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训练:16一般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24338591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5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专题训练:16一般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专题训练:16一般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专题训练:16一般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专题训练:16一般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语文精品试题专题16 一般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以人文教育涵养工匠精神黄 金 培养大国工匠,源头在一流的工程教育。如今,工科人才的培养,不止一次听到“局中人”直呼“两难”:一头是工科学生的“难”,难在专业“窄化”、生活“宅化”。学生抱怨课程多、实验多,疲于应付眼前连绵不绝的苟且,无暇诗和远方,更难涵养精益求精、沉潜专注的匠心。另一头是工程单位的“难”,慨叹工程领军后备人才短缺,特别是素养好、领悟力强、科学与基础理论修养扎实、系统视野开阔、能驾驭宏大复杂工程的“将才”,更是难求。 为何会出现这供需的“两难”?窃以为是因为工科人才培养的人文土壤、人文养分还不

2、够,重视了学生掌握技术和工具的“硬知识”,少了些关注学生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软学养”。人文教育,以塑造完整健全的“人”而非单向度、工具化的“匠”为出发点,涵育的是人对价值道德的终极关怀,对做事的完美追求,是心灵的沉潜宁静,这和工匠精神是无比契合的。因此,工科人才的培养,切不可少了人文教育这一环,还需以人文教育铸匠魂、育匠心、造匠韵。 一流的大国工匠,需要把科技创造同人类社会重大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甚至应当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具备关切环境、关怀生命的责任心。人文教育中,历史文化、哲学伦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学科知识的交汇融通,造就其博约相济、以文化人的特点,让学生涵育健全人格,谙悉工程伦理,

3、明了历史环境,树立高远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一流的大国工匠,不仅要培育专注技艺、追求卓越之心,更重要的是涵养赋予产品生命和内涵、在技术中融入巧思和灵魂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想象力、审美品位也是不可小视的创造力,不少蜚声世界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都曾得益于文学和艺术的滋养,对生命有了更高层次的体认,也让工程技术有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久远价值。目前,不少国货正从粗憨、实用阶段转向追求精细、美感的阶段,对工程人才的工艺审美素质要求更高。人文教育恰恰可以打破专业壁垒,将人的思考和生命力融入工程技术,赋予中国制造更大的价值。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质造”乃至“中国智造”的转折点。将人文教

4、育的土壤培得更厚,渠道拓得更宽,内涵挖得更深,才能以世界一流的工程教育为国家的转型发展输送更多一流的“大国工匠”。(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 下列关于“人文教育”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文教育是以塑造完整健全的“人”为出发点的,是工科人才培养的切不可少的一环。B人文教育可以打破专业壁垒,在工程技术中融入人的思考和生命力,完成“中国制造”转向“中国质造”乃至“中国智造”的转折。C人文教育涵育的是人对价值道德的终极关怀,对做事的完美追求,是心灵的沉潜宁静。D只有将人文教育的土壤培得更厚,渠道拓得更宽,内涵挖得更深,才能以世界一流的工程教育为国家的转型发展输送更多一流的“大国工匠”。(2) 下

5、列不属于“一流的大国工匠”应具备的条件的一项是A一流的大国工匠,要培育专注技艺、追求卓越之心。B一流的大国工匠,要把科技创造同人类重大问题紧密联系,具备关切环境、关怀生命的责任心。C一流的大国工匠,要把历史文化、哲学伦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学科知识交汇融通,博约相济,以文化人。D一流的大国工匠,更应涵养赋予产品生命和内涵、在技术中融入巧思和灵魂的能力。(3) 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工科人才的培养,出现“两难”:一头是工科学生的“难”,另一头是工程单位的“难”。B如今,工科人才培养的人文土壤、人文养分还不够,重视学生掌握技术和工具的“硬知识”,少了些关注学生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软

6、学养”。C想象力、审美品位也是不可小视的创造力,蜚声世界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都曾得益于文学和艺术的滋养。D因为工程人才审美素质的提高,不少国货正从粗憨、实用阶段转向追求精细、美感的阶段。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三小题。 材料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 2001 年的 7955 万人次增长到 2014 年的 7.2 亿人次,13 年间增长了 8 倍。对于青少年而言,

7、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在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2014 年,全国博物馆拥有近 3000 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同时,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2010 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西安建设成“博物馆之城”的战略目标,随后广州、济南等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口号,以此提升城市的竞争力。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

8、 材料二 2008 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而增加的价值总和。20012014 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如下图:摘编自苏杨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52016)【注】计算或比较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时,用某一时期产品的平均价值作为固定的计算尺度,这种平均价格叫可比价格。可比价格计算出的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

9、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材料三:要真正了解或融入一个城市与国家,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参观博物馆。北京每年接待的上亿游客中,相当一部分要参观北京的博物馆。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立,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这也是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摘编自王小润等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1)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20012014 年间,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最低的年份是 2001 年,最高的年份是 2014 年。B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与按可比价格计算出的增

10、加值相比,二者差距最大的年份是 2014 年。C按 2001 年可比价格计算,十几年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大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D除 2007 年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2)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直到今天,博物馆依然是通过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式服务于公众,这种形式可以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B西安、广州等城市越来越重视利用博物馆来展现城市历史中最有深度和吸引力的元素,并以此构建城市文化品牌。C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使其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需要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

11、。D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拉动有非常重要的贡献,这也是提升博物馆诸如宣传和教育等其他功能的关键所在。(3) 这三则材料围绕的共同话题是A博物馆的科研价值B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贡献C博物馆对文化品牌的贡献D博物馆的多样化价值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材料一:今天,文化产业内部结构迎来重大变化,与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相关的文化领域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我国文化产业开始向“数字创意产业”转型发展。2018 年 1 月,文化部出台首个针对数字文化产业的文件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优化数字文化产业供给结构,促进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推进数字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扩大和引导数字文化

12、消费需求等发展方向,全面推动“互联网文化”的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 展望未来,伴随数字人文时代的来临,我们将在“全数字化”环境中从事人文研究与传播,在“全人文化”环境中从事数字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目前数字人文还处在萌芽期,对此我们要建立统一竞争、开放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以应对新的挑战。(摘编自数字人文时代将来临光明日报) 材料二:在近日举办的第四届腾云峰会上,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指出,数字时代需要树立共享理念,要利用数字技术把保护成果、研究成果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它。要让文物尽快数字化,建立起实现共享的数据库平台、传播平台。但这些仅靠文博领域的人是做不到的,需要跨领域合作。 过去 3 年,故

13、宫博物院和腾讯共同进行了一系列合作与探索,让传统文化以数字形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如故宫 QQ 表情、奇迹暖暖的故宫传统服饰主题、以故宫南迁历史为素材的原创漫画故宫回声、“玩转故宫”地图导览小程序、天天 P 图“故宫国宝唇彩”换装和古画会唱歌音乐专辑等 10 多个项目,在年轻人群体中掀起了“国潮”。 据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介绍,2019 年 9 月,双方又达成一项新合作,将聚焦科技应用与学术创新,通过“数字化云化AI 化”,在文物数字化采集与文化研究等领域深入助力“数字故宫”建设,并推动数字化采集行业标准的建立,形成一套面向未来的数字解决方案。“科技、艺术和文化,都是推动人类

14、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这也是腾讯提出新文创战略、持续推进与故宫和敦煌等文化机构合作的初心。未来,还将持续推动科技与文化更深入结合,让人类在数字世界诗意栖居。”程武表示。(摘编自在数字世界诗意栖居中国文化报) 材料三: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而言,创意是核心。在互联网发展的早期阶段,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带来了新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比如网络游戏;推动了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比如数字出版。当时,我国文化产业的原创能力不强,还处在跟随阶段。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原创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开始形成一些具有鲜明中华文化标志的 IP。传统文化机构利用自身较好的信息化基础,主动开放数字文化资源,寻求与数字文化企业的合作,共同

15、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升了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原创能力。(摘编自“数字文化”,跑出跨界融合加速度光明日报) 材料四:随着 5G 时代到来,超带宽带来的高速度和低时延,将使整个世界更加快速而广泛地连接,为各种新技术如 VR、AR 的应用打开大门。程武预言,“未来 10 到 15 年,与产业互联网的融合将成为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这是一个超过 80 万亿元人民币的大市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杨晓东认为,我国数字文化产业正处于新一轮爆发性增长的前夜,将呈现出三个特点,即以 5G 为基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区块链技术都可能影响

16、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进;从国内市场竞争迈向全球市场竞争。(摘编自全国数字文化产业产值逾 3 万亿元北京日报)(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化产业内部结构迎来重大变化,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向“数字创意产业”转型发展。B仅靠文博领域的人无法做到让文物数字化及共享数据库平台、传播平台的建设,需要跨领域合作完成。C故宫博物院和腾讯在 2019 年 9 月达成的新合作,在相关领域可深入助力“数字故宫”建设。D未来 10 到 15 年,是与产业互联网的融合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2) 以下最能反映数字人文时代的来临和趋向的一项是A利用数字技术把保护成果、

17、研究成果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它。B文物单位与数字传播平台合作,让传统文化以数字形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C持续推动科技与文化更深入结合,让人类在数字世界诗意栖居。D传统文化机构利用自身较好的信息化基础,主动开放数字文化资源。(3) 结合材料,下列对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化部出台首个针对数字文化产业的文件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B利用数字技术把保护成果、研究成果传播出去,跨界共享理念得到接受。C我国文化产业的原创能力显著提升,大量具有鲜明中华文化标志的 IP 已形成。D科技进步带来的数字技术提升,使科技与

18、文化结合成为了可能,并推动了二者的加速融合。4.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三道小题。 中国人有独特的时间观,我们在过程中看待生命,生命是一绵延的流,绵绵不绝,以时间统空间,世间的一切都在时间的流动中活了。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中还有一种超越的思想,即所谓“荣落在四时之外”,就是悬隔时间,截断时间之流,到流动时间的背后,去把握生命的真实,拷问永恒的意义,思考存在的价值。它是中国哲学内在超越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中国美学中极富价值的思想。 苏州沧浪亭有一小亭,亭廊柱上题有一副对联:“未知明年在何处,不可一日无此君。”亭子不大,景致也无特别之处,但这副对联却令人难忘,只是觉得放在这优雅的处所,格调似过于冷

19、峻。前句是中国诗词中常见的感叹,如欧阳修浪淘沙词:“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这是对未来的预想,今年很好,当下很好,但来日如何,明年如何?明年不知流转于何处,时间转瞬即逝,人是未来宴席的永远缺席者。后一句引东晋王徽之对竹子的感叹,强调当下此在的感受。两句又有密切的情感逻辑,正因为我们无法把握未来,正因为必将缺席,我们更应该珍惜这当下的人生盛宴。这副对联有无奈,但更有惊悟。中国艺术强调,时间、空间带给我们的是局限,超越时空,领略当下的圆融。这里含有中国人刹那永恒的思考。禅家以“万古长空,一朝风

20、月”为妙悟的最高境界,一个悟道者,在一个静寂的夜晚,享受山间之清风、湖上之明月,由当下所见一月,想到万里长空,天下是是处处,都由这一月照耀,由此刻,想到自古以来,无数人登斯山、登斯楼、望斯月,月还是以前的月,山还是以前的山,江湖还是以前的江湖。万古的时间和此顷,无限的长空和此在,就这样交织到一起。这里不是做短长之比、大小之较,也不是强调联想的广泛和丰富,而是在渺小和无垠、短暂和绵久之间流转,作时空的遁逃。强调妙悟就在当下的事实。 被闻一多称为“泄露了天机”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诗云:“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诗中表达了在如水的时光中如何抓住一些影像的思考。张若虚以他妙绝人寰的千古叩问震

21、撼着人们的心扉:“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而李白一首把酒问月传达了更为放荡的思考:“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这些天才诗人几乎是在神秘的颖悟中,和合物我,齐同古今,万古同一时,古今共明月。虽短暂并无局限,虽脆弱但并不能随意摧毁,虽渺小并无缺憾,诗人们在超越中占有了无限,与过去晤谈,与未来商兑,在颖悟中顿入了永恒。 瞬间永恒是禅宗最深刻的秘密之一,也是中国艺术的秘密之一。“万古江山在目前”,大道就在今朝,就在此刻,就在此刻所见的十五圆月。明代心学家陈白沙说:“道眼大小同,乾坤一螺寄。东山月出时,我在观溟处。”关键在

22、于“我在”,此在并不因为过去而失去意义,目前不因为广远而丧失可观之处,此顷我在此处,我就是世界的中心,圆满而无缺憾,“我在”,世界因而有意义。 刹那永恒的境界,就是任由世界自在兴现。在纯粹体验中,并非脱离外在世界的空茫索求,而是即世界即妙悟。悟后,我们见到一个自在彰显的世界,它不由人的感官过滤,也不在人的意识中呈现。水自流,花自飘,我也自在。由此在的证会,切断时间上的纠缠和空间上的联系,直面活泼的感相,确立生活自身,看飞鸟,听鸡鸣,嗅野花之清香,赏飞流之溅落,以自然之眼看,以自然之耳听,就是这么平常。(选自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有删改)(1) 下列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A“荣落在四时之外”意

23、即我们在过程中看待生命,生命是一绵延的流,绵绵不绝,以时间统空间,它是中国美学中极富价值的思想。B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一诗所泄露的“天机”其实就是对“和合物我,齐同古今,万古同一时,古今共明月”的强调。C只有“我在”,时间和空间才会被赋予意义,世界才会圆满而无缺憾。D刹那永恒讲求即世界即妙悟,“我在”把主观意识与客观存在相互关联。(2) 下列理解不属于沧浪亭廊柱上的对联“格调似过于冷峻”原因的一项是A一般情况下,诗情画意的对联才能与沧浪亭这种优雅处所的格调相协调,这副对联在此景之中显得低沉严肃。B上联“未知明年在何处”是对未来预想,有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因未来难以把握而含有不乐观的感受。C人是未来

24、宴席的永远缺席者,下联“不可一日无此君”强调当下此在的感受,于无奈之中透露着沉重的心情。D上联与下联之间有情感逻辑,正因为我们无法把握未来,正因为必将缺席,我们更应该珍惜这当下的人生盛宴。(3) 下列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A“流水今日,明月前身”两句是互文,理解为“眼前的流水明月是亘古以前的流水明月”,还是理解为“亘古以前的流水明月就在我眼前”,二者的出发点是一样的。B沈周题天池亭月图一诗:“天地有此亭,万古有此月。一月照天地,万物辉光发。不特为亭来,月亦无所私。”显现出诗人在超越中占有了无限,与过去晤谈,与未来商兑,在颖悟中顿入了永恒。C禅家借助对月亮的丰富联想,达到了对未来妙悟

25、的最高境界。D万古的时间和此顷,无限的长空和此在,交织到一起,因无法比较它们的短长、大小,而只能在渺小和无垠、短暂和绵久之间流转。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竞技庆典是古罗马文化中一种独一无二的仪式,它集竞技、宗教庆祝、胜利游行、血腥表演为一体,是几百年最为流行的全民娱乐方式。 为罗马辩护的学者试图把竞技庆典中的血腥表演归结为古代民族中非常普遍的以活人献祭的宗教行为。然而,史料显示,罗马社会中使用人牲的现象比较罕见,通常只用牛羊献祭,只有在国家安全受到明显威胁时,出于迷信的原因,才象征性地处死少数异族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是,罗马人往往将活人献祭视为野蛮民族的愚昧行为,以此作为自身“

26、文明性”的反衬。 公元 2 世纪至 5 世纪罗马人与基督徒的论战也从反面证明了罗马人憎恶人牲的立场。在论战中,双方都互相指责对方以活人献祭,以此确立自己在道德和文化方面的优越地位,将对方钉上野蛮人的耻辱柱。 如果说罗马人的部分屠杀行为具有某种宗教色彩,那也是与军国主义捆绑在一起的。作为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公开处决战俘的确有向庇佑罗马的诸神感恩的意味,但这并不是主要方面。正如普拉斯所断言,“竞技庆典从本质上说是为生者举行的仪式,而不是为死者举行的献祭”。对于以军事立国的罗马民族来说,这些屠杀行为首先是国家强力的展示。但屠杀行为竟会演变成娱乐节目,则与罗马人纵容和欣赏的态度有密切关系。罗马的所有阶

27、层都对血腥表演极为痴迷。上至皇帝、元老院议员,下至身无分文的城市贫民,都热衷于观看人兽搏斗、集体处决和角斗士对决等节目。这些被处死的人主要是战俘、罪犯和奴隶,他们被称为“有害之人”,换言之是罗马帝国的害虫。因此,他们的死在罗马观众心中激不起任何同情,按照塞内加的说法,屠杀他们只是出于“游戏和娱乐”的动机。正因为这样的屠杀没有触动罗马人的道德底线,所以他们才毫不掩饰、甚至自豪地在雕刻和马赛克艺术中加以描绘。 虽然仁慈一直是罗马人崇尚的道德准则,罗马历史上却从来没有大规模的抵制血腥表演的运动。更令人惊讶的是,扮演社会良心角色的知识分子同样没有在原则上否定这样的血腥表演。西塞罗虽然在一封信中批评了庞

28、培的竞技庆典,但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表示,这样的表演对于一个有教养的人来说毫无乐趣可言。塞内加是竞技庆典最严厉的批评者,但他并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表演性的屠杀,只是反对以娱乐为唯一目的的屠杀。他认为残酷的集体处决是绝对正义的惩罚。他真正担心的是如此密集、强烈的暴力表演对观众道德的腐蚀作用,所以他强调,竞技庆典中的死亡一定要体现出勇敢的品质和道德的警戒效果。另外一些哲学家甚至称赞此类表演有助于培养罗马公民的勇气和斯多葛主义所追求的忍耐精神。(1) 下列对文中“竞技庆典”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竞技庆典是古罗马文化中最为流行的全民娱乐方式,罗马人都从中得到乐趣。B竞技庆典本质上不是为死者举行的献祭,而是为生

29、者举行的仪式。C竞技庆典由人兽搏斗、集体处决和角斗士对决三项血腥表演构成。D竞技庆典有助于培养罗马公民的勇气和斯多葛主义所追求的忍耐精神。(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确立自己在道德和文化方面的优越地位,基督徒和罗马人在祭祀活动中只用牛羊献祭,将活人献祭视为野蛮民族的愚昧行为。B为了展示国家强力,罗马民族上至皇帝、元老院议员,下至身无分文的城市贫民,都热衷于观看血腥表演。C崇尚仁慈虽然一直是罗马人的道德准则,但是在古罗马文化中,它与欣赏娱乐性的血腥表演是并行不悖的。D罗马知识分子担心,尽管血腥表演没有触动罗马人的道德底线,但密集、强烈的暴力表演会对道德产生腐蚀作用。

30、(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罗马人在祭祀中很少使用人牲,并以此作为自身“文明性”的表现,这就表明罗马人已经具有敬畏生命的情怀。B罗马所有阶层都对血腥表演极为痴迷,把人兽搏斗、集体处决和角斗士对决当作娱乐节目,可以说对人类的屠杀符合他们的道德准则。C罗马社会通常只用牛羊献祭,而且往往将活人献祭视为野蛮民族的愚昧行为,因此,很难将竞技庆典中的屠杀理解为一种宗教行为。D罗马知识分子没有在原则上否定血腥表演,甚至对此称赞有加,可见他们普遍缺乏社会良心。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三小题。 文化消费就是消费者对有形和无形的文化产品的消耗,消费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文化的消化、继承、积蓄

31、、再造和创新过程,对消费者而言,文化消费的效用是获得精神享受。文化消费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消费者要实现文化消费,必须支付货币,这是主要的文化消费;另一类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的文化消费,而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文化消费属于其中。文化活动之所以会发生,是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的需要。文化活动不仅会产生经济福利,也会产生政治福利、社会福利等,给每个社会成员带来福祉。 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自然引出了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两个概念。消费者作为某个特定群体的成员,会继承和拥有这个群体的文化,即该群体一系列的态度、习俗、信念、价值观、规范以及技能等。至于每个消费者对所属群体的

32、文化拥有状况如何,因人而异,受很多因素影响。至此,可以把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定义为消费者拥有的文化存量,这种文化存量会使消费者产生文化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其中消费能力指的是解释、理解和欣赏文化产品的能力。显然,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分别与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相对应。 消费者的文化资本或者文化存量,体现为两部分:与文化产品有关的文化和文化消费品位。消费者具备相应的文化,对相应的文化产品自然产生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消费者经过多次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而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则是文化消费品位,这种消费品位使消费者能够识别欣赏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从而形成对该文化产品的消费偏好。 就消费者而言,由于文

33、化消费品位是在消费过程中形成,那么文化消费品位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消费者的文化是文化消费品位形成的基础。但是消费者有了某种文化并不一定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因为尽管文化是形成文化消费品位的基础,但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还要受到诸如文化产品特性、价格,以及消费者收入、性别、年龄、种族、个人特质等因素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文化消费品位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选自资树荣消费者的文化资本研究,有删改)(1)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A文化消费是对文化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的过程,是消费者获得精神享受的过程。B消费者支付货币消耗文化产品和免费观赏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展演,都属于文化消费

34、。C文化活动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多方面的需求,给个人、社会带来各种福利,是文化消费的体现。D消费者的文化资本与文化消费相对应,是消费者拥有的文化存量,会使消费者产生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2) 下面对“文化消费品位”的理解,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A消费者乐于为文化产品消费,经过多次消费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就是该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品位。B消费者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建立在其具备一定文化水平这一客观基础之上;消费者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就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C消费者能够欣赏鉴别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其文化消费品位起了很大作用。D文化消费品位不是静止不变的,它会随消费者文化底蕴、消费能力

35、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3) 下列推断与原文观点相符的一项是A到书店购买图书阅读属于文化消费,而到图书馆借阅则不属于文化消费。B商人收藏画作与画家收藏画作的不同,在于商人不懂绘画,没有文化消费品位。C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消费群体,中学生因年龄、生活环境和文化水平比较接近,所以有一致的文化消费品位和消费偏好。D文化消费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因此提高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品位,有助于推动一个群体、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三小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晩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

36、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 1917 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

37、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 20 世纪 20 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

38、25 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 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甲骨

39、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吉凶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中国历史上存在过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C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D1917 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

40、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 20 世纪 20 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学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D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

41、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实商王朝的存在。B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C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D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三道小题。 材料一:网络语言改变了什么 近十年网络语言给人们带来三种变化:生存方式的变化,修辞方式的变化,社交方式的变化。 说到生存方式的变化,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如网络所说的“段子化”了,段子本

42、来是一个相声术语,它是相声作品当中的一小节或者一小段。历经 10 年的网络演变,段子已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几乎是无段子无饭局,无段子无聚会,无段子无社交,人人都是段子手。 再说修辞方式的变化,近十年的网络语言最为活跃,这里仅列出三种修辞方式的变化,即压缩、反转、和迭代。压缩,很多貌似无法压缩的词语或句子,被网友活生生地压缩了,像“高大上”“不明觉厉”等词。按照语文修辞学,这些词是不能这样压缩的,但是网友就这么压缩了,而且传播范围很广。反转,本来是一种修辞格,在网络时代,反转修辞格的大量涌现有目共睹,如“撩”字,大家都非常熟悉,“撩”的基本意思是“撩逗”,词性偏向于贬义,有“轻薄”的

43、意思,但它被网络化以后,已经从贬义词转为中性词。迭代,本身是网络术语,一般用这个术语描述网络语言的变化,汉语就是在迭代的过程中不断地演变。如我的一位朋友在微信里说:“难道众筹真的不是要饭的别称吗?”这句话虽然很刻薄,但也有一定道理。从语文角度看,有时候所谓的迭代变来的词仍然是换汤不换药。 网络语言还带来了社交方式的变化,例如表情包社交,它最早是来源于 QQ 的表情包,伴随着社交媒体的膨胀而飞速发展。表情包语言是一种图片语言,一种基于“直观 + 吸睛”合成的信息符号,近年成了网络交流的常用符号。牛津辞典曾经选出的年度热词就是一个表情包一张喜极而泣的脸。这张笑哭了的脸是当年全球使用率最高的表情包,

44、这种细致入微的表达方式,跨越了不同的语言局限,成为现代人最高频使用的单个有意义元素,在便利性与信息量上同时占优。表情包的流行,有两个原因:一是方便,在泛社交年代,便捷交流是生活中的首选;二是丰富,表情包的使用,其实是既通用又个性,既清晰又含糊,一个笑中带泪的表情,在不同语境中,可以解读成苦笑、笑哭,也可以解读成无奈等。(摘自 2016 年 8 月人民政协网) 材料二:对语言文字保持敬畏 为什么中华文明成为唯一不曾断代的古文明?包括汉语汉字在内的汉文化不断接续发展是一个重要原因。书同文,语同音。汉语汉字源远流长,每一个字词、每一个发音都有一定的标准。捍卫标准、纠正错误,就是在捍卫汉语汉字的纯粹性

45、,确保它们上承先民文化道统,下启时代语言美学。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社交空间,也给了语言文字更宽阔的表达空间。层出不穷的“网言网语”满足了个性化表达的需要,各种舶来词、缩写、简写,形成了一些新的语言文字搭配方式,让我们看到了语言文字与时俱进的活力。然而,网络上的个性表达是一回事,媒体的传播又是另一回事。媒体的公共属性,决定了它既是信息的传播者,也必须是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的示范者、引领者。某个词语发音如何,某个字词该怎么搭配,乃至某个标点符号该怎样使用,媒体的用法是人们眼中的“标准答案”。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名媒体从业者,包括编辑、记者、校对,等等,客观上都是人们的“老师”,

46、需要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责仁感、使命感,保持对语言文字的敬畏。 时下,各种新媒体、自媒体风行,良莠不齐。且不论内容,单从语言文字的使用上看,不少“小编”就根本不具备基本的编辑素养,更不要说是给受众当“先生”了。传统媒体尽管面临着转型的考验,有的处境比较艰难,但越是这个时候,越要保持匠心不改。当这一轮媒体变革尘埃落定,机遇扑面而来,人们真正信赖的还是对语言文字精雕细琢的工匠,而非主谓宾定状补不分、字词句错乱成灾的“小编”。(摘自 2018 年 4 月 22 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碎片化时代的深阅读 在“信息碎片化时代”,信息技术推进了信息的碎片化,人们从林林总总的渠道获取大量的信息,远在天

47、边的时事新闻、学术探讨、文艺社交等等资讯被瞬间置放在眼前。你我共享的阅读姿态不得不面对碎片化呈现的状态,或浮光掠影或蜻蜓点水的浏览成了阅读的常见现象,对信息、知识和鉴赏的系统化整合,似乎只是各类“象牙塔”人士的研究内容了。 信息化时代的资讯量可以说是铺天盖地,对此一个人的接收能力和容量总是有限的,即便是选择性浏览也会花去不少时间,所以分门别类择取自己特别关注的公众号尤为重要。同时为心仪的公众号立下特定的时间,在工作和生活间歇浏览时事新闻和所关注的资讯,避免成为一名手机控。 曾听友人打趣地说:以往孜孜以求的“深邃阅读”,在时光流转中,由于信息量过于庞杂,不知不觉间变成“深碎阅读”,应接不暇之感时而造成视觉疲劳,把意向中的深度阅读搅得七零八碎的。如何为心爱的阅读分配好时间和精力,倒成了一项问题。 遥想古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