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必修 3 第二单元第 5 课杜甫诗三首导学案知识链接杜甫档案: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两次会见李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天宝十四年, 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安史之乱爆发,只身投奔在灵武即位的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押到沦陷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
2、姓的苦难。至德二年,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授官左拾遗。 不久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因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 举家西行,最后到了成都, 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代宗大历五年,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代表作蜀相客至春夜喜雨绝句二首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南逢李龟年天末怀李白月夜忆舍弟兵车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月夜旅夜书怀,“三吏”“三别”等。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
3、,是“千古绝唱”,称誉杜甫是“诗学宗师”“诗圣”。杜甫诗三首都是作者流寓夔州时所作,都作于秋天,都是律诗其中秋兴八首(其一)和登高直接写到了秋景秋思,融入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忧伤,身世的感慨,沉郁厚重。秋兴八首(其一)教学目标:1 赏析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2 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教学重难点:把握诗歌意象和诗歌情感的有机联系,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教学课时:一课时知识链接公元 759 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 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
4、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秋兴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学(教)反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在流寓四川的年月里,它时刻关心着国家形势,盼望“安史之乱”早日平息,国家与百姓能够重归安宁。可是,事与愿违,“安史之乱”虽与763 年被平定,但国家的形势却仍不稳定,回纥、吐蕃等民族自是兵强马壮,不时侵略唐境,吐蕃还于 763 年一度攻占了都城长安;而唐朝内部在平定“安史之乱”战争中作大的军阀也拥兵割据,对朝廷
5、构成了威胁。国运威迫,犹如四季之在暮秋,杜甫为此而深感忧虑。在寓居四川的近十年里,杜甫历经流离,备尝艰辛,身心憔悴不堪。“布衾多年冷似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即是他在此期间处境穷困和心境凄惨的真实写照。他日夜想回归故乡,却始终无法实现愿望。写此秋兴时,他已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来日无多,叶落归根之想更为迫切。正是在此种悲人生之秋和国运之秋的心境下,他写下了秋兴这首诗。一、课前预习1、读通字句,查阅不认识的字词读音并反复朗读。 2、整体感知:理解诗意,用诗意化的语言解读诗歌。二、课堂探究(1)杜甫的律诗有个特点,一般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前两联中,作者写了哪些秋景?这些秋景有什么特点
6、?枫树林、巫山巫峡、江间波浪、夔州风云等;凋零衰败的枫树林、萧瑟阴森的巫山巫峡、汹涌连天的江水、密布天地之间的夔州风云,整体上营造了一种阴沉萧森的意境(2)诗歌的后两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感伤自己的身世和倾诉思乡思亲的衷曲;(“他日泪”是多年来的艰难岁月;“泪”字托出焦灼无奈的思乡之情;用一个“孤”字传说出漂泊无依的苦况以“丛菊两开”、“孤舟一系”的图景,表现出思乡之情的深沉浓烈和欲归不得的无奈与凄伤)忧国伤时之感;(为远方的游子或戍边的将士制作寒衣,因此捣衣声是人间的秋声,是国家的秋声;由诗人的颠沛流离可见当时百姓生活的不幸)3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试以本诗的颔联为例来分析本诗情
7、与景的和谐统一“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很好地做到了情景的和谐统一波浪汹涌,仿佛天也翻动;巫山风云,下及于地,似与地下阴气相接前一句由下及上,后一句由上接下波浪滔天,风云匝地,秋天萧森之气充塞于巫山巫峡之中我们感到这两句形象有力,内容丰富,意境开阔诗人不是简单地再现他的眼见耳闻,也不是简单地描摹江流湍急、夔州风云、三峡秋深的外貌特征,诗人捕捉到它们内在的精神,而赋予江水、风云某种特征这就是天上地下江间到处是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不见天日这就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极度不安,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学(教)反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8、 - - -第 2 页,共 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郁郁不平,也象征了国家局势的变易无常和危危不安的前途两句诗把峡谷的深秋,诗人个人身世以及国家丧乱都包括在里面。4杜甫的诗歌语言十分含蓄,咀嚼起来耐人寻味试就颈联为例,分析其语言上的特色答案:“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上句之“两开”,既前应“丛菊”,表明客居夔州已两度春秋;又下启“泪”字,暗示两年之中时时都盼东归故园,然而心愿始终无法实现,每见菊花开绽就潸然落泪不仅如此,上、下两句还一语双关:“丛菊两开”既谓花开有时,又见出时光流走;“一系”既伤归乡无期;又见出人迹滞留;“他日泪”是果,“故园心”是因两句诗词语平易而涵蕴丰厚,句法奇异而旨
9、意错综对偶工稳而文气流荡,笔墨老成,炉火纯青三、当堂检测:背诵诗歌咏怀古迹(其三)教学目标:1、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2、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3、通过讨论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及思考。【教学重点】赏析诗歌,体会感情。【教学难点】理解寓意,把握主旨。【教学时数】 1 课时知识链接:1背景补充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这个时候,安史之乱虽然已经结束
10、,但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2诗题介绍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言律诗,这五首诗是诗人游江陵、夔州一带,访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蜀先主庙、武侯祠,因古迹怀古人并自我伤感而作,一气贯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为一组诗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的同时,诗人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3. 关于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内容:国家国运衰
11、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手法: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借古抒怀赏析咏史怀古诗的步骤:弄清史实: 要写的古人古事是怎么样的?体悟感情: 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古事,诗人表现出什么态度?分析技巧: 这种态度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一、课前预习1. 本诗是诗人咏怀昭君之作,请查阅历史上昭君出塞历史事件,了解事件的背景和意义。2. 有节奏的反复朗读诗歌, 结合注释准确理解诗句的意思,揣摩体会诗歌形象中所蕴含的情感。3. 结合昭君故事,试着把诗歌改写成优美的散文片段4. 朗读诗歌过程中的疑惑:二、课堂探究:1.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怨恨(昭君之怨)2. 咏
12、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昭君诗人绝代佳人,入宫见妒才华横溢,入朝见妒画图省识,远离汉宫不分忠佞,无辜遭贬身死异国,环珮空归漂泊西南,有家难归(千载之怨)(深沉怨恨)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因为昭君的身世正暗合了诗人的人生经历。昭君在汉宫时,因为奸佞小人的从中作梗,得不到皇帝的宠幸,远嫁塞外,死后也没有归葬故里;诗人自己也是因为忠贞于
13、朝廷而遭到排挤,加上时局的动荡不安,以至于漂泊在外,不能回到故乡,处境与昭君何其相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似。所以说是“悲昭君以自悲也”。不过诗人只是从形象落笔,不发抽象的议论, 但“独留青冢向黄昏”“环城空归夜月魂”的昭君的悲剧形象却是跃然纸上。)3、诗歌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试做简析。借事抒情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怨恨。三、达标检测1. 赏析诗句:赏析“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一去”对“独留”,“一”与“独”同义互
14、文,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可见,昭君是多么孤独!“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连”对“向”,“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朔漠”对“黄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它是那样的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 消化不了, 为什么?青冢有恨啊!一年年、一天天,向人们展示着千古的悲哀!就这么两句工整的对偶,内涵却相当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凄凉与冷落,一句
15、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2. 背诵课文。登高教学目标1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教学课时:一课时知识链接:1.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
16、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这首诗是他55 岁时所作,三年之后他病逝。2沉郁顿挫沉郁顿挫,是诗歌的内容与形式的风格特点,说的是杜甫的诗歌风格。“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郁”,“沉”即深,深刻,深厚;“郁”,即“积”,凝重,含蓄。指诗歌思想感情上的丰富深厚,不是指思想上的消极、压抑、忧愁。“顿挫”指语言上的凝练沉着,以节奏徐急相间,音调上的抑扬顿挫和旋律的铿锵跌宕,形成一种动人心魄的音乐美。沉郁顿挫连在一起就是说感情特别深厚而又无法一下倾吐出来,仿佛有个东西梗塞其间,几经反复后,这种感情终被表现
17、得淋漓尽致了。3联系解题重阳节,本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是与亲人一同登高祈求长寿的日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理解“登高”的含义重阳节,登高祈寿,怀念亲人,思念家乡,抒发感情。一、课前预习1.诵读(要求:把握音准,注意语速、停顿,把握感情)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二、课堂探究1. 本诗是诗人登高之作,诗人写了哪些景物?从这些景物中可以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情感?作者又用了哪些手法?1. 景物:风、天、猿啸、渚、沙、鸟飞、落木、长江(四句八景,语言凝练)2. 情感:悲凉、悲壮风急:秋气逼人,使人感到非常冷,同时使人心里感到凄凉天高:在
18、广阔的天地间,更使人感到渺小和孤独猿啸哀:为景物蒙上了一层悲怆、凄凉的色彩渚清沙白:颜色上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鸟飞回:为何是盘旋着的鸟?可能因为风大,风的猛烈,其实诗人的处境与在急风中低徊盘旋的鸟是何等的相似啊!落木萧萧下:落木即落叶。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而纷纷飘落的叶子让人感觉似乎所有的树木都进入了生命的秋季,这肃杀之景不得不使身心交瘁的诗人想到自己的处境,自己的人生也进入了秋季!由此自然感慨生命的短暂啊!在动荡的社会中,诗人就像这飘零的落叶,四处漂泊,而黄叶飘落,落叶归根,可是诗人却在他乡,年老了却没有回乡,这更添了一层悲凉之情!不尽长江滚滚来:落叶给人生命短暂之感,那么长江呢?这亘古如斯、日
19、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便给人时间无穷之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在无穷、永恒的时间前,更显得诗人的渺小!3. 手法:情景交融、景中有情2. 诗人的这四句诗向我们描绘一幅苍凉而壮阔的秋日图,在这幅图里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作者的悲情!可是诗人悲什么?(请从诗歌颈联、尾联中找一找, 用笔画一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最好在每句诗中找出两个,可以和前后左右的同学交流交流)1. 离家多年,有家难归“作客”:寄居别处,漂泊他乡(区别于“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做客人)“常”:(时间上)说明诗人经常漂
20、泊他乡,多年漂泊他乡“万里”:(空间上)离家万里,有家难归(交通不发达,诗人的潦倒处境)“悲秋”:季节上给人悲凉的感觉2. 晚年多病,孤苦无依“百年”即暮年,此时诗人已经55 岁“多病”在多年的漂泊生活中,诗人身患肺病等多种疾病“登台”即登高;古人登高常在九月九日重阳节,带上亲朋好友,而此时诗人却是独自一人!诗人的朋友高适、救济他的朋友严武等都已经离开人世,诗人此时孤苦一人漂泊在外!3. 国事艰难,壮志难酬“艰难”国事艰难,或者也可以指人生艰难。(此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四年,可是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这对于杜甫来说是一件极其悲痛的事情!)“苦恨”是非常恨,诗人恨国家仍然动荡不安,恨自己已经人到暮年,
21、不能为国家效力,恨自己壮志难酬啊!这种被很使自己的两鬓白发都增多了。4. 人生潦倒,销愁无途“潦倒“可以指人生潦倒,可是人生潦倒又何尝不是国事艰难所赐呢!国难家愁一齐堆积在诗人胸中无法释怀,诗人选择喝酒解愁!但是却可能因病不能喝,可能因穷困潦倒“新停浊酒杯”,那么这种愁苦、悲愁排泄不了,只能郁积心头!3. 本诗借悲秋之景抒发悲秋之情,请大家读一读, “悲秋”二字在诗中有几层含义?季节之秋人生之秋国事之秋2. 小结在苍茫的天地之间,秋风猛烈地吹向一个登上高处的孤苦老人,两岸的猿似乎要将诗人郁积在心头的悲凉之情全部啼啸出来,急风中的飞鸟低徊寻找着落脚点,这又多么像流浪他乡的诗人的化身啊!此时诗人郁
22、积在心头的悲苦又像这落叶和江水一般,难排不尽,驱赶不绝,此情此景达到了交融的最高境界!而诗人又为何如此悲苦?因为国难家愁,因为诗人对国家、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达标检测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每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凋零/ 尾大不掉萧瑟/ 哀猿长啸丛菊/ 流水淙淙B.砧板/ 饮鸩止渴潦草/ 穷困潦倒朔漠/ 横槊赋诗C.千载/ 怨声载道江渚/ 锱铢必较明妃/ 杞人忧天D.歌曲/ 是非曲直和诗/ 群山万壑霜鬓/ 文质彬彬答案 :C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解 析 :A项 ,分 别 读
23、di o/di o,xi o/xi o,c ng/c ng;B项 ,分 别 读zhn/zh n,lio/lio,shu /shu ;C项, 分别读 zi/z i,zh /zh ,f i/q ;D项 , 分别读 q/q ,h /h ,b n/b n。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百年多病独登台B.万里悲秋常作客C.人事音书漫寂寥D.分明怨恨曲中论答案 :D 解析 :A 项中的“百年”借指晚年,B 项中的“万里”指远离故乡,C 项中的“人事”指交游 , 均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不同。而D项中的“怨恨”指不满与仇恨的情绪, 古今相同。3 下列诗句 , 从修辞手法看 , 不是
24、对偶的一项是( ) A.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B.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C.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D.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答案 :C 4 下面是杜甫一首题为“宿江边阁”的小诗, 中间两联语序已乱, 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暝色延山径 , 高斋次水门。,。,。不眠忧战伐 ,无力正乾坤。孤月浪中翻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薄云岩际宿A.B.C.D.答案 :B 解析 : 这是一首律诗, 中间两联要对仗, 最后一字要押韵, 还要注意整首诗的起承转合问题。综合起来看,B 项最恰当。【拓展阅读】杜甫一生,几乎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安史之乱之后的中国大地,被他看了个够。他与李白很
25、不一样,李白常常意气扬扬地佩剑求仙,一路有人接济,而他则只能为了妻小温饱屈辱奔波,有的时候甚至像难民一样不知夜宿何处。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他创造了一种稀世的伟大。那就是,他为苍生大地投注了极大的关爱和同情。再小的村落,再穷的家庭,再苦的场面,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静静观看,细细倾听,长长叹息,默默流泪。他无钱无力,很难给予具体帮助,能给的帮助就是这些眼泪和随之而来的笔墨。一种被关注的苦难就已经不是最彻底的苦难,一种被描写的苦难更加不再是无望的泥潭。中国从来没有一个文人,像杜甫那样用那么多诗句告诉全社会,苦难存在的方位和形态,苦难承受者的无辜和无奈。因此,杜甫成了中国文化史上最完整的“同情语法”
26、的创建者。后来中国文人在面对民间疾苦时所产生的心理程序,至少有一半与他有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人是可塑的。一种特殊的语法能改变人们的思维,一种特殊的程序能塑造人们的人格。中国文化因为有过了杜甫,增添了不少善的成分。在我看来,这是一件真正的大事。与这件大事相关的另一件大事是,杜甫的善,全部经由美来实现。这是很难做到的,但他做到了。在他笔下,再苦的事,再苦的景,再苦的人,再苦的心,都有美的成分。他尽力把它们挖掘出来,使美成为苦的背景,或者使苦成为美的映衬,甚至干脆把美和苦融为一体,难分难解
27、。试举一个最小的例子。他逃奔被擒而成了叛军的俘虏,中秋之夜在长安的俘虏营里写了一首思家诗。他在诗中想象,孩子太小不懂事,因此在这中秋之夜,只有妻子一人在抬头看月,思念自己。妻子此刻是什么模样呢?他写道: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这寥寥几字,把嗅觉、视觉、触觉等感觉都调动起来了。为什么妻子的鬓发湿了?因为夜雾很重,她站在外面看月的时间长了,不能不湿;既然站了那么久,那么,她裸露在月光下的洁白手臂,也应该有些凉意了吧?这样的鬓发之湿和手臂之寒,既是妻子的感觉, 又包含着丈夫似幻似真的手感,实在是真切之极。当然,这种笔墨也只能极有分寸地回荡在灾难时期天各一方的夫妻之间,如果不是这样的关系,这样的
28、时期,就会觉得有点腻味了。我花这么多笔墨分析两句诗,是想具体说明,杜甫是如何用美来制服苦难的。顺便也让读者领悟,他与李白又是多么不同。换了李白,绝不会那么细腻,那么静定,那么含蓄。但是,这种风格远不是杜甫的全部。“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白帝城门水云外,低身直下八千尺”;“向来皓首惊万人,自倚红颜能骑射”;“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这样的诗句,连李白也要惊叹其间的浩大气魄了。杜甫的世界, 是什么都可以进入,哪儿都可以抵达的。你看, 不管在哪里,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就是他的无限空间。正因为这样,他的诗歌天地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不仅在内容上是这样,而且在形式、技法、风格上也是这样。他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既承接着他之前的一切,又开启着他之后的一切。人世对他,那么冷酷,那么吝啬,那么荒凉;而他对人世却完全相反,竟是那么热情,那么慷慨,那么丰美。这就是杜甫。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