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地理》模拟真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地理》模拟真题一.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地理模拟真题一材料题(江南博哥)根据下面资料,回答1-2题 5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下图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中处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读图回答下题。 1 单选题 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 )。 查看材料A.B.C.D.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宿营地应选择在远离危险地带、地势较高且比较和缓的谷地。5月初东南地区已经有较多的降水,过于靠近河流,容易受山洪的袭击;距河道较远,地势较高且和缓,并处于谷地中,是理想的宿营地;位于陡崖下方,有落石的危险;处于山顶处,夜晚风大气温低。2 单选题 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 )。 查看材料A.B.C.D.正确答案:D
2、 参考解析:观日出应选择地势较高且东方无高大山峰阻挡的地方。图中只有是理想的观日出地点。材料题根据下面资料,回答3-4题 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薄荷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森林茂密。但岛上多座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因此它们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山”。下图为该岛月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回答下题。 3 单选题 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是( )。 查看材料A.森林破坏,石漠化严重B.山坡陡峻,水源难保持C.地势较高,热量条件差D.土层过薄,树木难生长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该岛为热带季风气候,降
3、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高度为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坡度大,遭到强烈侵蚀,土层变薄,有机质含量较少,树木难以生长,只能长草。4 单选题 能够观赏到该岛地面褐色“巧克力”的旅游时间在( )。 查看材料A.12月B.45月C.67月D.910月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由于该岛为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旱雨两季。45月气温高,降水稀少,为旱季,小山上“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巧克力”。来源:http:/www.jnbg.top/p/category/teacher/jszp材料题根据下面资料,回答5-6题 鬼城是指因资源枯竭而被废弃的城市,属于地理学名词。在我国,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出现了城区人口与
4、建成区面积比值(鬼城指数)低于0.5的新城、新区。这些新城、新区居住人口少,也被形象地称为“鬼城”。据此完成下题。5 单选题 关于鬼城(地理学名词)形成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查看材料A.产业结构过于单一B.严重依赖资源开发C.城市环境污染加剧D.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材料中的“因资源枯竭而被废弃”,说明鬼城的形成和严重依赖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片面追逐眼前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关,因此A、B、D三项是鬼城形成的原因,而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6 单选题 鬼城指数低,反映了( )。 查看材料A.逆城市化现象明显B.虚假城市化明显C.城市土地扩张相对过快D.城市人口规模大正确答
5、案:C 参考解析:鬼城指数为城区人口与建成区面积比值,因此指数变低,要么城区人口变少,要么建成区面积扩大。根据题中“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的信息,可知c项正确。城市建成区在扩大,说明城市化进程快,不能说明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虚假城市化的表现是城市化水平(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主要标志)虚高。材料题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于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下图为“二分二至日地球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 单选题 月球探测器着陆时,美国华盛顿(西五区)的时间为( )。 查看材料A.2日7时23分B.2日21时2
6、6分C.3日13时23分D.3日23时26分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美国华盛顿位于西五区,北京位于东八区,故北京时间比华盛顿时间早13个小时。月球探测器着陆时,北京时间为1月3日10时26分,所以华盛顿时间是北京时间减去13个小时,为1月2日21时26分。8 单选题 “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当日,地球位于上图中的( )。 查看材料A.点附近B.点附近C.点附近D.点附近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据图可知,点对应的时间在6月21日(夏至日)与9月23日(秋分13)之间;点对应的时间在9月23日(秋分日)与12月22日(冬至日)之间;点对应的时间在12月22日(冬至日)与3月21日(春分日)之间;
7、点对应的时间在3月21日(春分日)与6月21日(夏至日)之间。“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的发射日是12月8日,在冬至日之前且接近冬至日,所以此时地球位于点附近。材料题下图为“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9 单选题 与乙地相比,甲地布局建筑物的优势是( )。 查看材料A.地形平坦B.距水源近C.植被茂盛D.向阳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甲、乙两地分别布局在河流沟谷两侧的山坡上。甲地位于阳坡,采光较好,而乙地处于阴坡,采光较差。二者所在地等高线疏密情况相似,地形相差不大,都有一定坡度,并且都靠近水源和农田,植被覆盖程度相当。10 单选题 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是( )。
8、查看材料A.B.C.D.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改造之后的等高线和原先的等高线相比,靠近N一侧,也就是海拔相对高的一侧,变得更加密集;而在海拔相对低处即建筑物处变得稀疏;靠近M一侧,即海拔相对更低处,也变得更加密集。因此变化后的地形剖面图应当先是陡坡,再是缓坡,然后再是陡坡,地势整体下降,故B项符合。材料题冻雨是当较冷的冷空气南下遇到暖湿气流时,冷空气像楔子一样插在暖空气的下方,近地面气温骤降到0以下,湿润的暖空气被抬升,并成云致雨,雨滴落到温度低于0的物体上,立刻结成冰并附着在这个物体上的一种现象。下图中曲线是等温面分布(等值距为2)。据此完成11-12题。11 单选题 图示时刻发生冻雨的地
9、点是( )。 查看材料A.B.C.D.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图中0等温面以上、以北区域气温低于0。由题可知,冻雨发生的条件是湿润的暖空气被抬升,成云致雨,且近地面气温低于0:图中,地上空空气湿度大,水汽达到饱和,且气温在0左右,可形成雨滴,同时近地面气温低于0,符合冻雨发生的条件。12 单选题 关于此时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查看材料A.地气压较地高B.地光照较地强C.地风力较地弱D.地受暖气团控制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由图可知,地气温高于地,地冷空气下沉聚集,气压较高,所以地气压低于地。地出现阴雨天气,地是多云天气,因此地光照较地差。地北部由于受山脉阻挡,所以风力较地弱。地明显受冷
10、气团控制。材料题读图文材料,回答13-14题。13 单选题 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 查看材料A.年降水量的差异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C.植被覆盖率不同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甲、乙、丙三地位于同一河谷地带,降水量相同,均为向斜构造。植被覆盖率对地貌的影响较小。由图可知,三地的基岩类型不同,受流水的侵蚀状况有所不同,从而呈现不同的地貌类型。甲、乙两地分别为砂岩和页岩,岩性坚硬,不易被流水侵蚀,分别为谷坡和阶地地貌,而丙地的石灰岩易被流水侵蚀,形成了地表崎岖的喀斯特地貌。14 单选题 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
11、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图中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 查看材料A.间歇性抬升B.持续性抬升C.间歇性沉降D.持续性沉降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位于不同的高度,且均高于现在河流的位置,可见此地经历过地壳抬升和河流下切过程。沉积作用是在地壳相对稳定的时期发生的,且甲乙两地的古河床沉积物高度不同、不连续,所以地壳的抬升不是持续性的而是间歇性的。材料题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的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
12、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5-16题。15 单选题 磷高累积区是( )。 查看材料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读图可知,磷高累积区大致在海拔4000 m左右。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区为四川西部山地,山麓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类型,海拔5000 m左右是雪线,4000 m左右是高山草甸带。所以图中磷高累积区是高山草甸带。16 单选题 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海拔20003000 m处( )。 查看材料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由图可以看出,磷高累积区在海拔4000 m左右
13、处。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海拔20003000 m处,气温较高,生物生产量较高,降水较多,地表径流量较大。由材料可知,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所以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区磷累积量低很可能是因为气温高,土壤含水量较低及存在流水侵蚀。17 单选题 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 )。A.B.C.D.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湖泊体现蓄积作用的时候就是入湖水量大于出湖水量的时候。18 单选题 与上海相比,武汉发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突出的优势在于( )。A.土地价格B.区位与交通C.产业基础D.
14、科技与教育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与上海相比,武汉发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突出的优势就是土地价格低廉。其他三项武汉均不占优势。19 单选题 GIS系统中存储数据主要有栅格和矢量两种方法。下列关于利用栅格和矢量数字模型表达现实的优缺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矢量数据的存储空间大于栅格数据B.栅格数据可以像传统地图上的矢量图形一样被显示出来C.栅格数据可以很容易地实现覆盖的操作D.矢量数据在以图像显示时显示对象的边界将模糊呈现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栅格数据的存储空间大于矢量数据,容易实现覆盖的操作。矢量数据可以像传统地图上的矢量图形一样被显示出来,在以图像显示时显示对象的边界将清晰呈现。20
15、 单选题 下列属于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一组是( )。A.庐山、武夷山、青城山一都江堰、梵净山B.泰山、庐山、黄山、五台山C.泰山、黄山、武夷山、峨眉山一乐山大佛D.黄山、新疆天山、长城、良渚古城遗址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截至2019年7月,我国有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4项,分别为泰山、黄山、武夷山、峨眉山一乐山大佛。21 单选题 下图(a)为某校地理小组设计的校园景观指示牌,下图(b)为校园图局部。读图,回答下题。指示牌在图(b)中的位置是()。A.B.C.D.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A项,距离老校门大于200米,故不符合题意;B项,图中的比例尺是1:100,指示牌距离老校门200米所以图上
16、的距离是2厘米从校园景观指示牌中指示的方向和距离,可判断其位置应在处,故正确;C项,距离老校门小于200米,故不符合题意;D项,距离老校门小于200米,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22 单选题 制作赤道附近地区的地图,一般选择( )投影。A.正轴方位投影B.横轴方位投影C.正轴圆锥投影D.斜轴方位投影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制作极地地区的地图,一般采用正轴方位投影;制作赤道附近地区的地图,一般采用横轴方位投影;制作中纬地区的地图,一般采用正轴圆锥投影或斜轴方位投影。23 单选题 西双版纳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当地喜欢跳孔雀舞、欢度泼水节的民族是()。A.朝鲜族B.藏族C.傣族D.维吾尔族正确答案:C
17、 参考解析: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的清明前后举行。24 单选题 北京时间10点时,新疆乌鲁木齐的学生才开始早读,其原因是()。A.乌鲁木齐在北京的东面B.乌鲁木齐的纬度位置偏高C.乌鲁木齐在北京的西面D.乌鲁木齐的纬度位置偏低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这里主要是地方时不同导致的,主要与经度相关。显然,乌鲁木齐的地方时要比北京晚,是由于在北京的西面,答案是C。25 单选题 气候舒适度主要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相关。下图示意中国4个城市气候舒适度的月变化。读图,回答下题。甲、乙、丙分别是()。A.贵阳、西安、长春B.昆明、海口、哈尔滨C.兰州、上海、沈阳D.南宁、武汉、石家庄正确答案:
18、B 参考解析:甲地全年都比较舒适,特别是夏半年,因昆明四季如春,夏季因地势较高,气候凉爽,所以最舒适:乙地冬季舒适,夏季不舒适,表明该城市位于我国南方,夏季气温太高,冬季气温适宜,应该是海口;丙地城市夏季舒适。冬季不舒适,表明该城市位于我国北方,夏季气温较高,冬季寒冷,应为哈尔滨。故选B。26 简答题画出大气的垂直分层及气温的垂直变化情况,并简述讲解“大气垂直分层”的教学要点。 参考解析:教学要点: (1)大气的垂直分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2)每层大气的范围或厚度:对流层在低纬地区为1718 km,在中纬地区为1012 km,在高纬地区为89 km;平流
19、层为对流层顶至5055 km的高度;高层大气为平流层顶至大气上界。 (3)每层大气的气温变化特点(解释原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大致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热量直接来源于地面辐射)。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上层有臭氧,吸收紫外线增温)。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先下降后上升。 (4)形状:与反写的“3”相似。27 简答题简述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的理解。 参考解析: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旨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
20、,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初中地理教学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需注意以下方面。 (1)初中地理教学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人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与地理有密切的联系。 (2)初中地理教学要与人们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 (3)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日益深刻,地理教学对提高公民环境意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地理课要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为全民行动建设美好的“地球村”做出贡献。28 简答题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问题。(1)说出滨湖地区洪涝灾害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2)简析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参考解析
21、:(1)时间:可能发生在69月(夏秋季节)。原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9月为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29 简答题下图为世界某著名的滨海旅游胜地。读图回答问题。(1)说出图示地区的海岸特点,简析其形成的外力作用。(2)简述该地保护海岸环境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参考解析:(1)特点:基岩海岸,岬湾相连(岬角延伸入海,湾内沙滩面积较大)。作用:岬角向海突出,海水侵蚀作用显著,形成岩岸;湾内风浪较小,海水堆
22、积作用为主,形成沙滩。(2)根据环境容量,确定合理的游客数量;完善环保设施,防止污染,做到合理利用地科学规划;开展海洋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答三点即可)30 简答题阅读关于“锋与天气”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内容标准要求:“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材料二人教版教科书关于“锋与天气”的部分内容。 锋与天气大气中经常发生的阴、晴、风、雨、雪等天气现象,都与天气系统的活动有密切关系。锋、气旋与反气旋是常见的天气系统。 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作气团。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
23、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倾斜的交界面(图2.18),叫作锋面。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叫作锋线。一般把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锋面自地面向高空冷气团一侧倾斜。 由于锋是冷暖气团交界地区,锋面两侧空气的温度、湿度、气压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在锋面移动过程中,根据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的不同,可以将锋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类型。 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当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时,较重的冷气团插入暖气团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图2.19)。暖气团在抬升过程中逐渐冷却,其中水汽容易凝结成云。如果暖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汽,那么可能会带
24、来雨雪天气。冷锋移动的速度较快,常常带来较强的风。冷锋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好。冷锋在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尤其在冬半年更常见。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2)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包括教学内容、师生活动等)并说明设计意图。 参考解析:(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掌握锋面系统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掌握锋面系统的成因及锋面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情况。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锋面示意图分析表示天气现象: 学会利用对比的方法理解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客观认识天气现
25、象;能够从生活实际出发识别锋面系统,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2)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采用谈话法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听到这样一句谚语“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这种说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入本课。 【设计意图】教师用生活谚语来导入新课,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兴趣。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气团的概念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找出气团的概念,并列表对比冷暖气团的性质。自主学习之后,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自学成果,并总结冷暖气团的性质。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既能够让学生了解气团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为后面分
26、析冷锋和暖锋的形成做了铺垫。 2锋的形成及分类 在这一部分,教师用多媒体播放锋面形成的动画,让学生根据动画来绘制出锋面系统的示意图。然后,教师在黑板上边讲边绘并进行锋面特点的讲解,纠正学生绘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深学生对锋面特点的理解。 【设计意图】教师用播放动画的方式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用直观动态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 过渡:在锋面移动的过程中,由于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不同,锋可以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三类。 3冷锋 教师继续采用播放动画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冷锋形成的过程。在观看之前,教师提出三个问题让 学生思考: 冷暖气团相遇时气流是如何运动的? 冷暖气团相遇时会产生什
27、么天气现象? 产生降水时,降水在锋面的什么位置? 学生观看之后,教师请学生上讲台边讲边绘制示意图,说明冷锋的形成过程。学生讲解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理清学生的思路。 教师:冷暖气团相遇时,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如果暖气团中含有较多水汽,就会产生降水。降水在冷锋锋后即冷气团一侧。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看动画和绘制示意图,理解冷锋的形成过程,提高主动探究意识和观察分析能力。接下来学生采用同桌互助的方式,列表对比冷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气温、气压等天气要素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列表对比,学生能够理清冷锋过境产生的一系列天气变化,更清晰地了解冷锋对天气的影响。 环节三:拓展
28、延伸 (在这一环节采用两个小活动进行) 活动一:方法迁移 学生分组讨论暖锋形成的过程,绘制暖锋形成的示意图,讨论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气温、气压等天气要素的变化。讨论之后,教师请小组代表进行汇报,之后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迁移自主学会暖锋的知识。 活动二:知识迁移 教师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释课堂开始的问题,即“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的科学依据。 【设计意图】这样既可以实现首尾呼应,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又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用所学知识解 释生活中的天气现象。 环节四:小结与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课后作业:本节课设计一个分层作业,其中必做作业是列表对比冷锋、暖锋的异同;选做作业是搜集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对天气的影响的实例,下节课分享。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可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分层作业的设置便于教师因材施教,使教师可以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