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说课稿.docx(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说课稿 要说好课,就必需写好说课稿。仔细拟定说课稿, 是说课取得胜利的前提,是老师提高业务素养的有效途径。下面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说课稿1 开场白:各位评委好,我是-X号考生,今日我说课题目是物质的溶解性,下面起先我的说课,依据新课标理论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设计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相识。 一、说教材 物质的溶解性是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一册第1单元第3节的内容。本节课主在前两节的基础上,定量探讨溶质在肯定量水中溶解的限度。
2、本节包括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溶解度”部分介绍了物质的溶解度与溶剂和温度的关系说明白物质在肯定溶剂和温度下溶解量是有肯定限度的,并以此得出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然后,探究溶解度曲线包括回执溶解度曲线、分析和应用溶解度曲线、比较溶解度数据表和溶解度曲线的区分、体会列表法和作图法两种数据处理方法的不同作用等,引导学生体检数据处理的过程,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最终,简洁了解气体的溶解度、并结合有关汽水的探讨,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亲密相关。 过渡:这是对教材的相识,下面说一下本班学生的状况。 二、说学情 基于溶液在化学(科学)探讨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只定性地了解溶液的
3、组成和基本特征是不够的,还应定量地相识溶液。本节以溶解度为核心,绽开对溶液的定量探讨。从定性探讨到定量探讨,学问内容上加深了,探讨方法上要求提高了,对学生的实力要求提升了一个层次。在本节学习中所需的有关直角坐标系中曲线等数学学问,学习已经具备,一般不会造成学习障碍。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是:对溶解度概念的运用时忽视条件;对问题缺乏科学全面的分析而产生一些模糊或者错误的相识,例如认为饱和溶液肯定是浓溶液,认为增加(或削减)溶剂的量,固态物质的溶解度也会随之增大(或削减);认为搅拌能使固态物质的溶解加快,也会使其溶解度增大;等等。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4、 【学问与技能】 1.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2.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区分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练习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向试管里滴加液体和振荡试管的操作;培育学生设计简洁试验步骤的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从影响溶解度的诸因素中,对学生进行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唯物主义教化。 过渡:下面我再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溶解度曲线的作用 2、知道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难点】 建立溶解度的概念及溶解度曲线的相关应用。 过渡: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下面谈一下我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我采纳了如下几
5、种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试验探究法、教授法等。本节课主要是试验探究法,通过视察试验现象,提出问题,分析探讨,概括总结等基本环节按部就班学习本节课。 过渡: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这节课我打算分为四个环节进行,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下面我具体介绍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老师提出问题:上一节课学习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通过试验,在肯定条件下(室温、10mL水)制得了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大家知道了物质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在水中,现在请大家考虑:什么因素影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然后,我们来设计试验的详细步骤。
6、提出问题,创设情景,悬疑激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参加探究的热忱。 其次环节: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探究一: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 老师提问不同的物质在同一份水中溶解的质量是否相同?向等量的水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硝酸钾、熟石灰,振荡试管,视察试管中固体的溶解。留意不变量和变量分别是什么,如何限制,让学生们边做试验边思索。然后再引导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呢?有学生可能回答温度,然后再问如何操作?学生们能够说出方法:即用试管夹夹持盛有饱和溶液的试管,在酒精灯上先匀称加热,然后加热液体。视察试管里的固体是否溶解。假如固体溶解了,就停止加热。然后按大家提出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蒸馏水各5
7、克、 硝酸钾、熟石灰各打算了一克完成试验一;试验二中打算了5克蒸馏水,2克硝酸钾。仪器、药品先检查是否齐全,然后起先试验。学生视察现象并得出结论:试验一中硝酸钾全部溶解,熟石灰不能完全溶解,说明固体物质的种类不同,他们在水中的溶解限量不同。试验二中给盛有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试管加热,不久,试管里剩余的固体硝酸钾又溶解了。说明加热可以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能增加硝酸钾的溶解限量。从而得出溶解度的概念,要强调溶剂和温度的影响。 此环节利用学生的新奇心理,敏捷拓展教材试验探究2-3,设计为层层递进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不断被追问下不断被调动思维,大胆猜想,当心求证,不断反思改进试验设计,由特别上升到一
8、般,学会多角度考虑问题。 (2)溶解度曲线的相识和应用 学生自行看课本上的溶解度曲线图,然后探讨回答视察到的信息:能找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如何改变;两物质相交的点表示同一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老师设置问题,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它表示什么意义?”让学生即学即用,敏捷运用。老师再次强调:溶解度的概念包含以下四个要素,即“肯定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状态”和“溶质的克数”缺一不行。 让学生视察冷却后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已有固体析出,这是什么结晶?与海水晒盐的蒸发结晶有什么不同?比较得出结晶的不同方法:
9、一个是变更温度,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较大的物质,如KNO3;一个是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较小的物质,如NaCl;还有一种是升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变小的物质,如Ca(OH)2。 (3)前面我们所讲的都是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那么气体物质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呢? 探讨烧开水时,锅底有许多小气泡,为什么?这说明白什么? (小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 (探讨)如何增加养鱼池水中的含氧量? 理解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什么。 结合生活阅历探讨分析,想出方法。 第三环节:深化学习,巩固提高 学问点1:溶解度 1.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溶
10、解度能够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强弱程度 B.溶解度能够表示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程度 C.溶解度能够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限量 D.在相同温度、相同溶剂的条件下,要判定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对大小,可以依据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把36g NaCl溶解在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则NaCl的溶解度为36g B、20时10g NaCl可溶解在100g水中,则20时NaCl的溶解度为10g C、20时18g NaCl完全溶解在5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则20时 NaCl的溶解度为18g D、20时136g NaCl的饱和溶液中含有36gNaCl,则20 时NaCl的
11、溶解度为36g 学问点2:溶解度曲线 3.溶解度曲线图可表示的意义是( A )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不同种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数值; 物质溶解度受温度改变影响大小; 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A.全部 B. C. D. 4.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甲物质的溶解度 B.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降低 C.乙物质的溶解度不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D.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课后探究 今日,我们通过试验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不仅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而且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为了准确
12、地表示物质溶解实力的大小,要应用溶解度的概念及如何精确、形象表示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溶解性和溶解度既有区分,又有联系。溶解性是指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的实力,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通常运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等粗略的概念表示。溶解度是根据人们规定的标准,衡量物质溶解实力大小的“一把尺子”,定量地表示在肯定条件下,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所能溶解的质量。溶解性和溶解度有肯定的联系。溶解度在肯定条件下可以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例如,通常把在室温(20)时,溶解度在10g以上的,叫易溶物质;溶解度大于1g的,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小于1g的,叫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的,叫难溶物质。 做
13、课后练习题。 七、说板书设计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说课稿2 开场白:各位评委好,我是-X号考生,今日我说课题目是海水制碱,下面起先我的说课,依据新课标理论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设计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相识。 一、说教材 海水制碱这节课是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一册第3单元第3节的内容,纯碱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是初中化学遇到的一种重要的盐类物质。本单元以海洋为背景,引领学生相识海洋化学资源,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本节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 “一、氨碱法制纯碱;二、纯碱的
14、性质。”在第一部分,主要内容:一是通过相识氨碱法制纯碱的工艺流程,引导学生从元素守恒的角度思索原料选择的问题,树立元素守恒观;二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纯碱、小苏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体会学习化学的必要性。在其次部分,通过用分类的方法探究纯碱的性质,总结盐类性质的一般规律,学会探讨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通过复分解反应实质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上相识和思索宏观的现象和改变,突出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 二、说学情 学生的起点学问、实力和思维障碍:(1)学生虽然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但是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相识大多还停留在“质量守恒”的层面上,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元素守恒观。(2)学生虽然有了从微观角度
15、相识宏观现象的意识,但是还不能完全从微观角度相识宏观的现象与改变。 学生在其次单元已经重点学习了酸与碱,但对于盐的相识仅局限于几种详细物质(如接触的氯化钠、硝酸钾、硫酸铜等)的物理性质,而对盐的化学性质知之甚少,更无法依据化学性质推断其用途。本课时在学习了纯碱的制法和用途的基础上,由学生较了解的盐碳酸钠入手探究盐的化学性质,既点明白特性,又体现了盐的共性,使学生有全面相识。 三、教学目标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原理及纯碱、小苏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通过试验探究,了解纯碱等盐类的性质; 3.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过程
16、与方法】 1.通过分组试验和沟通探讨,了解盐类的性质,学会探讨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通过学习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进一步体验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初步形成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微粒观。 3.初步学习运用视察、试验等方法获得信息,分析数据,并从微观角度理解相关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加工。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通过分组试验和沟通探讨,体验合作学习和科学探究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纯碱的性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难点】 树立元素守恒观、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增加学生对酸及其性质的理解,我采纳了如下几种教学方法:自学法、
17、引导法、试验分析法、探讨法、归纳法、多媒体教学法等,促进学生对学问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 过渡: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这节课我打算分为三个环节进行,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小结作业,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边学习边巩固。下面我具体介绍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首先从生活常识激趣导入:做馒头的面团发酸了怎么办?学生回答加食用碱。 投影【食用碱说明书】 老师接着提问:为什么发酸了的面团加入纯碱后蒸出的馒头既没有酸味又疏松多孔? 学生思索后踊跃回答,老师引入主题。假如大家想知道揣测的对不对,学完本节课海水制碱,我们会对碳酸钠的性质有更多的了解,答案就会揭晓。 【设计意图
18、】通过生活常识导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化学,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其次环节:新课教学 活动一:自主学习氨碱法制纯碱的工艺流程 通过自主学习和沟通探讨氨碱法制纯碱的工艺流程,相识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树立元素守恒观。 设置问题组: 1.由NaCl到Na2CO3元素组成发生了什么改变? 2.用NaCl制取Na2CO3还须要含有什么元素的物质? 3.为什么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后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4.食盐水与氨盐水哪种溶液更简单汲取二氧化碳? 【沟通探讨】学生沟通探讨,回答问题并说明推断的理由。 【自主学习】纯碱的用途。 【设计意图】设计问题组,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利用头脑风
19、暴法构建学生思维场。 活动二:纯碱的性质 【试验探究纯碱的性质】 要求学生自主进行探究试验,并记录试验现象。 海水制碱 【老师建构模型】 盐的性质: 1.盐溶液与指示剂反应 2.盐溶液与某些酸溶液的反应 3.盐溶液与某些碱溶液的反应 4.盐溶液与某些盐溶液的反应 【老师总结】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老师设疑】是不是全部的酸碱盐之间都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呢?复分解反应应当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发生?我们看看这些现象背后原委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呢?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并动画演示Na2CO3与HCl、HCl与NaOH反应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理解酸、碱、盐之间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
20、解反应实质上是离子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进一步体验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初步形成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微粒观。 第三环节:小结作业 小结:以抢答的方式总结纯碱的性质及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作业:课下阅读侯氏制碱法资料,下节课给同学们共享一下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及过程。 七、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本着简洁、直观、清楚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海水制碱 一、氨碱法制纯碱 二、纯碱的性质 1.纯碱与指示剂反应 2.纯碱与某些酸溶液的反应 3.纯碱与某些碱溶液的反应 4.纯碱与某些盐溶液的反应 三、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实质:在溶液中酸、碱、盐解离出的离子相互结合生成
21、沉淀、气体或水的过程。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爱惜水资源是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主要介绍了水资源概况和水资源爱护两部分内容。 水资源概况,一方面从储量上说明水的丰富,另一方面从可干脆利用的淡水量上说明水的短缺,教材主要通过一些数据和图表来说明水资源状况,如利用几组对比数字突出我国大部分城市用水惊慌的现状,意在强化学生的爱水、节水意识。 水资源爱护是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两个角度谈的,同样阐述不多,以图、表代文字。这里只给学生关于节水和水污染问题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概念和思想,详细的内容留待学生在课内外
22、的一些活动中自己去寻求、获得。本课题后的调查与探讨和习题就是在引导学生进行这类活动。这样既体现了本课题最基本的教化目的,又给老师的发挥和学生的探究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2、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 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2) 相识爱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爱护水资源。 (3) 初步学会写调查报告,围绕课题制作学生作品。 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采访、查阅文献、网上搜寻等方法,收集有关水资源及其利用、爱护等信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和归纳。 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1)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在学习活动中增
23、加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以及关切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3)相识网络资源在学习中的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爱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 二、学情分析 山区农村的水资源比较丰富,水的污染程度也比较稍微,学生对水资源的缺乏和水的污染缺少感性相识;学生爱好电脑也喜爱上网,但只会在网上嬉戏而不知道如何利用网络来学习。 三、教法和学法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要在网络教室里进行。 老师通过展示多媒体素材创设教学情景,制作网络课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置学生任务来驱动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采纳自主性学习、协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打算 1.老师:收集多媒体素材,制作多
24、媒体课件。 2.学生:自主分成小组,对学校、家乡的水资源现状、运用以及污染程度进行调查。 五、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 (1)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漂亮水景图,通过观赏大自然水体的漂亮,让学生感受到是水把大自然装扮得绚丽多彩,水是人类不行缺少的好挚友,从而产生酷爱祖国山水的感情。 (2)播放一段走访环保专家的录像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到我国水资源的缺乏以及水资源的污染和奢侈,激发起学生的水危机意识。 (3)出示“国家节水标记”图,引导学生先思索,再通过网络搜寻,查出“国家节水标记”图的精确含义,让学生初步体验网络在学习中的作用。 2、自主学习: (1)打开课件,点击“学习目标”。 (2)在学生明确学习
25、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件,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自主性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敬重学生的须要,培育学生主动学习的实力和创新精神,是教学所探究的核心 为了突出本课的重点,我在课件中收集了丰富的文字材料和录像资料,设置了几个优秀的有关水资源爱护网站的链接,学生能便利的点击相关链接查看详细内容,通过查看这些内容,能深刻的相识到爱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从而也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山区的信息比较闭塞,好在今年国家给我们配备了远程教化资源卫星接收系统,从今我们山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外面优秀的教化资源了,校内主页上有湖北教化网台和中心电教馆的中小学远程教化资源的链接,学生点击这些链接也能查看相关内容。我设置的
26、同步练习有两个目的,一是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二是告知学生,生产纸须要许多木材和水,在我们的学习或生活中尽量削减纸的运用而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如这次的练习通过电子邮件上交给老师,培育学生的环保意识。 只强调个别化学习是不够的,我在课件中设计了与校内论坛的链接,老师引导学生参加沟通,给学生供应合作学习、沟通学习成果的空间。 在学习中,学生会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可以依据自身的状况和须要来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看、多听几遍,感爱好的地方可以深化地了解,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老师语重心长地灌输,学生反而能更主动、更欢乐、以更大的热忱投入到学习中。 3、学生作品制作: 开放式的自主学
27、习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假如不实行主动有效的方法,部分学生是很难实现学习目标的,我采纳任务驱动法,设置了任务:(一)每一位学生写一份关于家乡、学校水污染和用水状况的调查报告,找出问题并提出整改方案;(二)分小组以爱惜水资源为主题,制作一个学生作品:学生网站、演示文稿、化学墙报(选其中的一项)。素材来源于网络搜寻和社会调查,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既增加了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又培育了对信息的整理、分析、提炼和归纳的实力。 4、作品展示: 在校内内张贴化学墙报,邀请学校领导和老师参与学生的社会调查汇报,观看学生网站和演示文稿的展示,向全校的师生进行爱惜水资源、爱护环境的宣扬,一
28、是可以培育学生的表达实力,二是可以增加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树立爱护环境,酷爱家乡的观念。 5、总结评价: 总结阅历,找出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为以后的教学积累阅历。将优秀的学生作品发布在校内网上,让学生享受胜利的喜悦。 六、设计理念 设计这堂课,主要依据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些精神,使学生“懂得运用化学学问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增加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引导“学生从已有阅历动身,让学生在熟识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渐渐学会“用”化学,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对自然的关注程度。另外,我想把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运
29、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变更传统的学习方式,扩大信息时空,提高学习效率。”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点击鼠标) 人教版三年制初中化学第一章其次节的内容是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本节教材分成: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气的用途三部分。这三部分应以氧气的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用途主要确定于物质的性质。氧气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地相识详细物质及其改变规律的起先。我采纳由浅入深、由简洁到困难的依次,并逐步使学生学会驾驭物
30、质(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为以后探究别的物质如氢气、二氧化碳等做铺垫,教给学生相识物质性质的程序。 (二)、教学目标:(点击鼠标) 基础学问目标: 1、驾驭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 ,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 思想教化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物质的性质确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的辨证关系。 基本实力目标: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试验,使学生获得视察实力、语言表达实力 和综合分析实力。使他们逐步学会通过试验来探讨物质极其改变规律的 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试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31、。 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试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看法。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合反应的概念。 难点:通过试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试验现象的精确描述。 (四)、教学用具 演示试验: 试验2-2 至 试验2-5 多媒体课件:(1)氧气的物理性质动画,(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录像,(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录像,(4) 二、说教法:(点击鼠标) 1、探究式试验教学法 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 视察(试验)思索总结应用。依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试验,体验试验的过程。教给学生通过试验、视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 在老师的讲解过程
32、中,有学生的猜想、探讨、抢答,在学生的试验过程中有老师的指导、答疑。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沟通,有助于学生留意力的集中和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3、学问竞赛法 这符合初中生争强好胜、集体感和荣誉感强的特点。在抢答竞赛中,学生自主参加的主动性高,有利于对所学学问进行巩固和应用。 4、质疑释疑 通过质疑释疑,培育学生自主发觉问题的探究精神。 三、说学法:(点击鼠标) 1、 探究学习:学生通过试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其试验现象的精确描述,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语言表达实力和综合分析实力。 2、 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阅历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氧气的用途,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使学生自主地
33、获得学问。 3、 合作学习:利用学生分组试验和小组探讨,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沟通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须要动身,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这节课我是这样支配的。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首先以儿童嬉戏的形式开场。谜语:(点击鼠标)看不见摸不到,不香不臭无味道,动物植物都须要,离开它就活不了打一物质(氧气)。设问: “人的日常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的是氧气?”学生探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然后提出一些常见生活中现象,如:人须要呼吸,假如一个人5-7分钟不呼吸会怎么样?
34、钢铁为什么会生锈?家里的液化气是怎样被点燃,为什么能燃烧?等,这些现象都与氧气有关,这样不但能自然导入课题,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因此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带着探究未知的心理进入新的教学。 (二)层层深化、讲解并描述新课 因为氧气与人类的生活联系的特别紧密,我调整了课本依次,由生活实际动身,让学生依据自己生活的积累说说氧气有那些用途?学生绽开探讨, 得出结论:(点击鼠标) 一、氧气的用途 假如学生说不全我将采纳以下两种补救方式: 1、阅读课文,及18页图示。 2、课后在网上、课外书籍上查资料或与父母交谈 这样有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向学生参透“学问的获得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课堂只是其中的一种
35、方式”这种观念。让学生多关注平日司空见惯的事物,因为生活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自然科学学问。 二、氧气的物理性质 设问:什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探讨物理性质通常从那几个方面动身?然后我通过展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进行视察,提出问题:(点击鼠标)(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色、态、味?(无色、无味的气体)(2)老师供应资料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密度比空气略大)(3)鱼儿在水中能自由生活,为什么?(水中有氧气)市场上卖鱼的,为什么过一段时间要向池里舀一些水或通一会空气?(氧气不易溶解于水)(4)假如条件变更固态氧、液态氧是什么颜色?学生进行思索,再通
36、过观看氧气的物理性质的动画(点击鼠标),加深学生的感性相识。通过思索分析、探讨,学生能归纳出:(点击鼠标) 物理性质 1、 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略大 3、不易溶解于水 4、氧气 183c 液态氧 -218c 固态氧 (无色) (淡蓝色)(淡蓝色雪花状)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从学问结构来说: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特别熟识的气体,教材选择了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物质学问的开端,不仅承接了小学对空气学问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亲密,是人类不行离开的自然物质。通过对它的相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当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究物质的奇妙。而且,选
37、择以空气为主题,起先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识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化”的原则的。 从实力培育来说:从看图了解拉瓦锡探讨空气成分起先,到做仿照试验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再到看图片相识空气的主要用途和爱护空气,可以说教材深化浅出,为以后的学习供应一个合理的思维方式。 从感情培育来说: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又一次相识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学问,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爱好。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肯定的学问基础和方法基础,可以起先尝试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实力和分析实力,但是现时的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实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还须要老师的严格要求。 初
38、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留意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驾驭的基础学问,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推断来获得新学问,发展抽象思维实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须要以一些感性相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试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驾驭。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试验和调动好学生的主动性,不断供应动脑的问题情景,供应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加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课题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初步相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情感目标 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
39、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酷爱自然的情感。 3、技能目标 初步学习科学试验的方法,进行视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试验现象。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并相识空气污染的危害。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视察试验现象,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分析试验现象的方法。 五、学法指导 1、收集有关材料,对有关学问有初步了解。 2、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视察试验现象,学会如何视察、描述试验现象,并对试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试验结论。 六、教学方法的确定 学生对空气已有肯定的学问基础,因此内容的支配既不能与小学自然课中的学问重复,又应以此为基础。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由
40、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珍贵的资源”、“爱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亲密联系,并逐步深化。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空气是一种珍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爱护空气(污染与爱护) 总的来说,本课题教学是很简单引起学生学习爱好的。 所以,本节课题采纳自主学习和试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学生已经有了肯定的学问积累和生活阅历,可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题,并以仿照试验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2、让学生事先收集资料和图片,并依据收集的资料归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3、让学生收集有关空气污染的照片、漫画、短文等资料,完成有关空气污染的调查报告,并通
41、过广播、电视、报纸收集本地的空气质量日报,绘制图表。 我把本课题分为两节课,下面主要讲解并描述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七、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培育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 内容: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探讨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解并描述拉瓦锡发觉空气组成的故事。 提出问题:拉瓦锡在试验过程中是如何发觉气体削减1/5的? 2、通过抢答,巩固旧学问,为新学问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内容:仿照这个试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展示试验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 (1)、有关仪器的(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
42、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试验,适时指导学生视察试验现象、记录试验结果。 3、让学生在视察与探讨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育科学视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实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看法。 内容:你在试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缘由吗?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沟通一下。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1)、试验胜利,描述现象; (2)、试验失败,找寻缘由。 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4、对试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 探讨与思索下列问题 (1)、该试验装置中,假如烧
43、杯中的水足量,请问水会充溢整个集气瓶吗?为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依据拉瓦锡的探讨结果,氧气约占1/5,假如试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面小于1/5,可能的缘由有哪些? 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不会,因为空气中含有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存在。 其次个问题的结果:水面上升不满1/5的缘由有: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接着燃烧。 5、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育学生的规范表达实力。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6、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清楚地驾驭概念。 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 小结: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这样的物质叫做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 7、作业:完成课本有关练习。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