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操作的有效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操作的有效性.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操作的有效性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操作的有效性专题教研论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操作的有效性第九小学 石灵敏自上学期开始,市教研室组织开展了小学数学学生动手操作有效性的专题研究,我校教师也积极参与了其中。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准备、研究交流、课堂实践,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动手操作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是学生充分体验知识建构过
2、程的重要方法,对学生“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专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渐被全校教师所接受,动手操作也成了学生在课堂上乐此不疲的事情,数学课堂也因为增添了学生动手操作而发生巨大的变化。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氛围也更加活跃了。可是透过一些课堂教学的表面现象,我们也发现,有的教师忽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一味地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出现了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操作。有的课表面上热热闹闹,内在却非常虚,华而不实。这样的动手操作往往流于形式,停留表面,缺乏动手操作的实效性。下面我就结合这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针对如何让动手操作凸显有效性,更加有利于学生发展这个问
3、题,谈谈本人的一些想法。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确定动手操作的必要性。动手操作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着其它学习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动手操作。所以教师在课前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科学体系和逻辑结构,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从而确定动手操作的必要性,避免动手操作流于形式。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高年级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清晰地明白长方体的特征,花了很多时间让学生摸摸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说一说。实际上,有不少同学根本没有经过操作,就直接在操作报告单填上了正确的结论。课后就有同学反应,生活中早就接触过长方体,它的特征不需
4、要操作也很容易归纳出来。正是由于教师忽略了学生的知识起点,没有认真思考问题是否适合通过操作来帮助理解,这样的动手操作往往是低效的,对达成教学目标起不到什么作用,不仅会让学生对其厌烦,降低学生的兴趣,还得不偿失。二、明确操作的要求,加强动手操作的针对性。小学生天性好动,他们的注意力经常会带有随意性和情绪性,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影响。在他们动手操作过程中,经常会被操作的物体形状、颜色所吸引,转移注意力,按自己的兴趣去摆弄需要操作的物体,导致操作活动与教学内容脱节。所以在学生操作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恰当的问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明确操作的要求,知道自己将要探究和思考的问题是什么?该怎样动手? 为什么要
5、这样做?这样才能很好的克服操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例如在“图形的旋转”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清楚的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我先准备了一个大的圆形塑料片,上面画有非常漂亮的风车图案,然后问,这个图形好看吗?想不想知道它是怎么得到的?接着让学生分小组拿出事先准备的A、B、C、D四张四分之一的圆形,问图形B是怎样通过图形A得到的?图形C和D呢?提出问题之后再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动手操作。因为操作要解决的问题很具体,目的性非常明确,所以学生在操作时非常专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操作欲望,得到的效果就比较好。三、合理设计操作过程,确保动手操作的实效性。在任何活动之前都必须设计好合理的程序,
6、要注意做好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如确定先做什么,后再什么,需要哪些材料。如果是小组合作进行的活动还需要进一步地分工合作,明确各人的责任,还要强调如何互相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操作活动的实效性。例如在二年级 “认识角”的教学中,一位老师是这样让学生进行操作的:第一个操作活动,从实物或者实物图形中找一找角,让学生初步建立起角的表象;第二个操作活动是让学生动手折一折角,再摸一摸角尖,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操作过程,加深体验,逐步由具体的感知中抽象出角的概念;第三个环节是认识角的各个组成部分名称;第四个操作是做角与画角;第五个环节再次回到现实中比一比角的大小,例如操作剪刀、红领巾等,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加深对角的
7、理解,促进角的几何概念的形成。这五个认识角的操作环节让学生经历了由具体实物到抽象概念,又把概念应用在实物中的过程;让学生在操作中得到感知和体验,在丰富的感知和体验基础上形成了概念;再在初步建立起概念的基础上,让概念来指导操作,在实物中比较角的大小。这样的操作过程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也凸显了知识合理的建构过程。四、让操作与思维同行,发展操作活动的逻辑性。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操作活动必须与思维活动同时进行,才能促使外显的动作过程和内隐的思维过程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帮助学生把直观感知内化为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操作的目
8、的不是为了操作而操作,而是借助操作活动,让学生按一定的逻辑思维逐步发现知识建构规律,形成新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在动手操作的过程,应该伴随着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总结、归纳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这样才能促使操作活动得到提升,成果得到提炼,体现出动手操作的科学性。比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我在学生掌握了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一般方法后,再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促进他们求异创新思维的发展。我的第一问题是画出150度的角,大多数学生都能依照所学的知识借助量角器和三角板很快画出来。在此基础上,我再提出相关问题:“不用量角器,只有三角板你能准确地画出这个角吗?”学生此刻就会带着问题再次进行动手
9、操纵,很快就发现了:用三角板的直角和一个60度的角拼起来画出150度的角。这时我再次抛出问题:还有不一样的想法吗?学生的探求欲望再次被引发出来,又一次投入到操纵活动中,通过不断的思索、实践,学生终于找到了方法:用一个平角减去一个30度的角也可以得到150度的角。通过这种问题的层层递进,让动手操作伴随着思维活动逐步得到深化,这样不仅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操作活动的意义也得到了提升,对于学生后续发展也更有价值。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注重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去尝试解决新问题,探求新知识,更要注重操作活动的实效性,教师必须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明确操作的要求,合理设计操作过程,让操作与思维同行,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使动手操作成为学生智力发展的源泉,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操作的有效性,真正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作用。 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