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登飞来峰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夸张”的修辞手法。2.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浮云”的典故,理解“浮云”的喻意,初步了解“引用典故”的写作技巧。3.审美鉴赏与创造:能灵活运用关联词“因为 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流畅表达后两句诗句的因果关系。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诗中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及“浮云”的喻意。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感受并分析不同作品之间的不同之处,开拓视野,加深感悟。宋诗以理趣见长,本诗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三、过程与方法:学习本诗旨在朗读和品读的基础上,理解内容并
2、依据诗意感悟哲理。诗歌内容不同于常见的借景抒情诗,描写细致情感细腻,诗中化用多个典故和传说来讲述哲理,这些是学生所欠缺和生疏的内容,因此教学本课时,需要适当进行补充。诗歌表现雄伟的气魄是本诗解读的重点,但是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地价值观引导,诗里的最高层并不是指名利的制高点,而是高远的雄心壮志和无畏困难的坚定信念。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黄山上的飞来山吗?(出示图画)你们觉得奇怪不奇怪?山上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一座山呢?今天我们来看王安石是怎么看的? 二、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王安石
3、(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江右民系,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临川区邓家巷)人。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嘉祐三年(1058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次年复任宰相;熙宁九年(1076年)再次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园,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执政期间,曾与其子王雱及吕惠卿等注释诗经尚书周官,时称三经新义。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所著字说钟山一日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
4、川集临川集拾遗,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等。2.介绍背景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3.文体知识积累古体诗:有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或杂有长短句;平仄没有严格的限定,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从句式方面看,五字一般为221式
5、或212式,七字为2221式。望岳是一首五言古体诗。二、诵读训练1.请1-2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订正。2.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根据下面的词句注释,理解诗意。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传说此峰是从琅琊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闻说:听说。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望眼:视线。缘:因为。 三、学生
6、略读全文,初步感知内容1.课文链接飞来峰面朝是灵隐寺的山坡上,遍布五代以来的佛教石窟造像,多达三百四十余尊,为我国江南少见的古代石窟艺术瑰宝,堪与重庆大足石刻媲美。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江南靖士有一颇含哲理的飞来峰诗:游客到山停步睎,长当一石味玄机。须知物事随因变,莫谓飞来便不飞。(载敬堂集【自注】当:面对,对望)石刻有西方三圣像(五代)、卢舍那佛会浮雕(北宋)、布袋和尚(南宋)、金刚手菩萨、多闻天王、男相观音(均为元代),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尤其引人注目的,要数那喜笑颜开、袒胸露腹的弥勒佛,这是飞来峰石窟中最大的造像,为宋代造像艺术的代表作。飞来峰的东麓,有隋朝
7、古刹下天竺寺(法镜寺),由此沿溪往西南行,又有晚于下天竺两年始建的中天竺寺(法净寺)和五代吴越始建的上天竺寺(法喜寺),合称三天竺。2.学生说诗意点拨要点:首句点明了地点,第二句紧承首句而来。通过具体的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一二句都是铺垫,在此基础上,诗人自然地写出三四句: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层次。这两句是主旨句,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全诗大意: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3.配乐朗读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1、读一读,想一想:诗的前两句写景,写了什么景,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
8、何妙处?(同桌交流)明确: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进一步衬托出峰和塔的高。表明诗人的立足点之高,为后面的抒情议论做铺垫。)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的前两句,作者写景极言塔高,是为了表达一种怎样的“情” 呢?请读一读三四句,说说作者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 ?(和你的小组成员借助背景小链接和小贴士讨论交流。)明确:这两句写登飞来峰的感想。表面看是:“我”登上峰塔的最高一层,站得高看得远,浮云是遮挡不住“我”的视野。其实是用典来直抒胸意。联系到诗人后来向宋宗上万言书,以及实行变法,与保守派的坚决斗争等,这可说是个战斗的宣言,表现作者变法革新的政
9、治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3.同样是登高望远,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所表现的情感和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所变现的情感有何不同呢?明确:同样是登高望远,陈子昂随军出征,因谏言被贬,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寂寥中阐释的是的怀才不遇 情感,而仕途得意对前途无限憧憬的的王安石则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无畏精神。4.同样是写山,并极言山高,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和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所表达的情感是否一样?明确:同样是写山,并极言山高,青年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年少气盛,抱负不凡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都表现了自己远大的
10、抱负和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精神。5.本诗是一首哲理诗,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来的?明确: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来的。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即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由学生谈谈对这两句蕴含深刻的诗的理解。四、学习“夸张”的修辞手法1.诗句横向类比,知晓“危楼高百尺、直下三千尺、深千尺、三千丈”都是夸张的说法,意在突显事物的特点。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a.指名读b.找找看这四行诗句有什么共同点?2.学习登飞来峰A读诗,细品“夸张”修辞手法过渡
11、语:古人就是这么善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突显事物的特点(出示古诗登飞来峰)。这首诗中哪个词也是夸张的说法呢?请一个同学来读读这首诗,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哪个词是夸张的说法?“千寻塔”是夸张的说法。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飞来,故名。王安石于公元1050年登上此山,写了这首诗。】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写飞来峰上古塔之高,让我们用一个同样夸张的成语来形容这古塔之高。【联想形容高的词语:高耸入云】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诗中有个词写出了这座“千寻塔”是在整个飞来峰的什么
12、位置?(“最高层”)齐读整首诗。五、拓展延伸“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把经典熟读成诵,成为我们的文化积淀,成为我们可以引用的典故!不畏浮云遮望眼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3月27日)典出:宋王安石登飞来峰原文: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释义:高瞻远瞩的人,不怕被浮云遮蔽住眼睛。人之相交,不在一时一地。国之相交,尤其要登高望远。50年来,中法历代领导人以登高望远的战略眼光,“不畏浮云遮望眼”,坚持不懈进行着超越集团对抗、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探索和实践。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提到,高瞻远瞩,是中法关系发展
13、的根本保证。法国是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展战略对话的西方大国。中法两国开展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战略合作。事实上,任何两国之间的交往,均应站在战略高度,而不要被眼前的一己私利蒙蔽双眼。六、学生再次朗读全文,主题探究明确:本诗赞美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体现了青年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七、课文总结山中的浮云能够遮住登山人的双眼,而人类社会这座高峰上又有多少“遮望眼”的“浮云”啊!面对“浮云”,我们不能躲避,更不能妥协,而应与之抗争。既然选择了登高,那就要站得笔直,行得端
14、正,看得高远。山高人为峰(板书勾勒“人”字),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自己需要登上的高塔,每一代人也都有需要攀登的山峰,中国登山队2020年再次发起了对珠穆朗玛峰山巅的挑战。同学们,只要你高瞻远瞩、坚定信念、不畏困难也定能登上属于你自己的“珠穆朗玛”。八、课堂练习 1.王安石_(朝代)杰出的_家,_家,_家,散文成就很高,为_之一。(北宋,政治、思想、文学。唐宋八大家)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千寻塔()(指应天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这里是“听到”的意思)不畏浮云遮望眼()(怕)只缘身在最高层()(因为)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采用()手法,点明飞来峰,千寻塔的高峻陡峭。(夸张) 4.登
15、飞来峰中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踌躇满志的情怀的句子是:_(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再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借物抒情的句子。_(可多写一句)(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前:写景,后:抒情)6.登飞来峰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_(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九、作业布置:1、背诵古诗2、通过对诗中哲理的领悟,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怎样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教学反思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古诗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会背许多古诗。但学生在理解诗句和体会诗人思想感情方面却存在很大差异。对于语文能力较好的学生就不觉得诗句难以理解,能够基本领会诗句的含义;而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就比较困难。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到位,给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方法。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