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知识表格--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知识表格--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七单元知识表格战后两大体系对比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相同点都是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和新秩序。都是大国间军事和经济实力对比和相互妥协的产物,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其内容体现了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他矛盾,维护了世界和平。不同点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关系,适用于欧洲、中东和远东地区涉及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适用于整个世界,具有更大的影响以欧洲为国际舞台的中心,英法起着主宰作用以美苏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在一战结束后两年内形成的在二战接近尾声时到战争结束后不久形成的。本质是帝国主义间对世界的瓜分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
2、的多重性质。两次世界大战对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根源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质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整体上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战争进程两大阵营准备充分,战争很快全面爆发由局部战争演变为全球战争重要战役马恩河、凡尔登、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斯大林格勒战役等战后国际组织国际联盟联合国战后体系欧洲大国主导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美苏主导的雅尔塔体系国际格局一战结束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二战的结束成为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殖民地半殖民地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社会主义发展苏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力量得到较大发
3、展科技发展都促进了科技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思潮都推动了反战和平意识的发展俄国十月革命历程二月革命原因:因参加一战而造成国内经济、政治危机;结果:推翻沙皇统治,形成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四月提纲列宁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为革命指明了方向。七月流血事件标志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表明和平道路破产。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推翻临时政府的社会主义革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对比名称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任务推翻沙皇专制制度推翻资产阶级临时 政府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结果出现两个
4、政权并存的局面建立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外交继续进行一战坚决退出一战影响结束罗曼诺夫王朝的专制统治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对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时间1918-19201921-19281924年斯大林上台后逐渐形成背景险恶战争环境(国际干涉势力和国内反叛力量);物质极度匮乏长期的战争给苏俄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渐确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目的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新生政权,同时准备实现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5、巩固工农联盟,恢复和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尽快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社会主义政权内容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大中小企业全面国有化贸易:取消自由贸易农业: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工业: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经济建设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所有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管理体制上:计划经济体制农业上:推动农业集体化运动特点“战时”、“共产主义”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作用(评价)
6、有利于粉碎国内外敌人进攻,保障苏维埃政权;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关系,违背经济规律;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适应了当时俄国国情,以迂回过渡方式找到了一条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最主要)有利于苏俄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国际共产主义特别是中国的经济恢复与改造提供了宝贵经验;未能长期坚持,不久被废除。积极: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消极: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
7、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亚洲部分东亚(中国)中国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中,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东南亚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人发动了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19261927年印尼共产党领导武装起义,遭到镇压1927年印尼民族党苏加诺不合作政策,民族资产阶级掌握领导权越南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西亚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南亚印度人民在甘地和大党的领导下,多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阶段措施结果19201922年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职位;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
8、关;恢复手工纺织和不买英国布;抗税等与英印当局进行斗争,1922年发生暴力事件后,宣布终止运动19301934年向英印当局提出降低地税、废除食盐专卖、取消盐税、实行关税保护、释放政治犯等要求遭到拒绝后,甘地进行“食盐进军”,引发印度各地的抗税斗争,迫使当局答应了甘地的部分要求19401942年发动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英印当局逮捕了甘地和国大党重要领导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谷非洲部分国家代表人物方式结果(影响)埃及民族主义政党华夫脱党领袖扎格鲁尔早期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街垒战和后期护宪运动迫使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保留在埃及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领事裁判权等特
9、权;1922年3月君主立宪国家并颁布第一部宪法;1923年;护宪运动,未获完全成功。摩洛哥里夫地区酋长 克里姆武装起义多次打败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1926年,里夫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埃塞俄比亚皇帝 塞拉西一世游击战争1931年颁布了埃塞俄比亚第一部宪法民族独立运动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拉丁美洲部分阿根廷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甚至筑起街垒与警察战斗。智利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尼加拉瓜时间:1926年。组织者:桑地诺被誉为“人民的良心”“美洲自由的标志”。目标: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斗争对象与方式: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概况:桑地诺的部队与美军及政府军战斗近两百次,迫使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1934年,桑地诺被刺杀。墨西哥背景1917年墨西哥宪法颁布后,进步势力为维护宪法作出不懈努力性质资产阶级性质改革措施对内:推行土地改革、改组国民革命党、发展教育、限制教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对外: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国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影响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