但目前它的负面影响更受关注,因为不利影响可能会危及人类社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研究说明, 气候变化会给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适应气候变化会花费不小的代价。研究说明,气候变化会给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气候变化将从下述三个方面对人居环境产生影响,一是气候变化后,资源生产、 商品及服务市场的需求产生了变化,使支持居住的经济条件受到了影响;二是气候变化对能源输送系统、建筑物、城市设施以及工农业、旅游业、建筑业等特定产业的一些直接影响,转而对人居环境产生了影响;三是气候变化后,因极端天气事件增加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使得居住人口迁移。 如全球变暖带来的海平面的上升,继而淹没沿
4、海低地,使得沿海居民被迫转移,或建大堤以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其中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目前最迫切的问题,关乎到人类的未来!全球变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将会使两极的冰川迅速融化,从而引起海平面的上升。海平面上升首当其冲的是那些大洋中的岛国。如马尔代夫。然而并不是只有岛国才需要担忧海平面上升的问题。全球有超过70% 口人生活于沿岸平原;全球前15 大城市中,有11 个是沿海或位于河口。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排放情景特别报告估计,从1990 年到21 世纪 80 年代,全球海平面将平均上升22 到 34 厘米。近 3
5、0 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0 毫米,比全球平均速度更快。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值得留意的是,海平面不是全球一致地变更。不同的地区的海平面,会因海水环流或风压而有所不同。所以评估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时,亦需要留意暴风浪以及大潮所带来的影响。就算是轻微的海平面上升,也会带来严重破坏。例如沿海地区洪水泛滥及严重破坏、侵蚀海岸线、海水污染淡水、沿海湿地及岛屿洪水泛滥、河口盐度上升,一些低洼沿海城市及村落均会受影响。一些对岛屿以及沿海地区人口尤其重要的资源,如沙滩、淡水、渔业、珊瑚礁、环礁、野生生物栖息地均会
6、受到威胁。面临洪灾、海水入侵、土地侵蚀流失、强热带风暴的威胁,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黄河三角洲的城市群是最脆弱的地区。2.高山冰川融化:全球变暖不仅使得两极的冰川迅速消融,也让高山上的冰川迅速消融。随着全球进一步增暖,山地冰川将继续后退萎缩。根据小冰期以来冰川退缩的规律和未来夏季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预测,估计到2050 年我国西部冰川面积将减少27.2%,折合冰量约 16184km3。其中,海洋性冰川减少最显著,为52.5%,6925km3。喜马拉雅山冰川也正在因全球变暖而急剧“消瘦”。2007 年 4 月, 绿色和平考察队在喜马拉雅山拍摄了冰川消融的严峻状况,情况十分危急。冰川是
7、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水库。资料说明,全球冰川正在因全球变暖而以有记录以来的最大速度在世界越来越多的地区融化着,到20 世纪 90 年代,全球冰川更呈现出加速融化的趋势,冰川融化和退缩的速度不断加快,意味着数以百万的人口将面临着洪水、干旱以及饮用水减少的威胁。被称为“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冰川是中国乃至亚洲许多主要大江大河的源头,数亿人的用水问题也与之息息相关。而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导致的全球变暖,使冰川加速退缩。喜马拉雅冰川的消融比世界任何地区都快,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近期发布的报告指出,根据目前的全球变暖趋势,不到30 年, 80% 面积的喜马拉雅冰川将消融殆尽。这对于中国本来
8、就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无疑是雪上加霜。下表为我国西部山系“小冰期”冰川与现有冰川比较表,由表可知我国西部山系的冰川量与以前相比是在减少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3.粮食减产:全球变暖使得某些地方的气候将更加干燥,将会带来不可防止的粮食减产。全球变暖造成粮食减产,因为全球变暖带来干旱、缺水、 海平面上升、洪水泛滥、热浪及气温剧变,这些都会使世界各地的粮食生产受到破坏。亚洲大部份地区及美国的谷物带地区,将会变得干旱。在一些干旱农业地区,如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只要全球变暖带来轻微的气温上升,粮食生产量都将
9、会大大减少。全球变暖的细微改变,对粮食生产就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稻米对温度剧变的敏感性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国际稻米研究所的研究显示,假设晚间最低气温上升每摄示 1 摄氏度 ( 华氏 1.8 度 ) ,稻米收成便会减少10% 。值得警惕的是,稻米是全球过半人口的主要粮食,所以全球变暖的轻微的变化可带来深远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中国农牧业生产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局部干旱高温危害严重; 因气候变暖引起农作物发育期提前而加大早春冻害;草原产量和质量有所下降;气象灾害造成的农牧业损失增大。未来气候变化对农牧业的影响仍以负面影响为主。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均可能以减产为主。 农业生产
10、布局和结构将出现变化;土壤有机质分解加快;农作物病虫害出现的范围可能扩大; 草地潜在荒漠化趋势加剧;原火灾发生频率将呈增加趋势;畜禽生产和繁殖能力可能受到影响,畜禽疫情发生风险加大。全球变暖, 气温升高还会导致农业病、虫、草害的发生区域扩大,危害时间延长,作物受害程度加重,从而增加农业和除草剂的施用量。此外,全球变暖会加剧农业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总之,全球变暖将严重影响中国长期的粮食安全。2007 年 3 月,四季如春的旅游胜地海南遭受了严重的春旱侵袭。截至4 月初,海南省农作物受旱面积154 9 万亩;水库干涸415 座,因旱情发生饮水困难人口到达 19 99 万人。绿色和平赴海南考
11、察,见证极端气候给当地农业带来的深重打击。4.疾病肆虐:气候变化会带来疾病的肆虐,或者产生新的疾病,给人类带来灾难。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影响是很严重的,能导致某些疾病的复苏和传播;气候变暖将引起昆虫传播媒介的地理分布网扩大,从而增加了全球许多地方虫媒性疾病的潜在危险。气候变暖与疟疾、丝虫病、吸血虫病、锥虫病、登革热、黄热病、裂谷热、脑炎等的发生密切相关。 1997 年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引致气温升高,使巴基斯坦、肯尼亚、哥伦比亚发生疟疾流行; 气候变暖使锥虫病原体锥虫由舌蝇携带,从北面的北洲撒哈拉沙漠向南面人口稠密的南非扩展,感染人口增加。1997 年厄尔尼诺现象使肯尼亚和索马里气温升高,雨量增多,
12、感染裂谷热的伊蚊滋生并引起裂谷热爆发流行;气候变暖有利于血吸虫病中间宿主丁螺的繁殖,使人们感染血吸虫病时机增加;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由于气候变暖对水分布和微生物繁殖的影响,促进了水性传染病流行, 降雨量增加, 有利于蚊虫滋生,预计全球每年可能增加5000-8000 万疟疾新病例并使疟疾流行地域增加。5.新冰河期气候的变暖还会引起新冰期的到来,这点或许有人觉得不可思议,它与现在的气候变暖完全违背,虽说还未得到证实,但是它也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关于全球变暖的另一项研究结果更令人吃惊,由北极冰原融化,降雨量增加,以及风的类型的不断改变,大量淡水正汇入北西洋,从而对墨西哥湾暖流造成破坏。正是这些暖流把
13、温暖的表层水从加勒比海带到欧州西北部,并使欧洲形成温暖的气候。而墨西哥暖流一旦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因全球变暖被切断后,欧洲西北部温度可能会下降5 8之多,欧洲可能面临一次新的冰河时代!这项研究是位于阿伯丁的苏格兰海洋实验所分析了设在兰群岛海域到法罗群岛海域之间自 1893 年以来的1.7 万多次海水盐度测量结果得出的。在过去的每20 年中,流向南部的深层海水盐度变得越来越小,浓度越来越低, 这说明有更多的淡水从大西洋北部汇入了该地区。这些新数据第一次充分证明了德国科学家在大约3 年前设计的电脑模型。气候
14、变化对人类社会有利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并非全都是有害的,负面的。 其中也有积极有利的影响。如温度升高使中纬度的一些地区存在着作物增产的可能;全球木材供给可能会增加;对某些缺水地区如南亚部分地区的居民来讲,可用水量可能增加;中高纬度地区居民因冬季寒冷的死亡率降低;由于出现暖冬,取暖所需能源减少。当然这只是可能上的有利影响,但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将是以负面影响为主。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中国是最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之一,其影响主要表达在农牧业、森林与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和海岸带等。气候变化对中国农牧业生产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局部干旱高温危害严重; 因气候变暖引
15、起农作物发育期提前而加大早春冻害;草原产量和质量有所下降;气象灾害造成的农牧业损失增大。未来气候变化对农牧业的影响仍以负面影响为主。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均可能以减产为主。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东部亚热带、 温带北界北移,物候期提前;部分地区林带下限上升;山地冻土海拔下限升高,冻土面积减少;全国动植物病虫害发生频率上升,且分布变化显著;西北冰川面积减少,呈全面退缩的趋势,冰川和积雪的加速融化使绿洲生态系统受到威胁。气候变化已经引起了中国水资源分布的变化。近20 年来,北方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水资源总量明显减少,南方河流水资源总量略有增加。洪涝灾害更加频繁,干旱灾
16、害更加严重,极端气候现象明显增多。近30 年来,中国海平面上升趋势加剧。海平面上升引发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海岸侵蚀,损害了滨海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典型生态系统,降低了海岸带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海岸带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引起的海温升高、海水酸化使局部海域形成贫氧区,海洋渔业资源和珍稀濒危生物资源衰退。据预测, 未来中国沿海海平面将继续升高。 海平面上升还将造成沿海城市市政排水工程的排水能力降低,港口功能减弱。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等其他领域也将产生深远影响,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付出相应的经济和社会成本。气候变化将增加疾病发生和传播的时机,危害人类健康; 增加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的
17、形成概率,对重大工程的安全造成威胁;影响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对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产生影响;增加对公众生命财产的威胁,影响社会正常生活秩序和安定。面对上述影响我们要: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使用清洁能源, 进行清洁生产。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加快煤层气开发利用等措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通过强化冶金、建材、化工等产业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氧化亚氮排放治理等措施,控制工业生产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通过继续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资源保护、 农田基本建设等重点工程和政策措施。通过完善多灾种的监测预警应急机制、多部门参与的决策协调机制、全
18、社会广泛参与的行动机制,加强极端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能力建设。到2010 年,建成一批对经济社会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关键性作用的气象灾害防御工程, 提高应对极端气象灾害的综合监测预警能力、抵御能力和减灾能力。通过加强对海平面变化趋势的科学监测以及对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监管,合理利用海岸线,保护滨海湿地,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不断加强红树林保护和恢复等措施。等等。综上所述: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且极其深远的。目前最主要的是全球变暖,它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海平面的上
19、升,粮食减产。由于全球增暖将导致地球气候系统的深刻变化,使人类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业已建立起来的相互适应关系受到显著影响和扰动,因此全球变化特别是气候变化问题得到各国政府与公众的极大关注。它正在逐步的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不得不适应其变化。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不仅是科学问题、环境问题,而且是能源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为了对应气候变化,我们应该使用清洁能源,进行清洁生产, 而且对应气候变化也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事,是全球,全人类的大事。参考文献:世界地理杨青山、韩杰、丁四宝主编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丁一汇气候变化的影响与中国的应对措施论文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气候变化丁一汇全球变暖成疾病温床祁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