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关于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关于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汇总.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关于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汇总 提高教学的教案质量对我们每一个老师说都是重要,我整理了“小学数学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第一篇: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化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九册第三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中的其次节。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及意义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驾驭三角形的特征及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对这部分学问的教学,使学生驾驭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同时加深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培育学生的实际操作实力和思维实力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教学目标的确定: (1) 驾驭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 (2) 学会动手试验操作,渗透旋转、平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育学生分析、比较、抽象、归纳的实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使学生初步懂得用运动改变的观点去视察事物; 4、教材编排的特点: 教材的编排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首先,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过渡到运用学具试验操作视察探究总结规律,再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为下节课学习梯形的面积具有正迁移的作用。 5、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驾驭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关键:通过试验操作和采纳多媒体协助手段,帮助学生驾驭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达成目标。 二、说教法:依据教学内容的有关特点及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基础和接受实力;充分发挥学具和教具的作用;遵循教学的规律和原则;本节课特采纳了讲解法、谈话法、试验法和激趣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体现“精讲、善导、激趣、引思”的课堂教学“八字”要求;达到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指导思想。促进素养教化的发展。 三、说学法: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习实力,本节课打算指导学生学会以下两种学习方法: (1) 学会在动手操作中
4、,试验视察、比较、分析、归纳的学习方法;(2) 学会正确运用学具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程序的设计为实现教学目标,优化课堂结构,落实素养教化;依据以上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 复习旧知,作好铺垫(1)口答(投影显示)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分别有什么特征?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教化心理学表明:教学就是依据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此,这三道复习题都是选取与新学问有亲密联系的,能为学习新学问起铺垫作用。 2. 谈话设疑,引入新课学生解答复习题后,依据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谈话设疑,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问:假如把复
5、习题中第3题的三个图形从对角线剪开得出三个三角形,那么三角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讨的内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板书揭示课题。板书后再运用语言激励学生提出:看谁学得又快又好。为学生学习新学问创设了最佳的学习情境。 3. 动手动脑,指导探究 第一:数方格求面积 首先,发挥教材的作用,指导学生看教科书75页,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同桌对答案。 接着,老师放投影显示方格图,指名回答。 最终小结,点拨引导,质疑引思。师导:刚才大家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既费时又费劲,并不简单求得精确,我们能不能象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一样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求面积呢? 其次:指导试
6、验,视察、归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首先,从直角三角形推导。依据学生打算的学具,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表象;要求学生拿出其中的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老师逐步提出问题,(幻灯显示)先提出: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再提出: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逐个动手操作试验视察总结。 其次,要求学生根据以上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分别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进行拼摆。其中,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摆试验之后,老师投影显示拼摆过程边讲边演示(图):首先把两个锐角三角
7、形重叠位置,接着旋转、平移,就出现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教学环节更加生动、详细形象,感染力强,帮助学生加深对公式来源的理解。 再次,归纳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生带着问题通过主动的动手操作,试验视察总结,使学生特别简单驾驭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为初步检验试验的效果,老师再放投影显示题目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 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 三角形的面积=( ); 假如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 )。依据学生
8、的回答板书教学重点: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字母公式:s=ah2,学生齐读。 4 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例题。先板书例题,用不同颜色表示数量关系以突出重点。接着要求学生读题、看图、解题。然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老师板演解题过程。最终,质疑问题,提出:为什么要除以2?突出重点,深化理解。 5. 巩固训练,深化理解(1) 基本性练习:指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回应复习题3中的设疑,老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求它们的面积吗?(2) 趣味性练习:2推断题,用手势表示对的打“”错的打“”。两个完全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 两个三角形可以
9、拼成平行四边形。( ) 三角形的底边为6厘米,高为3厘米,它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 )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3)对比性练习:2. 下表中给出的是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算出每个图形的面积,填在空格里。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底(厘米)86.29.612.5高(厘米)3.54.86.316面积(平方厘米) (4)发展性练习,课本79页第7题。以上四类形式不同的练习题为检查教学效果,依据教学目标,题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坡度;既突出重点,又分散难点,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既巩固所获得的学问,又深化了学问间的联系和区分;既加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
10、爱好;既体现了学问的形成过程,又体现了实力的培育。符合素养教化的思想。 6、课堂总结: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课的总结采纳了引导回忆归纳的方法,提问: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和你学会了什么?这样总结,既突出教学重点,又使学问系统化、条理化,进一步培育归纳概括的实力。 7、家庭作业:练习十八第6、9题。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其次篇: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广泛的探究时空中,在明主同等、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应用已有学问阅历,通过自主预习、质疑问难、释疑解惑、合作沟通,理解并驾驭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辨析,学会用方程表示简
11、洁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提高视察实力、分析实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初步建立分类的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亲密联系。 教学目标: 1、 借助天平明白等式的含义,并在分类的基础上充分感受、相识什么是方程。 2、 会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3、 培育学生视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实力。 4、 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究性。 重点:理解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难点:方程的意义抽象的过程。 课前谈话:渗透平衡和等量(谈体验)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天平,(见过天平吗?在那里见过?有什么作用啊?)依据天平的状态列出不同的式子,(不平衡让学生想方法得出让天平两
12、边平衡)。 二、探究新知: 1.对不同的式子进行分类(不要有任何要求) 让学生先独立思索,然后小组合作沟通自己的想法。 2.小组汇报分类的想法。小组之间在倾听的过程中渐渐完善自己本组的想法。 让小组的代表说说自己组是怎样分类的?为什么这样分类? 3.老师依据各小组的分类进行小结:像这样的用等号连接左右两边的叫做等式。像这样的这一类叫方程。板书课题。(在学生分类的基础上) 4.小组探究“什么是方程?”(先视察式子,独立思索,后小组沟通) 5.小组汇报各组的想法。在各组倾听的基础上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6.老师在学生小组汇报的基础上进行小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7.生举例。 8、师举
13、例,让学生说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并说明理由。 9、通过刚才的几道算式,让学生说说对方程又有了哪些新的相识? 10、推断两句话:全部的方程都是等式,全部的等式都是方程。 11、画图表示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三.应用练习 1.推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 2.看图列方程。 3.依据题意列方程。 四.拓展延长 1、谈谈自己在学问和情感上的收获。 2、送给同学们一个方程:天才+x=胜利。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第三篇:6的乘,除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45,46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实践6的乘法的形成过程。2,娴熟驾驭6的乘除法。3,能用6的乘除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4,在学习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探究推算
14、,归纳编辑实力。 教学重点:驾驭6的乘法口诀,娴熟进行6的乘除法运算。 教具和学具打算: 小黑板,卡纸,多媒体,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37= 49= 57= 67= 106= 83= 182= 25= 459= 427= 648= 729= ( )5=7 ( )9 = 3 48( )=8 49( )=7 2,填空: (1)7的7倍是几 列式:_ (2)35是7的几倍 列式:_ (3)4个8连加是几 列式:_ (4)2个8相乘是几 列式:_ 二,新知探究: 1,感知形成(在数射线上感知) (1)视察:每次跳几格 揭示课题 (2)写:画弧线,写几个几,写数_ (3)读:几
15、个几,数,几个几是几_ (4)想:写乘法算式 (5)视察:算式的特点: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大1,积大3. (6)编:6的乘法口诀(哪些已经学过了 编写时要留意什么 ) (7)读:6的乘法口诀(1分钟即时记忆) 2,运用提高(在计算中提高) (1)把口诀说完整: 三六( ) 六九( ) ( )六二十四 五六( ) 二六( ) 三( )十八 六六( ) 六八( ) ( )九五十四 (2)视算: 第一组:63= 68= 96= 67= 56= 62= 66= 610= 其次组:186= 427= 244= 606= 63= 488=3 05= 366= (3)依据乘法口诀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六七
16、( ) ( )八四十八 ( )( )=( ) ( )( )=( ) ( )( )=( ) ( )( )=( ) (4)笔算:P48/5 (读第3列) 明确先乘再加,减 看题编图 67+3 64-3 3,看图说话 每盒蜡笔有6支,买( )盒,里面一共有几支 三,练习提高 思索拓展(在应用中建构) 1,兔妈妈与小兔拔了18个萝卜,平均分成6堆,每堆有几个萝卜 (1)怎样想 (2)怎样列式计算 2,红气球有54个,蓝气球有6个,红气球是蓝气球的几倍 (1)有哪两个量 (2)哪句是关键句 (3)读一读,怎样想 (4)列式 3,看图列式:(1)怎样看 (2)怎样想 (3)怎样算 4,拓展: (1)6=(
17、 )( )=( )( )=( )( )=( )( ) (2)每盒放6个乒乓球,装了7盒,还多了5个,原来一共有几个乒乓球 四,总结归纳:今日学习了什么学问 你学会了什么本事 课后反思: 求谁是谁的几倍用除法学生还不娴熟。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第四篇;圆的周长 【运用教材】 九年义务教化五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册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页例1、例2。完成相应的“做一做”题目和部分练习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驾驭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2、 培育学生操作、计算实力,在学生操作、计算的过程中发觉规律,培育学生抽象概括实力。 3、 培育学生创新思维实力。 4、
18、 通过“圆的直径、周长的改变,圆周率不变”的探究,对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化。结合我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中华民族的教化。 【教学重点】 探究圆的周长公式 【教学难点】 对圆周率的理解 【学具打算】 每四个学生一组 1、 直径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的圆片各一个 2、 直尺一把 3、 细绳一条、两根长31.4厘米的细铁丝 4、 试验表格 5、 计算器 【教具打算】 实物投影议、电脑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培育创新意识 1、 电脑演示:有甲、乙两学生争辩。 甲说:“我脑袋大。” 乙说:“我脑袋比你在大。” 师:“假如你是裁判员应如何评判,两人才能都服气?”
19、 2、 学生四人小组探讨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甲生:“看谁的脑袋大。” 师:“假如看不出来怎么办?” 乙生:“把头放入水中,看谁的水面上升得高谁的头就大。” 师:“特别好!很有创意。” 丙生:“用绳绕头一周,测量绳的长度。” 师:“你的方法很有新意,我们的头近似球体,横切面近似于圆,你用绳子测的长度(线测方法),就是脑袋的横切面的周长,谁的周长大谁的头就大。今日我们共同学习“圆的周长”。师板书圆的周长的定义。 二、动手尝试操作,探求新知 1、 动手尝试操作 (1)组织学生四人小组用绳测量直径是1 厘米和2厘米的小圆的周长,并把测量的结果填入试验表格。 圆的周长c(厘米) 直径d(厘米) 周
20、长直径(cd) 1 2 3 4 (2)组织学生探讨,除了用绳作测量工具外,还有什么方法能测出圆的周长。 探讨后得出:也可以把圆放在尺上滚动一周,来干脆量出它的周长(滚动方法测量),把圆对折进行测量(折叠法)。 (3)用滚动的方法测出直径是3厘米、4厘米的圆的周长,并填好试验表格。 2、 探究规律 (1) 师将填好的试验表格在实物投影议上出示。 学生视察、分析、探讨得出:圆的周长和直径改变,比值不变,都是3倍多一点。 (2)思想教化 师:“任何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都是3倍多一点,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圆周率用字母(读pai)来表示。其实,约2000年前,中国的
21、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约1500年前,我国有一位宏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他的这一项宏大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的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早一千年。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过程中通常取3.14。 老师用绳的一端系一粉笔头,手拿另一端,绕动绳粉笔头在空中“画出一圈”。 师:“像这个圆你能用线测和滚动的方法量出它的周长吗?” 生:“不能”。 师:“这说明用线测和滚动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是有局限的。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22、呢?” (3) 推导圆周长公式 师:“从公式看出,知道什么条件可以求出圆周长?” 生:“直径、半径。” 师:“假如圆的周长已知,怎样才能求出圆的半径或直径?” 三、圆周长公式的应用(尝试练习) 1、 出示例1 学生尝试练习,找学生板演,师生共同讲评。 2、 完成例1下面的“做一做”。 3、 出示例2 学生尝试练习,找学生板演,师生共同讲评。 4、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题目。 5、第8页练习二的1、2、3题 。 四、再次尝试操作、其次次创新 1、求出人脑袋的横切面的半径 (1) 利用桌面上现有的测量工具,通过计算,怎样求出你脑袋的半径? (2) 四人一组相互合作,动手测量,计算时可利用计算器。
23、 (3) 将运算的结果对全班公布,并说明理由。 2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圆,谁的面积大 (1) 组织学生将长为31.4厘米的铁丝折成正方形和圆形,比一比谁的面积大? 师将折好的正方形和圆形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得出结论“圆的面积较大。” (2) 四人小组探讨:为什么饭店的桌面一般都设计成圆形的,而课桌设计成长方形的桌面。把探讨的结果讲给同学们听。 共2页,当前第1页12 五、全课小结 1、 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 师:“今日我们通过测量学习了圆的周长的求法,而且我们还知道了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和圆,圆的面积较大。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求圆的面积”。 六、作业
24、 第9页练习二中的第9、10、11题。 板书设计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圆的周长c=d c=2r 例1、 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生板演)3.140.95 =2.983 =2.98(米) 答:这张圆桌面的周长约是2.98米。 例2、 一个圆形水池,周长是37.68米。它的直径是多少米? (生板演)解:设水池的直径是X米。 3.14X=37.68 X=12 或:37.683.14=12(米) 答:水池的直径是12米。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第五篇: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8页。 二教学要求: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究,使学
25、生在已有的阅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驾驭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育学生初步的视察、比较、抽象、概括实力和动手操作实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育创新意识。 3.培育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四教学打算: 教具: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每人打算小棒18根。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老师用投影出示课本P9697的全景图。 老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 (让学生自己看图相
26、互说一说) 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增加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念。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生回答后老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打算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竞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相互说一说。 (学生相互说时,老师巡察,留意发觉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1)数数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
27、是13盒。老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爱哪一种? 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敬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新理念。 3.学生回答后老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提问: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师:9加4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老师边提问边指导学生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
28、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从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感知凑十法,并从中体验出凑十法是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键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当怎样列式?(板书:9+6) 师: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老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老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9、。 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凑十的表象,再把表象转化为图式,刚好内化为计算方法。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干脆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老师提问:通过今日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加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运用做一做中的题目,分层次进行练习,不仅巩固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9加几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主动参加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三、课堂小结 今日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9加几) 老师指出:今日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老师的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的东西,不限制学生的算法。 四、课堂作业。(做一做第3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老师赐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第21页 共21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