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第3节 比热容 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三章 第3节 比热容 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十三章 第3节 比热容 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会查比热容表。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学重难点重点:1、比热容的概念、单位、物理意义;2、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解释一些实际问题。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3教学过程:活动1情境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炎热夏季的一天傍晚,甲、乙两人在湖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湖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
2、的意见对?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到底哪种观点对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开始本节课的学习,并揭示课题。活动2不同物质(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1.提出问题: (1)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吸收的热量一样多吗?(如何判断水吸收热量的多少?)(2)将一壶水烧开与烧至60 ,吸收的热量一样多吗?(3)不同的物质(比如水和油),温度升高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吗?如何比较?(提示:如何控制变量)2.学生猜想:(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所观察的现象说说自己的猜想及依据)3.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思考:(1)为了比较相同质量的水和油升高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2)实验需要
3、的测量工具有哪些? (3)热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你通过测量比较哪个物理量来判断物质所吸收热量的多少?(4)该实验用到哪些实验研究方法?(5)为了减小实验收集数据的误差,需要注意哪些实验事项?设计实验步骤并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指导学生完成实验。若某小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水和花生油的质量均为40g):加热时间/min00.51.01.52.0水的温度/2328354354花生油的温度/23324051681.水和花生油的初温是多少?2.分别加热0.5min、1.0min、1.5min、2.0min时,水和花生油的末温各是多少?哪种物质升温快?3.如果让水的温度也升高到68,应该怎么办?4.实验结
4、果说明了什么?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一般不同。活动3比热容阅读课本第12页“小资料”:一些物质的比热容:1.水的比热容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2.比较水和冰的比热容,水结成冰后,比热容_。3.比较表中各种物质的比热容,仔细比较煤油和冰的比热容,怎样理解“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这句话?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1.表中哪种物质的比热容最大,哪种物质的比热容最小?说明了什么?2.水的比热容大约是沙石的多少倍?你能用它解释海滩和海水的温度变化吗?阅读课本第13页“想想议议”。(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作这种物质
5、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2)单位:J/(kg)(3)水比热容是 J/(kg)。其物理意义:表示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热量是 J。拓展延伸:(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是由物质本身决定的,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高低、升高或降低温度的多少、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等因素无关,可用来鉴别物质。(2)当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比热容改变。(3)比较两种物质吸收热多少时考虑物质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升高的度数这三个因素,吸收多少与物体的温度无关,与物体升高的度数有关。(4)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物体的温度不同,比热容小的温度变化大;
6、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比热容大的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正是由于这一特性,自然界中有许多现象都是由比热容的大小引起的。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所学内容5巩固练习1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一块铝和一杯水(c铝c水),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之后,把铝块投入水中,则()A热量由水传给铝块B水和铝块之间没有热传递C热量由铝块传给水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2如图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装置。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相同的装置加热。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时间t/min012345甲的温度/202224262
7、830乙的温度/202530354045A乙的吸热能力比甲的吸热能力强B甲和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较多是甲C加热时间相同,乙吸收的热量大于甲吸收的热量D组装器材,调节铁圈A的高度时,不需要点燃酒精灯3如图为白天海陆风形成的示意图。海陆风形成的原因是:与海洋相比,陆地的土地()A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B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C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D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4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比热容改变,内能和温度不变B比热容改变,内能增加,温度不变C比热容、内能和温度都
8、增加D比热容、内能和温度都不变5如图所示,是根据“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实验数据绘制的a、b物质的温度时间图像,实验中两种物质的质量相同,初温度相同,选用的加热器相同,由图像可知()A加热相同时间,a物质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小B加热时间相同,a物质的末温度高,比热容大C吸收热量相同,b物质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小D吸收热量相同,b物质的末温度低,比热容大6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从图中看出()A液体A的比热容大B两种液体的比热容相等C液体B的比热容大D无法比较7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相同的温度,物体吸收的热
9、量越多,物体的比热容越大B吸收相同的热量,物体的质量越小,物体的比热容越大C吸收相同的热量,物体的温度变化越小,物体的比热容越大D物体的比热容与吸收的热量、物体的质量、升高的温度无关8初温相同的金属A和B,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3:1,质量之比是2:3,若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金属A升高的温度与金属B升高的温度之比是()A1:2B2:1C2:9D9:29煤油的比热容为,它的单位读作_,它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煤油,温度每升高1时,_为2.1103焦。煤油的温度升高时,它的比热容将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0探究“水和沙子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在安装实验装置时应先固定 _
10、(选填“A”或“B”);A石棉网 B温度计(2)实验时,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质量、初温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质量m温度升高10所需要的时间t1/s温度升高20所需要的时间t2/s温度升高30所需要的时间t3/s沙子306489124水3096163220(3)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本次实验中通过观察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 _ 来比较水和沙子吸热能力的大小;水和沙子升高相同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 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沙子吸收的热量;(4)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水升温比沙子快然后恢复正常,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_ (选填序
11、号)。A沙子比热容小B水比热容大C沙子导热性能差,受热不均匀D水中的温度计碰到烧杯的底部参考答案:1C2B3A4B5D6C7D8A9 焦每千克摄氏度 吸收的热量 不变10 A 需要的加热时间 大于 C6课后反思“比热容”概念形成的教学,关键是要做好“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的关系”的探究实验。而探究实验较为复杂,对初二学生来讲难度很大主要体现在:(1)实验探究前,没有明确需要探究的问题;(2)没有弄清实验为什么要这样设计;(3)实验操作中不知道如何记录那几个量;(4)不能从实验数据中找到其中隐含的物质特性。因此教学中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进行探究实验,在学生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通过如下几个导引来让学生化解学生讨论中遇到的几个问题:教师导引一:所选用的两种物质应满足什么条件?要控制哪些量不变?教师导引二:若加热过程中两种物质温度升高的快慢不同,如何操作使两物质温度升高的度数要相同?教师导引三:怎样比较两种物质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教师导引四:实验过程中要观察、记录哪些数据?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