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模板范文单位长度教案模板(汇总6篇)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模板范文单位长度教案模板(汇总6篇) .doc(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YOUR LOGO原 创 文 档 请 勿 盗 版单位长度教案模板(共6篇) 第1篇:长度单位教案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及练习一1、2题;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学生在具体活动中丈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丈量物体(限整厘米);3.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4.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实际事物;渗透应用意识;在他人的辅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乐趣; 教学着重1.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
2、长度单位的作用; 2.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1.学生在具体活动中丈量同一物体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用厘米丈量物体;2.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情境图;搜集数学信息;然后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丈量长度的方法; 师:怎么丈量巨石的宽度?怎么丈量布的长度?怎么量竹竿的长度? 生:用庹量巨石;用拃量布;用脚长量竹竿;师:老师和小明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 师: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二、讨论要解决的问题师: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要法;谁要说给大家听? 生1:老师的手大;小明手小; 生2(提出问题):他俩的拃不一样长; 师:那么谁的结果正确
3、呢? 生:都对; 师:选谁量的结果?生:无法选择;因为都可以;师:那么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生:用尺子量一量;师:这次主意不错;对;为了丈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通常用它来丈量物体的长度;三、认识直尺 引导学生观察直尺上都有什么? 师:你们的直尺上有数吗?看尺子的最左端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在尺子上0表现起点;(板书:0起点;) 引导学生找小竖线; 师:大家都来看这些竖线有什么不同吗?这些是非不一样的小竖线都叫刻度线;(板书并读:刻度线)请看这些长刻度线;规定每相邻两条长刻度线间是1大格;指指你直尺上的1大格;四、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看老师的直尺上有两次字母; 师:
4、cm表现厘米;(板书:厘米)厘米是一次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厘米; 1.猜1厘米长; 师:同学们;猜猜看1厘米有多长呀? 生:(1)比划;(2)说;(3)用身边的物长表现;(4)找直尺上的; 师:在直尺上找1厘米;试着找找看? 2.找直尺上的1厘米; 师: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能在直尺上试着找到1厘米吗? 师:从0到1; 3.比划直尺上的1厘米 ;师:对照尺子比划一下;举起来; 生:(活动) 4.借助小棒比划、感觉1厘米; 师:为了让同学们比得更准确些;老师为你准备了1厘米的小棒;来借助小棒再来比划一下;用另一只手也来试一试?请轻轻地放下小棒;来闭上眼睛;要要1厘米有多长呀? 生:(回
5、要)师:要起来了吗?好;能用手势直接比划1厘米长吗? 生:(比划)师:通过摸、要、比划;你感觉1厘米怎么样? 生:短、小、又短又小;师:你用的词真好;在丈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5.生活举例; 师:其实在我们身上或周围有许多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比方:(师伸出食指)老师食指的宽度、(举田字格本)这田字格的宽度、(举图钉)图钉的长度; 师:你能再要几次例子吗? 生:(举例)师小结:只要你留心仔细地观察;相信你会找得更多;五、丈量物体的长 1.丈量纸条的长;师:这张纸条有多长呢?怎么用直尺丈量? 让学生自主丈量;教师巡视; 2.汇报; 师:你是怎样丈量的?生:一端对着0
6、;另一端对着6; 师:对;我们丈量的时候一定要把尺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3.丈量自己的数学教材; 教师指导学生丈量;六、总结评价;深化认识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4、例5;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米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通过动手操作知道1米100厘米; 2.能运用所学知识初步丈量物体的长度;3.结合现实经历用不同的方法丈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着重 正确认识1米;知道1米100厘米;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引导学
7、生丈量铅笔的长度(比一比看谁量得最快); 2.谁来丈量一下黑板的长度;通过丈量黑板你们有哪些感要;谁要说?(体会小尺子量比拟费劲) 提出问题“有比拟长点的尺子吗?”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出示米尺;说明量比拟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1.认识米;建立1米的现实概念;师:“米”也是用来丈量物体的是非的;它是比厘米更大的一次长度丈量单位;“米”也可以用m表现;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感受一下吧!拿出1米尺;2.小组交流、比划1米的长度;(伸开双臂;量一量身高) 3.汇报;体会大约1米的有多长; 4.找一找生活中大约1米的物体;5.仔细观察一下米尺?有什么特点;米可以用“m”来表现; 讨论:1
8、米100厘米;三、用米丈量1.指名学生:黑板的长度、课桌的长度、凳子的长度、门的高度; 2.交流丈量方法; 3.小组合作估测一下教室的长度;再用卷尺现实量一量; 4.说一说米尺的好处;四、做一做引导学生量的时候应注意:把绳子拉直才是正确的;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例6、例7; 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次特征:直的和可度量;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要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会量线段、画
9、线段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出示一截细绳;让学生丈量;1.说一说丈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拉直); 2.汇报丈量结果; 3.比划绳子的长度;4.沿着米尺把绳子的长度在黑板上画下来;让生观察这一条线就是绳子的长度; 这条线数学上有一次名字就是线段;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二、自主探索 课件演示绳子拉直的过程(从直观物体抽象出线段的概念); 引导学生认识线段; 1.观察线段的特征; 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线段是“直的”; 2.刚才我们量了这条绳子的长度是多少?那么这条绳子拉直后我们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那么这条线段的长度也是;引导学生体会线段的另一次特征:可以量出长度;3.
10、找一找我们周围的哪些物体可以看成线段(黑板、书桌、教材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三、解决现实问题1.课件出示几条线;区分线段;2.在黑板上画出一些线段让学生量一量长度; 3.汇报结果;交流量的方法;四、画线段引导学生画线段必需用到直尺才干确定线段的直; 1.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比一比谁画得最快; 2.说说你是怎样画的?3.如果直尺上的0刻度不清楚了;谁能要次措施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小组讨论) (课件演示) 4.画一条比3厘米长1厘米的线段;(说说应该画几厘米?) 5.教师小结;五、总结评价本节课你的表示如何;了解了那些知识;还有那些疑问?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7页例8;、教学目标1.在建立长
11、度单位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初步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2.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要象、猜想、推要、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3.感受丈量长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丈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教学着重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能正确估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过程一、铺垫引入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和1米的长度吗? (学生用手比划) 教师口头出题;(学生比划: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 小结: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
12、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8;教师谈话:同学们看操场上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让学生猜想;)降低难度:这样猜想范围太广了;老师给同学们提次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l3米? (1)小组交流讨论; (2)指名回答;说要法; (3)教师引导;方法一:排除法;l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划)那么13厘米就只有这么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短;所以是13米; 方法二:推算法;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我们大约是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次高度;所以旗杆应该是13米高;10次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未几和旗杆一样高;方法三:类比法;和身边的
13、13厘米高的物品进行比拟;旗杆是不是和这次物品一样高;比方;我们手上的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4)小结: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要;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三、巩固深化1.出示教材第7页“做一做”题目;(1)让学生讨论:课桌的宽是60厘米还是60米? 引导:60米是多大?我们的教室长大约是6米;课桌的宽会比教室还大吗?(不会)所以用厘米比拟合适; 让学生自己推算:操场的长是28米; (2)这只小鸟的脚印的长度是1厘米还是1米呢?(学生交流) 指名汇报;说说理由;让学生自己说说思考的方法;我们的身高大约是1米;小鸟的脚印不可能和我们的身高一样大;所以;小鸟的脚
14、印应该是1厘米; (2)选择合适的单位;我们的教室5( ) 黑板长2( ) 小红身高124( ) 课桌面长150( )四、课堂评价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有哪些收获?五、安排作业 练习二第811题;第2篇:长度单位教案长度单位复习教案龙朋小学李锐教学目标:1、回忆1米和1厘米;建立长度概念;2、知道1米=100厘米;会换算;3、认识线段;画线段;4、会解决简单的长度单位的问题;1、在实践活动中;再一次体会厘米;米的含义;2、能估计一些物体长度; 3、知道线段特点会自主画线段;教学重难点: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大致会估计物体的长度;一、导入:老师
15、手里拿的是什么?米尺可以用来做什么?问答导入;师板书课题;二、教学过程: (一)米和厘米米和厘米是我们丈量物体时常用的长度单位;米用来表现比拟长的物体;厘米用来表现比拟短的物体;它们的英文分别是:m和cm;板书:米(m)厘米(cm) 1、回忆1米、1厘米到底有多长;你还记得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用手比一比; (1)米尺的长就是一米;(2)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2、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里面有100次1厘米;也就是1米=100厘米;板书;(1) 练习1;会用米和厘米 (2) 练习2;会换算(指名说) 小结:几米就是几百厘米;(生齐读)(3)练习3;扩大米和厘米的关系(比大小
16、);小结方法;生齐读方法;(二)复习线段在这次单元中;我们还认识了一次朋友线段; 1、线段的特点生边回忆;师边出示线段特点;生齐读(板书:线段的特点) 2、量线段生读量线段的方法;动手完成答题卡第一题;师巡视指导;(展台投影反馈学生做题情况;指出易错点) 3、画线段师读题;生完成答题卡第二题;师巡视指导;(展台投影反馈学生做题情况;提出建议) (三)解决问题1、出示图文;读题;集体分析题意;生动手答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2、提高了题:学生自行思考;指名说;集体订正; 3、小结解决问题的步骤 三、课堂小结 四、板书设计长度单位(复习)米(m)厘米(cm) 1米=100厘米线段的特点:有两次端点
17、;一条直直的线; 可以丈量长度;第3篇:趣谈长度单位教案趣谈长度单位教学目标:1、向学生介绍从古至今以及国内国外的长度单位;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通过活动;使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米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毫米、分米;并初步建立起毫米和分米的概念;能够应用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欣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关于长度单位;你知道些什么啊? 生:米和厘米师:是的;米和厘米是我们生活中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谁能来说说一米大概多长;一厘米呢?师:看来大家对厘米和米的知识了解得很牢固;师:如果有一天;你穿越到了古代;你要知道这块木头的长度;你会怎么办? 生:用手指量师:这是一次很
18、好的方法;不论古代人多落后;但每次人都有手指;都可以用手指来丈量;所以聪明的古代人常以人体的一局部作为长度单位;二、新授一、介绍中国古代的长度单位1、出示孔子家语中记载有:“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向学生解释怎样是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师:可是又有一次问题;古时候通讯很不发达;基本上一次地方和另一次地方没有什么联系;所以一次地方的人都是依照自己的要法来度量;各次地区的度量方法不一样;介绍秦朝车轮的小故事2、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原;实行了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等政策;从那时候起;规定车辆上两次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3、随着朝代的更替;每次朝代的度量方法又不一样;
19、如唐朝的“步”;4、介绍古代其他的长度单位;二、介绍国外古代的长度单位古埃及人以人的前臂來量度长度;这次长度单位称为腕尺; 古希腊人以向两侧伸展手臂;两次中指指尖的长度距离为1呎; 古罗马 凯撒大帝时代;把士兵行军时的 1000 步定为 1 哩;英国人把麦穗中较大的 36 粒麦粒;头尾相接地排列起來;订定为1 呎的长度; 三、统一长度单位多少年来世界各国通行种类繁多的长度单位;甚至一次国家或地区在不同期间采取不同的长度单位;杂乱无章;极不统一;对商品的流通造成许多麻烦;所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长度单位逐渐趋于统一;1790年5月由法国科学家组成的特殊委员会;建议以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全长的四
20、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中文译成“米突”或“米”;1791年获法国国会批准;介绍其他长度单位其实长度单位的家族中除了米和厘米还有很多很多兄弟;常用的还有分米和毫米;分米大概有我们的一次手板长;而毫米就短了;还不到你的指甲厚;故事:长度单位兄弟比高低游戏:大家来找茬、比眼力、火眼金睛通过通过一次小故事、大家来找茬和判断对错的小游戏来加深学生对已有的和新认识长度单位的理解;学生学的有兴趣;并且知道长度单位不能乱用;四、联系生活;拓宽思想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是不是对长度单位有更深一步的认识了呢?老师相信小朋友们还能说出更多生活中要用到长度单位的地方;老师也找了一些;一起来看看;通过介绍鸵鸟、长颈鹿、蓝
21、鲸、澳洲杏仁桉向学生介绍大自然中事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介绍人类通过智慧建造的巴黎埃菲尔铁塔、迪拜塔;一方面普及学生对于几次世界之最的知识;一方面通过学生观察建筑的高度;培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感;五、知识扩大 刚才我们认识的都是比米小的长度单位;那有没有比米还长的长度单位呢?对的;那就是千米;那还有没有比千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呢?扩大 比千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光年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古代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光年;感兴趣的小朋友课后还可以收集更多关于长度单位的资料哦! 教学反思:关于长度单位;这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因为大量知识来源于孩子们的亲生体验;来源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生活;我希
22、望通过这节趣谈长度单位;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能够让孩子觉得数学很有趣;很好玩 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知还只认识了厘米和米;而长度单位是从古至今一直都存在的;是一次很广泛的存在;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我从古代的长度单位开始介绍;并提问“如果你穿越到了古代;要到丈量这块木头的长度;你会怎么办?”学生说可以用手指丈量;这是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孩子能够对已有的只是进行活学活用;我用一次小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古代的长度单位有:轨、扶、舍、引、寻、咫等等国外的长度单位有:腕尺、呎、哩并介绍了在各次不同期间各国丈量长度的方法不一样;从而要统一长度单位;介绍国际制长度单位米的由来;还介绍了长度
23、单位家族的兄弟;我通过一次小故事、大家来找茬和判断对错的小游戏来加深学生对已有的和新认识长度单位的理解;学生学的有兴趣;并且知道长度单位不能乱用;最后是生活中相关长度单位的一些数据和光年的认识;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的神奇;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人类的智慧;相信孩子们会对长度单位有更深的认识;这堂课上下来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做得欠缺的地方;首先正如熊老师所说;趣谈就应该有趣;要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在趣味这一块做得还不够;然后在语言的组织上不够严谨;有一句话说完就会意识到这句话好像不是这么说的;其实也是对教案还不是那么熟悉;对知识的了解还不够丰富;当你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4、;教给学生更多知识;那么自己也应该要有更深的知识底蕴;在这一点上我还要多加学习;多多积淀; 评课:聆听了吴言蹊老师知识大讲堂活动中的趣谈长度单位一课;虽然短短40分钟;但教者独辟蹊径的教学思路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毕余音绕梁;令人回味无尽;1、古今中外巧妙联系;吴老师用讲故事的形式巧妙的将长度单位从古至今;由中国到外国巧妙的联系穿插;孩子们仔细的聆听吴老师的故事的同时也了解了关于数学的更多历史和知识;也培养了孩子们对数学的浓厚兴趣;2、巧妙提出问题指导全课;吴老师在提问的时候能够适度的加深;给孩子们遐要的空间;由问题的深入指导全课;孩子们边听故事;边思考问题;最后用“光年
25、”一次平常生活中几乎见不到的长度单位;并且是一次最大的长度单位;给孩子们一次广阔的思考空间;相当有深度并富含要象空间;3、欠缺之处;话说趣谈;谈字有过;而趣字稍显单薄;若能设计的更有趣味性;课堂将更有余味; 第4篇:复习长度单位教案推荐复习长度单位二下第三单元林丽教学目标:1让学生巩固长度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数学估计能力;求异的思要;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工具获得数学知识; 教学着重:系统地复习本单元知识;正确解题; 教学难点: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教学过程:一、梳理长度单位1直接出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长度单位;我们已经学了哪几次长度单位?他们分别可以用什么
26、英文字母来表现?(幻灯片出示)2、谁能按一定顺序给它们排排队?(再次系统整理;巩固对长度单位的认识)3、我们一起来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 拿出直尺;在用手在直尺上比划出1分米、1厘米和1毫米; 我们用这些长度来说说身边的事物的长度;先用毫米做单位来说说;(磁卡的厚度是1毫米、1元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复习回忆;比划或举例说明各长度单位的具体长度;深入建立单位表象;)二、长度单位练习1、同学们看看;老师把谁请到我们班来做客了?懒羊羊写了一篇日记;谁来读一读: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
27、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毫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 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仔细地做起笔记; 读了懒羊羊的日记;你们有意见吗?1 同桌的互相讨论讨论;帮懒羊羊把日记修改一下; 同学们真厉害;小老师当得不错;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生活中的物品:2、选一选(1).接下来哪次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分米;在方框里画“”;一根火柴一枝粉笔一枝毛笔(2).接下来哪次物体的厚度最接近1毫米;就在它接下来的方框里画“”; 一本新华字典一本语文书一张电话卡 (3).接下来哪
28、次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在方框里画“”; 一次田字格的边长数学书的长 一块橡皮的长(4).接下来哪次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米;在方框里画“”;一根旗杆课桌的长黑板的长同学们有没有信心用我们学过的这些长度单位来填一填呢?3、用长度单位填一填一本语文书约厚10() 板凳的高度约为5() 一支粉笔约长1() 电话卡厚约1() 一块玻璃的厚度约4() 一棵大树高12 () 一只企鹅高120() 一块橡皮长4()一天某地降小雨;降雨量大约是4() 刚出生的婴儿高5() 一扇门高2() 一幢大楼高50() 一只小蚂蚁身长3()三、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你知道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吗?1米=()分米1分米=()厘米
29、2 1厘米=()毫米1米=()厘米1分米=()毫米1米=()毫米哪次小朋友们说一说;相邻的两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谁来说一说把大的长度单位转化成小的长度单位怎么办?小的换成大的呢?(依照它们之间的进率在后面添零或去掉零;)四、分层练习1、出示题目:在里填上、或;6毫米6厘米30厘米3分米 1米8分米9毫米1分米 15毫米2厘米80厘米8毫米 100毫米10厘米10厘米10分米 谁来说说我们做这样的题目要注意什么? 这样的题目一般分哪几种情况?小结:数字相同比单位、单位相同比数字、数字和单位都不相同把它们换成相同的单位再比拟;2、按要求排一排: (1).从长到短排40厘米3米35分米60
30、毫米 (2).从短到长排7米66厘米90分米100毫米 做这样的题目我们又要注意什么呢?小结:看清题意;弄清楚到底是从大到小排还是从小到大排;转换成单位相同的再比拟;3、要一要;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 () 1()=9()4、量一量: 量出橡皮和回形针的长;橡皮:从0刻度开始;到刻度3是30毫米;在往后数;有5小格;是5毫米;一共是35毫米;也可以直接看;在3和4的正中间;是35毫米;3 小朋友们拿出直尺找一找;55毫米在哪儿?25毫米呢?75毫米呢?95毫米呢?用手指一指说一说;回形针:比30毫米少两格或20毫米后面加8格;5、估一估:拿出你用的铅笔;估计它的长度;在量一量;结果写在练习
31、本上;同桌的小朋友再互相量一量;看看是否正确;6、画一画:(1)、画一条比2厘米长28毫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1分米短3厘米的线段;(3)、先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长6毫米的线段; 先写出计算过程;再在练习本上画一画;7、辨一辨:一支圆珠笔长13分米() 一支蜡笔长约50毫米() 饮水机高约1分米() 小兰身高140毫米() 40厘米和4米一样长() 说说为什么错;应该怎么说才正确;8、解决问题:1、有一根8分米长的铁丝;工人师傅用它做了8次铁圈;每次铁圈用4厘米铁丝;还剩下多少厘米铁丝?2、一支铅笔长95毫米;另一支铅笔长7厘米;第一支铅笔比第二支铅笔长多少毫米?3.一捆电
32、线第一天用力159米;第二天用了382米;还剩441米; (1)这捆电线短了多少米? (2)这捆电线原来有多长?4.妹妹一拃的长度是8厘米;哥哥一拃的长度是9厘米;一张课桌的长边;妹妹大约量了9拃长;(1)这张课桌的长约多少厘米?(2)哥哥量这张课桌的长边;大约是几拃长?五、全课总结;第5篇:统一长度单位教案.doc第一单元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P1P2 教学目标:使学生亲身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动手操作;体验统一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教师提示用不同的物品作尺度量同一长度;1、学具准备;每组有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
33、形学具、方木块各若干次;2、要求量一量数学书有多宽;3、指导比一比、量一量的方法;4、学生动手比一比、量一量;5、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1)选一级汇报;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去量的?用了几次东西?(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问:你们都是量数学书的宽;为什么同一边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小结: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尺度进行丈量;所以量得的结果不一样; (2)全班同学汇报;提问:通过丈量数学书的宽;为什么用1角硬币去量都有7次那么长;用曲别针去量都有5次那么长;用三角形学具去量都有4次那么长;用方木块去量都有15次那么长?根据你们刚才的丈量;从中你要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怎样才干得到相同的结果呢?(3)教
34、师小结:要要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尺度进行丈量;6、看书P1观察左下图;用不同颜色;大小一样的方木块量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口述:不论是什么颜色的方木块;大小一样;量得数学书的宽都是15次木块那么长;二、用不同物品作尺度量不同的长度;1、丈量要求:请同学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小刀、铅笔、曲别针、手指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2、汇报提问:你用什么东西去量?量什么?有几次那么长?教师从中找出尺度不同;数量相同的东西;如没有;引导学生看书;3、看书P1右下上图;提问:数学书的宽有几次曲别针那么长?(5次) 铅笔盒的长有几把小刀那么长?(5次) 提问:它们都有5次那么长;那能说明数学书
35、的宽和铅笔盒的长是一样长的吗?你能说出理由吗?4、看书本插图;提问:桌子有几支铅笔那么长?(4支) 铅笔盒的长有几把小刀那么长?(5把) 桌子和铅笔盒比;哪次长?提问: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呢?提问:用我们手中的各种不同的东西去量物体的长度;能真正比出、量出物体的长度吗?为什么?提问:你们能要出一次好措施量出物体的长度吗? 学生看书; 提问:量数学书的宽和量铅笔盒的长用的物品一样吗?量的物品一样;我们就说量的尺度相同;提问:你能看出谁长?谁短吗?说说你是从哪看出来的?5、教师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操作中;知道了丈量时只有用统一的尺度去量;才干真正量出物体的长度;三、练习1、教科书P2”做一做”1;
36、看图回答:以谁做尺度?(以方格)口头回答:豆角大约有几次方格那么长?胡萝卜大约有几次方格那么长?剩下的请同学先看再填;2、教科书P2“做一做”2;提问:看书回答他们是以什么为尺度来量桌子的长和高;椅子的高呢?(用没用过的铅笔)指导丈量的方法:接下来老师请你们用整枝的铅笔去丈量;方法是从桌子的一端开始;对 后一次接一次;这样丈量结果才比拟准确;学生动手丈量;并汇报丈量的结果;3、教科书P2“做一做”3 估一估;提问:题中都有什么?以谁做尺度?“估一估”就是让我们用眼睛观察;看每种物品大约的几次正方体那么长?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教学内容 教科书P3的内容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
37、的现实长度;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建立1厘米的观念和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昨天我们通过动手量物休的长度;知道了要丈量得准;丈量得公平;就必需有统一的尺度;人国劳动人民发现了丈量长度的工具;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尺子)提问:尺子是做什么用的?(丈量物休的长度;) 教师讲述:对;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二、新课;1、认识米尺;提问:你有尺子吗?(有)请拿出来;观察尺子上都有什么?教师讲述:刚才你们说尺子上有是非线;我们把它叫做刻度;数字都标在刻度的接下来;提问:尺子最左端的刻度接下来的数字是几?师讲:写有0的这次刻度叫做0刻度;0刻度在尺子的
38、最左端表现起点; 提问:尺子上除了有0刻度还有什么?2、建立1厘米的概念;看书学习;提问:正方体左边指的是什么刻度?(0) 正方体右边指的是什么刻度?(1)师讲:从0刻度到1刻度的长度就是1厘米; 提问:正方体的一边长是多少?拿出你的尺子和两支铅笔;你能指出尺子上的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吗? 提问:用你的尺子去量一量书上的图钉的长大约多少?说说你是怎样量的? 看看你的哪次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请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3、用铅笔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2厘米、3厘米、5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提问:边看尺子图边回答;从2刻度到5刻度;它的长是几厘米?数数看是不是3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7它的长是几厘米?
39、也数数看;提问:如果不必数的方法;谁能说说价钱是怎样知道的?教师小结 :要知道是几厘米;就要用后面的刻度减去前面的刻度;得几就是几厘米;4、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1) 出示P3例2 量纸条的长度;书上告诉我们是怎样量的?你能看出纸条的长度吗?你是怎样看的?(2) 完成P6练习一的N1;两人互相说说你是怎样看的? (3) 小结: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量物体的长度;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尺子的几刻度;就是几厘米; (4) 量一量;利用刚才所学的方法量量自己手掌有多宽;一柞有多长;(一柞就是大拇指尖到伸开的中指尖的长度)5、总结;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谁能说说这
40、节课你都知道了什么? 小结:量比拟短的物体的长度要用厘米量;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知识是“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三、练习设计1、小组合作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长的毛线;2、量一量;P6 N33、次人动手(用事先准备好的纸条)量出5条长10厘米的纸条;认识米 用米量教学内容:P4 例3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现实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2、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建立米的空间观念和用尺丈量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一、复习谈话;1、提问:(1) 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 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1厘米有多长你能用手势
41、告诉大家吗?(2) 怎样量物体的长度?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要注意什么?2、分小组量事先准备好的纸条各长多少厘米?3、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来量黑板的长度;其他同学帮忙计算;让学生从中发现这样量非常麻烦;教师小结引出另一长度单位:米“;二、新课探讨;1、认识“米”(1) 出示米尺并引导学生看书P4 观察米尺的刻度有哪些?师讲:从0刻度到10刻度有10厘米长; 提问:从10刻度到20刻度有多长? 从30刻度到40刻度有多长? 米尺的刻度都是以几厘米长为单位的?(10厘米) (2) 让学生直观认识1米(横向、纵向); (3) 小组合作;先找出1米;再量出1米;2、认识厘米和1米的关系;(1) 用手比一比
42、: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呢?米和厘米这两次长度单位;哪次单位大?哪次单位小? 量比拟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哪次单位? 量比拟短的物体的长度;用哪次单位?(2) 米和厘米这两次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用自己已剪好的确10厘米长的纸条;和黑板上画好了的1米长的线比一比;你发现 了什么?你能知道1米等于多少厘米吗?教师引导学生数纸条:10厘米、20厘米90厘米、100厘米;(3)同桌的两次同学把各自剪好的10厘米长的纸条拼接起来;数数1米=( )厘米;3、用卷尺量比拟物体的长度;(1) 观察自己手上的卷尺有多长;讨论:假如我们要量教室的长度;而你的卷尺最长才有3米;应该怎样量?(2) 分小组丈量
43、教室各局部的长度;三、巩固练习1、分小组合作互相量每人的身高是( )米( )厘米;汇报一下;你们小组谁最高;谁最矮?分小组合作互相量第人的一庹有多长;一庹就是把两臂伸直;量从一只手和中指尖另一只手的中指尖的距离;认识线段 量、画线段教学内容:P5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重、难点:灵活量、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教学过程:一、复习1、提问:我们学习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哪次长度单位大?哪次长度单位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说出合适的长度单位; (1)黄瓜长28( );(2)一幢楼房高45( ); (3)学校跑道长200( ); (4)爸爸身高170
44、( ); (5)小明的裤子长80( ).二、新课探讨;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几条线段;(不同角度的)师讲:黑板上画的这些都是线段;请你观察一下这几条线段;你能发现什么?小结:线段是直的;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2、看书P5“量一量、做一做”中几条线段的长度;(1) 说说量的方法; (2) 用尺量一量并汇报; (3) 画线段;师讲:我们已经学会量线段的长度;你会画线段吗?画线段需要用什么 工具?怎样画?请看书本例4 互相说说应该怎样画; 讨论:如何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小结: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有两种画法;第一种是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画到3厘米的刻度;就是3厘米长的线段;第二种方法是对准尺子的“
45、0”刻度点一次点;再找到3厘米处点一次点;然后把两点连起来;就是3厘米长的线段;提问:如果你尺子上没有0刻度;你要怎样才干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请你举例说明;小结:学习任何知识都要会灵活应用;三、巩固练习;1、指出接下来哪些是线段;请在线段接下来的( )里画上“ ”;2、先估计;再用尺量;3、做P7 N6、N8、N9、N104、画一条长7厘米的线段;5、计算;18厘米-5厘米=( )厘米 60米+7米=( )米 73米-40米=( )米24厘米+50厘米=( )厘米 6米+28米=( )米50厘米+50厘米=( )厘米=( )米6、数一数下图中有几条线段;第6篇: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教案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教案 第一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