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单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单元教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单元教案.精品文档.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课 题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制 作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诗歌鉴赏的方法,抓住意象,发挥想像,品味诗歌意境,领会作者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情感。2、方法与过程: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鉴赏方法与流程探究诗歌意境,学会运用“置身诗境”和“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体味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把握诗歌内容,抓住诗歌意象,想像诗歌意境,分析诗歌情景之间的关系,进
2、而把握思想情感。教学难点自如贯彻运用“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找准诗歌意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美。教学方法朗读背诵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课时安排8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课堂活动单元学习要点:1、诵读2、掌握意象、意境两个概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 3、通过联想和想象,赏析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体味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境中景、理、情。 4、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要求的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对诗人生平和为人的探究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要在鉴赏本诗词的基础上拓展开来,比较全面和深入地了解作者和词风等文学常识,为今后的诗歌学习作好知识的积累。5、情景结合的基本方式
3、即景抒情直抒胸臆寄情于景情景相生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这一鉴赏诗歌的方法,可以说我们已经掌握了打开鉴赏古代诗歌的一扇大门;而在本节课,我们将打开另一扇大门:学习另外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二、检查预习1、置身诗境:通过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得到审美的享受。2、缘景明情: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三、教师引导鉴赏实例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1、吟诵
4、感悟2、把握意象:月、乌、霜、江枫、渔火、寒山寺、钟声、客船。3、想象与联想4、品味意境、把握诗情明确:描绘了一幅秋夜寒江图:秋天的夜晚,月亮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枫树与渔火映衬着独自愁眠的诗人;远处山寺传来的钟声让孤寂的诗人心烦意乱。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意境,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愁”-羁旅之愁四、 方法总结:吟诵感悟 把握意象发挥想象与联想品味意境、把握诗情五、自主赏析合作发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相应题目。题李世南画扇蔡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注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
5、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坞:w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参考答案】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秋风萧瑟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六、教师点评赏析情况七、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内容,特别留心鉴赏方法的实践性流程。2、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鉴赏方法自主赏析春江花月夜。第二、三课时 春江花月夜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无论是浪迹天涯的游子,还是空待闺中的思妇;抑或是征战沙场的将士人们抬头望
6、月,总是心有感慨,或倾注爱恨,或寄托悲欢因而浩瀚的诗海中从来不乏优美的写月诗篇在众多吟诵明月的诗歌中,有一篇被人称为“孤篇盖全唐”,那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二、自读诗文,整体感知思考:这首诗题为春江花月夜,作者具体写了哪些内容?三、赏析美景、把握情感(一)赏析美景1、抓意象春江、明月、花林、流霜、白沙、江天 2、 运用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再现画面3、概括景物特点月夜特点:幽美、朦胧、静谧、澄澈、空灵4、方法指导:鉴赏写景诗,不仅要捕捉画面,感悟美景,还要了解把握景物特点,把握诗人情思(二)品悟月下哲理1、提出思考:面对美景,作者有怎样的感慨? 明确:作
7、者独立江畔,看到那轮孤月,引发了对宇宙人生的思索2、探究研讨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在面对美好河山,优美风光时都会思考宇宙与人生(老师补充资料:曹植: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张若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学生讨论交流,比较前三位与张若虚对宇宙人生思考的异同明确:相同:感慨宇宙永恒不同:前三位感慨人生短暂,但张若虚礼赞人类生生不息,生命永恒3、诵读诗文4、方法指导:缘景明情,比较鉴赏(三)体悟月下情思1、解读诗歌情感 方法指导:缘景明情 景物:孤独的明月 漂浮不定的白云 相思的游子思妇人物:思妇:离愁牵挂 游子:寂寞思归 似
8、乎景亦含情,睹月思人,融情与景,借月抒怀2、拓展:中国人的明月情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总结月亮意象的含义:思归怀人,离愁别恨5、反复吟诵,在读中再次感受游子思妇相思四、鉴赏小结全诗以月为线索,将月与江、月与花、月与夜、月与人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春江花月夜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对永恒的宇宙人生哲理的思索以及对人间至真至纯的爱情的讴歌,意境清新邈远五、美读诗文分析诗歌之后,学生对这首诗在景,理,情三部分的感情变化有很明确的把握教师引导他们感受诗歌跌宕起伏的音乐美就顺理成章六、课堂总结她是朦胧的美,悲伤而轻盈;她是清纯的美,宁静而空灵;她是跨越时空
9、的感动,她是穿透千年的哲思,她就是春江花月夜七、作业布置自读,背诵全诗第四课时 夜归鹿门歌一、导语 山水田园,宁静清幽,安抚了多少疲惫的心灵,又成就了多少不朽的诗人? 从东晋的陶渊明到南朝的谢灵运,再到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成为最为灵动秀美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一起再次感受田园之美。二、 置身诗境 自由朗读,并找出诗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句。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句: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鹿门月照开烟树 岩扉松径长寂寥景物描写赏析方法:1、从意象入手,把握景物特点;2、从关键词入手,分析其妙处;3、从手法入手,分析其用意;4、展开想象,再现诗句所描绘的画面;5、调动
10、积累,从其他诗文中找相似的描写进行类比。 抓意象:第一组:山寺 钟声 渔梁渡头 (热闹喧哗)。第二组:月光 烟树 岩扉 松径(宁静寂寥) 扣字词:争:描写了日落黄昏,山寺晚钟悠悠,人们在渔梁渡头争渡回家的热闹、纷扰景象开:山路上,夜月悬空,依稀望见朦胧的树影,好一派淡雅、清幽、空明的山林景色。 析手法: 对比:两幅图景,一动一静,两种归途,两种生活。想象再现:渔梁争渡图:薄暮时分,江水苍茫,汉江水面暮霭沉沉。远处群山隐隐,晚钟悠悠。渔梁渡头,挤满了大小船只和熙来攘往的行人。夜归鹿门图:山路蜿蜒,月悬夜空,“我”踏着小径,轻攀石门,看月色朦胧,听松涛阵阵,不知不觉来到昔日庞德公栖隐的山林。联想类
11、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林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三、缘景明情小组合作探究: 将诗中景物与其他各句结合起来,探究诗人情感以及情感与景物之间的联系。开头两句与三、四句联系:世人回村,诗人乘舟归鹿门,超然物外的洒脱情怀。五、六句之间的联系:“忽到”二字写诗人徜徉山路,陶醉其间,与大自然化为一体的忘我自得之情。七、八句之间的联系: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诗人悠然自得,与山林为伴,以明月为友,心灵也应似山般幽静,月般空明吧。此时的“幽人”即隐逸之士,既指隐居鹿门以采药为生的庞德公,
12、也指诗人自身。前四句与后四句的联系:两幅图景,江边和山中,渔梁争渡的热闹喧哗与鹿门隐居的宁静寂寥,一动一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归途,时空流转中,实质上是诗人从尘杂世俗到寂寥隐逸道路的写照。诗歌情感:全诗营造了幽美恬淡的意境,表现了宁静洒脱,悠然自得的隐逸生活情趣。四、 拓展延伸归嵩山作王维(唐代)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探究任务: 1、赏景。诗中选取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探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情与景有何联系? 【赏景】 清川、长薄、流水、暮禽四种意象营造一幅宁静淡雅的画面; 荒
13、城、古渡、落日、秋山四种意象营造出了一种苍茫凄清的意境。【探情】 出发时安详从容,途中一度凄清悲苦,最后淡泊宁静,可见诗人对归隐是积极向往的,感到闲适自得。抒发了隐逸山林的恬淡闲适之情。 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意境悠远。补充:孟浩然的“隐逸” 隐逸有他的传统,一般地说是消极出世。但孟浩然的隐逸,除了为应试做准备外,本身也有积极入世的意义。这是一种姿态,一种方式。这种隐逸可以造成声誉,于进、于退都有利,跟求仕进的打算是不矛盾的。这种隐逸,心情幽雅,充满了幻想和期望五、 课后探究: 请同学们课后搜集王孟的山水田园诗,并试着用“至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进行赏析,从中探究王孟及中国文人的隐逸情怀。第五
14、、六课时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 导入 余光中有诗写得好“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大家说他写谁呢?请学生谈谈对李白的了解。 二、 解 题 吟:诗体名称,属于歌行体。特点: 1、篇幅较多,容量大。 2、平仄没有近体诗那样严格。 3、用韵较灵活,可一韵到底,也可几句转一韵。 4。以七言为主,杂有长短句式。 三、作者及文章背景(高效课堂p26) 四、文本赏析1. 听朗读正音,疏通诗意2. 置身诗境(1) 第一段从哪些方面写天姥山?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 第二段集中描写了梦游中的哪些景?这些景又有怎样的特点?月夜渡湖 特点 幽雅别致著屐登山 特点 壮观雄奇
15、山中奇景 特点 光怪陆离仙人登场 特点 和睦富丽(3)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境?诗人的心情如何?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离奇变幻、五彩缤纷的梦境。 诗人徜徉其间,心神完全解放,无忧无虑,“心颜”大开,幸福无比。3. 缘景明情梳理文章思路,结合最后一段体会作者情感。梦游之由(起) 叙述梦游之景(观) 描写梦游之吟(叹) 议论、抒情 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全诗的中心意思。这是由梦醒后的徘徊失望引出的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当中有对人生的伤感,逃避现实、消极处世的一面,也有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后者更是主要的感情。4.艺术手法构思奇特。全诗以游仙为构思的出发点,借天姥山的高峻和有关传说,虚构出一个与
16、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照的神仙世界,以此表达诗人对自由、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写出他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想象丰富。神话传说和对自然山川的真实体验融合在一起,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夸张,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语言灵活,形式错落,富有节奏感,通俗平易,兼用长短句,打破了“七言”的束缚。五、总结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豪迈奔放,想象丰富,夸张大胆。六、作业: 1、课外读李白。 2、完成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整理(文常、注音、重点实词、名句鉴赏)。第七课时 登岳阳楼一、 导入 古时登高之作,不外乎两类,一是着重绘景,以景娱情,多是乐景、思情;二
17、是借景抒情,景为表,情为里,情为主,景为辅。岳阳楼,乃古岳州巴陵城西门楼也。“下瞰洞庭,景物广阔”,自唐以来,即负盛名,为历代迁客骚人登临赋咏之所。唐大历三年春,杜甫由夔州出三峡,在湘江一代漂泊。当时“史乱”已平,王朝盛景不再,内忧外患接踵而来,诗人一面感叹国事日衰,一面哀叹自己飘零无根,所以一登之下,“湖山归眼,忧乐到心”有说不出的况味。二、 背诵全诗三、 自主赏析。1. 参照注释疏通诗意 假如你是作者杜甫,现在登上岳阳楼,请将你所见所想完整呈现给大家。2. 思考完成课后一、二题。四、 评价,完善五、 总结六、 作业完成高效课堂相关习题。第八a课时菩萨蛮一、导入新课 你印象中的江南是什么样子
18、? 白居易也曾赞美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今天我们来欣赏花间词派代表作家韦庄赞美江南的词作菩萨蛮,感受美丽江南。二、关于作家作品(高效课堂p30)三、 背诵全诗四、 自主赏析1. 参照注释疏通诗意2. 说说韦庄笔下的江南和你想象中的江南的差别,想想看为什么有这些差别?3. 思考完成课后第三题。五、 总结六、 作业运用“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方法赏析“推荐作品”本单元知识点梳理学生归纳整理笔记。教师提问:什么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师引导学生落实方法描述画面(想象)把握意境(概括特点)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合作探究1. 诵读全诗2. 运用“以意逆志,知
19、人论世”方法,解读把握诗歌内容。3. 把握意象:月、乌、霜、江枫、渔火、寒山寺、钟声、客船。4. 想象与联想品味意境5. 把握诗情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背诵写月名句学生边读边把握诗歌的内容月下美景月下哲理月下情思学生范读教师引导其他学生划出写景的句子,并找出所写景物学生想象并描述月下美找出感慨的诗句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教师提问情与景有何关系?学生讨论交流,自由发言方法提示:关于“明月”意象的象征意义教师范读学生再自读揣摩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赏析方法找景物,置身诗境,想象 渔梁渡头的景象。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合理分工,发言人做好讨论结果归纳整理。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自主探究。借助“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的方法,充分发挥想象力。学生畅谈自己对李白的了解认识。师生相互补充纠正。教师引导学生“咬文嚼字”解题,补充文体知识,多媒体展示。学生参照高效课堂p26,先“知人论世”,疏通诗意,再置身诗境,发挥想象力,感受景物特点,然后根据景物,把握作者情感。学生根据教师的自读提示,自主赏析。互相评价,纠正。教师适时点拨。学生畅谈自己所见或所想的江南景象,并概括其特点。学生根据教师的自读提示,自主赏析,落实方法。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