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检测卷--高一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检测卷--高一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章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检测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A 甲基的电子式:B 乙烷的结构式:C 正丁烷的球棍模型:D 二氧化碳的比例模型:2.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素。食物中的纤维素虽然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能促进肠道蠕动、吸附排出有害物质。不能用于鉴别淀粉和纤维素的方法是()A 分别加入碘水,观察颜色反应B 分别加稀硫酸煮沸,再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调至碱性,加银氨溶液加热观察有无银镜C 分别加热水溶解,观察溶解性D 放在嘴里咀嚼,有无甜味产生3.下列关于聚乙烯和电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都是纯净物B 聚乙烯具有热塑性,而电木具有热固性C 分子中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D
2、 电木不导电,聚乙烯的单体是乙烯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浓硝酸溅在皮肤上,使皮肤呈黄色,是由于浓硝酸与蛋白质发生颜色反应B 检验蔗糖水解产物是否具有还原性,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碱性,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C 检验皂化反应进行程度,取几滴反应液,滴入装有热水的试管中并振荡,若没有油滴浮在液面上,说明油脂已完全反应D 检验淀粉在稀硫酸催化下水解程度的方法是:取适量水解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碘水,若出现蓝色说明没有水解5.下列关于煤的干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将煤加强热而分解的过程叫做煤的干馏B 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的本质区别是干馏是化学变化而分馏是物理变化
3、C 工业上苯、萘等物质可由煤干馏得到,它们主要存在于煤干馏所得的煤焦油中D 煤干馏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得到冶金用的优质焦炭6.下列关于乙烯的用途叙述不正确的是()A 以乙烯为原料可以合成聚乙烯等材料B 乙烯可以用来制备1,2-二溴乙烷()C 乙烯可以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制备乙醇(CH3CH2OH)D 乙烯可以与HBr发生加成反应制备1,1-二溴乙烷()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石油分馏产品乙烯CH2BrCH2BrA 石油主要是由烃组成的混合物B 是加成反应,产物名称是溴乙烷C 包括裂化、裂解等过程D 主要发生物理变化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分子式相同,各元素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物质是同种物质B 通式相同
4、的不同物质一定属于同系物C 分子式相同的不同物质一定是同分异构体D 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一定是同分异构体9.诺贝尔化学奖曾授予在酶的研究方面有杰出贡献的三位化学家,他们研究了三磷酸腺苷酶的结构和作用机理。下列关于蛋白质和三磷酸腺苷酶的结构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 都是由氨基酸这一基本单位构成的C 前者能水解,后者不能水解D 酶是一类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10.下列物质的沸点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CH3(CH2)2CH3CH3(CH2)3CH3(CH3)3CH(CH3)2CHCH2CH3A B C D 11.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CHOHCH
5、OHCHOHCHO,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是()A 葡萄糖是单糖B 含有5个羟基(OH)C 含有1个醛基(CHO)D 含有1个羧基(COOH)12.下列说法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特点的是()A 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B 有机化合物反应比较复杂,一般反应较慢C 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受热不易分解,而且不易燃烧D 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是非电解质,不易导电,熔点低13.下列化合物中,不只代表一种化合物的是()A CH4B C2H6C C3H8D C4H101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C 纳米铁粉
6、可以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pb2+、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其本质是纳米铁粉对重金属离子较强的物理吸附D 石油的分馏和煤的气化、液化均为物理变化15.下列单体中,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的是()ABC 乙烯和D二、实验题(共3小题) 16.某同学设计实验探究工业制乙烯的原理和乙烯主要的化学性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工业制乙烯的实验原理是烷烃(液态)在催化剂和加热、加压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不饱和烃。已知烃类都不与碱反应。例如,石油分馏产物之一十六烷可发生如下反应,反应式已配平:C16H34C8H18甲,甲4乙甲的分子式为_;乙的结构简式为_。(2)B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7、_。(3)C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_,其中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4)查阅资料知,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根据本实验中装置_(填字母)中的实验现象可判断该资料是否真实。(5)分别燃烧乙烯和甲烷,乙烯产生黑烟,原因是_。17.为确定乙醇分子(C2H6O)中活泼氢原子个数,采用下列装置,通过测定乙醇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多少进行计算。(1)指出实验装置中的错误:_。(2)若实验中用含有少量水的乙醇代替相同质量的无水乙醇,相同条件下,测得氢气的体积将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请指出能使实验安全、顺利进行的关键实验步骤(至少指出两个关键步骤) _。18.回答下列问题:(
8、1)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填字母,下同)。a除去乙醇中的乙酸用图装置b形成原电池用图装置c制取乙酸乙酯用图装置d石油的蒸馏用图装置e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用图装置(2)下列除去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_。a乙醇中含乙酸杂质: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b乙醇中含乙酸杂质:加足量生石灰,蒸馏c乙醛中含乙酸杂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分液d乙酸乙酯中含乙酸杂质: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e乙烷中含乙烯杂质:光照条件下通Cl2,气液分离f乙烷中含乙烯杂质:将气体通入盛装足量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g乙烷中含乙烯杂质:将气体通入装有足量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
9、洗气瓶h苯中含溴杂质:加入足量KI溶液,分液i苯中含溴杂质:加入足量NaOH溶液,振荡,静置,分液(3)乙酸乙酯可采用如下装置制备: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圆底烧瓶中所加的液体物质为_和乙醇,为防止反应混合物暴沸,在圆底烧瓶中加入_。用酒精灯小火加热的目的是_、_等。若用上图所示装置来制备少量的乙酸乙酯,产率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为_、_等。三、计算题(共3小题) 19.在常温下的一密闭容器中事先放入1.56 g过氧化钠,然后再通入乙烷与氧气的混合气体,用电火花引爆,直至反应完全为止,恢复到原温度,容器内压强近似为零。(1)相同条件下,通入的气体氧气和乙烷的体积比是多少?(2)通入氧气的质量最大
10、应是多少?20.实验室测定乙醇与钠反应(H0)生成氢气的体积,并据此计算乙醇分子中能与金属钠反应的氢原子的数目。若实验时消耗2.9 mL的无水乙醇(密度为0.8 gmL-1),测量排出水的体积后折算成标准状况下H2的体积为560 mL。根据以上数据计算乙醇分子中可被置换的氢原子个数是多少?21.乙烯与乙烷的混合气体共1 mol,与amol氧气共存于一密闭容器中,点燃后充分反应,乙烯和乙烷全部消耗完,得到CO和CO2的混合气体和45 g水。试求:(1)乙烯和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n(C2H4)n(C2H6)_。(2)当反应后CO和CO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反应前氧气物质的量的时,a_,得到的CO和
11、CO2的物质的量之比n(CO)n(CO2)_。四、填空题(共3小题) 22.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物质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_种。(2)1 mol该物质和溴水混合,消耗Br2的物质的量为_ mol。(3)1 mol该物质和H2加成最多需H2_ mol。(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填字母)。A此物质可发生加成、取代、氧化等反应B该物质易溶于水C该物质能使溴水退色D该物质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E该物质分子式是C15H1823.下表是A、B、C、D、E五种有机物的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A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所得产物的名称是_。(2)A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生成物质F
12、,与F在分子组成和结构上相似的有机物有一大类(俗称“同系物”),它们均符合通式CnH2n2。当n_时,这类有机物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体。(3)B具有的性质是_(填序号)。无色无味液体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与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反应而使其退色任何条件下都不与氢气反应(4)C与E反应能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酯,所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5)写出C氧化生成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24.有X、Y、Z 三种元素,X是有机化合物中必含的元素,Y是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元素,Z是质量最轻的元素。X与Z结合的最简单的化合物A有可燃性;X、Y与Z三种元素结合的化合物B常用作实验室加热的燃料
13、,A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C。(1)写出X、Y、Z的元素符号:X_,Y_,Z _。(2)写出A、B、C的化学式:A_,B_,C_。(3)B在铜作催化剂且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B与C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的生成物的名称为_。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选项A中甲基碳原子上应有1个单电子;选项C中的球棍模型为异丁烷;选项D中二氧化碳分子中碳原子的原子半径大于氧原子的原子半径,其比例模型不正确。2.【答案】B【解析】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色,而纤维素不能;分别加稀硫酸煮沸都会产生葡萄糖,加银氨溶液加热观察都有银镜;淀粉可溶于水,纤维素不能;淀粉能在唾液中的淀粉酶作用下水
14、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有甜味,纤维素不水解。3.【答案】A【解析】聚乙烯是乙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加聚反应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热塑性;电木(即酚醛塑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受热不会变软,具有热固性;它们都是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A错误。4.【答案】D【解析】皮肤中的蛋白质能与浓硝酸发生颜色反应而显黄色;蔗糖水解后溶液呈酸性,应先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碱性,再加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检验水解产物的还原性,否则实验容易失败;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为皂化反应,其产物都易溶于水。若取几滴反应液,滴入装有热水的试管中并振荡,若没有油滴浮在液面上,则说明无油脂剩余,即完全水解;淀粉遇碘单质变蓝,故取适量水
15、解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碘水,若出现蓝色,只能说明水解液中仍有淀粉,至于是淀粉未水解还是已经部分水解,无法确定。5.【答案】A【解析】煤的干馏是在隔绝空气加强热的条件下使煤分解的过程,因此煤的干馏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隔绝空气,以防止煤在高温下燃烧;二是要加强热,A不正确;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煤在此过程中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新物质。而石油的分馏是利用沸点不同将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是一个物理变化,B正确;苯、萘等物质主要存在于煤焦油中,C正确;煤干馏的主要产物之一是焦炭,焦炭可用于冶金工业,D正确。6.【答案】D【解析】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A正确;乙烯与溴单质可发生
16、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B正确;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CH3CH2OH),C正确;乙烯与HBr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溴乙烷(CH2BrCH3),D错误。7.【答案】B【解析】石油主要是由烃组成的混合物,故A项说法正确;乙烯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故B项说法错误;石油分馏产品经裂化、裂解能得到乙烯等气态烃,故C项说法正确;石油分馏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馏,故D项说法正确。8.【答案】C【解析】分子式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种物质(如同分异构体);通式相同的不同物质不一定是同系物(如同分异构体);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其分子式不一定相同(如NO和C2H6),不一定是同分
17、异构体。9.【答案】C【解析】三磷酸腺苷酶是一种蛋白质,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是由氨基酸缩合而形成;三磷酸腺苷酶和蛋白质都能水解;酶是一类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10.【答案】A【解析】烷烃的碳原子数越多,沸点越高。在碳原子数目相同的条件下,含有的支链越多,沸点越低。据此可知,沸点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故A项正确。11.【答案】D【解析】葡萄糖不能水解,属于单糖,分子中含有5个羟基、1个醛基,不含羧基。12.【答案】C【解析】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受热易分解,而且易燃烧,C不正确。13.【答案】D【解析】烷烃中存在同分异构体,碳原子数大于等于4时,碳链结构不同才会出现同分异构现象。14.【答案】B【
18、解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同时出现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但只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比如氯化钠电离,A项错误;酸性氧化物可以是金属氧化物也可以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7O2是酸性氧化物,也是金属氧化物,B项正确;纳米铁粉可以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pb2+、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根本原因是铁粉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可将某些金属离子还原,C项错误;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煤的气化和液化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项错误;15.【答案】B【解析】中,主链上有四个碳原子并存在碳碳双键结构,根据规律“见双键,四个碳,无双键,两个碳”画线断
19、开,然后将半键闭合,即将单双键互换,得到其单体为;故选B。16.【答案】(1)C8H16CH2=CH2(2)橙红色褪去(3)紫红色褪去氧化反应(4)D(5)乙烯中碳的质量分数为85.7%,大于甲烷中碳的质量分数(75%)【解析】(1)根据原子守恒知,甲为C8H16,乙为C2H4。(3)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的是氧化反应。(4)乙烯等烃都不与氢氧化钙反应,如果装置C中产生二氧化碳,D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17.【答案】(1)广口瓶中进气导管不应插入水中,排水导管应插至广口瓶底部(2)偏大(3)检查装置气密性;加入稍过量的金属钠;从漏斗中缓慢滴加无水乙醇【解析】实验操作的相关问题、
20、实验误差及原因分析。实验误差分析(影响测定氢气体积大小的因素)。等质量的水与钠反应产生氢气比乙醇与钠反应放出气体多,如果乙醇含有水,则导致实验结果偏大。实验相关问题与关键。装置气密性良好(检查方法)、实验注意事项(如加入乙醇的快慢、排水导管插入的位置等)、准确确定乙醇的用量(称其质量或量其体积)、金属钠要足量(若乙醇为nmol则钠大于nmol)、准确测定氢气的体积(测定的方法)等。18.【答案】(1)d(2)bdgi(3)无水乙酸、浓硫酸沸石或碎瓷片蒸出乙酸乙酯防止乙醇和乙酸的挥发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任写两个)未小火加热、未加碎瓷片、烧瓶内的导气管太短造成混合液过度挥发【解析】(1)乙醇和乙酸互
21、溶,不能用分液法分离;乙醇是非电解质,不能形成原电池;制备乙酸乙酯需要加热,且要用饱和的Na2CO3溶液来处理产品,导管不能伸入液面以下,收集乙酸乙酯的大试管,不能密封,否则加热造成装置内气压增大而出现事故;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互不相溶,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用分液法。(2)乙醇与水互溶,a项操作溶液不分层,无法通过分液达到分离、提纯目的,a不正确;生石灰与乙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碱,蒸馏得乙醇,b正确;乙醛与水互溶,c项操作溶液不分层,无法通过分液达到分离、提纯目的,c不正确;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Na2CO3溶液,而乙酸与饱和Na2CO3溶液
22、作用转化为乙酸钠而进入水层从而与乙酸乙酯分离,再加干燥剂吸水,蒸馏得乙酸乙酯,d正确;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时,乙烷和Cl2发生取代反应,消耗乙烷,e不正确;乙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生成CO2气体,引入新的杂质CO2,f不正确;乙烯与溴反应生成液态物质1,2二溴乙烷,气液分离,g正确;Br22KI=2KBrI2,生成的I2溶解在苯中,引入新杂质,h不正确;Br22NaOH=NaBrNaBrOH2O,生成的盐易溶于水,分液分离,i正确。(3)无水乙醇和无水乙酸在浓硫酸作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加入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小火加热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蒸出乙酸乙酯,应防止温度升高引起乙醇
23、和乙酸的挥发。依据装置分析得:乙酸乙酯产率偏低可能是未小火加热,反应混合液中未加沸石引起暴沸,烧瓶内的导气管太短造成混合液过度挥发等。19.【答案】(1)12.5(2)0.8 g20.【答案】乙醇分子中的6个氢原子中只有1个可被置换。【解析】设生成1 mol H2需C2H6O的物质的量为xC2H6OH2x 22 400 mL0.05 mol 560 mLx 2说明生成1 mol H2需2 mol乙醇跟Na反应,也就是说一个乙醇分子中的6个氢原子中只有1个可被置换。21.【答案】(1)11(2)313【解析】(1)据信息,45 g水的物质的量是2.5 mol,其中所含n(H)5 mol,则乙烯和
24、乙烷的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式是C2H5。根据平均分子式可知C2H4和C2H6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2)设生成的CO、CO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y,根据碳原子守恒可知,生成的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和为2 mol,即xy2 mol又根据题意可知,参加反应的O2的物质的量是3 mol,即a3。所以:C2H53O2xCOyCO2H2O由氧原子守恒得:x2y2.5 mol6 mol解得x0.5 mol,y1.5 mol。22.【答案】(1)4(2)2(3)5(4)B【解析】(1)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苯环上的4个氢原子均不同,则该物质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2)碳碳双键能与溴水反应,则1 mol该
25、物质和溴水混合,消耗Br2的物质的量为2 mol。(3)苯环和碳碳双键均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1 mol该物质和H2加成最多需5 mol H2。(4)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苯环,此物质可发生加成、取代、氧化等反应,A正确;烃类物质难溶于水,B错误;碳碳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故该物质能使溴水退色,C正确;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该物质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D正确;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是C15H18,E正确。23.【答案】(1)1,2二溴乙烷(2)4(3)(4)酯化反应CH2=CHCOOHC2H5OHCH2=CHCOOC2H5H2O(5)2C2H5OHO22CH3CHO2H2O【
26、解析】由A、B、E的文字叙述和对应模型,可确定有机物A、B、E分别为CH2=CH2、CH2=CHCOOH(丙烯酸);因为C能与Na反应,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说明C结构中含有OH,C与丙烯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酯,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1872(丙烯酸的相对分子质量)46,可确定C为C2H5OH(乙醇);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由C2H5OH氧化而成,则D为CH3CHO(乙醛)。(2)CH2=CH2与H2加成生成乙烷(CH3CH3),烷烃的通式为CnH2n2,当n4时,烷烃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体。(3)B是苯(),它具有的性质是无色,有特殊气味,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不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与液溴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与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24.【答案】(1) COH(2)CH4CH3CH2OHCH3COOH(3)2CH3CH2OHO22CH3CHO2H2O(4)乙酸乙酯【解析】有机化合物中必含的元素X为碳元素, 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元素Y为氧元素,质量最轻的元素Z为氢元素。碳与氢结合的最简单的化合物A为甲烷,在实验室常用作燃料的化合物B为乙醇,乙醇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的C为乙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