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语词符号与形象的整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语词符号与形象的整合.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语词符号与形象的整合 论文导读: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基础教化课程改革的新亮点。作为教化手段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最深层的本质体现就是语词符号与形象的动态整合。建立在语词符号与形象的动态整合的基础上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历史发展的必定。本探讨立足于学习心理学、课程论与多媒体技术等多学科视野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理进行初步探讨,从教学手段的不断演化来分析语词符号与形象的动态整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活动奠定理论基础。关键词:符号,形象,信息技术,动态整合 1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基础教化课程改革的新亮点。作为教化手段的信息技
2、术在教学中最深层的本质体现就是语词符号与形象的动态整合。建立在语词符号与形象的动态整合的基础上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历史发展的必定。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应处理好形象直观与抽象概括、信息呈现的方式与学生的认知方式、学问的容量与学生的承受实力三个关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发展的水平,在肯定程度上制约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的发展。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探讨,确定其基本原理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发展至关重要。论文参考。它不仅影响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建构的内容与方向,而且影响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的应用与成效。 本探讨立足于学习心理学、课程论与多媒体技术等多学科视野就信息技术与
3、课程整合的基本原理进行初步探讨,从教学手段的不断演化来分析语词符号与形象的动态整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活动奠定理论基础。 1、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基础教化课程改革的新亮点 从20世纪90年头中期起先酝酿到2022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实施的基础教化课程改革,在课程观、教学观、师生观、评价观等方面都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它对老师传统的教化教学理念、课堂教学行为形成了一种剧烈的冲击。新一轮基础教化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课程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推动。只有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才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
4、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经过几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究,已经积累了珍贵的阅历和理论的探讨。 一方面,我们欣喜地看到,广阔老师的整合水平正在不断提高,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静静地发生改变,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志向目标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无担忧地发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试验愈是进入深层,遇到的瓶颈问题就愈加突出,理论探讨与实践差距太大,仍旧存在着很多误区和问题,比如:整合中只注意形式和流程而轻视教学成效;整合的动身点脱离课程教学这一宗旨而为了运用技术进行整合;。 正是由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缺乏基本原理的探讨和自身理论的探讨,因此本文从教学手段的发展来逐
5、步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理,阐明语词符号与形象的动态整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奠定理论基础。 2、语词符号与形象动态整合的基本原理 语词符号与形象的动态整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支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语词符号与形象的动态整合为基础。可以这样说,没有语词符号与形象的动态整合就没有现在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它是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平台。 2.1几个概念的说明 2.1.1语词符号 Saussure在其一般语言学教程中提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词由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构成;所谓能指就是词的语音形式,而所指则是一个概念。词的语
6、音所代表的事物以某种方式通过心理上的联想(association)与概念实体相联系。语词符号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 在所用符号中,语言符号是最重要、最困难的一种。语言中有大大小小的单位,例如句子、词、语素、音位等。音位不是符号,因为没有和某种意义相结合。语言中最小的符号是语素。人们自然地感觉到的语言中的单位是词而不是语素。词在说话时能够自由地卸下装上。假如说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符号,那么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符号。句子是符号和符号组装的成品,是符号的序列,不再是单个的符号。 2.1.2形象 辞海中对形象的说明:形态相貌。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宁少而丧母,不识形象。指文学艺术区分于
7、科学的一种反映现实的特别手段。即依据现实生活各种现象加以选择、综合所创建出来的具有肯定思想喝审美意义的详细生动的图画。 事实上,形象是感性材料,包括事物的形态、体积、颜色、声音和气味等等详细形象,是以表象的形式存在的。它带有直观性和显明性。人的记忆都是通过事物的详细形象起先的,即形象记忆。儿童诞生六个月左右就会表现出形象记忆,如认知母亲和辨识熟人的面貌,就是形象记忆的表现。人有了形象记忆,困难的心理活动才有可能进行。 2.1.3动态整合 这里所说的动态整合主要指生动形象化的、多感官的各种刺激,而且所传递的信息是不断动态改变的。 2.2语词符号与形象的动态整合的特点 2.2.1多感知性。通过语词
8、符号与形象的动态整合,可以同时供应给学生多感官的刺激,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刺激;供应资源丰富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高级实力;在教化教学中的发展潜力特别大。 2.2.2形象性。论文参考。论文参考。利用特别手段不仅可以实现信息的形象概括,简化不必要的因素;还可以再现现实现象的各个细微环节,如感觉不到是真实环境还是虚拟世界。 2.2.3技术性。语词符号与形象的动态整合是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实现的,须要技术的表现。 2.2.4动态性。既然是动态整合当然是动态改变的组合,而且整个宇宙空间都是处于运动改变之中的,符合一般的客观世界。 以计算机为核心,对数据、文字、声音、音乐、图形
9、、图像、视频、动画等媒体信息进行整合处理的技术,以较高处理声音和图像信号的实力,高质量的显示图形、视频和音频信号的实力以及高级的交互实力而见长。它无论供应的随意感知都是形象化的动态图像或者动态心理图式。 2.3语词符号与形象动态整合的基本原则 2.3.1语词符号与形象直观 语词符号与形象直观的整合要有限度,不能为了形象直观而直观;语词符号与形象直观的整合要符合现实现象;语词符号与形象直观要符合科学规范。 2.3.2信息呈现的方式与学生的认知方式 人所具有的学问结构是人获得和理解新学问的基础框架,也是人进行联想、推理和思维活动的基础。信息呈现的方式与学生的认知结构要相适应;信息呈现的方式与学生的
10、认知结构要协作;信息呈现的方式与学生的认知结构要相互补充。 2.3.3学问的容量与学生的承受实力 利用信息技术所创建的数字化环境的学问容量特殊巨大,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全部驾驭、汲取消化。学问的容量要符合学生对学问的接受实力;学问的容量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对学问的接受实力 3、运用语词符号与形象动态整合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 要创建这种生动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运用语词符号与形象的动态整合为平台,为更好的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使学生具有深厚的学习爱好、较高的学习动机。能够刚好地获得信息和许久地保持记忆、能够有效地进行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实现能培育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实力发展和实现能
11、培育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实力发展,可以采纳下列策略: 3.1建立丰富的数字化资源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包括视频、音频、图片、动画、文本、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等。假如在授课中把这些可以用影像或动画表现的事物在课堂上用多媒体的技术表现出来,将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学科的主动性,有助于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学科的基本学问和基本原理;获得学科基本技能,发展学科思维实力。为达到这个教学目标,实现数字化教学,我们首先要创设数字化教学资源,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学科信息意识和实力的教学环境。结合实际,自制课件;开发网络课件,利用网络教学;利用因特网收集终秀作品,
12、建立优秀作品文件库,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 3.2做好学习支助服务 学生不是天生就会自主学习的,学生的自学实力、对信息资源的选择实力都须要在学校和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逐步培育和发展。他们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环境各不相同,接触的到的信息也会有多有少,所以学生学习支助服务对学生遇到的学习问题,如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和学习进程中学术和资源等方面的困难,以适当的方式和补充材料的形式进行解决。 3.3凸现学科的性质与特点 利用信息技术要有所侧重,信息技术虽然很先进,但是不是每门课程、每个学问点都要真实呈现出来,要适当的侧重于所教内容,可以有所取舍的接近现实现象。 3.4指导学生适应信息技术环境、学
13、会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学习。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协作学习 3.5激发学生主动参加认知实践活动的主动性。 利用信息化学习资源,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探讨、角色扮演、辩论、竞赛等活动形式,完成教学目标;利用信息化学习资源,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通过试验、制作、动手操作,尝试错误等活动,完成学习任务。 整合之初,(缺乏信息技术基础的)老师学习信息技术和基本的整合理论,将技术尝试整合到教学中,用技术帮助教学阅历发挥作用,并不断积累阅历。随着阅历的增加,老师能较好地运用信息技术,并可能结合学科内容的特点将自己的教学艺术
14、、教学风格和教学实力比较充分地呈现出来。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的探究,逐步实现深层次的整合,在以后的操作实践中会不断有新的收获,对我们的实践作出更大的贡献,而且充分突出教化作为创建性劳动的魅力,教学不再是枯燥的活动,老师不再是古井不波的职业,学生真正有望成为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1钟启泉,等.基础教化课程改革纲要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高校出版社,2001.2F.deSaussure.一般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1010.3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化出版社,2022.4丁兴富.远程教化学M.北京:北京师范高校出版社,2001.5伊俊华,庄榕霞,戴正南.教化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化出版社,11016.6刘利民,官忠明.概念的心里特性及其语词符号启动J.四川高校学报,2003.NO.6.7何克抗.关于教化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与思索J.电化教化探讨,2022.8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1019年版. 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