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元明清基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元明清基础.doc(1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古代文学史元明清基础元中国古代文学1 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主流和标志,包括杂剧和散曲。2 所谓元曲,乃广义的称呼,实则包括两种文学体裁:一为剧曲,即元杂剧,乃戏剧之属;一为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乃诗歌之属。足以代表一代之文学,能与唐诗、宋词并称者,实为元杂剧。3 元代戏曲有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4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5 马致远有“曲状元”、“万花
2、丛里马神仙”等称誉,代表作汉宫秋以昭君出塞故事为题材。6 王实甫“花间美人”,除西厢记(元代戏曲创作最高水平“天下夺魁”)外,丽春堂、破窑记等。7 西厢记诸宫调又名为董西厢弦索西厢西厢搊弹词8 白朴墙头马上(杂剧代表作)与梧桐雨。9 元杂剧中被称为“四大爱情剧”的是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西厢记10 元诗四大家:是指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11 铁崖体:元末诗人杨维桢创造。力图打破元代中期缺乏生气,面目雷同的诗风,追求构思的超乎寻常和意象的奇特不凡。融汇汉魏乐府以及李白、杜甫、李贺等人的长处,雄奇飞动,但诡异晦涩。一、散曲(一)解释:散曲是诗词之外的又一种新的韵文形式,它是从词发展而来,又在金
3、元时期各种曲调的基础上,吸收了少数民族的乐曲及部分唐宋词调的成分,而形成的一种新体诗,它是按一定宫调的典牌填写出来的能唱的曲词。由于散曲可以入乐,当时人们又称其为乐府、北乐府、小乐府、新乐府。散曲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 (二)散曲体制:1 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但小令除了单片只曲外,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它由同题同调的数支小令组成,最多可达百支,用以合咏一事或分咏数事。天净沙 秋思2 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是从唐宋大曲、宋金诸宫调发展而来。套数的体式特征最主要的有
4、三点,即它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联缀而生,各曲同押一部韵,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尾声。南吕 一枝花不伏老3 带过曲。带过曲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如雁儿落带得胜令、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等,曲牌最多不能超过三首。带过曲属小型组曲;与套数比较,其容量要小得多,且没有尾声。可见,带过曲乃是介于小令和套数之间的一种特殊体式。二、元杂剧(一)解释:元代的杂剧是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把歌曲、宾白、舞台、表演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始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在结构上,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剧本主要由曲词和宾白组成;角色主要有末、旦、净三类。
5、(二)元杂剧体制:结构:元杂剧的基本结构形式,一般是以四折一楔子组成一个剧本,剧末加题目正名。1) 一“折”意味着一个故事单元,同时也是音乐单元,相当于现代的一幕。四折之间,大多表现出情节起、承、转、合的变化。楔子的作用是让两折间的联系更紧密,相当于过渡段,只有一个。位置不固定的叫“过场楔子”,置首的是“开场楔子”。放在杂剧结尾处,往往用两句或八句的对句,概括全剧的内容以结束全剧,叫做题目正名。2) 唱词演唱特点:元杂剧的核心部分是唱词,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采用旦本或末本的演唱体制,正旦所唱的本子为“旦本”,正末所唱的本子为“末本”。3) 宾白:元杂剧以唱为主,以说白为宾,所以说白称为“宾白”
6、。它不仅用于叙事,还用作除主角以外人物的抒情,对于表现剧情和人物性格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有“曲白相生”的说法。4) 科范:简称“科”,在剧本中表示舞台效果和演员所要做的动作、表情等。5) 角色:元杂剧的角色,可分为旦、末、净、外、杂五大类,每大类下又分若干小类,以此把剧中各种人物分为若干类型,以便于带有程式化的表演。a. 末:指男性演员,分正末、小末。b. 旦:指女性演员,正旦(主角),贴旦(一般丫鬟),荼旦(坏女人),小旦。 c. 净:大花脸,性情刚烈的人和小丑。(三) 北方元杂剧 文化圈(作家作品)1 元杂剧还有不少作品取材于历史和前人之作,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原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取材于史记
7、*赵世家,尚忠贤的杂剧柳毅传书在唐人小说柳毅传基础上写成,石君宝的秋胡戏妻最早见于汉刘向的列女传,无名氏的陈州粜米塑造了平民张撇古和清官包拯的形象,是元杂剧中著名的包公戏。2 康进之和高文秀是有代表性的“水浒戏”作家,康进之地李逵负荆是现传元人水浒戏中最优秀的作品;高秀文有“小汉卿”之称,作品数量仅次于关汉卿;他编的水浒戏最多,现仅存双献功。3 杨显之,与关汉卿同时,且为“莫逆之交”,因其善于修改杂剧作品,被朋友戏称为“杨补丁”,著有临江驿潇湘夜秋雨,简称潇湘夜雨,这是现存元杂剧中唯一一部写男子负心的作品。4 后期(杂剧南移后)杂剧作家中郑光祖的成就最高,他的倩女离魂取材于唐人陈玄佑的传奇小说
8、离魂记,直接影响明代牡丹亭的创作,是一个优秀的爱情剧。除此以外,他还有著有王粲登楼等。5 明人将乔吉之的两世姻缘、郑光祖的梅香、王粲登楼和宫天挺的范张鸡黍称为“四段锦”。(四)关汉卿重要作品 出现的人物关汉卿一生作剧67种,流传至今的仅有17种。根据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1. 公案剧以窦娥冤、鲁斋郎和蝴蝶梦为代表;窦娥冤正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在故事创作时,作者吸取了民间流传的古老的“东海孝妇”的故事,此故事最早见于汉刘向说苑.贞德。剧本中,窦娥在刑场上所发三桩誓愿是“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2. 爱情剧以望江亭、救风尘、拜月亭为代表,其中喜剧救风尘最具有代表性;拜月亭主角是谭记儿,
9、主要写书生蒋世隆与王瑞兰在兵荒马乱时候的离合故事。救风尘全称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剧中主角赵盼儿是一个机智、老练,富有正义感的妇女形象。3. 历史剧以单刀会为代表,刻画了关羽的形象。(五)西厢记艺术特色1、体制和形式上的突破与创新。根据内容的需要,突破一本四折的结构体制,创造了五本二十一折的结构,以五本二十一折(第二本五折)的规模连演一个故事,打破了元杂剧创作通例,这在当时是一个创举。突破了一人独唱的体制,打破了旦本、末本的界限,旦末各自独唱,也可交互对唱。2、戏剧冲突曲折冲突线索: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礼法与以崔、张、红为代表的叛逆者的冲突崔、张、红之间性格的矛盾与冲突这两组矛盾,形成了一主一辅两
10、线索,它们相互制约,起伏交错,推动着情节的发展。王实甫在两组矛盾的基础上,安排老夫人“赖婚”,推动了矛盾的激化。通过“酬简”,“拷红”造成泰山压顶之势,红娘巧言善辩,以“四两拔千斤”解决了矛盾,西厢记恰到好处地处理了一次又一次的戏剧冲突。3、人物塑造:创造了各种显明的人物形象作者运用了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烘托渲染等刻画人物的方式,根据人物性格特征展开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在两组矛盾的基础上,安排老夫人“赖婚”,推动了矛盾的激化,通过“酬简”,“拷红”造成泰山压及之势,红娘巧言善辩,以“四两拔千斤”解决了矛盾,在矛盾中成功的塑造了主动追求爱情的莺莺形象、志诚于爱情的张生形象、机智泼辣的
11、红娘形象等典型形象。(1)痴张生:志诚种忠于爱情,将爱情置于功名之上。“似这等女子,张珙死也死得了。”才气与勇气追求爱情和解决危难果断、机智、大胆。傻角软弱、忠厚、傻气。“小生姓张,名珙并不曾娶妻。”张生是另一种封建礼教叛逆者的典型,莺莺称他是“志诚种”,红娘说他是“风魔汉”,又讽刺他是“银样蜡枪头”,评语恰如其分。作为一个一向埋头苦读诗书经传的封建知识分子,他在争取婚姻自主过程中带有很大的软弱性,并且对复杂的人生社会也缺乏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如他被老夫人冷落后,无计可施,竟要“解下腰间之带,寻个自尽”。为了能与莺莺成亲,不得不答应老夫人赴京应试,在封建家长面前作了妥协。这些表现都和他的阶级、身
12、份、教养以及具体环境有紧密的关联,使人感到合情合理。(2)敢莺莺:崔莺莺是一个为追求爱情自由而背叛封建礼教,在“情”与“礼”的抗争中叛逆性格不断成长的贵族小姐的典型,她美丽而多情,性格内向深沉,外表矜持,内心炽热。(1)美丽温柔,出身于相国门第。正由于她的出身,封建礼教对她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当老夫人早为她定下了和郑恒的婚约,但她不安于命运的安排和礼教的束缚,不满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胆与张生相爱。(2)但是,莺莺毕竟是在封建思想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女子,头脑中潜存着的封建意识使她在叛逆的道路上有过多次反复、犹豫和彷徨,如看到红娘送来了张生的情书,心里高兴却又装作生气的样子等等,这些举动说明
13、她在背叛封建礼教的过程中有着复杂的思想矛盾。然而,她终于在红娘的帮助下勇敢地与张生结为夫妻。(3)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境肯定了她坚强不屈的精神,老夫人对张生从门第观念出发逼他应试,莺莺却在“长亭送别”的宴席上,表示了爱情重于功名富贵的看法;在“草桥惊梦”中,她挺身而出,怒斥追赶的兵卒,表示自己愿意与张生“生则同衾,死则同穴”,她把爱情看的高于一切,这是莺莺叛逆性格的继续发展。总的来说,西厢记通过对莺莺叛逆性格成长发展过程的描写,一方面揭露控诉了封建势力和封建礼教、伦理道德对青年们的残酷迫害与折磨,另一方面又充分肯定了在爱情上具有民主自由思想的青年男女的反抗斗争,从而鲜明地表达了作者“愿
14、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理想。(3)勇红娘:勇敢倔强、侠肝义胆老夫人让她“行监坐守”,但她一直为莺莺穿针引线,又知道莺莺的性子,只好处处试探,忍受着怀疑和指责。她既要对付小姐,又要对付老夫人,担承种种压力,却义无反顾地为别人合理的追求竭尽心力。在困境中巧妙周旋。机智聪明又泼辣在拷红中,她勇敢机智地对老夫人进行反击,为崔、张二人辩护,使老夫人理屈词穷,不得不答应了二人婚事。红娘是西厢记中最动人的形象。她虽然不是主角,但却是剧情发展的主要线索。她主唱的戏共为七折,占全剧的三分之一。红娘是一个无私、热情、聪明、大胆,嘻笑怒骂,敢作敢为的丫环形象。红娘是封建礼教的拆除者,崔、张爱情的撮合者。她的热情
15、、机智、泼辣、富有正义感的性格引人注目,为人喜爱。西厢记中有关红娘的描写,是剧本中思想性最强的地方。(4)压老夫人:封建卫道者“寺警”使之陷入困境,在无可奈何情况下答应将莺莺许张生。兵退赖婚,表现封建卫道者的狡猾,虚伪的性格,正当她充满自信,以己谋得逞时却弄巧成拙,女儿一气之下投入张生怀抱,事发后,她暴跳如雷,手持根棒拷打红娘,在现实面前又不得不应允此门婚事,但她又不甘失败,又逼张生上京应试,企图趁张生不得官,把婚再赖掉。没想到,当她正要叫郑恒做女婿时张生考中归来,她落得可卑而又可笑的下场。剧本中的老夫人是一个封建家长的典型,封建礼教的维护者。她和常人一样,关心、爱护着自己的女儿。但她要按照封
16、建阶级的要求来安排女儿的生活道路。实质上她所关心爱护的是她所代表的本阶级的利益,而不是女儿的真正幸福。然而老夫人却丝毫意识不到自己所带给女儿的痛苦。作品这样写来,就使批判的锋芒通过老夫人,直揭封建礼教、伦理和婚姻制度本身,鞭挞得准确而且有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作品的战斗意义。 4、语言辞采华美,清丽婉约,形成了自然而华美的语言风格。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罕有与之伦比的一部大型诗剧,是元杂剧文采派的代表作,前人誉之为“花间美人”。这种语言风格,宜于创造一种浓郁的抒情气氛,与“待月西厢下”的爱情主题十分适合。另外,剧本的说白也比较说究,很少象其它元杂剧那样肆意插科打诨,将生活习语减少到最低限度,保持
17、整体语言风格的完整和统一。三、南戏(一)解释: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是用南方方言和流行的地方曲调演唱的南方剧种。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旧名永嘉),称为“温州杂剧”、“永嘉戏曲”,亦称南词。后人为有别于北曲杂剧,简称之为南戏。南戏上承宋院本,下开明传奇,是中国戏曲史上重要的一环。(二)南戏体制(了解,区别于杂剧): 体制结构上,改“折”为“出”,没有四折的限制,可多可少,多到五十余出,少到十几出; 演唱形式多式多样。以南方民间曲调和方言来演唱,一出之中不限一个宫调和一韵,不必一人独唱到底。 音乐上以管乐伴奏,曲调轻柔婉转,曾因受到元杂剧的冲击,一度衰落,至元末再度复兴,形成各种不同声腔而逐渐发展成
18、新的地方剧种。 行当角色分工更细,有生旦净末丑贴杂七种。(三)作品 南戏代表作品:高明的琵琶记:南戏之祖、元杂剧殿军、明清传奇的开山之祖 四大南戏(元末四大传奇):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荆、刘、拜、杀)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时间最早)、小孙屠、宦门子弟错立身等三种南戏,由于三剧被收入了永乐大典中,故名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四)琵琶记1、悲剧意蕴琵琶记是高则诚根据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重新创作而成的。琵琶记继续保持了赵五娘有贞有烈的品行,而且改造了蔡伯喈,使之同时也成为一个合符礼教的志诚的孝子。琵琶记一夫二妇旌表结局改变了赵贞女负心杀妻遭雷殛的故事结局从赵贞女式的以谴责书生负心为
19、中心的表述,走向琵琶记的以“只看子共妻贤”为中心的表述,也并非高则诚的独创,而是时势使然。因为在元代后期“大团圆”故事,已日渐流行了。琵琶记尽管从正面肯定了封建伦理,但通篇展示的却是“全忠全孝”的蔡伯喈和“有贞有烈”的赵五娘的悲剧命运,从而可以引发对封建伦理合理性的怀疑。在封建时代,恪守道德纲常的知识分子,经常陷入情感与理智,个人意愿与门第、伦理的冲突之中。琵琶记的悲剧意蕴,具有深刻性和普遍性,它比单纯谴责负心汉的主题,更具社会价值。 2、艺术成就(1)人物形象:人物塑造取得较大成功。蔡伯喈是一个全忠全孝的形象。他辞试父不允,辞婚牛相不应,辞官皇帝不准,陷入矛盾和痛苦之中,他不断让步、妥协,反
20、映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性格和命运。赵玉娘的形象真切动人,是个贞烈之妇,她吃苦耐劳,孝敬公婆,勤劳善良,乐于助人,具有中华民族劳动妇女的美德。蔡入京后,他的故乡陈留遭到严重的荒灾,赵玉娘独立维持一家生活,蔡公、蔡婆先后在饥饿中死去;赵玉娘一路弹唱琵琶词行乞,到京师寻夫。(2) 琵琶记的戏剧冲突,也颇有特色。它的情节,沿着两条线索发展。一条写蔡伯喈离家后的件件遭遇;一条写赵五娘在家中的种种苦难。既集中笔力写蔡伯喈在荣华富贵的罗网中辗转无奈,又酣畅地写赵五娘饥寒交迫,陷入绝境,比较广阔展示出生活画面。(3)在语言的运用方面,琵琶记最突出的成就,是能配合人物不同的处境以及两条戏剧线索的开展,运用两种不
21、同风格的语言。赵五娘一线,语言本色;蔡伯喈一线,词藻华丽。这表明作者充分注意到语言与环境、性格、心理的关系。同时,作为戏剧,琵琶记的语言也富于动作性。明1 传奇:“传奇”一词,本是唐人小说的概称“唐传奇”,后人借用它当作戏曲的名称。明清是在宋元南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不同于杂剧的戏剧体制。2 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明代传奇演唱的声腔主要是弋阳腔和昆腔。昆腔即昆山腔,也称昆曲,始于元末。首先用魏良辅改革后的昆腔演唱的剧本是梁辰鱼的浣纱记,通过西施和范蠡的悲欢离合写吴越兴亡。3 明代两大戏剧流派指吴江派、临川派,代表人物分别是 沈璟 、 汤显祖 。4 徐渭(明杂剧最高成就者)
22、“狂人”的四声猿语出郦道元的水经注。(“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为明曲之第一”( 王骥德曲律)。包括渔阳弄、雌木兰、玉禅师女状元等四部杂剧。5 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嘉靖年间洪缏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共有小说60种,又称六十家小说,今仅残存29篇。6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主要叙述关于岳飞抗金的故事;英烈传叙述关于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7 在白话短篇小说几乎陷于沉寂的明代初年,文言小说出现了复兴的态势,瞿佑的剪灯新话是明代传奇小说的代表作。剪灯新话影响了有明一代乃至清代的文言小说创作,起而仿效者纷起,较为出名的有李昌祺的剪灯余话、邵景詹的觅灯因话,这三部书被后人称为“剪灯三话”。(一) 戏曲1. 明中叶“
23、三大传奇”:梁辰鱼的浣纱记、李开先的宝剑记和无名氏的鸣凤记,它们是昆曲出现的三部重要作品。(1) 明代传奇创作方面的重要作家是李开先,作品宝剑记,写林冲的故事,这是第一部将小说水浒传改编成戏剧的作品,全剧52出,写北宋禁军教头林冲如何被逼上梁山这一段。(2) 浣纱记是第一部运用魏良辅改革后的昆腔进行写作的传奇剧本,标志着明代传奇典雅化。(3) 无名氏的鸣凤记是描写现实斗争的时事戏,描写了八个朝臣和严嵩父子的斗争,取材于现实斗争,是以当代重大政治斗争为题材的故事剧的开山之作。2. 汤显祖“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因作家是江西临川人,且四部作品皆以梦境来展开故
24、事情节,故此得名;或以其书斋名合称“玉茗堂四梦”。“四梦”中,又以牡丹亭和邯郸记的成就最高。凭借这“四梦”,汤确立了自己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不朽地位。3. 汤沈之争:涉及到明代两大戏曲创作观念的争论,汤即指汤显祖,沈即指沈璟。其中汤显祖的戏曲创作观念影响较大。沈璟与汤显祖作为明代曲坛上的两大巨人,对戏曲格律与文辞的关系看法不同。焦点:“律”与“意”关系。沈“强调音律”,不惜“因律害意”。“欲度新声休走样,名为乐府,须教合律依腔。”(二郎神论曲)汤“推崇意趣”,不惜“因意害律”。“余意所至,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 王骥德曲律杂论 ) 两人持论相对,发生过碰撞文辞,并把同时的许多曲论家卷入其中参与讨
25、论,这就是戏曲史上著名的“汤沈之争”。4. 牡丹亭(1)主题:剧本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不谕的爱情,歌颂了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 (2)人物形象(重点):杜丽娘:追求爱情,坚持理想,生死以之,敢于斗争,这就是杜丽娘这个形象最本质的特点。她的大胆狂热,奔放的性格只存在梦中。出身于名门贵族,从小接受封建教育,她的性格的基调是温顺,稳重,驯良、矜持,腼腆的。她热爱生活、热爱自由,为了爱情、勇于抗争,但却被封建社会摧残致死。柳梦梅:痴情、才华横溢。对杜丽娘爱情坚贞不渝,始终如一,为使杜丽娘复生,他敢于冒被
26、斩首的危险“开馆见尸”,敢于在战火纷飞之中,不畏艰险,长途跋涉去替杜探父,敢于在皇帝面前揭露和嘲笑位高权重的岳父,柳的刚强无畏的性格和杜的性格互相辉映。 例题: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与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相比较,人物性格有哪些发展变化,你如何看待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 在莺莺身上看到的现实中人受礼教的束缚和内心渴望的分岔口上的犹豫和摇摆的性格特点,在杜丽娘身上却转变成理想中人听从内心的渴望,不顾一切地追求爱情的坚定的执着的追求。 在追逐爱情和本能欲望的时候,崔崔莺莺是压抑的,而杜丽娘却是主动的。是一种“情”到“欲”的爱情向“欲”到“情”的爱情观的转变。从其深刻的思想意义来说,杜丽娘执着追求的艰险历程,绽放
27、着肯定人欲,张扬个性的自由的思想火花,从这点说崔莺莺是达不到的。 崔莺莺的叛逆主要是针对家庭的与封建“门当户对”的观念斗争,而杜丽娘的却是以生命为代价的自己独立性格的抗争, 我认为,杜丽娘是美好的化身,她在追求个性自由的光辉理想时用实际行动对封建礼教进行了强烈的对抗。她对爱情的至死不渝、对爱情的美好渴望,表达了当时广大男女青年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只有、婚姻知足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3) 艺术特色:汤显相在戏剧艺术上的成就,首先表现在他是第一个把浪漫手法引入传奇创作并取得巨大成就的作家。特别是牡丹亭,无论在全剧构思和人物塑造上,都能大胆采用浪漫的创作方法,
28、那种超越三界、“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情”,就是剧本浪漫构思的基础。 试分析汤显祖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及其意义? 杜丽娘是封建社会里一个大胆追求爱情、追求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叛逆者形象。她有着强烈的叛逆精神,热情而又执着的追求幸福的爱情和美好的生活,敢于向封建礼教作垂死斗争。(1)她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杜丽娘出自名门,在典型的封建官僚的严格管制下,她的少女天性受到强制性的约束,使得她感到苦闷无比。她的母亲看到女儿衣裙上绣的一对花,一双鸟,也怕引起女儿的情思,听说女儿去了一次后花园,便训斥了丫鬟春香,严令禁止,白天杜丽娘小睡片刻也违反家教,家里请的老师也是一位思想陈腐的老学究。(2)人性的
29、觉醒。虽然在身处封建礼教的重压下,但杜丽娘的天性并没有因此而被扭曲,相反她的人性处于不断的觉醒之中。在读诗经时已经显露出对自己现状的不满。第一次偷入后花园更是关键。面对盛开的百花,成双的莺燕,她觉醒了,开始憧憬幸福的爱情婚姻,在现实中无法得到满足,因而她将希望寄托在了梦中出现的书生身上。(3)至情思想。牡丹亭中安排了杜丽娘的生而至死,死而复生,都是为了突显出“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入耳”(牡丹亭题词)这一点,因情而死,有因情而生,她的爱超越了生死的界限。(4)世俗性一面。在还魂以后,杜丽娘的性格特点发生了变化,一方面,要柳梦梅追求功名;另一方面,又要求自己的婚姻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方式得到社
30、会的认同。有人说还魂之后的杜丽娘性格显得苍白无力;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一方面,说明了杜丽娘在获得第二次生命后,对生命的珍惜,另一方面,两个杜丽娘的结合,显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总的来说,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形象塑造,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与反动;反映当时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个性解放的强烈渴望,表现他们为实现理想的不屈不挠斗争,具有鲜明的历史意义。 (二)小说1、明代四大奇书:金瓶梅、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明代长篇小说分类及其特点:一、 历史小说:历史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等,以正史为依托,兼采野史传说,加上作者的创作,多写兴废征战之事。英雄传奇,水浒传等,虽然也以正史
31、为依托,但更多的是采自民间传说和作者创作,多以英雄豪杰为描写对象。二、 神魔幻想小说:来源为宋代小说中灵性神仙小说,代表作为西游记,封神演义,董说西游补。西游记成书过程中,真正完成“西游”故事由历史向神话转变的是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继西游记之后,明末还出现了许仲琳和李云翔的封神演义。三、 世情小说:金瓶梅,文学史上第一步以家庭为题材的小说。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书名由小说中的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人的名字合成。获得“第一奇书”美誉。 三国演义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作者罗贯中,最早的版本是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的刊本是嘉靖本,全书24卷,240则,尚未分
32、回,保留了平话痕迹,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元至治年间的三国志平话是民间传说中三国故事的写定本。第一才子书三国演义:六十卷一百二十回,清康熙年间,毛宗岗与其父毛纶对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做了修改和评点,他们所依据的大致是托名李卓吾批评本。他们辨证史事,增删文字,更换论赞,改回目为对偶,并把书名定为三国演义。从此,毛氏父子的评改本成为最流行的本子。“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是对其语言特色的评价。三绝”:“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 水浒传是明代“四大奇书”中的英雄传奇小说,是一部累积型的作品,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在一个已定的作品框架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在创作而成的。小说主要
33、描写梁山起义全过程,歌颂宋江等梁山好汉的同时,也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水浒传的版本分为繁本和简本,繁本:71回,100回,120回。文繁而事简,描写细腻,描写水平高,但情节较少。简本:文简而事繁,描写粗略,文学水平低,但情节较多。宋末元初佚名的大宋宣和遗事是现传讲说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金圣叹腰斩水浒传,为七十回。 西游记(重点)1)成书:历史上有玄奘取经故事。据旧唐书方伎传及其他野史记载,玄奘是河南洛阳人,姓陈名祎yi,大业末年出家,玄奘是他的法名。玄奘取经的壮举,首先经历的是宗教神话化阶段。从大唐西域记到慈恩三藏法师传,从独异记到太平广记中的异僧玄奘,我们可以看见这个宗教故事是怎样走向神话化
34、的。真正完成玄奘取经由历史故事向文学故事转变的,则是得力于寺院“俗讲”的盛行。正是在僧人讲唱中,使取经故事的内容摆脱历史事实的束缚,变成一个怪诞不经但又结构完整的神话故事。刊印于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就是唐五代寺院份俗讲的底本,末有“中瓦子张家印”六字。据王国维考证,“中瓦子”是南宋临安的一条街名,也是上演各种技艺的娱乐场所。可见,至迟到南宋末年(1278),玄奘求经的故事已经编成有诗有活、完全虚构的文学故事。虽然全书的情节和所经诸国,所历危险与后来的西游记很少相同,但却是西游故事发展的一个转折点。2)作者:吴承恩(151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淮安县)人。3)版
35、本:关于西游记的版本。现存最早的是明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唐氏世德堂新刻出像宫版大字西游记。分为繁本和简本,分别有西游原旨和西游记传等。4)主旨:西游记是戏笔,它在“戏笔中存至理”,即在神幻、诙谐的描写之中,通过孙悟空形象来宣扬“三教合一”化了的“心学”。对人性自由的向往和自我价值的肯定5)艺术成就:(1)神性、人性、动物性格结合的人物形象优秀的浪漫主义小说,从来不是孤立地描绘什么幻想世界、未来世界,而是让环境描写服从于形象的塑造,努力使环境和人物达到和谐的统一。(2)多角度、多色调描绘的形象(3)以诙谐的笔调寄寓严肃的讽刺。主人公孙悟空被赋予幽默诙谐的个性;对八戒贪吃、贪睡、贪财、贪色等
36、漫画式的描绘,构成幽默诙谐的讽刺。许多情节“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4) 巧妙曲折的艺术结构。西游记的结构可以称为线性结构,也就是短篇连缀的结构。(5) 风趣诙谐的语言风格-1、话本:话本既是“说话”艺人讲唱故事时所依据的底本,又是艺术上相当成熟的白话小说。两类:说话四家中讲史的底本为讲史话本,自元代开始叫做“平话”,讲述长篇历史故事,取材于历史,后来发展为章回体的长篇小说;另一类小说话本,常常被称为小说,又称“短书”,它对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2、拟话本:明代后期,随着长篇通俗小说的繁荣,话本小说也发生了重要变化:由过去供艺人讲述的底本变而为社会上普通读者的案头读物,出现了
37、大批以阅读为编写和出版目的的短篇小说。这种在体制上与宋元话本大致相同、具雅俗共赏性质的白话短篇小说,即是“拟话本”,或称“拟宋市人小说”。3、三言二拍:“三言”指冯梦龙编撰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原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每“言”各收拟话本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二拍”是凌濛初编写的两部短篇白话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的总称,共收短篇小说七十八篇,它是拟话本小说在体制上定型的标志,是明代拟话本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之一。后来,“姑苏抱翁老人”选编三言二拍,集成集子叫今古奇观。(一)三言思想内容:、 小说中反映了明中后期惊世骇俗的市民爱情观。(1)不少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作
38、品,突出表现了市民们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所规定的门第、等级观念,冲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封建成规,大胆而热烈地追求爱情和婚姻的自由与幸福。如卖油郎独占花魁:名妓莘瑶琴,卖油郎秦重(2)在“三言”描写家庭感情生活的小说里,还以诚实的态度正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特别揭示了已婚女性的爱情心理。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的王三巧的塑造。(3)有的小说反映了下层妇女为争取人格的尊严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小说展现了商人生活的生动画卷。商人成为时代的宠儿,有着鲜明的重商思想。在作品中,深刻地描写商人生活,商人已作为正面人物被作者加以大力肯定和歌颂,这是以前的文学作品所未曾言及之处。(1) 小
39、说形象地表现了“好货利”的合理性与社会价值。如汪信之一死救全家。(2)小说进一步揭示了为商的艰辛。如杨八老越国奇逢(3) “三言”在同情商贾好货利的同时,还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反对利欲熏心,提倡礼让谦和及仁义友善。如施润泽滩阙遇友、 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明史沈炼传、木棉庵郑虎臣报冤贾似道、老门生三世报恩鲜于同、灌园叟晚逢仙女张委、秋先老人、 “三言”中还有不少以帝王将相、王公才士为反映对象的小说。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庄子休鼓盆成大道晏平仲二桃杀三士金海陵纵欲亡身、隋炀帝逸游召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临安里钱婆留发迹、郑节使立功神臂弓等。(二)二拍思想内容:一、塑造了新的女性
40、形象,对幸福的追求更加大胆,观念也更为新颖;(同窗友认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二、商人、手工业者成为多数小说中的主人公,并受称道。(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 艺术成就:“无奇之所以为奇”在日常题材、平凡故事中显示出小说的传奇性。这种艺术,被睡乡居士的二刻拍案惊奇序称为:“无奇之所以为奇”,它很好的概括了“三言”“二拍”“极摹人情世态之岐,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的共同的艺术取向。1.将平凡的故事写巧,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刘家兄妹:刘璞、刘慧娘,孙家姐弟:孙珠姨、孙玉郎,四人本来都由父母包办定下了婚姻:刘璞聘的是孙珠姨,刘慧娘许的是裴政,孙玉郎定的是徐文哥裴 刘 孙 徐刘
41、璞孙珠姨裴政刘慧娘 孙玉郎徐文哥弟代姊嫁,姑伴嫂眠,爱子爱女,情在理中。一雌一雄,变出意外。移干柴近烈火,无怪其燃;以美玉配明珠,适获其偶。孙氏子因姊而得妇,搂处子不用逾墙;刘氏女因嫂而得夫,怀吉士初非炫玉。相悦为婚,礼以义起。使徐雅别婿裴九之儿,许裴政改娶孙郎之配。夺人妇人亦夺其妇,两家恩怨总息风波。独乐乐不若与人乐,三对夫妻,各谐鱼水。人虽兑换,十六两原只一斤;亲是交门,五百年决非错配。以爱及爱,伊父母自作冰人;非亲是亲,我官府权为月老。已经明断,各赴良期。比以往的话本小说写得更为波谲云诡、曲折多变。常采取巧合误会的手法,使情节波澜起伏。十五贯戏言巧成祸为了使情节巧妙多变,运用一些“小道具
42、”贯穿始终,使整个故事既结构完整又波澜起伏。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情节之“奇”,还表现在突破了单线结构模式,而尝试用复线结构、板块结构和变换视角。张廷秀逃生救父悲剧性与喜剧性的情节交互穿插,创造一种“奇趣”2.注意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3.细致入微的写心艺术4.注意了体式和语言的变化(三)诗、文1 明代开国之初,诗文作家以宋濂、刘基、高启三家为代表(明初诗文三大家),其中宋濂号称开国文臣之首,刘基与之齐名。刘基的郁离子是一部语言体散文集,卖柑者言揭露了封建官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虚伪和腐朽。2 吴中四杰是指高启、杨基、张羽、徐贲。3 明朝时期诗坛有众多诗派,如以刘基代表的“越诗派”,以林鸿为代表的“闽
43、诗派”,以刘菘为代表的“江右诗派”,以孙贲为代表的“粤诗派”,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等等。4 侯方域,复社领袖,与方以智、冒襄、陈贞慧被称为“四公子”;与魏禧、汪琬合被称为“清初散文三大家”。台阁体:台阁体则指以当时“台阁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号称“三杨”。在文坛占据主导地位始于永乐年间,而永乐至正统年间是其黄金时代 。台阁主要指明初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为“馆阁”。题材上“颂圣德,歌太平”,大致包括三类,一是诏诰疏奏等属公文性质的政府文类。二是碑记序传诗赋等,是非公务范围之内的余暇时所作。第三是歌颂体,即所谓应制之作。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文风“冲淡和平”
44、、“雍容典雅”。代表作品是杨士奇东里诗集,杨荣随驾幸南海子。茶陵派:弘治年间,在台阁体造成文学萎靡不振的局面情况下,李东明等人发动了对台阁体文学的冲击以此来重振文坛而形成的诗歌流派。茶陵派以李东明为主,主要成员有谢铎、张泰、邵宝、石珤、鲁铎等人;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强调对声调节奏等法度的掌握,他的有些作品摆脱了台阁体的束缚,表现出更为广阔的生活视角,刻画了作者个人的真情实感。代表作是李东阳的茶陵竹枝歌。前七子: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为核心的文学群体,其他成员有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创作上重视市政题材,民间生活;他们扫除台阁体
45、的无病呻吟,但拟古形式为主,缺乏创造性,他们以复古自命,实质上时借助复古手段而欲达到变革的目的,代表作:李梦阳的禹庙碑梅山先生墓志铭、李攀龙的太华山记。后七子:明嘉靖、隆庆年间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后七子继承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同样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汉魏、盛唐为楷模,谓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无一语作汉以后,亦无一字不出汉以前,复古拟古较前七子更绝对,把明代文学的复古倾向推向高潮。前后七子统治文坛近百年,创作上重视市政题材,民间生活,他们扫除台阁体的无病呻吟,对冲破“台阁体”的文风统治地位,有着积极作用;但是他们并不是一个主张和创作实践完全统一的流派,盲目复古,尤其是“后七子”更为偏激,几乎篇篇模拟,句句模拟,无一语作汉以后,亦无一字不出汉以前,较前七子更绝对。脱离现实和人民,未能摆脱诗歌创作的颓废局面,缺乏创造性,反而陷入模拟古人而不能自振。李贽“童心说”:明代后期思想家,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文学观“童心说”出自其文童心说,称“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者”。所谓“童心”,即“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也是“赤子之心”。“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具离经叛道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