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保藏原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保藏原理.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食品保藏原理.精品文档.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基本概念 1、 食物是指一切天然存在可以直接食用或经初级加工可供食用的物质。2、 食品是指经过加工和处理,作为商品可供流通的食物的总称。3、 食品工业是指有一定生产规模,相当的动力和设备,采用科学生产和管理方法,生产商品化食品及其它工业产物的体系。4、 食品工程运用食品科学的相关知识、原理和技术手段在社会、时间、经济等限制范围内去建立食品工业体系与满足社会某种需求的过程5、 食品加工现代食品加工是指对可食资源的技术处理,以保持和提高可食性和利用价值,开发适合人类需求的各类食品和工业产物的全过程。6、
2、食品保藏广义: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一切措施。狭义:防止微生物的作用而不会使食品腐败变质的直接措施。 7、 食品保鲜保持食品原有鲜度的措施。第一章 食品加工、制造的主要原料特性及其保鲜 1、 基础原料:是指食品加工、制造中基本的、大宗使用的农业产品,通常构成某一食品主体特征的主要材料。按习惯常划分为果蔬类,畜禽肉类,水产类,乳、蛋类,粮食类等。2、 初加工产品原料:在食品工业中它既是加工产品,具有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又是原料,在食品加工制造过程具有重要的功能,主要指糖类、面粉、淀粉、蛋白粉、油脂等。3、 辅助原料:是指以赋予食品风味为主,且使用量较少的一类食品原料,包括调味料、香辛料等。4、 食品
3、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5、 果蔬细胞:一般由细胞壁、原生质体和液泡等构成: 原生质体:是构成生活细胞的基础物质,包括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质体等几部分。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通过原生质体来实现的。 液泡:是指成熟的细胞内形成的充满汁液的泡状物。细胞液除含有90以上水分外,还含有许多水溶性的糖、有机酸、单宁、植物碱、无机盐、花青素等,使果蔬具有酸、甜、苦、涩等味道。花青素的存在可使果蔬形成不同的颜色。 细胞壁:是由纤维素、果胶物质等构成,对细胞起着保护和巩固的作用。6、 果蔬组织:多细胞植物的各个细胞,因功能上的分工而
4、发生形态、构造上的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群。生理功能相同,形态结构相似的细胞群称为组织。不同的组织构成植物体的各种器官,如根、茎、叶、花、果和种子等。通常根据它们功能和结构的不同分为分生组织和后熟组织:分生组织:具有细胞分裂的能力,依其性质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原生组织、初分组织和次分生组织。成熟组织:为已经分化成熟的细胞,一般没有分裂能力,由于其功能、形态结构不同,又分为保护组织、薄壁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泌组织。7、 果蔬的耐贮性和抗病性:耐贮性是指果蔬在一定贮藏期内保持其原有质量而不发生明显不良变化的特性;而抗病性则是指果蔬抵抗致病微生物侵害的特性。8、 呼吸作用:果蔬呼吸作用的本质是在
5、酶的参与下的一种缓慢地氧化过程,使复杂的有机物质分解成为简单的物质,并放出能量。这种能量一部分维持果蔬的正常代谢活动,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发到环境中。果蔬收获后,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成为新陈代谢的主导过程。9、 呼吸强度:是果蔬呼吸作用强弱的指标,通常以公斤水果或蔬菜小时所放出的二氧化碳毫克数来表示,也可以用吸入氧的毫升数来表示。果蔬在贮藏期间,控制果蔬正常呼吸的最低呼吸强度,是保证果蔬贮藏期限的关键。10、 呼吸商:也称为呼吸系数,是果蔬呼吸特性的指标,即水果蔬菜呼吸过程中释放出的二氧化碳(Vco2)与吸入的氧气(Vo2)的容积比。用RQ表示:11、 呼吸漂移:是指果蔬生命过程中(常压成熟阶
6、段)出现呼吸强度起伏变化的现象,有的果蔬会出现漂移高峰值即呼吸高峰。12、 果蔬的后熟:后熟通常是指果实离开植株后的成熟现象,是由采收成熟度向食用成熟度过度的过程。后熟作用是在各种酶的参与下进行的极其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13、 果蔬的衰老:是指一个果实已走向它个体生长发育的最后阶段,开始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变化,最终导致细胞崩溃及整个器官死亡的过程。14、 果蔬的催熟:利用人工方法加速后熟过程称为催熟。加速后熟过程的因素主要有三点,即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氧气含量及促进酶活动的物质。15、 “发汗”:是指果蔬在贮藏过程中,有时可见果蔬表面凝结水分的现象。发汗的原因是空气温度降到露点以下,过多的水蒸汽
7、从空气中析出而在物体表面凝成水珠。果蔬的发汗,不仅标志着该处的空气湿度极高,也给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造成良好的条件,引起果蔬的腐烂损失。防止出汗的措施是调节适宜的环境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速。16、 休眠:一些块茎、鳞茎、球茎、根茎类蔬菜,在结束田间生长时,其组织(这些都是植物的繁殖器官)积贮了大量营养物质,原生质内部发生深刻变化,新陈代谢明显降低,生长停止而进入相对静止状态,这就是休眠。植物在休眠期间,新陈代谢、物质消耗和水分蒸发都降到最低限度。17、 发芽:休眠的植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就会迅速发芽生长,其组织积贮的营养物质迅速转移,消耗于芽的生长,本身则萎缩干空,品质急剧恶化,以至不堪食用。1
8、8、 水果原料的成熟度与采收:水果都是以果实供食用,根据果实的成熟特征,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采收成熟度、加工成熟度和生理成熟度: 采收成熟度:果实到了这个时期基本上完成了生长和物质的积累过程,母株不再向果实输送养分,果实已充分膨大长成,绿色减退或全退,种子已经发育成熟。这时采收的果实,适宜长期贮藏和长途运输以及作果脯类产品的原料。 加工成熟度:这时果实已经部分或全部显色,虽未充分成熟,但已充分表现出本品种特有的外形、色泽、风味和芳香,在化学成分和营养价值上也达到最高点。当地销售、加工及近距离运输的果实,此时采收质量最佳。 生理成熟度:通常也称为过熟。此时果实在生理上已达到充分成熟的阶段,果肉
9、中的分解过程不断进行的结果,使得风味物质消失,变得淡而无味,质地松散,营养价值也大大降低。过熟的果实不适宜贮藏加工,一般只适于采种。19、 蔬菜的成熟度与采收:蔬菜的采收成熟度难一致,一般多采用以下方法来判断蔬菜的成熟度: 蔬菜表面色泽的显现和变化; 坚实度; 糖和淀粉含量等。20、 肉:动物屠宰后所得的可食部分都叫做肉。肉的成分主要包括水、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维生素和酶等。21、 肉的肉质、嫩度和韧性:肉质(Texture)是指用感官所获得的品质特征,由视觉因素和触觉等因素构成。通常所说的“口感”是通过口腔内的牙、上腭、舌等感觉到的肉的软硬、弹性、脆性、粘度等的综合印象。肉的嫩度是指
10、肉入口咀嚼时组织状态所感觉的现象。与嫩度相矛盾的是肉的韧性,指肉被咀嚼时具有高度持续性的抵抗力。22、 肉的组织结构:在肉制品加工中,肉可理解为胴体,即动物在放血致死后,去毛或皮、去头蹄和内脏后剩下的部分。包括(1)肌肉组织:是肉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在动物体内的比例依不同种类,不同品种而有所不同,通常在畜类中肌肉组织所占的比例约为胴体的5060;(2)结缔组织:是由纤维质体和已定形的基质所组成,深入到动物体的任何组织中,构成软组织的支架;(3)脂肪组织:是决定肉质的第二个重要部分,是由退化了的疏松结缔组织和大量的脂肪细胞所组成,多分布在皮下、肾脏周围和腹腔内;(4)骨骼组织:是动物的支柱,形态各
11、异,均由致密的表面层和疏松的海绵状内层构成,外包一层坚韧的骨膜。骨腔内的海绵质中间充满了骨髓。23、 屠宰:是将活的畜、禽杀死并加工成为原料肉的过程,这种原料肉常称为胴体。24、 肉的僵直:动物死后,肌肉所发生的最显著的变化是出现僵直现象,即出现肌肉的伸展性消失及硬化现象。肌肉的僵直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开始时,肌肉延伸性的消失以非常缓慢的速度进行,称之为迟滞期,随后,延伸性的消失迅速发展,称之为急速期;最后延伸性变得非常小,称之为僵直最后期。25、 肉的成熟:死后的牲畜在僵直后,其肉就开始逐渐变松软,这样的变化称之为僵直的解除或解僵。开始解僵就进入了肉的成熟阶段。26、 肉的腐败:肉的腐败是肉
12、成熟过程的继续,实际上是由外界感染的微生物在肉类表面繁殖所致。肉的腐败将使蛋白质和脂肪等发生一系列变化外,肉的外观也发生明显的改变。色泽由鲜红、暗红变成暗褐甚至墨绿,失去光泽而显得污浊,表面粘,并会产生腐败臭气,甚至长霉。腐败的肉完全失去了加工和食用的价值。27、 乳和乳制品:乳是哺乳动物为哺育子代而从乳腺中分泌出来的一种具有生理作用与胶体特性的生物学液体,是多种成分的混合物。乳制品是指以乳为原料,利用全部或部分成分,通过各种加工工艺而制成的液体、半固体或固体产品。28、蛋:蛋是由蛋壳、蛋白、蛋黄三个部分所组成。各个组成部分在蛋中所占的比重与家禽的种类、品种、年龄、产蛋季节、蛋的大小及饲养有关
13、。 第二章 食品热处理和杀菌 1、 食品热处理是食品加工与保藏中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贮藏期的最重要的处理方法之一。主要作用是杀灭致病菌和其它有害的微生物,钝化酶类,破坏食品中不需要或有害的成分或因子,改善食品的品质与特性,以及提高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可利用率、可消化性等。当然,热处理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对热敏性成分影响较大,也会使食品的品质和特性产生不良的变化,加工过程消耗的能量较大。2、 工业烹饪一般作为食品加工的一种前处理过程,通常是为了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而采取的一种处理手段。烹饪通常有煮、焖(炖)、烘(焙)、炸(煎)、烤等几种形式3、 焙烤焙(Baking)和烤(Roasting)
14、基本上是相同的单元操作,它们都是以高温热来改变食品的食用特性。两者的区别在于烘焙主要用于面制品和水果,而烧烤主要针对肉类、坚果和蔬菜。焙烤也可达到一定的杀菌和降低食品表面水分活性的作用,使制品有一定的保藏性,但焙烤食品的贮藏期一般较短,结合冷藏和包装可适当地延长贮藏期。4、 油炸主要是为了提高食品的食用品质而采用的一种热处理手段。通过油炸可以产生油炸食品特有的色香味和质感。油炸处理也有一定的杀菌、灭酶和降低食品水分活性的作用。油炸食品的的贮藏性主要由油炸后食品的水分活性所决定。5、 热烫又称烫漂、杀青、预煮。主要应用于蔬菜和某些水果,通常是蔬菜和水果冷冻、干燥或罐藏前的一种前处理工序。6、 热
15、挤压挤压是将食品物料放入挤压机中,物料在螺杆的挤压下被压缩并形成熔融状态,然后在卸料端通过模具出口被挤出的过程。热挤压则是指食品物料在挤压的过程中还被加热。7、 热杀菌是以杀灭微生物为主要目的的热处理形式。根据要杀灭微生物的种类的不同可分为巴氏杀菌(Pasteurisation)和商业杀菌(Sterilization)。杀菌的方法通常以压力、温度、时间、加热介质和设备、以及杀菌和装罐密封的关系等来划分,以压力划分可分为常压杀菌和加压杀菌;杀菌的加热介质可以是热水、水蒸气、水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以及火焰等。8、 湿热杀菌以蒸气、热水为热介质,或直接用蒸汽喷射式加热的杀菌法。利用热能转换器(如锅炉)
16、将燃烧的热能转变为热水或蒸汽作为加热介质,再以换热器将热水或蒸汽的热能传给食品,或将蒸汽直接喷入待加热的食品。9、 常压杀菌主要以水(也有用水蒸汽)为加热介质,杀菌温度在100或100以下,用于酸性食品或杀菌程度要求不高的低酸性食品的杀菌。杀菌时罐头处于常压下,适合于金属罐、玻璃瓶和软性包装材料为容器的罐头。杀菌设备有间歇式和连续式的。10、 高压蒸汽杀菌利用饱和水蒸汽作为加热介质,杀菌时罐头处于饱和蒸汽中,杀菌温度高于100,用于低酸性食品的杀菌。由于杀菌时杀菌设备中的空气被排尽,有利于温度保持一致。在较高杀菌温度(罐直径102mm以上,或罐直径102mm以下温度高于121.1)时,冷却时一
17、般采用空气反压冷却。杀菌设备有间歇式和连续式的,罐头在杀菌设备中有静止的也有回转的。回转式杀菌设备可以缩短杀菌时间。11、 高压水煮杀菌利用空气加压下的水作为加热介质,杀菌温度高于100,主要用于玻璃瓶和软性材料为容器的低酸性罐头的杀菌。杀菌(包括冷却)时罐头浸没于水中以使传热均匀,并防止由于罐内外压差太大或温度变化过剧而造成的容器破损。杀菌时需保持空气和水的良好循环以使温度均匀。杀菌设备主要是间歇式的,但罐头在杀菌时可保持回转。软罐头杀菌时则需要特殊的托盘(架)放置软罐头以利于加热介质的循环。12、 空气加压蒸汽杀菌是利用蒸汽为加热介质,同时在杀菌设备内加入压缩空气以增加罐外压力、减小罐内外
18、压差。主要用于玻璃瓶和软罐头的高温杀菌。杀菌温度在100以上,杀菌设备为间歇式。其控制要求严格,否则易造成杀菌时杀菌设备内温度分配不均。13、 火焰杀菌是利用火焰直接加热罐头,是一种常压下的高温短时杀菌。杀菌时罐头经预热后在高温火焰(温度达1300以上)上滚过,短时间内达到高温,维持一段较短时间后,经水喷淋冷却。罐内食品可不需要汤汁作为对流传热的介质,内容物中固形物含量高。但由于灭菌时罐内压较高,一般只用于小型金属罐。此法的杀菌温度较难控制(一般以加入后测定罐头辐射出的热量确定)。14、 热装罐密封杀菌是对装罐前的食品进行热处理,然后趁热立即将食品装罐密封,利用食品的余热完成对密封后罐头的杀菌
19、或进行二次杀菌,达到杀菌要求后再将罐头冷却。主要用于汁酱类酸性食品的杀菌。杀菌设备多用管式或片式,对装罐容器的清洁无菌程度要求较高,密封后多将罐头倒置,以保证对罐盖的杀菌。15、 预杀菌无菌装罐(包装)是使食品在预杀菌过程中达到杀菌要求,然后冷却至常温,在无菌的状态下装入经灭菌处理的无菌容器中并进行密封(封罐)。多用于液态和半液态食品的杀菌。预杀菌在热交换器中完成,时间短。无菌装罐可在无菌包装设备或系统中完成,是一种连续的高温短时或超高温瞬时杀菌方法。适用于软性包装材料和金属、塑料容器。16、 DT值(指数递减时间(Decimal reduction time):是热力致死速率曲线斜率的负倒数
20、,可以认为是在某一温度下,每减少90活菌(或芽孢)所需的时间,通常以分钟为单位。由于热力致死速率曲线是在一定的热处理(致死)温度下得出的,为了区分不同温度下微生物的D值,一般热处理的温度T作为下标,标注在D值上,即为DT。17、 TDT值(热力致死时间(Thermal death time)在某一恒定温度(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将食品中的一定浓度的某种微生物活菌(细菌和芽孢)全部杀死所需要的时间(min),一般用TDT值表示,同样在右下角标上杀菌温度。18、 F值F值又称杀菌值,是指在一定的致死温度下将一定数量的某种微生物全部杀死所需的时间(min)。19、 Z值当热力致死时间减少1/10或增
21、加10倍时所需提高或降低的温度值,一般用Z值表示。Z值是衡量温度变化时微生物死灭速率变化的一个尺度。20、 TRT值(热力指数递减时间):在某特定的热死温度下,将细菌或芽孢数减少到10n时所需的热处理时间,。它是指在一定的致死温度下将微生物的活菌数减少到某一程度如10-n或1/10n(即原来活菌数的1/10n)所需的时间(min),记为TRTn,单位为分钟,n就是递减指数。21、 酸性食品(Acid food)指天然pH4.6的食品。对番茄、梨、菠萝及其汁类,pH4.7,对无花果,pH4.9,也称为酸性食品。22、 低酸性食品(Low acid food)指最终平衡pH4.6,aw0.85的任
22、何食品,包括酸化而降低pH的低酸性水果、蔬菜制品,它不包括pH4.7的番茄、梨、菠萝及其汁类和pH4.9的无花果。23、 酸化食品(Acidified foods)是指加入酸或酸性食品使产品最后平衡pH4.6和aw0.85的食品。它们也被称为酸渍食品。在加工食品时,可以通过适当的加酸提高食品的酸度,以抑制微生物(通常以肉毒杆菌芽孢为主)的生长,降低或缩短杀菌的温度或时间,此即为酸化食品。24、 罐头冷点罐头加热时,该点温度变化最慢,常作为代表罐头容器内食品温度变化的温度点。加热时该点的温度最低(此时又称最低加热温度点,Slowest heating point),冷却时该点的温度最高。热处理时
23、,若处于冷点的食品达到热处理的要求,则罐内其它各处的食品也肯定达到或超过要求的热处理程度。25、 热力致死时间热力致死时间曲线是采用类似热力致死速率曲线的方法而制得的,它将TDT值与对应的温度T在半对数坐标中作图,则可以得到类似于致死速率曲线的热力致死时间曲线(Thermal death time curve)。26、 阿累尼乌斯方程反映热破坏反应和温度关系,即反应动力学理论。27、 温度系数Q值描述温度对反应体系的影响。Q值表示反应在温度T2下进行的速率比在较低温度T1下快多少,若Q值表示温度增加10时反应速率的增加情况,则一般称之为Q10。28、 非热杀菌杀菌过程中食品温度并不升高或升高很
24、低,既有利于保持食品中功能成分的生理活性,又有利于保持色、香、味及营养成分。非热杀菌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杀菌和化学杀菌。非热物理杀菌是采用物理手段(如电磁波、压力、光照等)进行杀菌,化学杀菌则是通过化学试剂来达到杀菌的作用。29、 超高压(UHP)杀菌技术是指将密封于弹性容器内的食品置于水或其它液体作为传压介质的压力系统中,经100MPa以上的压力处理,以达到杀菌,灭酶和改善食品的功能特性等作用。30、 高压脉冲电场 (PEF) 杀菌是利用强电场脉冲的介电阻断原理对食品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具有处理时间短、能耗低、传递快速、均匀等优点,因而有望广泛地用于食品杀菌。31、 脉冲强光杀菌是用连续的宽带光
25、谱短而强的脉冲,抑制食品和包装材料表面、透明饮料、固体表面和气体中的微生物。32、 磁力杀菌是处于实验开发阶段的非热杀菌技术。研究表明,采用6000的磁力强度,将食品放在N极与S极之间,经过连续摆动,不需加热,即可达到100%的杀菌效果,对食品的成分和风味无任何影响。可运用于饮料、调味品及各种包装的固体食品。33、 感应电子杀菌是以电为能源的线性感应电子加速器所产生的电离辐射导致微生物的DNA和细胞发生变化,进而钝化和杀死有害微生物。34、 半导体光催化杀菌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应用到了杀菌领域,尤其是水的深度处理方面,开辟了杀菌领域新天地。这种杀菌是通过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电子的得失而导致的结果。因
26、而控制合适的光催化条件,就能达到良好的杀菌效果。35、 超声波灭菌超声波对传声媒质的相互作用,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足以起到杀灭和破坏微生物的作用,而且能够对食品产生诸如均质、催陈、裂解大分子物质等多种作用,具有其它物理灭菌方法难以取得的最佳效果,从而提高品质,保持功能成分不受破坏。36、 紫外线杀菌是用紫外线照射物质,使物体表面的微生物细胞内核蛋白分子构造发生变化而引起死亡。37、 电阻杀菌技术是利用电流通过食品时,食品中的极性分子在电极极性的高频变化下,不断地旋转摩擦而产生热量,达到杀死活菌体的作用。第三章 食品的低温处理与保藏 1.食品的低温处理是指食品被冷却或被冻结
27、,通过降低温度改变食品的特性,从而达到加工或贮藏目的的过程。2.冷却又称为预冷,是将食品物料的温度降低到冷藏温度的过程。3.空气冷却法采用空气作为冷却介质来冷却食品物料。空气来自制冷系统,进入冷却室,一般采用鼓风机使冷却室内的空气形成循环,保证温度均匀。4.真空冷却法是使被冷却的食品物料处于真空状态,并保持冷却环境的压力低于食品物料的水蒸气压,造成食品物料中的水分蒸发。5.水冷却法是将干净水(淡水)或盐水(海水)经过机械制冷或机械制冷与冰制冷结合制成冷却水,然后用此冷却水通过浸泡或喷淋的方式冷却食品。6.冰冷却法是采用冰来冷却食品,利用冰融化时的吸热作用来降低食品物料的温度。7.冷却过程中的冷
28、耗量是指冷却过程中食品物料的散热量。8.低温冷害是指当冷藏的温度低于果蔬可以耐受的限度时,果蔬的正常代谢活动受到破坏,使果蔬出现病变,果蔬表面出现斑点、内部变色(褐心)等9.回热:冷藏食品在冷藏结束后,一般应回到正常温度进行加工或食用。温度回升的过程称为冷藏食品的回热。10.冻结点(Freezing point)是指一定压力下液态物质由液态转向固态的温度点。含有溶质的水溶液会导致“冻结点下降”,下降值与溶液中溶质的种类和数量(即溶液的浓度)有关。一般所指的溶液或食品物料的冻结点是它(们)的初始冻结温度。11.低共熔点溶液或食品物料冻结时在初始冻结点开始冻结,随着冻结过程的进行,水分不断地转化为
29、冰结晶,冻结点也随之降低,这样直至所有的水分都冻结,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水(溶剂)达到共同固化,这一状态点被称为低共熔点(Eutectic point,Cryohydric freezing point)或冰盐冻结点。12.冻结过程是指食品物料降温到完全冻结的整个过程。13.冻结曲线是描述冻结过程中食品物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14.冻结速率(Freezing velocity)是指食品物料内某点的温度下降速度或冰锋的的前进速度。15.空气解冻法采用温热的空气作为加热的介质,将要解冻的食品物料置于热空气中进行加热升温解冻。16.水或盐水解冻法属于液体解冻法,可以采用浸渍或喷淋的形式进行。17.
30、冰块解冻法冰块解冻法一般是采用碎冰包围欲解冻的食品物料,利用接近水的冻结点的冰使食品物料升温解冻。18.板式加热解冻法是将食品物料夹于金属板之间进行解冻,此法适合于外形较为规整的食品物料。19.微波解冻法微波解冻法是将欲解冻的食品置于微波场中,使食品物料吸收微波能并将其转化成热能,从而达到解冻的作用。20.高压静电解冻法高压静电解冻法是用1030kV的电场作用于冰冻的食品物料,将能转变成热能,从而将食品物料加热。21.板式冻结法(Plate freezing)是最常见的间接接触冻结法。它采用制冷剂或低温介质冷却金属板以及和金属板密切接触的食品物料。这是一种制冷介质和食品物料间接接触的冻结方式,
31、其传热的方式为热传导,冻结效率跟金属板与食品物料接触的接触状态有关。22.直接接触冻结法又称为液体冻结法(Liquid freezing),它是用载冷剂或制冷剂直接喷淋或(和)浸泡需冻结的食品物料。可以用于包装和未包装的食品物料。23.TTT是指时间-温度-品质耐性(Time-Temperature-Tolerance),表示相对于品质的允许时间与温度的程度。用以衡量在冷链中食品的品质变化(允许的贮藏期),并可根据不同环节及条件下冻藏食品品质的下降情况,确定食品在整个冷链中的贮藏期限。第四章 食品的干燥 1.干燥是指在自然条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使食品中水分蒸发的过程。2.吸附等温线:在一定温度下
32、,反映食品物料中水分活性与水分含量关系的平衡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一般呈S形,非线性)。3. 空气的相对湿度在计量法中规定,湿度定义为“物象状态的量”。日常生活中所指的湿度为相对湿度,rh表示。总言之,即气体中(通常为空气中)所含水蒸气量(水蒸气压)与其空气相同情况下饱和水蒸气量(饱和水蒸气压)的百分比。4. 湿(干)球温度与外部隔热的系统内气体与液体接触,气体传导给液体一定的热量,其受热液体部分蒸发,气体的温度,湿度以及液温均无变化时的液温(tw)为其时的气体状态的湿球温度。即其时的气体温度(t)为干球温度5. 温度较高的气体其所含水蒸气也较多,将此气冷却后,其所含水蒸气的量即使不发生变化,相
33、对湿度增加,当达到一定温度时相对rh达到100%饱和,此时,继续进行冷却的话,其中一部分的水蒸气将凝聚成露。此时的温度即为露点温度(Dew Point Temperature)。6. 干燥曲线:是干燥过程中食品物料的平均湿度W脱(整体湿度)和干燥时间(t)间的关系曲线7. 干燥速率曲线:是干燥过程单位时间内物料湿度的变化(dW脱 /dt),与该时间物料湿度W脱的关系曲线8. 食品温度曲线:是干燥过程食品物料温度(t食)和干燥时间(t)的关系曲线9. 表面硬化是食品物料表面收缩和封闭的一种特殊现象。10. 物料内多孔性的形成:快速干燥时物料表面硬化及其内部蒸汽压的迅速建立会促使物料成为多孔性制品
34、。11. 晒干:利用太阳光的辐射能进行干燥的过程12.风干:利用湿物料的平衡水蒸气压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压差进行脱水干燥的过程。13.流化床干燥是另一种气流干燥法,干燥物料由多孔板承托。干燥过程物料呈流化状态,即保持缓慢沸腾状,故也称沸腾床干燥。14. 喷动床干燥又称喷泉床干燥,利用气体夹带使物料形成循环运动,在干燥器的扩大部分物料呈沸腾状态进行干燥,可用于干燥、造粒、冷却、混合、粉碎以及反应等过程。15. 传导干燥是指湿物料贴在加热表面上(炉底、铁板、滚筒及圆柱体等)进行的干燥16. 回转干燥又称转筒干燥,多用于含水分比较少的颗粒状物料干燥。17. 真空干燥是指在低气压条件下进行的干燥。18 .
35、 红外及远红外干燥也称热辐射干燥。是由红外线(包括远红外线)发生器提供的辐射能进行的干燥。19 . 微波干燥:利用微波在食品材料中的穿透性、吸收性,使食品电介质吸收微波能,在内部转化为热能,从而水分蒸发,达到干燥目的。20. 冷冻干燥又称升华干燥,是指干燥时物料的水分直接由冰晶体蒸发成水蒸气的干燥过程。21. 干制品的压块是指在不损伤(或尽量减少损伤)制品品质下将干燥品压缩成密度较高的块砖。22. 复原性指干制品复水后恢复原来新鲜状态的程度,是衡量干制品品质的重要指标。第五章 食品浓缩和结晶 1.自然起晶法是指澄清的过饱和溶液达到一定的过饱和度(不稳区)时,自发成核的过程。2.刺激起晶法过饱和
36、溶液受到一些其它因素的干扰而刺激成核,也称外界干扰诱导起晶。3.晶种起晶法也称为投种起晶法。是在较低过饱和度(亚稳区)时投入一定重量和大小的相同溶质的晶粒,由于受晶浆中存在宏观晶体的影响而形成晶核的方法。4.晶核的形成速率(Nucleation rate)单位时间内在单位体积的晶浆中或溶液中生成新粒子的数目。5.晶体生长在过饱和溶液中已有晶核形成或加入晶种后,以过饱和度为推动力,晶核(或晶种)长大的现象。6.结晶速率单位时间(min)内在单位面积(m2)上结晶的溶质(mg)。7.冷却法结晶使溶液冷却降温或控制其它条件,使溶液成为过饱和而析出结晶8.蒸发法结晶使溶液在常压或减压下蒸发浓缩,而形成
37、过饱和溶液,借溶剂蒸发使溶液浓缩而结晶的方法。9.真空结晶法是使溶剂在真空下快速蒸发而绝热冷却,以冷却及去除一部分溶剂的浓缩这两种效应来产生过饱和度。10.冷冻浓缩是利用冰和水溶液之间的固液相平衡原理的一种浓缩方法。11.超滤应用孔径为1.020.0nm(或更大)的半透膜来过滤含有大分子或微细粒子的溶液,使大分子或微细粒子在溶液中得到浓缩的过程称之为超滤浓缩。12.电渗析电渗析是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利用一种特殊膜(称为离子交换膜)对离子具有不同的选择透过性而使溶液中阴、阳离子与其溶剂分离。 第六章 食品的微波处理技术 1.微波(microwave)是指波长约1m10mm的电磁波,常分为米波、厘米
38、波、毫米波和亚毫米波四个波段。2.穿透深度可以表示介质对微波能的衰减能量的大小。3.功率穿透深度De 是指功率从材料表面衰减至表面值的1/e(大约37)时的距离4.半功率穿透深度D1/2是指功率衰减一半时的距离5.微波干燥利用湿物料的快速体积加热而产生的附加显热,诱导湿气向表面扩散,有利于用较经济的常规技术来抽走和排除湿气,达到干燥目的。6.微波膨化是利用微波加热的特性(内部加热),促使食品内部水分的相变和气体的热压效应原理,使食品内部水分快速升温汽化、增压、膨胀,并依靠气体的膨胀力和物料的质构变化,形成网状多孔结构。7.微波解冻利用微波能在低温下的穿透力较强,及冰的介电特性特点进行解冻处理。
39、第七章 食品的辐射保藏 1.食品辐照是指利用射线照射食品(包括原材料),延迟新鲜食物某些生理过程(发芽和成熟)的发展,或对食品进行杀虫、消毒、杀菌、防霉等处理,达到延长保藏时间,稳定、提高食品质量目的的操作过程。2.同位素一种元素的原子中其中子数(N)并不完全相同,若原子具有同一质子数(Z)而中子数(N)不同就称为同一元素的同位素。3.放射性同位素不稳定同位素衰变过程中伴有各种辐射线产生,这些不稳定同位素称为放射性同位素。4.放射性强度又称放射性活度,是度量放射性强弱的物理量。5.放射性比度 将一个化合物或元素中的放射性同位素的浓度称为“放射性比度”,也用以表示单位数量的物质的放射性强度。6.
40、吸收剂量:被照射物质所吸收的射线的能量称为吸收剂量。7.剂量率是指单位质量被照射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所吸收的能量。8.剂量当量是用来度量不同类型的辐照所引起的不同的生物学效应,其单位为希(沃特) 第八章 食品的腌渍、发酵和烟熏处理 1.腌渍保藏是指让食盐或糖渗入食品组织内,降低其水分活性,提高其渗透压,或通过微生物的正常发酵降低食品的pH值,从而抑制腐败菌的生长,防止食品的腐败变质,获得更好的感官品质,并延长保质期的储藏方法。2.干腌法又称撒盐腌制法,它是利用干盐(结晶盐)或混合盐,先在食品表面擦透,使之有汁液外渗现象(腌鱼时则不一定先擦透),然后层堆在腌制架上或层装在腌制容器内,各层间还均匀地撒
41、上食盐,依次压实,在外加压力或不加压力的条件下,依靠外渗汁液形成盐液进行腌制的方法。由于开始腌制时仅加食盐不加盐水,故称干腌法。3.湿腌法又称为盐水腌制法。它是将食品原料浸没在盛有一定浓度食盐溶液的容器设备中,利用溶液的扩散和渗透作用使腌制剂均匀地渗入原料组织内部,直至原料组织内外溶液浓度达到动态平衡的一种腌制方法。4.注射腌制法是进一步改善湿腌法的一种措施,为了加速腌制时的扩散过程,缩短腌制时间,最先出现了动脉注射腌制法,其后又发展了注射腌制法。5.发酵通常是指有氧或缺氧条件下糖类或近似糖类物质的分解。6.烟熏是在腌制的基础上利用木材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烟气熏制食品的方法。它可赋予食品特殊风味
42、并能延长其储藏期。7.冷熏法是指制品周围熏烟和空气混合的温度不超过22的烟熏过程。8.热熏法是指制品周围熏烟和空气混合气体的温度超过22的烟熏过程称为热熏9.液熏法又称为湿熏法或无烟熏法,它是利用木材干馏生成的木醋液或用其他方法制成烟气成分相同的无毒液体,浸泡食品或喷涂食品表面,以代替传统的烟熏方法。第九章 食品的化学保藏 1.化学保藏就是在食品生产和储运过程中使用化学制品(食品添加剂)提高食品的耐藏性和达到某种加工目的。2.防腐剂广义凡是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活动,延缓食品腐败变质或生物代谢的化学制品都是化学防腐剂,也称抗菌剂。狭义狭义的防腐剂是指经过毒理学鉴定,证明在使用范围内对人体无害,可直
43、接添加到食品中的化学物质。不包括有防腐作用的调味品,如食盐、糖、醋、香辛料等。3. 生物防腐剂是指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代谢产物中提取的物质,也称天然防腐剂,是食品防腐剂开发的主要方向。4.食品抗氧(化)剂是防止或延缓食品氧化变质的一类物质。5.脱氧剂又称为游离氧吸收剂(FOA)或游离氧驱除剂(FOS),是一类能够吸除氧的物质。第十章 食品的包装 1.食品包装是指用合适的材料、容器、工艺、装潢、结构设计等手段将食品包裹和装饰,以便在食品的加工、运输、贮存、销售过程中保持食品品质或增加其商品价值。2.包装材料是指用于包装食品的一切材料,包括纸、塑料、金属、玻璃、陶瓷、木材及各种复合材料以及由它们所制成的各种包装容器及辅助品。3.包装容器是指将食品完全或部分包装,以作为交货单元的任何包装形式,也包括包装纸。4.食品标签是指预包装食品容器上的文字、图形、符号以及一切说明物。5.陶瓷是利用自然界的粘土(陶土)等材料,经加工调制成形、干燥、装饰和施釉、烧制而成的器物。6.无菌包装是指将预杀菌(无菌)的产品在无菌条件下充填到无菌的包装容器中,随后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包装密封(封口)的全过程。7. 罐头的二重卷封通常靠头道卷封(使罐盖卷曲边和罐身翻边相互钩合)和二道卷封(将罐盖身钩紧压在一起,并将盖钩皱纹压平,使密封胶很好地分布在卷边内)组合的二次卷边操作来完成。因此也称为二重卷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