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理化知识点归纳.doc

上传人:春哥&#****71; 文档编号:24348269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6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数理化知识点归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初三数理化知识点归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数理化知识点归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数理化知识点归纳.doc(5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YOUR LOGO原 创 文 档 请 勿 盗 版物理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要点:( 1) 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说明: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说明: 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 )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 )力的种类: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根

2、据效果命名: 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 性质可以相同; 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重力定义: 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说明: 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 生的, 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1 )重力的大小:G=mg说明: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 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

3、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 )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说明: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3 )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重心的确定: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 状有关;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说明: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物体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

4、来表示,于是原来的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弹 力 ( 1) 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说明: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的形 变比较明显,有的形变及其微小;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简称形变;( 2 )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说明: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弹力是一种接触力, 必存在于接触的物体间,作用点为接触点;弹力必须产生在同时形变的两物体间;弹力与弹性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 )弹力的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几种典型的产生弹力的理想模型: 轻绳的拉

5、力(张力)方向沿绳收缩的方向;注意杆的不同; 点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点与曲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曲面接触点所在切面; 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且指向受力物体;球面与球面接触,弹力方向沿两球球心连线方向,且指向受力物体;(4 )大小: 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遵循胡克定律F=kx , k 是劲度系数,表示弹簧本身的一种属性,k 仅与弹簧的材料、粗细、长度有关,而与运动状态、所处位置无关;其他物体的弹力应根据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运动学规律计算;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

6、力;说明: 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摩擦力具有相互性;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 两个物体相互接触;B.两物体发生形变;C.两物体发生了相对滑动;D. 接触面不光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说明:“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 FN说明: F N 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应具体分析;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无单位;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滚动摩擦

7、:一个物体在 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得多;(2 )静摩擦力: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说明:静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 两物体相接触;B.相接触面不光滑;C.两物体有形变; D. 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总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说明: 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可以相反,还可以成任一夹角;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 动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0 FFm ,其中 Fm 为两个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静摩

8、擦力的大小应根据实际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 进行计算;说明: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作用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围内是根据物体的“需要”取值,所以与正压力无关;最大静摩擦力大小决定于正压力与最大静摩擦因数(选学)Fm sFN ; 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是研究力学的重要方法,受力分析的程序是:1.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的原则是要使对物体的研究处理尽 量简便,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2.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按照先场力, 再接触力的顺序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

9、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这种方法常称为隔离法;3. 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一下几点:(1 )不要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它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相混淆;( 2 )对于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必须明确它的来源,不能无中生有;( 3 )分析的是物体受哪些“性质力”,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重复分析;力的合成求几个共点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1 ) 力是矢量,其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 一条直线上两力合成,在规定正方向后,可利用代数运算;(3 ) 互成角度共点力互成的分析两个力合力的取值范围是|F1 F2| FF1 F2 共点的三个力,如果任意两个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个力,

10、那么这三个共点力的合力可能等于零;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共点力才能合成(同时性和同体性);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1 )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 已知两分力求合力有唯一解,而求一个力的两个分力,如不限制条件有无数组解;要得到唯一确定的解应附加一些条件:已知合力和两分力的方向, 可求得两分力的大小;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方向,可求得另一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已知合力、一个分力F1 的大小与另一分力F2 的方向,求F1 的方向和F2 的大小: 若 F1 Fsin 或F1F 有一组解若

11、 F F1 Fsin 有两组解若 F Fsin 无解 ( 3 ) 在实际问题中,一般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或处理问题的方便需要进行分解;( 4 ) 力分解的解题思路力分解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接着就转化为一个根据已知边角关系求解的几何问题;因此其解题思路可表示为:必须注意:把一个力分解成两 个力,仅是一种等效替代关系,不能认为在这两个分力方向上有两个施力物体;矢量与标量 既要由大小,又要由方向来确定的物理量叫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标量 矢量由平行四边形定则运算;标量用代数方法运算;一条直线上的矢量在规定了正方向后, 可用正负号表示其方向;思维升华规律? 方法?一思

12、、路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 法 物体的受力情况不同,物体可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主要是根据力的概念,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与周围物体的接触情况来考虑;具体的方法是:1. 确定研究对象,找出所有施力物体确定所研究的物体,找出周围对它施力的物体,得出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 1 )如果所研究的物体为A ,与 A 接触的物体有B、C、D 就应该找出“ B 对 A ”、“ C 对 A ”、“ D 对 A”、的作用力等, 不能把“ A 对 B”、“ A 对 C”等的作用力也作为A

13、 的受力;( 2 )不能把作用在其它物体上的力,错误的认为可通过“力的传递”而作用在研究的对象上;( 3 ) 物体受到的每个力的作用,都要找到施力物体;(4 ) 分析出物体的受力情况后,要检查能否使研究对象处于题目所给出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等),否则会发生多力或漏力现象;2. 按步骤分析物体受力为了防止出现多力或漏力现象,分析物体受力情况通常按如下步骤进行:( 1 ) 先分析物体受重力;( 2 )其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有接触,则分析弹力或摩擦力,依次对每个接触面 (点) 分析, 若有挤压则有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则有摩擦力;( 3 )其它外力,如是否有牵引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14、3. 画出物体力的示意图 ( 1)在作物体受力示意图时, 物体所受的某个力和这个力的分力, 不能重复的列为物体的受力, 力的合成与分解过程是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过程,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认为是物体所受的力;( 2 )作物体是力的示意图时,要用字母代号标出物体所受的每一个力;二、力的正交分解法在处理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复杂问题上的一种简便的方法:正交分解法;正交分解法:是把力沿着两个选定的互相垂直的方向分解,其目的是便于运用普通代数运算公式来解 决矢量的运算;力的正交分解法步骤如下:( 1 )正确选定直角坐标系;通常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坐标轴方向的选择则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原则是使坐标轴与尽

15、可能多的力重合,即是使需要向两坐标轴分解的力尽可能少;(2 )分别将各个力投影到坐标轴上; 分别求 x 轴和 y 轴上各力的投影合力Fx 和 Fy,其中:Fx F1x F2x F3x ; Fy F1y F2y F3y 注意:如果F 合 0 ,可推出Fx 0 , Fy 0 ,这是处理多个作用下物体平衡物体的好办法,以后会常常用到;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要点:( 1) 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说明: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说明:

16、 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 )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 )力的种类: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根据效果命名: 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 性质可以相同; 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重力定义: 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说明: 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 生的, 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在两极时重力

17、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1 )重力的大小:G=mg说明: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 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 )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说明: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3 )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重心的确定: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 状有关;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

18、何中心上;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说明: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物体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于是原来的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弹 力 ( 1) 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说明: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有的形变及其微小;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简称形变;( 2 )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19、;说明: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弹力是一种接触力, 必存在于接触的物体间,作用点为接触点;弹力必须产生在同时形变的两物体间;弹力与弹性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 )弹力的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几种典型的产生弹力的理想模型: 轻绳的拉力(张力)方向沿绳收缩的方向;注意杆的不同; 点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点与曲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曲面接触点所在切面; 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且指向受力物体;球面与球面接触,弹力方向沿两球球心连线方向,且指向受力物体;(4 )大小: 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遵循胡克定律F=kx , k 是劲度系数,表示弹簧本身的

20、一种属性,k 仅与弹簧的材料、粗细、长度有关,而与运动状态、所处位置无关;其他物体的弹力应根据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运动学规律计算;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说明: 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摩擦力具有相互性;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 两个物体相互接触;B.两物体发生形变;C.两物体发生了相对滑动;D. 接触面不光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说明:“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

21、能起阻力作用;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 FN说明: F N 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应具体分析;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无单位;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 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得多;(2 )静摩擦力: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说明:静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 两物体相接触;B.相接触面不光滑;C.两物体有形变; D. 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

22、总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说明: 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可以相反,还可以成任一夹角;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 动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0 FFm ,其中 Fm 为两个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应根据实际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 进行计算;说明: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作用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围内是根据物体的“需要”取值,所以与正压力无关;最大静摩擦力大小决定于正压力与最大静摩擦因数(选学)Fm sFN ; 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

23、基础,是研究力学的重要方法,受力分析的程序是:1.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的原则是要使对物体的研究处理尽 量简便,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2.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按照先场力, 再接触力的顺序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这种方法常称为隔离法;3. 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一下几点:(1 )不要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它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相混淆;( 2 )对于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必须明确它的来源,不能无中生有;( 3 )分析的是物体受哪些“性质力”,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重复分析;力的合成求几个共点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

24、成;( 1 ) 力是矢量,其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 一条直线上两力合成,在规定正方向后,可利用代数运算;(3 ) 互成角度共点力互成的分析两个力合力的取值范围 是|F1 F2| FF1 F2 共点的三个力,如果任意两个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个力,那么这三个共点力的合力可能等于零;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共点力才能合成(同时性和同体性);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1 )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 已知两分力求合力有唯一解,而求一个力的两个分力,如不限制条件有无数

25、组解;要得到唯一确定的解应附加一些条件:已知合力和两分力的方向, 可求得两分力的大小;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方向,可求得另一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已知合力、一个分力F1 的大小与另一分力F2 的方向,求F1 的方向和F2 的大小:若 F1 Fsin 或F1F 有一组解若 F F1 Fsin 有两组解若 F Fsin 无解 ( 3 ) 在实际问题中,一般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或处理问题的方便需要进行分解;( 4 ) 力分解的解题思路力分解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接着就转化为一个根据已知边角关系求解的几何问题;因此其解题思路可表示为:必须注意:把一个力分解成两 个力,仅是一种等效

26、替代关系,不能认为在这两个分力方向上有两个施力物体;矢量与标量 既要由大小,又要由方向来确定的物理量叫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标量 矢量由平行四边形定则运算;标量用代数方法运算;一条直线上的矢量在规定了正方向后, 可用正负号表示其方向;思维升华规律? 方法?一思、路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 法 物体的受力情况不同,物体可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主要是根据力的概念,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与周围物体的接触情况来考虑;具体的方法是:1. 确定研究对象,找出所有施力物体确

27、定所研究的物体,找出周围对它施力的物体,得出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 1 )如果所研究的物体为A ,与 A 接触的物体有B、C、D 就应该找出“ B 对 A ”、“ C 对 A ”、“ D 对 A”、的作用力等, 不能把“ A 对 B”、“ A 对 C”等的作用力也作为A 的受力;( 2 )不能把作用在其它物体上的力,错误的认为可通过“力的传递”而作用在研究的对象上;( 3 ) 物体受到的每个力的作用,都要找到施力物体;(4 ) 分析出物体的受力情况后,要检查能否使研究对象处于题目所给出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等),否则会发生多力或漏力现象;2. 按步骤分析物体受力为了防止出现多力或漏力现象,分析

28、物体受力情况通常按如下步骤进行:( 1 ) 先分析物体受重力;( 2 )其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有接触,则分析弹力或摩擦力,依次对每个接触面 (点) 分析, 若有挤压则有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则有摩擦力;( 3 )其它外力,如是否有牵引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3. 画出物体力的示意图 ( 1)在作物体受力示意图时, 物体所受的某个力和这个力的分力, 不能重复的列为物体的受力, 力的合成与分解过程是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过程,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认为是物体所受的力;( 2 )作物体是力的示意图时,要用字母代号标出物体所受的每一个力;二、力的正交分解法在处理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复杂问题上的一种简

29、便的方法:正交分解法;正交分解法:是把力沿着两个选定的互相垂直的方向分解,其目的是便于运用普通代数运算公式来解 决矢量的运算;力的正交分解法步骤如下:( 1 )正确选定直角坐标系;通常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坐标轴方向的选择则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原则是使坐标轴与尽可能多的力重合,即是使需要向两坐标轴分解的力尽可能少;(2 )分别将各个力投影到坐标轴上; 分别求 x 轴和 y 轴上各力的投影合力Fx 和 Fy,其中:Fx F1x F2x F3x ; Fy F1y F2y F3y 注意:如果F 合 0 ,可推出Fx 0 , Fy 0 ,这是处理多个作用下物体平衡物体的好办法,以后会常常用到;

30、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酸、碱、盐收藏人: 家教手记2010-08-15 |阅: 9003转: 687|来源|分享一、酸、碱、盐的组成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硫酸( H2SO4 )、盐酸( HCl )、硝酸 (HNO3)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 H2O )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二、酸1 、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浓盐酸浓硫酸颜色、状态“纯净”:无色液体工业用盐酸:黄色(含Fe3+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

31、挥发性特性(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腐蚀性金属除锈用途制造药物人体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金属除锈浓硫酸作干燥剂生产化肥、精炼石油2 、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酸 盐 +氢气( 3)碱性氧化物+酸 盐 +水( 4)碱 +酸 盐 +水( 5)盐 +酸 另一种盐+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3 、三种离子的检验试剂Cl-AgNO3及 HNO3SO42-Ba(NO3)2及 HNO3 HCl及 BaCl2CO32-HCl及石灰水三、碱1 、氢氧化钠、氢氧化

32、钙的物理性质、用途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颜色、状态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放热)白色粉末,微溶于水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具有强腐蚀性) 熟石灰、消石灰Ca(OH)2+Na2CO3= CaCO3制法CaO +H2O= Ca(OH)2+2NaOH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工业:制漂白粉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农业:改良酸性土壤、 配波尔多用途去除油污: 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液钠建筑:2 、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酸性氧化物 + 碱 盐+ 水( 3)酸+ 碱 盐+ 水( 4)盐+ 碱 另一

33、种盐 + 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注: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如 Cu(OH)2CuO +H2O2Fe(OH)3Fe2O3+3H2O常见沉淀: AgCl BaSO4 Cu(OH)2 F e(OH)3 Mg(OH)2 BaCO3 CaCO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 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五、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凡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定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义大多数酸性氧化物是非金属氧化物凡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 所有碱性氧化物是金属氧化物(

34、1)大多数可与水反应生成酸CO2+H2O= H2CO3化SO2+H2O= H2SO3学SO3+H2O= H2SO4性质(2)酸性氧化物 + 碱 盐+ 水CO2 +Ca(OH)2= CaCO3+H2O(不是复分解反应 )(1)少数可与水反应生成碱Na2O +H2O= 2NaOH K2O +H2O= 2KOH BaO +H2O= Ba(OH)2 CaO +H2O= Ca(OH)2(2) 碱性氧化物 + 酸 盐+ 水Fe2O3+6HCl= 2FeCl3+3H2O四、中和反应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 -pH1 、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2 、应用:(1) )改变土壤的酸碱性(2) )处理工厂的废水(

35、3) )用于医药3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 -pH( 1)(2) ) pH 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 试纸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 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溶液的 pH (读数为整数)(3) )酸雨:正常雨水的pH 约为 5.6(因为溶有 CO2 )pH5.6的雨水为酸雨酸碱盐性质之酸的通性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1) )跟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2) )酸的 PH7(3) )跟( H)前的活泼金属起置换反应酸 +金属= 盐 +氢气例: 2HCl Fe=FeCl2 H2 (4) ) 跟碱性氧化物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酸 +碱性(金

36、属)氧化物盐+ 水例: 3H2SO4+Fe2O3=Fe2(SO4)33H2O(5) )跟某些盐反应酸+ 碳酸盐= 盐+ 水酸+ 盐新酸 + 新盐例: H2SO4 BaCl2=2HClBaSO4 (6) )跟碱起中和反应酸+ 碱盐 + 水例: 2HCl Cu(OH)2=CuCl2 2H2O初中化学酸碱盐的复习及重点题型解析在各省市中考试卷的命题中, 无不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的考察作为重中之重;其题型之多变化大,对于同学们来讲确有千头万绪、力不从心之感; 基于此,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有关碱盐的复习,以期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助益;一、熟练记忆规律是应用的前提酸碱盐部分虽然题型众多,如:鉴别、推断、

37、除杂,但是这些应用离不开最基础的知点:即:对酸碱盐化学性质的熟练记忆;通过学习可知: 酸的通性有五点、 碱和盐的通性各有四点; 对于这些化学性质必须加以强记忆和灵活记忆;可采用图表记忆法以及变式记忆法等;如: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浓缩为下图记忆较好(图表记忆法)在此基础上,再做变式练习,增加对化学性质的多角度记忆(变式记忆法);如:(1) )生成盐和水的规律,一定是中和反应吗?(2) )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中,生成盐的规律有几条等;通过如上练习,即可起到加强知识的同化和异化的作用;二、掌握“规矩”,可成“方圆”记忆住以上规律就可以熟练应用了吗?当然不能;在大量练习中同学们发现以上规律中有多是有 “规

38、矩”有条件的;因此在记住规律的前提下,还要记住规律应用的条件,这样才能到有的放矢的应用;比如:可根据不同反应类型来灵活记忆有关反应的条件;归纳如下:例如:写出下列物质中两两之间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铁、氧化铁、烧碱溶液、稀硫酸、硫酸铜溶液、氯化钡溶液、二氧化碳思路点拨:此类题目是考察酸、碱、盐、氧化物之间反应规律和反应发生条件的较好范例;解题时, 防止产生丢落现象, 可采用以铁为起点逐次向后延伸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再以氧化铁为新起点次顺推的方法;经判断共发生8 个反应;由以上可以看出:在判断的过程中,自然强化了关反应规律以及反应发生条件的记忆;这样的习题同学们可多找一些,做成卡片常备左右, 随

39、加以练习,功到自然成;三、抓重点题型,学会以点带面在复习中经常见到不少同学埋头于题海之中,耗时长收效甚微; 酸碱盐部分的题型虽形式样,但万变不离其宗;综合之下,可以说鉴别、除杂、推断这三类题型是很具代表性的,它们正确理解和掌握, 对于提高其他相关题型的应变能力,必将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 下面结合相例题简要归纳一下各自特点;例一:分别选用一种试剂鉴别以下各组溶液:A NaOH 、NaCl 溶液、稀 HCl()B Na2CO3 、AgNO3溶液、 KNO3溶液()C K2CO3 、BaCl2 溶液、NaCl 溶液( )D NaOH 、Ca(OH)2溶液、稀 HCl( )E NH4NO3、(NH4)

40、2SO4 、Na2CO3 、NaCl 溶液 ( )思路点拨:鉴别题的原则是:抓住不同物质的主要特征,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少的试剂, 以最明显的象,达到鉴别的目的; 所谓最简单的方法是指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就不要用化学方法鉴别;能次鉴别的就不用多次鉴别; 所谓最少试剂, 就是能用一种试剂鉴别开来的就不要用多种试剂;谓最明显的现象,就是通过实验使各鉴别物质有明显不同的现象;如:产生变色、放出气体、 成沉淀等;解析: A、通过物质分类,显然依次符合碱性、中性、酸性,当然加石蕊试液鉴别;B、 通过观察发现: Na2CO3遇酸( H+ )产生气体, 而 AgNO3遇 CL- 产生沉淀, 而 KN遇盐酸无现象

41、,故加盐酸来鉴别;C、由上可知: K2CO3 遇酸( H+ )产生气体, BaCl2 溶液遇 SO42- 有沉淀,而 NaCl 溶遇稀硫酸无现象,故加稀硫酸来鉴别;D、Ca(OH)2溶液遇 CO32- 有沉淀,稀 HCl遇 CO32- 有气体,而 NaOH遇 CO32- 无显现象,故加 Na2CO3或 K2CO3 鉴别;E、观察可知: NH4+ 遇 OH- 产生氨气,而 Ba2+ 遇 CO32- 、SO42- 均有沉淀产生,取样分别滴加 Ba(OH )2 溶液,只有气体产生的是NH4NO3,同时有气体和沉淀产生的是(NH4)2SO4 ,只有沉淀产生的是Na2CO3 ,无现象的是 NaCl ;在

42、实际应用中, 同学们还可以将鉴别题按一次性鉴别、多次性鉴别、 不加其他试剂鉴别、两混合鉴别等进行分类, 根据各自独有的特点, 总结解题技巧, 从而达到全面掌握不同鉴别类的目的;例二:选用合适的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1) )除去生石灰中的碳酸钙(2) )除去氯化钾晶体中的碳酸钾(3) )除去碳酸钙固体中的碳酸钠(4) )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5)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铜(6) )除去 Cu 粉中的 Fe 粉思路点拨:除杂的原则是:不增(不增加新杂质)、不减(不减少原物质的量)、不变(不改变原物状态)、易分(除杂后易于分离)、先物后化(物理方法优先,其次化学方法);应用中有转法、沉淀法、吸收法、过滤法、溶解法等多种除杂方法;解析:( 1)通过高温加热或灼烧的方法,既能除去碳酸钙,又能得到更多生石灰;(2) )可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再蒸发;(3) )可采用先加适量水溶解,再过滤的方法;(4) )可采用通过炽热的碳层或通过烧碱溶液的方法;但显然通过烧碱溶液的方法具有吸杂质彻底、操作简单快捷等优点;(5) )由于含有 Cu2+ 、SO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