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提交一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持的课堂导入设计 (1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物理—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提交一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持的课堂导入设计 (16).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YOUR LOGO原 创 文 档 请 勿 盗 版内能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用该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能够区分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3.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会运用进行热量的相关计算。 4.通过实验和类比等方法,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由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的能力。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内能的改变;比较不同物质的吸、放热能力;热量的计算。难点:分子热运动;内能的理解。比热容的理解。三、学具准备烧杯、冷水、热水、红墨水、胶头滴管、细线、玻璃板、弹簧测力计 、水槽、注射器、橡皮、铁丝、热水、酒精
2、灯、火柴、打气筒、气体做功内能减小演示器、酒精灯、烧杯、温度计、水、沙子等,以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案。四、教学过程 1.导入语:这一节我们来复习第十三章内能,我们将围绕分子的热运动、内能和比热容展开复习。首先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找位同学来读一下。 2、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用该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能够区分内能与温度的关系。(3)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会运用公式进行热量的相关计算。(4)通过实验和类比等方法,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由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的能力。过
3、渡语: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下面,让我们带着目标,学海泛舟。请同学们根据你跟前的器材,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看看可以完成哪些探究呢?3、学生完成6组实验 实验一:探究扩散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实验二:探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实验三:如何改变铁丝的内能实验四: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演示实验五: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1)实验六: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2) 4、小组展示实验过程学生活动:每组代表陈述实验原理及基本操作方法 课件演示重点操作过程 总结归纳如下:(1) 扩散的影响因素是温度,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2)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3)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4) 气体
4、对外做功内能减少(5) 初温、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升高较高的物质比热容小。(6) 初温、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升高一样的温度,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大。 5、自我检测 知识点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 _和_构成的分子很小,人们通常以10-10 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2、(1)扩散定义: 的物质在互相 时, 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间存在间隙;b.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_ 扩散影响因素:扩散现象的剧烈程度与_有关, _越高,扩散现象越_(2)分子热运动的定义:由于分子运动跟 有关,所以分子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
5、剧烈。3. 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同时存在_和 。斥力使分子彼此分离,使分子间有间隙;而引力使分子凝聚,使分子在某些区域内维持平衡状态。4. 分子动理论: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_、 _构成的;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_运动;分子之间存在_和_知识点二、内能1、内能(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热运动的_与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单位:_,符号为_(3)大小: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 ,温度升高时内能 。(4)特点: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_内能的大小除了与温度有关以外,还与物体的质量、体积、状态等有关。因此,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小。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热传
6、递实质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_内能的_方向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可能_;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可能_由高温物体转移到_物体或从物体的_部分转移到_部分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 的3.热量(1)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2)单位:_(J)(3)与内能的关系: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加,放出热量时内能减少,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改变越大知识点三 比热容 比热容(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它的_和_ 的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_表示单位是_,符号是_(2)特性: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不同的
7、物质,比热容一般_2. 热量的计算(1)公式 ,Q表示_,单位是 ;c表示 _,单位是 ;m表示 ,单位是 。(2)变形公式:求质量m ,温度变化量t 。6、学以致用 (夯实基础)考点一:分子热运动1.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的越快 B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C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D在太空中,扩散现象将消失2、下列生活场景中,通过做功来改 物体内能的是 ( )A. 冬天搓动双手感到暖和 B. 用冰袋给发烧病人降温C. 石头被太阳晒热 D. 热鸡蛋在水中变冷3. 如图所示,用力向上拉动玻璃板,玻璃板并未与水面分离,却发现其边缘处的水面
8、稍微向上弯曲,这是因为_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玻璃板自身重力考点二:内能4.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量可以从内能少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多的物体 B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和内能均不变C0OC的冰水混合物内能为零D水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5. 如图所示,在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硝化棉就燃烧起来,是通过_的方式改变筒内空气的内能,是将_能转化为_能.考点三:比热容6.已知铝的比热容大于铁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铁块和铝块,在沸水中加热相当长的时间后取出,让它们放出相等的热量后,把铝块与铁块再放在一起时,则( ) A.
9、它们间不会有热传递 B. 热从铝传到铁 C. 热从铁传到铝 D无法确定 7.初春培育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受冻,正确的做法是( ) A早晨多灌水,傍晚多排水 B早晨多排水,傍晚多灌水C早晨和傍晚都要多灌水 D早晨和傍晚都要多排水8、如图甲所示是教科书上提供的“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实验方法是: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相同的食用油和水加热,在吸收热量相同时,通过比较它们温度升高的多少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大小。小雨经过分析思考,将实验装置加以改进,如图乙所示。实验中采用的主要科学方法是_。与图甲的实验装置相比,图乙的优点是:更容易控制 _ 相同。图乙的实验操作中存在一处错误:没
10、有控制_ 相同。 图甲的实验物体吸热多少用_表示,用到了物理中的_法,使水和食用油升高到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越长的表示吸热能力越_,比热容越_。图乙改正错误以后继续实验,加热相同的时间,温度升高越多的表示吸热能力越_,比热容越_。(拓展练习)9. 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 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升高的温度大于乙液体升高的温度C. 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D. 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10.为了测量某种液体
11、的比热容,把质量为l00g的铜块从沸腾的水中取出(标准大气压下),迅速投入质量为l00g、温度为l0的待测液体中,混合后的共同温度是25,若不计热量损失,求这种液体的比热容为多少?铜的比热容C铜=0.4103J(kg)7、课堂小结 请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并与同学们交流一下,比比看谁的收获更多:1、物理概念2、公式3、实验方法五、板书设计第十三章 内能 一、分子热运动二、内能三、比热容四、热量的计算【教学反思】1.教学程序一改过去考改考的枯燥复习模式,通过以实验为线带出全章知识,学生在这样的复习课中一直保持很高的积极性,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本章知识。2.通过实验设计让知识瞬间再现,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印象非常深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3.在学习中教师要积极深入各个小组,及时了解学生的复习情况,适时进行点拨,并对每个小组的复习情况进行简单的记录,进行总结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