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2复习纲要.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4096790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 页数:84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必修2复习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地理必修2复习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必修2复习纲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必修2复习纲要.doc(8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地理必修2复习纲要地理必修2复习纲要地理必修2复习纲要1.1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2、 “世界60亿人口日”: 1999年10月12日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时 期人口变化特点原 因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极其缓慢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多,前期人口增长快,后期人口增长缓慢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

2、条件改善,寿命提高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非洲,最小欧洲)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原因分析今后变化趋势典型国家举例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增长缓慢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

3、育观念的转变等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俄罗斯、德国、日本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很多国家实施人口控制措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模式特 点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图1.6)9、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不足1%,已进入

4、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世界: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中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已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1.2人口的空间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2、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记忆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3、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4、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迁移原因特 点19世纪以前1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2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开辟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二战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定居

5、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欧洲由迁出地变为迁入地,拉丁美洲由迁入地变为迁出地)5、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图1.9)迁移原因特点迁移方向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1计划经济体制2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1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2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西北和东北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改革开放政策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1 内地到沿海2 山区到平原3 农村到城市4 贫困地区到发达地区、“民工潮”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综合反映。(自然因素中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

6、源是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因素中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是最主要的;政治因素中政策、政治变革及战争等最主要)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1.3人口的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理解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人口数量。2、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制约因素:资源(是首要因素,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3、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有:乐观者、悲观者和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4、合理人口容量概念:记忆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

7、宜的人口数量。(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紧迫性表现:记忆日益严峻的人口过快增长问题、人口城市化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6、 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记忆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7、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16亿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理解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会导致同一种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2、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

8、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记忆3、功能区比较理解记忆城市功能分区特征位置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占城市用地的40%60%出现了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化中高级住宅区城市的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低级住宅区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商业区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和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条状分布工业区工业企业集聚而成。这些企业专业化程度高,有很强的协作性。市区外缘、干线两侧(靠河流、铁路、公路)4、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记忆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图2.6)5、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

9、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理解记忆8、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强BC工业付租能力最强9、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记忆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10、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理解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一定规模后: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为了降低成本、

10、保护环境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记忆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以下为县城、建制镇等依据:城市人口规模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理解城市等级低,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3、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理解记忆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

11、形平坦开阔。4、城市等级体系:记忆 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5、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理解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德国南部为例)6、中心地理论理解前提:环境几乎一样的平原地区,人口分布均匀,区域的运输条件一致分离的圆形服务范围 相切的服务范围 六边形的服务范围 一个高等级城市周围总是分布有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次一级的城市在高一级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六个顶点上) 一个高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级低的城

12、市服务范围 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2.3城市化1、城市化的含义理解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三个特点:城市数目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2、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记忆推力: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动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全,交通便利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记忆4、城市化的意义:记忆城市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5、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记忆城市

13、化阶段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展趋势常见的问题初期阶段25%30%以下,低缓慢缓慢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确中期阶段30%70%,较高迅速快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后期阶段70%以上,高缓慢,甚至停滞继续增大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等6、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比较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水平低;发展不合理;处于初期和中期加速阶段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处于后期成熟阶段(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近代城市化的国家)7、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记忆表现:改变生物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减少;生产、生活排放的有害物质,造成环境污染;改变地表地下水的水质、水

14、量和运动状态;改变局部小气候,出现城市“热岛”现象。来源危害大气污染城市居民生活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污染物有煤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铅等有害物质,污染空气,危害健康(伦敦烟雾事件、光化学污染、酸雨)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质变坏,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繁殖(骨痛病等)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白色污染、废旧电池等)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社会活动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危害人体健康8、如何建设“生态城市”:记忆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环境污染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

15、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天人合一”)3.1农业的区位选择1、农业生产活动的概念:记忆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2、农业区位的含义:理解记忆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联系3、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记忆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机械、科技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是市场因素。4、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决策者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记忆5、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理解(P43活动题)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气候因素)千烟洲立体农业(地形

16、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市场和政策)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土壤因素)大城市公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交通因素)6、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理解记忆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利用科技改造自然因素例子:培育良种促进农业发展(袁隆平杂交水稻、橡胶树种植范围的扩大);改善局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大棚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使世界农业出现专业化和地域化7、农业地域的含义:记忆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8、澳大利亚混

17、合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自然区位条件:气候暖湿,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劳动力丰富;生产方式、技术先进10、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特征:记忆(图3.9)生产结构:耕作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牧羊)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分布: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及作物记忆(图3.11)分布:亚洲的季风区(东亚、东南亚、南亚都有分布)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作物:水稻为主(水稻的习性:好暖喜湿)2、季风水田

18、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气候以季风为主,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长地势平坦,适宜水田管理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人多地少,稻米是当地人民喜爱的主要食粮,导致粮食需求量大水稻生产的历史悠久(7000年历史)3、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记忆 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学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原因:季风气候区,水旱灾害频繁)4、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及作物记忆 (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作物:小麦、玉米经营方式:一般是家庭经营(我国东北和西北也有,是国营的。)5、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降水丰富等)交通运输便

19、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农业科技先进6、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记忆(图3.15)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及生产对象记忆 (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生产对象:美国、阿根廷牧牛;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养羊2、大牧场放牧业特点记忆: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3、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记忆(图3.16)气候温暖,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离海港近,交通便利4、潘帕斯牛肉的市场扩展到

20、欧洲,得益于海上冷冻船的发明。5、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措施记忆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开辟水源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研究6、乳畜业的分布及农产品记忆概念: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分布:北美洲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也有)生产对象:奶牛;产品:牛奶及乳制品。6、乳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图3.20、3.21)气候温凉、潮湿,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城市化水平高,生活习惯影响,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7、乳畜业的主要特点记忆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从经济

21、利益看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工业特点布局原则举例原料导向型工业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接近原料产地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市场导向型工业产品部便长途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接近市场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工业动力导向型工业需消耗大量能量接近火电厂或水电厂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工业劳动力导向型工业需投入大量劳动力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技术导向型工业技术要求高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工业区位的选择:1、 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的发展。辽宁鞍钢,接近原料

22、、燃料产地,(煤炭来自黑龙江、山西,铁矿来自当地)上海宝钢接近消费市场,(煤炭来自安徽淮南、山西,铁矿来自澳大利亚、印度、巴西等国,得益于巨型矿石运输船的出现)两地共同的区位条件:接近消费市场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19世纪,靠近大煤田,如德国鲁尔区;20世纪初开始,靠近大铁矿,如包钢、武钢、鞍钢;二战后,沿海消费区布局,如宝钢,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2、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选择(图4.6)工业部门污染类型区位选择水泥厂,酿造厂污染空气工厂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季风区的垂直郊外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污染水源污水排放口要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化工厂,炼

23、油厂污染大气,污染水源综合以上两条发电厂,钢铁厂污染空气,固体废弃物污染污染空气综合以上的,固体废弃物污染要远离居民区和农田东亚如我国冬季夏季西欧如英国居南亚如印度工业区3、政策: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在内地建立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主要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国防的需要)西部建设纺织工业中心。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我国沿海地区工业的大发展,到21世纪初我国对西部地区的大开发。4、个人偏好的影响:大批华侨和海外华人在家乡投资办厂(乡土情感);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4.2工业地域的形成一、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1工业联系工序上的工业的联系第一种是甲企业的产出是乙企业的投入。如纺纱织布印

24、染服装制造。同一工厂中不同工序之间的联系也属于这种联系方式,如生产流水线。A部门B部门C部门D部门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D部门C部门B部门A部门基础设施和廉价劳动力有些工厂相互之间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却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工厂之间这种空间联系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等,如某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不同工业企业2、工业集聚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近距离地聚集起来,形成工业集聚现象。工业的集聚的优点:可以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获得规模效益。还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节约建设投资。3工业

25、地域工业地域的概念: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我们称之为工业地域。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地域按照不同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两类: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主要是以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既有与前者相同的类型,也有在共同的基础设施条件吸收下,不同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工业地域的性质工业地域按照发育程度的不同,分为两类: 发育程度较低的工业地域(如食品工业),以当地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主,工业联系简单、规模小、工厂少。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域(如钢铁工业区),工业联系复杂、工业地域面积大、协作企业多、生产规模大,往往能够形成重要的工业城市。我国鞍山钢城城、大庆石油城、湖北十堰汽车

26、城。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1、工业分散:例如,体积小、重量轻、价格昂贵的电子元器件与电子产品组装工厂之间可以相距较远。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其各种零部件生产厂家也可以分布在许多地方,甚至形成跨地区、跨国的网络企业。如福特汽车生产。2、形成条件: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为工业的地域联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更使工业的地域联系如虎添翼。4.3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一、传统工业区1、主要分布: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2、传统工业区的特征一般是在丰富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

27、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3、面临问题: 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等。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70年代以后开始衰落,之后许多国家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改造。二、鲁尔区的发展、衰落与整治(读课本图)1发展的区位条件: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较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交通、广阔的市场2衰落的主要原因20世纪50年代以后,经济开始衰落,其原因是:生产结构单一,长期局限于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部门。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3综合整治措施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总体规则:调整工业结

28、构与布局、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环境。P67活动题三、新工业区的概念、分布概念:新兴工业区是指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发达国家的一些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灵活多变的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主要分布:在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以及美国“硅谷”等,日本的“硅岛”(九州岛)四、意大利新兴工业区(读课本图)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主要条件(图4.15)当地条件:大批廉价劳动力;小城镇用地用水方便;交通运输方便国际条件: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国内条件发达的信贷体系意大利高度开放的经济 政府的大力支持2发展特点工业区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传统工业区生产规模以中小企业为

29、主以大型企业为主主要工业部门轻工业重工业生产过程分散集中生产资本集中程度低高工业分布分散在小城镇或农村 集中布局3独特的发展模式: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如:萨索洛瓷砖工业小区的生产销售服务网络 (P70活动题)五、美国“硅谷”(读课本图4.19)1高技术工业的特点:(P71)从业人员水平具有较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增长速度比传统工业快得多,并且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产品更新换代周期较短。研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较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2崛起的区位条件:位置优越,环境优美。位于旧金山市东南部,西临太平洋,东临圣弗朗西斯科湾,北靠海岸山脉。气候宜人。这里属于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捷。邻近旧金山的航空港

30、,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全世界的人才高地。集聚大量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如斯坦福大学。市场稳定:国防部的军事订货(特殊的条件!)占“硅谷”总产值的40%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5.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1、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运输方式优点缺点铁路运输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公路运输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水路运输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

31、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大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管道运输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货物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煤浆及其它矿浆。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昼夜不停,运量很大。管道运输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2、 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趋势: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集装箱(专业化)优点:节省包装和仓库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保证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3、各种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联合,各种交通运输线(如铁路、公路、航道)、点(如港口、车站、航空港)交织

32、,形成了不同形成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分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及不同地域的综合运输网。(见课本P80图)交通运输的基本要素:点和线,受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的影响和制约。3、南昆铁路的建设(南宁昆明)(P8081)东起广西南宁,西至云南昆明,北接贵州红果意义:可以把西南内陆的资源优势同沿海地区区位优势结合起来带动、繁荣沿线地区的经济,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团结南昆铁路建设的决定因素:自然 、经济、社会、技术我国国内科技含量最高的铁路之一。 (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沿途经过喀斯特地貌)4、交通条件对聚落

33、空间影响表现在: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主要交通干线(铁路、公路、道路等)扩展,这些交通干线也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如株洲“火车拉来的城市”、日本筑波。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如清末大运河的淤塞使扬州衰落;浙江省嘉兴市的城市形态的变化。5、商业网点:(图5.8、5.9)山区平原人口密度小大交通不便,线路稀少,运输方式单一便捷网点密度小大网点规模小大形态小商店或流动摊点商业中心分布城市几何中心(市场最优),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环路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交通最优)变化电子商务、电视购物集镇也是在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交通线路的改变也常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如陕西省勉县的

34、长林镇。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时期生产方式环境问题人地关系对环境的认识采集渔猎时代采集、渔猎生物资源遭到破坏原始的平衡关系崇拜自然农业文明时期耕作、灌溉环境遭到破坏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改造自然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逐渐从局部扩展到全球全面呈现不协调征服自然新技术革命时期新技术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日益突出谋求人地协调谋求人地协调(协调自然)二、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图6.7)2、

35、环境问题的产生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就会出现资源短缺(短缺的资源有: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洋性减少等)等问题,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一定的容纳和清除能力(环境自净能力)。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形成环境污染。(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3、环境问题的分类:全球性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被破坏、土地荒漠化等;局域性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事件。4、环境问题的分布:(图6.11)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发达国家

36、表现在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较发达地区严重(其原因是:环境承受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经济、技术水平落后;发达国家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三、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明确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其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由理论探讨走向实际行动。内涵概括为: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它们之间相互联

37、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课本图6.12)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一、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1、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2、肩负的历史任务: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面临的严峻挑战: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均资源不足(如淡水、耕地、森林、矿产等人均占有量均不到世界的3/1)、环境污染严重(从全国看,以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噪声为重点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由城市向农村蔓延;另一方面,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4、纲领: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

38、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1、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2、循环经济在工业中的表现形式是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能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大部分污染,减少工业污染的来源)和经济效益(可以在技术改造和工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大有作为)。

39、(案例:河南某酒精总厂的清洁生产)3、循环经济在农业中主要表现为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它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形成经济上和生态上的良性发展。留民营村是“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所采取主要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变单一农业为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开展综合循环利用,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4、绿色食品是特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其生长和加工过程必须是采用一种生态的和对环境友善的方式。5、公众支持与参与: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骑车工作和购物,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采用节水措施,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拾粪回田等。补充:地域文化一、外国文化与人口1、婚俗影响

40、出生率:初婚年龄:发展中国家:初婚年龄偏低,出生率高;发达国家:晚婚乃至不婚、不育,可以降低人口的出生率。婚姻关系:一些西方国家:离婚率较高,再婚现象较多,降低出生率;一些发展中国家:离婚率低,出生率高。二、中国文化与人口1、影响:主要表现在生育、职业选择、人口流动等方面。2、变化: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一、影响建筑景观1、表现:美国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建筑高度向郊区递减;而欧洲城市中心多为广场、教堂等建筑,高层建筑在市中心以外。2、原因:发展历史不同,美国发展历史短。二、影响建筑格局1、杭州:受

41、“天人合一”思想影响,形成山水城市。2、北京:受封建社会为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将皇宫建在市中心,其他建筑物沿城市中轴线排列。3、华盛顿:为体现资产阶级的民主与法制精神,以国会大厦和白宫的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轴以及交会处为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居于高处。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对地球面貌的影响农田植物取代天然植被。二、人类对待天然植被的态度1、森林可以提供许多有价值的野生动植物。2、对农业来说,森林是发展农田的障碍,要扩大农田,就要砍伐森林。3、草原:拓展农田的开垦对象,过度放牧。三、农业技术的采用1、灌溉:一方面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另一方面,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渍化。2、农药的使用:破坏生态系统,污染了水源和土壤。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有利影响1、创造了巨大的财富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3、创造了一个新的人工环境二、不利影响1、工业生产要消耗大量资源,对资源无节制开发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2、工业生产造成环境污染,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物的生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