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初一历史知识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教版初一历史知识点梳理.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人教版初一历史知识点梳理 宏大的成果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积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建出来。学习也是一样的,须要积累,从少变多。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一历史的学问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学问点归纳总结 昌盛的文化 一、佛教东来和道教兴起 1、佛教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 、佛教在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佛教教义:佛教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认为人生是苦痛的,只有忍耐眼前的一切苦痛,信奉佛教,努力修行,才能在来世得到华蜜。 、东汉末年,佛教在民间流传开来。 2、道教 、道教产生于东汉时期,是中国本
2、土的宗教。 、东汉以后,思想领域渐渐形成了以儒家为主,儒、佛、道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 二、司马迁与史记 1、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历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史记全书130篇,52万多字,记述了从传闻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 三、威猛雄壮的地下军阵 闻名遐迩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 一、学问回顾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 3、隋朝建立的意义:结束.对峙局面,为经济社会旺盛发展奠定基础。 4、隋文帝的统治(开皇之治) (1).措施: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意吏治、减轻人民
3、负担。 (2).结果:国家统一安定,人口大幅增长,储积大量粮食和布匹,社会经济旺盛。 5、大运输河开通的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6、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输河。隋朝大运输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输河。. 7、隋朝大运输河(由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大运输河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沟通 9、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同年,李渊(唐高祖)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10、唐高祖退位后,传位李世民(秦王)。
4、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 11、唐太宗治国思想:吸取隋亡的教训,相识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 12、唐太宗治国措施: 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夫的赋税劳役 留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唐太宗留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敢于直言的魏征(进谏200多次,最的谏臣) 13、贞观之治的结果: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4、女皇武则天(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1).地位:是我国历的女皇帝。 (2).政绩:政启开元,治宏
5、贞观 措施:接着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 结果: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加 15、.隋唐时,国家政治制度有很多创新,突出的是三省六部制,中心机构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和尚书省执行。 16、开元之治 (1).时间:唐玄宗统治前朝 (2).措施任用贤才,如姚崇等重视吏治崇尚节俭 (3).结果: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旺盛,仓库充溢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 17、农业兴修水利(共修建40多处大型水利工程) 18、农耕技术改进:水稻实行育秧移植栽培,江南地区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 19、创新工具:曲辕犁和简洁的蔬菜品种从西
6、域传入,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重要的地位,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唐朝农夫改进犁的构造,创制了新的浇灌工具:筒车) 初一历史复习方法 一、学会听课 用新的方式听老师复习阶段的辅导课。复习阶段听老师讲课,听什么?听思路,听提炼,听挖掘,听补充、听小结,听解题方法的指导。听课过程中,一有所得,当即记于课本天头地脚处,以供备忘,正如“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二、学会课后自己整理教材 在历史实力测试中,分成两个部分:一是闭卷的选择题;一是开卷的材料分析题。主要考察同学对历史史实的认知和迁移以及运用基本的历史方法解决问题的实力,包括对历史学问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千变万化的实力测
7、试题都离不开考察你对教材的相识。所以,要以不变应万变,抓住教材为本。在整理教材的过程中留意以下几方面: (1)学问主干化。在学问结构的框架下,记住其中的主干学问,不要孤立的记忆它。所谓的主干学问,是指按课标要求驾驭的重大历史事务(或人物)的内容和影响(或作用)。表现在课文中,即是每一课子目的核心内容。这些内容不多,记住的目的是为了突出重点,并能由此而链接更多的学问点,提高对学问的积累量,进而提高分析问题的实力和效力,以及精确性。这部分往往会在闭卷的选择题部分来考察。 (2)学问线索化。在对每一单元学问结构整理的基础上,联系比较上一单元和下一单元的学问,整理出本册书的学问线索,这须要在老师的引导
8、下完成。在学问线索下,加强对学问因果关系的理解,有的事务是一因多果,有的是多因一果,有的是一因多果等等,留意全面、辨证、多角度地分析。并要留意这些历史对今日社会建设中的启示。这类学问一般在开卷部分以材料为载体多重设问来体现。有的同学往往认为历史考试中有很大部分是开卷的,所以没必要抓教材,殊不知,在考试中时间紧,假如对教材没整体相识和熟识,根本没法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检测内容。因此,教材学问的线索化这个环节尤其重要。 (3)留意教材中的插图、文献材料和注释和课文中补充的小字。课文中的插图:可以用来加深对课文中相关学问的理解。首先,要擅长视察,抓住其中隐含的历史信息。其次,驾驭一些识图的技巧,如,留
9、意地形图中的图示含义、线条的走向和古今地名国名的改变;了解人物图中的神态;发觉景物图中的细微环节和特征等。文献材料:一般在课文中用黑体字表现,它是史实来源的第一手材料或其次手材料,学习时,留意其出处,联系课文相关内容,解读其中语句的含义,这样能帮助我们提高阅读实力,形成论从史出、史证结合的学习方法。小字部分往往简单在检测中以材料的形式出现,考查学生的归纳和学问迁移实力。这个环节的培育有利于我们在考场上把没见过的材料与我们所学的学问结合起来。 三、留意历史复习中的记忆方法。 很多历史学问须要记忆。有好的记忆方法,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学问的记忆法许多,最常用最有效的记忆方法有以下几种:浓缩记忆法、图示记忆法、数字归纳记忆法、联想比较记忆法。 人教版初一历史学问点梳理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