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题库 神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题库 神经.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一、二、三、四、五、六、七、 生理题库 神经.精品文档.八、 神经单选题1.舞蹈病与手足徐动症的病变主要位于 A.红核 B.小脑 C.前庭 D.纹状体 E.丘脑底核2.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A.去甲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乙酰胆碱 D.5羟色胺 E.甘氨酸3.筒箭毒能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使递是由于它 A.增加乙酰胆碱的释放量 B.增加胆碱酯酶的活性 C.减少乙酰胆碱的释放量D.占据终板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 E.加速乙酰胆碱的重摄取4.当一伸肌受到过度拉长时,其张力突然丧失,其原因是: A.伸肌肌梭过度兴奋 B.屈肌肌梭过度兴奋C
2、.屈肌肌梭完全失负荷 D.伸肌的腱器官兴奋 E.伸肌的腱器官完全失负荷5.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A.中枢神经系统 B.突触 C.感受器 D.效应器 E.反射弧6.反射弧的感受器主要功能是 A.接受刺激 B.仅传导信息 C.产生反应D.分析、整合信息 E.接受刺激与产生反应7.下列有关反射的论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完成反射所必需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C.同一刺激所引起的反射效应应当完全相同 D.反射可有体液因素参加E.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8.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 A.为皮肤的不同感觉的上传途径 B.体内所有特异感觉的上传途径C.起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兴奋状
3、态D.引起特定感觉,激发大脑皮层产生传出冲动 E.为视、听觉的上行通路9.脊髓闰绍细胞构成的局部神经元回路性抑制为 A.侧抑制 B.前馈抑制 C.去极化抑制 D.回返性抑制 E.交互抑制10.下列关于受体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属于胆硷能受体 B.可以与乙酰胆硷结合 C.可以与毒蕈硷结合D.存在于神经肌肉接头的终板模上 E.阿托品是受体的阻断剂11.对外周神经递质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性神经节前纤维的递质为乙酰胆碱()B.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递质均为去甲肾上腺素C.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递质为D.躯体运动神经末梢的递质为E.肠壁内神经丛细胞的递质为嘌呤和肽能递质12. 反射弧的效应器的
4、主要功能是A.接受刺激B.整合分析信息C.产生反应D.传导信息E.接受刺激与产生反应13.关于有机磷中毒时出现的症状,治疗原则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会出现广泛的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的症状 B.出现支气管痉挛,瞳孔缩小C.出汗明显减少 D.发生的原因是胆碱酯酶失去活性E.可使用阿托品和解磷定以缓解症状和恢复胆碱酯酶的活性14.对神经中枢的正确叙述是 A.调节某些生理功能的神经结构 B.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C.反射弧的一个中间环节 D.调节某一器官活动的神经核团E.调节某一系统功能的神经元群15.当a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时导致 A.肌梭传人冲动增加 B.梭内肌收缩增强 C.梭外肌收缩
5、增强D.梭外肌,梭内肌同时收缩 E.g-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减少16.乙酰胆碱在运动神经末稍何处合成,贮存在何处?A.轴浆;细胞膜 B.轴浆;轴浆 C.轴浆;囊泡D.线粒体;细胞膜 E.线粒体;囊泡17.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起始核团是 A.接替核 B.联络核 C.中线核群 D.接替核和联络核 E.联络核和髓板内核18.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A.要有非条件刺激 B.要有适当的无关刺激 C.要有完整的大脑皮层D.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多次结合 E.非条件刺激与无关刺激同时出现19.传入侧枝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都属于: A.侧枝抑制 B.交互抑制 C.突触前抑制D.突触后抑制 E.树突-树突
6、型馈抑制20.对经典突触的错误叙述是: A.为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结构之一 B.突触前、后膜较其它处的膜增厚C.突触小体内含有线粒体和囊泡等结构D.不同突触小体年的囊泡大小形状完全相同E.一个神经可与其它许多神经元形成突触21.下列关于受体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属于胆硷能受体 B.可以与乙酰胆硷相结合 C.可以与毒蕈碱相结合D.箭毒是受体的阻断剂 E.存在于植物神经节的突触后膜上22.关于有机磷中毒时出现的症状,治疗原则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会出现广泛的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的症状 B.出现支气管痉挛,瞳孔缩小C.出汗明显减少 D.发生的原因是胆碱酯酶失去活性E.可使用阿托品和解磷定以缓解症
7、状和恢复胆碱酯酶的活性23.当一伸肌受到过度拉长时,其张力突然丧失,其原因是: A.伸肌肌梭过度兴奋 B.屈肌肌梭过度兴奋C.屈肌肌梭完全失负荷 D.伸肌的腱器官兴奋 E.伸肌的腱器官完全失负荷24.关于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存在突触前膜与后膜的特化结构 B.与轴突末梢结节状曲张体有关C.传递时间可大于1S D.该方式只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E.树突部位也能进行非突触性化学传递25. 对兴奋性突触传递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突触前神经末梢的动作电位引起B.动作电位导致细胞外内流C.突触前膜产生依赖性递质释放D.递质使后膜主要对通透性增高E.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使轴突始段产生内向
8、电流26.交感神经系统节前神经元的所在部位是 A.效应器B.胸腰段脊髓 C.骶段脊髓 D.中脑E.延脑27.基底神经节的功能主要与哪项生理活动密切相关 A.特异感觉 B.内脏活动的调节 C.内分泌的调节D.躯体运动的调节 E.睡眠的产生28.下列有关反射的论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完成反射所必需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C.同一刺激所引起的反射效应应当完全相同D.反射可有体液因素参加E.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29. 下列哪项属于副交感神经的作用A.瞳孔扩大B.糖原分解增加C.逼尿肌收缩D.骨骼肌血管舒张E.消化道括约肌收缩30.关于丘脑功能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9、A.非条件反射的皮层下中枢B.为所有感觉传导的换元接替站C.具有两大投射纤维系统D.也接受大脑皮层下行纤维E.能进行感觉的粗糙分析与综合31.快速叩击膝腱时,引起与该肌腱相连的肌肉发生收缩反应是由于刺激了下述哪一种结构 A.腱器官B.肌梭 C.皮肤痛感受器D.触-压觉感受器 E.肌梭内压力感受器32.关于儿茶酚胺与b受体结合后产生的反应,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血管舒张B.子宫舒张C.小肠平滑肌舒张D.心脏活动减弱E.支气管舒张33.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 A.为皮肤的不同感觉的上传途径 B.体内所有特异感觉的上传途径C.起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兴奋状态 D.引起特定感觉,激发大脑皮层产生传出
10、冲动E.为视、听觉的上行通路34.终板膜上的受体是 A.M1受体 B.M2受体 C.N受体 D.受体 E.受体35.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错误的论述是: A.绒球小结叶受损可能造成共济失调 B.小脑前叶与肌紧张调节有关C.刺激小脑前叶蚓部可抑制肌紧张 D.刺激小脑前叶两侧部可加强肌紧张E.小脑后叶中间带与协调随意运动有关36.对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的错误叙述是 A.经常性活动 B.有顺逆两个方向 C.有快、慢两种速度D.慢速轴浆流运输囊泡E.破伤风毒素等可能经逆向轴浆流侵入中枢37.关于脊髓休克的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A.脊髓突然被横断,断面以下的脊髓反射活动即暂时丧失B.断面以下的脊髓反射,感觉
11、和随意运动可逐渐恢复C.动物进化程度越高,其恢复速度越慢D.脊髓休克的产生,是由于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的调节作用E.反射恢复后,第二次横切脊髓,不再导致休克38.对感受器的刺激强度和被兴奋的传入纤维数之间的关系是: A.呈反变 B.呈正变 C.呈反比 D.呈正比 E.无关系39.关于下丘脑主要功能的正确叙述是: A.皮层下重要的运动中枢 B.交感神经的较高级中枢C.副交感神经的较高级中枢D.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 E.内脏和躯体活动的整合中枢40.下列哪种物质最容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 A.CO2和O2 B.葡萄糖 C.蛋白质 D.K E.HCO341.下列对锥体系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由
12、皮层发出经延脑锥体下行的纤维束 B.主要为间接地抵达下运动神经元C.主要为交叉支配 D.运动越精细的肌肉受锥体束单突触控制数越多E.主要调节肌张力和肌群间协调性运动42.型受体的阻断剂是 A.筒箭毒 B.六烃季胺 C.酚妥拉明 D.十烃季胺 E.阿托品43.单侧延髓锥体切断的表现是: A.同侧肌张力减退 B.对侧肢体近端肌麻痹 C.对侧腱反射加强D.同侧巴彬斯基氏征阳性 E.对侧肢体永远失去敏捷灵巧活动能力44.乙酰胆碱在运动神经末稍何处合成,贮存在何处? A.轴浆;细胞膜 B.轴浆;轴浆 C.轴浆;囊泡D.线粒体;细胞膜 E.线粒体;囊泡45.关于骨骼肌牵张反射的叙述,哪项不正确A.感受器与
13、梭外肌呈串联关系 B.感受器与梭内肌呈串联关系C.g运动神经元是传出神经D.a运动神经是传出神经E.腱反射主要发生于快肌纤维46.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可使 A.乙酰胆碱释放量减少 B.乙酰胆碱释放量增加 C.胆碱酯酶活性降低D.胆碱酯酶活性增强 E.骨骼肌终板处的乙酰胆碱受体功能障碍47.脊髓灰质炎患者出现肢体肌肉萎缩的原因是A.失去了神经冲动的影响B.因肌肉萎缩使供血减少C.肌肉受到病毒的侵害D.失去了运动神经的营养作用E.肌肉失去了运动功能而导致的萎缩48.下列反射中存在正反馈调节的是: A.腱反射 B.肺牵张反射 C.减压反射 D.排尿反射 E.屈肌反射49.下列哪种物质属于第二信使? A
14、.ATP B.ADPC.AMPD.CAMPE.GTP配伍选择题(在以下每道试题中,为每个题干选出1个最佳答案,每项备选答案可选用一次或几次,或一次也不选用。本大题共10分,共计5小题,每小题2分)1.(1)基本生命中枢位于(2)瞳孔对光反射中枢位于A.脊髓B.延髓C.脑桥D.中脑E.下丘脑2.(1)震颤麻痹病人出现(2)舞蹈病患者常伴有A.肌张力不变B.肌张力增强C.肌张力降低D.肌张力先亢进后降低E.肌张力先降低后亢进任选题1.下列属于姿势反射的是: A.肌紧张性牵张反射 B.对侧伸肌反射 C.颈紧张反射 D.屈肌反射 E.翻正反射2.具有增强免疫反应的神经递质是: A.乙酰胆碱 B.去甲肾
15、上腺素 C.5羟色胺 D.多巴胺 E.脑啡肽3.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表现为:A.肌张力减退、松弛 B.肌萎缩明显 C.巴彬斯基征阳性D.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E.常有范围广泛的麻痹4.神经冲动 A.在轴突上可双向传导 B.经过突触时只能单向传导C.传导速度与直径大小无关 D.传导方式与纤维有无髓鞘无关E.为神经元修复的客观指标5.异相睡眠的特点是:A.脑电出现慢波 B.常有做梦和梦中情绪激动C.血压、心率升高、呼吸加快且不规则D.肌张力和唤醒阈升高 E.眼球出现快速运动6.易化肌紧张的中枢部位是 A.小脑前叶蚓部 B.小脑前叶两侧部 C.大脑皮层运动区D.延脑前庭核 E.脑干中央区域7.去甲肾上腺素
16、与b受体结合产生的平滑肌效应都是抑制性的表现为A.支气管舒张 B.小肠舒张 C.子宫舒张 D.血管舒张 E.膀胱逼尿肌舒张8.反射弧中枢部分兴奋传布的特征是A.中枢延搁 B.单向传布 C.相对不疲劳性 D.后放 E.总和9.神经纤维的正确分类是:A.依电生理特征分、类 B.依电生理特征分、类C.依电生理特征分A、B、C三类 D.根据纤维直径大小和来源分A、B、C所类E.根据纤维直径大小和来源分、四类10.关于非条件反射的概念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先天固有的 B.是一种高级神经活动 C.数量有限D.有固定的反射弧 E.生理情况下可以消退11.属于胆碱能纤维的是 A.少数交感和全部副交感神经的
17、节后纤维 B.躯体运动神经纤维C.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 D.支配内脏的所有传出纤维E.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全部节前纤维12.下丘脑的功能包括: A.调节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B.对内分泌功能的整合作用C.对内脏活动的调节D.体温恒定的调节E.生物节律的控制13.皮肤痛觉的特征是 A.具有快痛和慢痛的双重性 B.不需要特殊的适宜刺激C.经脊丘侧束上行的冲动,可引起有定位特征的痛觉D.在脊髓内弥散上行的冲动,引起痛的情绪反应 E.常伴有牵涉性痛14.轴浆运输的特征是 A.有快慢两种速度B.有顺、逆两种方向C.为断段续续的过程D.快速轴浆流主要运输微管微丝E.不需耗能的被动过程15.下列哪项不属于反射的
18、概念 A.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B.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C.反射中枢均位于大脑皮层D.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之上E.反射弧必须完整才能进行反射16.对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的正确叙述是:A.突触前后膜不存在特化结构B.一个曲张体可支配较多的效应细胞C.曲张体邻近细胞不一定会有相应受体D.效应细胞产生效应,需要第二信使参与E.传递化费时间可大于1秒17.参与体温调节的中枢递质包括 A.肾上腺素 B.精氨酸 C.5羟色胺 D.去甲肾上腺素 E.乙酰胆碱18.关于P物质 A.属于一种兴奋性递质 B.在基底神经节中浓度较高C.为第二级感觉神经元的递质 D.与触压觉传入有关 E.与痛觉传
19、入有关19.在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时,下列能影响轴突末梢束泡释放的因素有A.细胞外液中的Ca2 B.细胞外液中的Mg2C.轴突末梢动作电位幅度 D.肌膜动作电位幅度 E.接头后膜的电位变化20.可使学习记忆减退的物质包括:A.催产素 B.加压素 C.利血平 D.脑啡肽 E.纳洛酮21.可使学习记忆活动增强的物质包括:A.加压素 B.催产素 C.氨基丁酸 D.纳洛酮 E.利血平22.关于胆碱能M受体亚型的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至少已分出、和三种亚型 B.1主要分布于神经组织C.2主要分布于心脏 D.3主要分布于外分泌腺E.2、3在神经和平滑肌上有少量分布23.在四叠体中间横断脑干的猫 A.体温
20、保持基本不变 B.肌紧张保持基本不变 C.血压保持基本不变D.呼吸节律保持基本不变 E.很多躯体和内脏反射活动可以完成24.关于化学性突触的结构和特征 A.它由突触前膜、间隙和后膜组成B.其传递为单向性C.兴奋性与抑制性突触的小泡存在形态学的区别D.接受递质作用的受体只存在于突触后膜E.突触部位是反射弧中最易疲劳的环节25.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是 A.与氨基酸递质的失活有关 B.在神经元与毛细血管之间,转运代谢物质C.调节细胞外浓度 D.修复神经元死亡后的缺损E.构成血脑屏障和神经纤维的髓鞘26.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A.是指胞体合成的物质经轴突向末梢输送的过程,因此,是单一方向的B.有快慢两种速
21、度C.是一种耗能过程D.轴突末梢可以摄取某些物质,逆向运输到胞体E.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名词解释1.递质共存:指一个神经元内可以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这称为递质共存。(1.5分)例如在无脊椎动物的神经元内,可观察到多巴胺和5-羟色胺递质的共存。递质共存的生理意义可能在于两种递质同时释放后起着不同的生理作用,有利于发挥突触传递的作用。(0.5分)2.长时程增强(1)表现:在麻醉兔的实验中观察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的电活动时,如先以一串电脉冲刺激海马的传入纤维,(前穿质纤维),再用单个电刺激来测试其电活动改变,可见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峰电位波幅增大,锋电位的潜伏期缩短.这种易化现象持续的时间可长达1
22、0小时以上,因此称为长时间增强(2)意义:一般认为,长时间增强可能是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3.阿片祥肽:脑内具有吗啡祥活性的多肽,称为阿片样肽,包括内吗啡。脑啡肽和强啡肽三类。它们都属于中枢神经递质。在痛觉的中枢调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3.大脑皮质诱发电位:(1)一般是指感觉传入系统受刺激时,在皮层感觉区某一局限区域引出的电位变化。(1分)(2)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即先正后负的电位变化称主反应和紧随而来是一系列正相的周期电位变化,称为后发放。(0.5分)(3)皮质诱发电位记录常用作寻找感觉投射部位的重要方法,在皮质功能定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0.5分)4.突触前抑制:(1是通过轴突轴突突触的活动,使
23、突触前末梢膜去极化,使跨膜静息膜电位降低,当动作电位到达时,其幅度降低,致使C内流减少,导致突触前膜释放递质量减少,从而使突触后膜产生较小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不容易甚至不能发生兴奋,而呈现抑制性效应。由于这种抑制是改变了突触前膜的活动而发生的,因此称为突触前抑制。(2同突触后抑制相比,突触前抑制潜伏期和持续时间较长。5.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当突触前末梢兴奋时,释放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对Na+、K+、Cl-尤其是Na+的通透性增高。引起后膜去极化,(膜内外电位差降低),并经电紧张形式扩布,此种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电位。6.回返性抑制填空题1.快速轴浆运输,主要运输;慢速轴浆运输,主要
24、运输。(含递质的囊泡,微管和微丝)2.轴突是有神经细胞胞体的轴丘延伸的,开始一段无髓鞘,称为。此处是动作电位部位。(始段,传导)3.去甲肾上腺素与受体结合,可导致血管平滑肌;与受体结合,则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舒张)4.当传出g纤维活动加强时,梭内肌纤维收缩,可提高肌梭的,因此g传出纤维的活动对调节具有重要作用。(敏感性,牵张反射)5.锥体外系对脊髓反射的控制常是_的;其机能主要与调节肌紧张,肌群的_运动有关.(双侧性,协调性) 6.乙酰胆碱递质失活的途径是由水解成胆碱和。(胆碱脂酶,乙酸)7.交感舒血管节后纤维释放的神经递质为,型胆碱能受体可阻断交感舒血管纤维的舒血管效应。(乙酰胆碱;M)
25、8.巴普洛夫将反射分为和反射。(条件,非条件)9.神经对其支配的组织有两种作用:一为作用;二为作用。(功能性,神经营养性)10.脑内5羟色胺递质系统的神经元,主要位于近中线区的内。(低位脑干,中缝核群)11.肌梭和腱器官的传人冲动对同一肌肉的a运动神经元的效应是:前者起_作用;后者起_作用.(兴奋,抑制)12.皮肤痛觉有二重性,即为快痛和慢痛,前者是由纤维传入的,后者是由纤维传入的。(A8,C类)1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参与分析与整合信息的部位主要是。(反射弧,中枢)14.脑脊液主要是由分泌的,脑脊液中的Na+和Mg2+的浓度较血浆中的(脉络丝,高)15.在去大脑僵直动物,切断脊髓背根,消
26、除肌梭传人冲动进入中枢,则该肌僵直现象_,说明去大脑僵直中主要成分是_。(消失;g-僵直)16.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_,而是从原先兴奋的条件反射转化成引起_的条件反射.(丧失;抑制)17.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维持和大脑皮层的。(改变,兴奋状态)18.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稍释放的递质主要是,其作用可被阻断。(乙酰胆碱,阿托品)19.神经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方向是的,经的作用可以被传递、阻滞和整合。(单向;突触)20.锥体外系对脊髓反射的控制常是_的;其机能主要与调节肌紧张,肌群的_运动有关.(双侧性,协调性)21.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_,而是从原先兴奋的条件反射转化成引起_的条件
27、反射.(丧失,抑制性)22.人在睁开眼睛或接受其它刺激时,脑电图出现_波;婴儿时期常见到_波.。(b;d)23.心交感节前神经元为能神经元,其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硷。其与节后神经元细胞膜上的胆硷能受体结合,引起节后神经元兴奋。(胆碱;N)24.脊髓小脑的后叶中间带区受损可引起_;脊髓背根受到损伤时可出现_.(小脑性共济失调感觉性共济失调)25.调节下丘脑肽能神经元活动的脑内递质有_物质和_物质两大类。(肽类,单胺类)26.突触后膜在超级化下,轴突始段将出现,造成该处不易爆发动作电位,即表现为。(内向电流,抑制)27.调节下丘脑肽能神经元活动的脑内递质有_物质和_物质两大类。(肽类,单胺类)2
28、8.某脑瘤患者右腿发生瘫痪,若脑瘤位于大脑皮层,则应位于_侧_叶.(左,额)29.脑内5羟色胺递质系统的神经元,主要位于近中线区的内。(低位脑干,中缝核群)30.当交感神经系统发生反射性兴奋时,除心血管功能_外,还伴有瞳孔散大.支气管舒张,胃肠道活动_等反应.(亢进,抑制)31.传导和深触觉的浅感觉传导道,在脊髓内的同侧上行至延脑。(肌肉本体觉,后索)32.使用普萘洛尔治疗心动过速是,可引起支气管痉挛,这是因为此时也阻断了使支气管平滑肌的受体作用。(舒张,b2受体)33.单胺类递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5-羟色胺)34.阿片样肽包括b内啡肽、和。(脑啡肽,强啡肽)35.植物性神经节神
29、经元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为型,神经肌肉接头的中膜上的受体为型。(N1,N2)36.条件反射是建立在基础之上,它可使机能适应能力大大。(非条件反射,增强)37.测定睡眠深度的方法,最常见的是记录_或测定_.(分析脑电波,唤醒阈)38.植物性神经对瞳孔的调节是:交感神经引起瞳孔_;副交感神经使瞳孔_.(扩大,缩小)39.血管平滑肌的肾上腺素能受体有受体和受体两类。(,)40.骨骼肌牵张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和_,前者感受肌肉长度改变;后者感受_变化.(腱器官,张力)41.植物性神经对瞳孔的调节是:交感神经引起瞳孔_;副交感神经使瞳孔_.(扩大,缩小)42.丘脑的非特异投射系统纯在具有上行的功能系统,这一系
30、统称为脑干网状结构系统。(唤醒作用;上行激动)43.闰绍细胞的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可能是,其作用是抑制原发动兴奋的神经细胞和其他神经元,产生调节作用。(甘胺酸;负反馈)44.在反射弧中,感受器的主要功能是,传出神经的功能是作用。(接受刺激;传导兴奋与神经营养)45.在进食前唾液分泌属于反射,食物入口腔引起唾液分泌属于反射。(条非条件)46.皮层体感区的细胞呈排列,构成大脑皮层的最基本单位,称为。(纵向柱状,感觉柱)简答题1. 反应、反射、反馈有何区别。反应:指机体对刺激所发生的各种功能活动和生化过程的变化。反应存在兴奋与抑制两种形式。(2分)反射: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应答
31、反应,需完整的反射弧。(2分)反馈:指生物机体活动自动控制中,受控部分不断将信息回送到控制部分以调整或纠正控制部分时受控制部分的影响。这一过程称反馈。(4分)2.简述中枢神经元各种联系方式及其生理意义.中枢神经元的联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辐散原则:即一个神经元可通过其轴突末梢的分支与许多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通过此方式一个神经元的兴奋可引起许多神经元同时兴奋或抑制,这较常见于传人神经元.(3分)(二)聚合原则:即许多神经元通过其轴突末梢,共同与一个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这种联系有利于总和的发生与整合作用的实现.(3分)(三)链锁状与环状联系,前者可在空间上加强或扩大作用范围,后者则可对神经元
32、活动进行正负反馈调节,使其作用过程加强或减弱.3.觉醒是如何产生与维持的?(1)觉醒状态的维持包括脑电觉醒(呈现快波)与行为觉醒状态的维持两个方面.(3分)(2)行为觉醒状态的维持可能与黑质多巴胺递质系统的功能有关.(3分)(3)脑电觉醒的维持与蓝斑上部去甲肾上腺素递质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有关.蓝斑上部去甲肾上腺素递质系统起维持的紧张作用,上行激动系统起位相性作用,它调制去甲肾上腺素递质系统的脑电觉醒作用.(4分)4.简述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与传导原理.(一)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特征是:(1)生理完整性;(2)绝缘性;(3)双向性;(4)相对不疲劳性.5(二)其兴奋传导的原理可用局部电
33、流学说来解释:(1)当纤维上某一局部兴奋时,其膜的两侧电位暂时倒转,即变为内正外负,而相邻未兴奋区的膜仍处于内负外正,这样在兴奋区与邻近未兴奋区之间出现了电位差,故有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区的膜产生去极化,达阈电位而出现动作电位(即兴奋)如此过程在纤维膜上连续进行下去就表现为兴奋在整个纤维上的传导.(2)在有髓纤维,由于髓鞘不导电,只在朗飞氏结处的轴突膜才与细胞外液直接接触,才允许离子跨膜移动,使其传导呈现一种特殊形式的局部电流的跳跃式传导.因此有髓纤维的传导速度要比无髓纤维快.55.何谓局部阈下兴奋状态?它在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过程中有何生物学意义?局部阈下兴奋状态是神经元兴奋性提高的
34、状态,此时神经元对原来不易发生传出效应的其他传人冲动敏感,容易发生传出效应,这一现象称为易化.(5分)易化在中枢活动过程中有重要意义,即来自内外环境的各种不同刺激不断作用于机体,除一小部分引起明显的反射效应外,大部分对中枢神经元的兴奋性改变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5分)6.下丘脑的主要功能有哪些?(1)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1分)(2)摄食行为调节,外侧区存在摄食中枢,腹内侧区存在饱中枢.(2分)(3)水平衡调节,视上核和室旁核存在渗透亚感受器,摄食中枢附近有控制摄水区域.(2分)(4)对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2分)(5)对情绪反应的影响,近中线两旁的腹内侧存在防御反应区.(2分)(6)对生
35、物节律的控制,视交叉上核的神经元具有日同期节律活动7.与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相比,突触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性信息传递有哪些特点?主要特征有三:a) 单向性传递(2分)有时间延搁(1分)易受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2分)论述题1.何谓牵涉性痛?如何产生?有何意义?(一)概念:由于内脏疾病引起体表部位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称为牵涉痛.(3分)(二)产生机制:(1)发生牵涉痛的部位与患病内脏部位有一定的解剖关系:它们受同一脊髓节段的后根神经支配,由于患病内脏与相应皮肤区域进入脊髓的神经末梢投射到同一脊髓神经元,经同一上行纤维上传至脑,而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意识到的是来自皮肤刺激产生的痛觉,所以把同一神经通路传
36、入的来自患病内脏的痛觉传入冲动误认为是来自相应体表区域,(2)至于痛觉过敏是由于某内脏与某皮肤区域的传入神经在脊髓的同一区域的灰质内替换神经元的,亦即它们的脊髓中枢是在同一区域的,由患病内脏传入的冲动将会提高相应的脊髓中枢兴奋性,从而影响邻近中枢,以致由皮肤传入的冲动能引起更大的兴奋,由此上传的冲动增强,这可能是痛觉过敏的原因.(4分)(三)意义:临床上,当病人主述体表某部位疼痛时,医生应考虑到由内脏疾患引起牵涉痛的可能性,以免误诊(3分)2.皮肤痛觉有何特性?它是如何产生与传导的?(一)皮肤痛觉具有双重性质:(1)快痛:是尖锐而定位精确的刺痛,出现快,消失快;(2)慢痛:为定位不清楚的灼痛,
37、它出现慢,并伴有情绪反应和呼吸等变化.(4分)(二)快痛与慢痛是由于传入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和传导途径不同所至;(1)快痛是有类纤维传入脊髓后角,经换元交叉达对侧脊髓丘脑侧束至丘脑体感觉核,投射至大脑皮层体感区,产生定位精确的快痛.(3分)(2)慢痛主要经无髓鞘的类纤维传入脊髓后,再经脊髓网状纤维,脊髓中脑纤维和脊髓丘脑内侧部纤维弥散上行进入脑干网状结构,丘脑髓板核群和边缘系统,产生伴有情绪反应的慢痛.(3分)3.试比较兴奋性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作用和产生原理(一)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是实现反射弧中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中枢兴奋则传出增加;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则导致抑制
38、或兴奋减弱,使原有的传出冲动停止或减少,兴奋和抑制在中枢的相互转化或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中枢之间的共存也是中枢神经系统实现信息处理和方式活动协调的基本机制(5分)(二)EPSP产生原理是神经轴突的兴奋冲动,使其末梢突触前膜兴奋并释放兴奋性递质,经突触间隙扩散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特异受体,使后膜对、(尤其是)的通透性增高,导致局部去极化,即EPSP,它以电紧张形式扩布,通过总和作用使膜电位降至阈电位水平,使在轴突始段产生扩布性动作电位,表现为突触后神经元兴奋(5分)(三)IPSP产生原理与EPSP不同,它是由抑制性神经元兴奋,神经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经过扩散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使后膜对的通透性增高,使其
39、膜电位增大而出现超极化,即IPSP,降低后膜的兴奋性,阻止突触后神经元发生扩布性兴奋,因而出现抑制性相应.(5分)4.试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机制。在无髓神经纤维上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引起连续性传导(7分)在有髓神经纤维上是“跳跃式”传导的。(3分)5.何谓兴奋的总合?它在神经元之间的兴奋冲动过程中有何生理意义?(一)在中枢内,由单根神经纤维传入的单一冲动,往往只引起该神经元的局部阈下兴奋,亦即产生较小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而不能引起反射性传出效应.如果有若干传入纤维同时传入冲动至同一神经中枢,则这些冲动的作用协同起来发生传出效应,这一过程称为兴奋的总和.(5分)(二)其生理意义在于中枢的神
40、经元与许多不同的传入纤维发生突触联系,其中任何一个单独传入的冲动往往只引起该神经元产生较小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而不发生扩布性兴奋.如果同时或差不多同时有较多的传入纤维兴奋,则各自产生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就总和起来,在神经元的轴突始段部位形成较强的外向电流,从而爆发扩布性兴奋,发生反射性的传出效应.(5分)答案DCDDE ACDDD BCCBC CCDDD CCDDE BD_CB BDDCA DBBDA EEECA CDBD BDBC 1.ABCE 2.AE 3.ABD 4.ABE 5.BCE 6.BDE 7.ABCDE 8.ABDE 9.CD 10.ACD 11.ABCE 12.ABCDE 13.ABCD 14.AB 15.ABDE 16.ABCE 17.CD 18.ABE 19.ABC 20.ACD 21.ACD 22.ABCDE 23.CDE 24.ABCE 25.ABCDE 26.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