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朗读层次梯度训练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生朗读层次梯度训练的研究.doc(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农村小学生朗读层次梯度训练的研究农村小学生朗读层次梯度训练的研究小学生朗读层次梯度训练的研究哈尔滨市延兴小学校 五学年组: 于松【内容摘要】“以读为本”,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倍受推崇和重视。语文课程标准把“读”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指出朗读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语感,提高理解、欣赏能力的重要方式。基于农村小学生的朗读现状,一年来,我们从三方面指导朗读实践:一、激趣入手
2、,阶段训练,循序渐进,呈现朗读过程指导的层次梯度;二、找准切入口,技巧练习,授之以“渔”,体现朗读方法指导的层次梯度;三、精选炼点,积累运用,提升素养,体现朗读内容指导的层次梯度。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揣摩、体悟、积累,逐步学会欣赏;要求通过朗读、诵读、背诵等不同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整体感知、感悟、积累和熏陶的读书心智过程,以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丰富的语言养料,夯实汉语言的文化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思想的熏陶。 【关键词】 朗读层次 梯度训练 朗读技巧 积累运用 【主体报告】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和意义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是
3、用声音再现原作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也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新课标指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朗读的总要求,是每个学段阅读教学中要求达成的一项重要指标,可见朗读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当前农村小学的朗读教学指导和学生的朗读水平、习惯等都是不容乐观的!(一)现状分析1、审视学生:农村学生受家庭环境、周边社会环境的严重影响,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方言,普通话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字音不准,朗读无感情等。其次,农村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朗读认识,朗读习惯较差。课堂上很多学生只是为了读而读,漫无目的,没有自己的思考感悟。有时顾了整齐顾不及准确,顾了响亮顾不及
4、感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读一字停一顿、千篇一律的拖腔唱读,远离了朗读的要求。课外的朗读训练就更不容乐观。学生在朗读中具体表现为:字音不准,破句、断句、多字、少字、回读,语感不强无节奏,语调较平无层次等严重现象。朗读水平普遍低下。2、审视课堂:教师对朗读的认识,思想上虽有提高,但是落实不到位。对朗读方法指导、朗读技巧指导不够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教学落成实效不高,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简单过渡,或权当作自己满堂灌时的“休息站”。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心中较模糊,更谈不上对学生刚才的朗读情况进行评析,这只是一种放羊式的无意识的朗读。经过调
5、查研究,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朗读指导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朗读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朗读要求过于统领,目标模糊。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朗读的总目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而在很多的语文课堂里,我们的很多教师没有正确认识这三个目标的层层递进关系,导致朗读教学目标的不明确。(2)朗读指导未面向全体。指导中没有落实不同朗读水平的学生的具体指导。一般只重视朗读能力强的个别学生指导,从这些学生的读中进行表扬评价,就片面的算是对全体学生朗读的指导。其实朗读水平差的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是云里雾里,根本没有得到共鸣和体验,这样的朗读指导谈何成效?(3)朗读评价过潦草。评价形式单一,“你读得真
6、好!”、“你真棒!”之类的评价语言,没有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激励性评价。评价对象单一,没有具体地请学生进行有理有力的评价,而是教师个人的评价“包办”到底。缺乏个人评价和生生之间的互评,就算有学生评价,也只是重形式走过场的评价,评价效果差强人意。(二)重视朗读梯度训练的意义朗读是通过视觉、大脑、发声器官把书面语言转化成清晰、响亮、富有情感的口头语言,再通过听觉作用于大脑的一种阅读方法。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其语法修养和普通话的水平,而且能把难于理解的文字变成容易理解的声音信息,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句及文章的思想内容,收到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之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的功效。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
7、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朗读的心理学意义,是由词语作为刺激物所建立起来的一种条件反射(或叫第二信号系统)。朗读与默读相比较,默读时,中枢神经只受到文字的刺激,因而只作出一次反射。而朗读时大脑则受到文字与声音两种刺激,反射的次数显然增加。另一方面,朗读时所应用的感觉器官有视觉与听觉,而默读只有视觉参与。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就相同内容而言,反射次数越多,给学生的印象就越深,其理解记忆效果就越好。 由此可见,朗读作为一种教学手段确实不容忽视,我们必须提高对朗读重要性的认识,改变朗读处于被动地位的现象,扫清陈旧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充分认识朗读的效能,真正把朗读放到课堂教学应处的重要位置上来。基于以上认识,笔
8、者认为重视农村小学朗读层次梯度的训练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二、课题主要概念的界定“层次梯度朗读”就是指学生在具体的朗读训练过程中,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将语言文字转化为情感理解,最后内化积累为自身的道德认识、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呈层层递进的阶梯状发展,在这样反复朗读、层层递进的训练过程中,逐渐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三、研究内容与目标(一)朗读技巧指导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深刻地体会着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注重朗读技巧的指导,主要包括朗读语速的指导,朗读停顿的指导,朗读重音的指导,朗读语调的指导,朗读节奏的指导等。(二)朗
9、读形式的运用指导学生朗读,形式应灵活多样。一般的朗读形式主要有:集体读、分组读、个人读、领读、导读、范读、齐读等。在此基础上,还可运用变换的朗读形式,如:分角色朗读、想象式朗读、表演式朗读、感悟式朗读、竞赛式朗读、配乐朗读等,这些纷繁多样的朗读形式根据具体的朗读内容,进行科学合理地重组选择运用,更能激起学生的朗读欲望,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喜欢朗读,感受朗读的乐趣,提高朗读能力。同时,在指导过程中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朗读形式,要体现出形式上的层次梯度,使学生的每一次读在理解上情感上都能提升一个高度。(三)朗读层次梯度范围层次梯度朗读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朗读目标上的层次梯度,朗读内容上的层
10、次梯度(包括课内文本和课外文本),朗读时空上的层次梯度(其中包括课堂之内和课堂之外),指导过程中的层次梯度(感知理解品位积累),朗读方法的层次梯度,朗读评价的层次梯度等。(四)组建小组,开展活动科学组建朗读合作兴趣小组,定期开展第二课堂综合活动。遵循“因材施教”原则,不同朗读水平程度组的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包括录音朗读、朗诵会、角色演讲、故事会、课本剧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操千曲而后晓声,观万剑而后识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让学生在不断的活动中历练朗读技巧,才能使学生心悟其情,心声传情,培养积极高尚的审美情操。四、研究的操作和探索的过程:本课题研究从两个方面组织了实施,扎扎实实开展了
11、一系列的研讨工作。(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确立朗读训练的目标体系为了使我们语文教师充分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我们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活动。首先,我们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新课标对朗读教学的要求,使自己认识到:在阅读教学中,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其次,我们学习关于朗读教学的系列理论,促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和进行朗读教学的方式方法等,消除教师惧怕朗读教学的心理。第三,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教师对朗读教学的认识有了提高,于是,我们又学习讨论了“农村小学生朗读层次梯度训练的研
12、究”课题研究方案,使教师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的、任务及操作的思路。同时,我们将新课标要求与我校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制定了各班朗读教学的目标体系,为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二)精心指导,扎实训练,积极开展朗读教学研究“以读为本”,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倍受推崇和重视。语文课程标准把“读”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指出朗读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语感,提高理解、欣赏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揣摩、体悟、积累,逐步学会欣赏;要求通过朗读、诵读、背诵等不同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整体感知、感悟、积累和熏陶的读书心智过程,以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丰富的语言养料,夯实汉语言的文化基础,培养
13、学生良好的语感,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思想的熏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得失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朗读教学和朗读训练的成败。基于以上视点,结合一年来就朗读层次梯度教学的做法和想法略谈一二。激趣入手,阶段训练,循序渐进,呈现朗读过程指导的层次梯度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抱着这种享受的念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径。”这便是语文课朗读所应追求的境界,由此可见,兴趣就是入门的向导!朗读实验首先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入手。我经常组织同学们利用晨读课和一些课外时间
14、,欣赏优秀的朗读录音。如著名电影艺术家濮存晰的朗诵DV带,中年小说播讲家王刚的夜幕下的哈尔滨,著名播音专家夏青的文学欣赏节目等,经常在课内播放小学语文课文录音和课本剧,还有著名配音演员刘纯燕的动画片配音带多啦A梦等,这些示范录音或苍凉悲壮,扣人心弦;或气氛森严,令人胆寒;或风趣诙谐,意味深长;或激昂慷慨,奔放豪迈无不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富有情感。有时,我还将自己或学生的优秀朗读录音播放给同学们听,以缩小孩子们与名家的距离,增强信心这些都是同学们感兴趣的,通过这些欣赏或鉴赏的方式,在直观的画面、声音的刺激下,进一步感染孩子们,他们的朗读兴趣被激发了出来,教室内外,时常可以听到抑扬顿挫的朗读声。2
15、、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要求,分三阶段训练 学生有了朗读兴趣,那就要将其这种兴趣长久保存保鲜,方法就是要分阶段科学有序地训练,提高朗读素质。经过认真调查,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朗读基础大致分优、良、及三等,因此,在训练朗读指导时必须发挥同学们的传带帮,好带差的感染共鸣作用。在具体的指导中,分以下三阶段训练:阶 段要 求方 法 形 式第一阶段读音正确,声音响亮课内纠正、补习汉语拼音、录音对读第二阶段句读分明,准确流畅技巧指导、讲解示范、反复训练等第三阶段富有变化,感情充沛反复训练指导、开展竞赛等 (1)第一阶段:要求读音正确,声音响亮。就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农村小学生普通话水平普
16、遍较差,汉语拼音程度参差不齐,加之在粗犷的性格中往往带有羞涩的成份,因而往往读不准字音,声音不响亮。所以第一阶段着重这方面的训练,要求做到发音正确,口齿清楚,声音响亮,不漏字,不加字,不重复,不颠倒,打好表情朗读的基础。训练方法:一是通过课内纠正,课外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查字典等方法纠正不正确的字音。重点是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如平舌音与翘舌音,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的区别等。二是补习汉语拼音,使同学们准确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三是录音对照,将同学中读音不准的与正确的录音进行比较,使同学们在比较中得到提高。四是通过累计积分的方式促使同学们读音响亮化。(2)第二阶段:要求句读分明,准确流畅。这是朗读
17、训练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训练的方法主要是欣赏领悟,讲解示范,录音对比,反复训练。为了使同学们做到速度适宜、节奏恰当、句读分明、准确流畅,我们分期给他们讲解、示范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心理停顿以及语法重音、逻辑重音、心理重音。要求同学们在欣赏录音或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时注意领悟。每隔一段时间就选出几个同学不同时期的录音进行纵向对比,使同学们看到了进步,增强了信心。朗读的妙语真经,就是“不要去念字儿,而要去说事儿”,这是准确流畅朗读的要领,要求同学们变吃力的念字儿为顺其自然地说事儿,经过艰难地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3)第三阶段:要求富有变化,感情充沛。这是朗读的高层次要求。要求朗读者不仅要读得
18、准确流畅,而且要准确地把握所读文章的感情色彩,使读者和听者都受到熏染。这阶段的训练方法基本上与第二阶段相同。为了使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尽量进入较高的层次,得给同学们讲感情朗读的几个因素:如语调的高低抑扬、节奏的快慢缓急、音量的强弱轻重、音调的长短顿挫、音色的滑润颤哑,以及腔调的设计、音色的辨别。除此以外,我们还讲了以这几种因素为基础所形成的不同的情感:或亲切爱怜,或追忆缠绵,或压抑愤懑,或激越豪壮,或深情赞扬,或风趣诙谐,或凄婉衰痛,或清丽明快,通过指导,使同学们掌握一定的朗读理论依据,同时结合课文反复进行朗读训练。反复的示范练习,使同学们基本上能根据不同的文体,确定不同的感情。朗读水平好些的还能
19、随着文章内容、情节、句式的不同,变换出不同的语调和情感。总之,朗读训练要具有层次性,在循序渐进中还原朗读艺术的本真,让学生在多彩多样的训练中感知文本、感想语言、感悟情节、感染情绪!找准切入口,技巧练习,授之以“渔”,体现朗读方法指导的层次梯度新课标呼吁朗读,提倡感悟。朗读感悟作为如今阅读教学之重要手段,它激活了沉闷的课堂,强化了情意的熏陶,阐释了人文之精神。但由于教师理解上的不到位,操作上的不和谐,直接导致语文课堂朗读本位的落实不力,或者训练朗读的偏颇。那么如何使朗读训练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落实?我们认为,找准朗读材料的盲点,加强技巧指导,授之以“渔”至关重要。 1、找准切入点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
20、课文,朗读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如科普类要读得平实清晰,字正腔圆;情感类记叙文要读得流畅,声情并茂;散文诗歌要读得浓情强烈。不同的文章就得找相应的方法技巧,因此找准朗读的切入口比较重要。如:根据课文的不同情况,我们把读的训练点分为以下几种 :(1) 重读全文。叙事性课文必须全文重读,给学生完整的印象,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使其融会贯通,然后才能品味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意义。比如:长篇的历史性课文,叙事性课文等。(2)读重点段落。有些课文重点段的语调较难处理,有的是衬托人物内心活动的地方,学生对语速不好掌握,这样的段落必须反复读,直至达到诵读积累,内化应用的程度。如穷人中描写桑娜内心活动的部分,少
21、年闰土一课的第一自然段中环境描写等。比如生命生命中瓜苗生长一段中的关键词“小小、冲破、不屈向上、仅仅 、没有、没有”等,我就是抓住了这些带有强烈感情色彩,能深深打动学生的词语,以点带面,进行指导。先让学生自己体验读,然后根据读的情况加以点拨并适当范读,如在指导“冲破”一词时是这样设计的:“你见过香瓜子吗?它有什么特点?”将瓜苗的“小小的,扁扁的”与它不屈向上的精神相对照,强烈的对比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接下来是学生练读、体会,再下来是抽读点评,最后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这样分层指导训练,能提高朗读质量,培育语感,培养朗读能力。(3)范读重点语句和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难句。对于关键性的语句,声音重轻强弱
22、难以处理的语句要范读。如再见了,亲人一课中有一段话: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看似简单的一个句子,读起来却很有难度!这句话许多学生读得很响亮,读得快而高昂,像在喊口号,以为这样可以把小金花对敌人仇恨的感情表达出来。其实,体验小金花内心的沉痛,一字一句读得缓慢而低沉,字字有声,声声有情,更富感染力。有时,学生朗读时轻重缓急把握对了,但分寸感很差,一重特重,一轻特轻,极不和谐,让听众的心一紧一紧活受罪。另外,读长句,读排比句时该怎样换气,怎样停顿,在实际教学中,指导几乎等于零。学生读长句时读得上气不接下气,还读成了破句。学生会说话,却不会
23、读对话,读对话时呆板、别扭,并不代表“角色说话”,却刻意模拟角色的声音,不但搞得怪腔怪调,也削弱了语言本身的表现力。有些课文可让朗读技巧好的同学范读,但次数不宜过多,读前给予提示,读后加以指导,以老师带学生,以学生促学生。2、传授技巧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深刻地体会着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注重视朗读技巧的指导。(1)朗读语速: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读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说话的速度是由说话人的感情决定的,朗读的速度则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不同的场面、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叙述方式、不同的谈话方式、不同的人物性格,朗读的语速各不相同
24、。同一篇文章里朗读的速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作者的感情起伏和事物的发展变化,采用不同的朗读语速,并且随时调整朗读速度的转换。(2)朗读停顿:停顿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停顿一方面是由于朗诵者在朗诵时生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句子结构上的需要;再一方面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同时,也可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朗读停顿包括生理停顿、感情停顿、语法停顿等。(3)朗读重音: 重音是指那些在表情达意上起重要作用、在朗读时要加以特别强调的字、词或短语。重音有语法重音(语法重音是按语言习惯自然重读的音节。这些重读的音节大都是按照平时的语言规律
25、确定的)和强调重音(强调重音并没有固定的规律,而是受说话的环境、内容和感情支配的。同一句话,强调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4)朗读语调:语调就是语句的高低升降。语调根据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升调(前低后高,语势上升。一般用来表示疑问、惊讶、反问等语气)、降调(降调一般用在感叹句、祈使句或表示坚决、自信、赞扬、祝愿等感情的句子里,表达沉痛、悲愤的感情,一般也用这种语调。朗读时,注意调子逐渐由高降低,末字低而短)、平调(语势平稳舒缓,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可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曲调(用于表示特殊的感情,如讽刺、讥笑、夸张、强调、双
26、关、特别惊异等句子里。朗读时由高而低后高,把句子中某些特殊的音节特别加重、加高或拖长,形成一种升降曲折的变化)。(5)朗读节奏:所谓节奏,即停顿、轻重、语调、速度的有机结合。朗读时要使学生通过变化的节奏,把书面语言的思想感情,用有声的语言真切地表达出来。机械的重复只会使学生“食”之无味,“言”之无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实践指导过程中,传授给学生这些朗读技巧,让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另外,在具体的朗读指导过程中,语速、停顿、重音、语调、节奏等这些朗读技巧还应该合情、合理、合度,灵活运用,才能使学生有情藏于心且溢于言表的深刻体验。并且在课堂朗读训练中不断地增强朗读要求,体现层次梯度,形成一
27、个螺旋立体训练系统,让学生经历一个感悟学习、深化学习、积累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朗读水平。3、 朗读的形式要灵活多变 朗读训练中,朗读的形式应该灵活多变。如果只是一味地齐读,个别读,则会显得十分单一,乏味,势必影响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热情。表面上看起来是朗读,但只是停留在“声音”上,达不到朗读的要求。为了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与热情,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如领读、个别读、分角色读、轻声读、评读、快速读、竞赛读、配乐朗读等。至于一堂课中选取什么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应视学生学习情况、课文特点而定,不可牵强漫用。例如教草原一课,为了使学生深入体会中心,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老师让学
28、生听配乐朗读,在优美的音乐中,在脑海重现课文中叙述的优美意境,使学生沉醉于祖国江山分外妖娆的美感之中。精选炼点,积累运用,提升素养,体现朗读内容指导的层次梯度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重“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个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导向是很明确的。那么怎么样才能在朗读指导中激活学生储备的语言,使他们由最初的低层次感性直觉向着全面、深刻、丰富而又灵敏的深层次理性直觉迈进?我们从以下三个梯度进行了大胆实践:1、初级梯度精选炼点,感知积累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
29、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意思就是说除了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外,还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如桂花雨文质兼美,行文活泼流畅,语言颇具层次美、节奏美、形象美,课文体会“乡情”的片段是进行朗读训练的最佳片段:“师:读着读者,这个浸字变了,师:院子里的桂花树,那么小小的一株,却能给整个村子带来花香;不开花时,人们也可以喝着桂花茶,品着桂花糕,整个村子全年也都像被浸泡在桂花香里似的,让我们再来陶醉一翻此时,你又领略到了桂花香里浸着什么呢?”在反复深情的引读中让学生渐渐感悟到了这个“浸”字的意义,在读中明白
30、了作者想要表达的那份思乡情,学生的情感也在细细品读中被激活。2、中级梯度理解文意,培养语感在掌握必要的朗读技巧之后,应紧跟的是对有感情朗读的指导。陆襄在 小学语感教学中指出“要从文章独特的表达形式中,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去真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对这种独特表达方式产生新的感受。这样语感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而这,教师要根据新课标要求,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自我朗读训练的准备,还要备好朗读训练形式。不同的课文,应有不同的朗读处理方法,教师必须心中有数。(1) 感受画面美新教材中有许多言语生动、文质兼美的文章。比如:小桥流水人家彩色的非洲白杨草原等文章,都描绘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
31、。这些文章恬静优美,如诗如歌,宛若一副多彩美丽的图画,叫人遐想,令人沉醉。在教学中就要充分找准最佳朗读方式,或领读,或范读,或轻声读,或配乐读,带领学生充分感受文章的画面美,指导学生以甜美的语调,意气盎然的节奏,朗读其妙之趣。如桂花雨一课中体验“摇花乐”的教学,我们是这样设计朗读指导的:A、母亲的这翻话,这份情,自然也影响了我,感染了我,于是(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话)学生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找一找那些地方写出了摇花的快乐?(课件出示整段话)B、交流快乐的句子:(板书:快乐)“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快乐的事情怎么还不摇桂花啊?”从那些词里感受到快乐?想象当时的情景,作者是怎样缠着母亲摇桂花的?指导朗读(通过
32、引导学生想象并通过朗读把感受读出来,在引导的同时给以激励性语言,学生既能品位语言,培养语感,又能领悟到摇花的快乐!)“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好香的雨啊!”想象体会:看着这缤纷的桂花雨落下来,你觉得怎么样啊?这缤纷的桂花雨落到你的头上,你的手上,你的肩上,你的背上,你的心情怎样?怪不得作者会喊(引读)老师也想享受这份快乐,请大家轻轻地闭上眼睛,(师范读)听着听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教师示范朗读时就可以适时放慢速度,给学生品味留以足够的时间;适时辅以眼神、身体语言或板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语言。)这桂花雨也淋到你了吧?你来喊喊!你会怎么喊?加个提示语来喊一喊!
33、C、配乐读整段(引导学生感知内容,体会文本的感情基调,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成了“有泉之水,有本之木”。)(2)呈现场面壮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呈现的是五壮士屹立狼牙山顶峰壮烈跳崖的悲壮情景。在教学中借助教学多媒体展现场面,再辅助教师范读,来感染学生的情感,朗读效果可见一斑。另外,像开国大典、毛主席在花山、地震中的父与子桥等文章,都极具场景感。教师要以渲染性的语言和现代教学技术,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意境,理解文意,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理解了文意,再现了场景,此时的朗读,也就能悲壮凝重,也就能气壮山河,也就能雄伟壮观。(3)感悟人物情反复研读人物语言,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使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语言“使其言皆出
34、于我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那样他对于课文的理解已十分到位,教师无须再去考问:“你怎么看这个人物?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如桥一课,学生在反复研读老汉的语言动作后对人老汉的品质一目了然。片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老汉清瘦的脸上躺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自由读一读,从这段话里,我们又看出一个怎样的老汉?多读几遍,你可以和旁边的同学讨论讨论。一段时间研读讨论后,孩子们纷纷发言:我从“盯”字里读出了这是一个尽忠职守,认真负责的老汉!我从“站”里 明白了老汉是很负责的,他在危急时刻能号召起来,说明他遇事不慌,沉着冷静。“一座山”
35、能让我们知道老汉的品质如山般伟岸,他就是一座不倒的山!接着,带满了崇敬的心情朗读此段。接着,再让学生带着以上感受再朗读,此时学生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学生用真实的情感说出了自己的感悟、收获,读出了文章的真谛,人物形象也立渐饱满。3、高级梯度言语实践 运用提升加强言语实践是培养语感,提高朗读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语感是在反复的言语实践中,在对言语对象的直接感受中积淀生成的。正如马克思所言:“感觉是在自己实践中成为理论家的。”培养语感一定要在课堂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真正去动嘴、动脑、动情。如在讲古诗秋思时,我将课上十五分钟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做一回诗人,也来 “创作”一首秋天的诗。还让
36、他们边创作边口头吟诵。有些同学写完一句,低吟一句,自己平时在朗读实践中积累的技巧感受,顺理成章地被激活。又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中,三处写到了父亲的那句话:“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简单的一句话,用不同的形式处理:全文读,单独列出来读,分角色读,看地震场面后再读,儿子被救出后再读,反复研读,不难发现,父亲在废墟面前的无助忧伤被剥离得清清楚楚!所以,朗读要反复品味,要处于不断地发现之中,古人语“语不惊人死不休”,我们应该有“不品到真味死不休”的精神去对待朗读,对细节的感受要反复调整,反复感受,停顿、轻重、标点符号,每次调整都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只有在反复细致的品味中才能分清其差别,只有多读积累才能内化、
37、提升!五、课题研究的效果及初步结论:经过一年的朗读层次梯度教学实验,学生的语感有明显增强,他们的辨音能力、辨别语法结构能力、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辨别感情色彩的能力以及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能力,甚至观察力、想象力等,均有显著进步。对普及普通话,缩小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别,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在我们两个六年级教学班中,预习朗读作业完成率也比较高,班级互相借阅书籍的现象明显增多。由此可见,学生对阅读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逐步形成,如边读边做读书笔记,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大大促进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
38、的见识。朗读教学的有效开展,促进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提高。加强朗读训练后,学生语言的积累增多,“日积月累,熟能生悟,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经验”这样就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教师,我们也十分注意搜集这方面的教育信息,做好学习笔记,不断改革朗读教学,提高朗读教学的效果。在实践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认真进行总结,积极撰写论文,促使自己对实践活动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一年来,我们撰写了多篇有关朗读教学案例。现在每次备课中,我们一般拿到课文,自己先出声朗读好多遍,找准朗读训练的重点句段,这样提高了我们教师对朗读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自己的业务水平相应得到提高。 本课题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学校领导也给这一研究活动提供了许多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六、参考文献:语文课程标准 新华字典 商务印书馆1992年7月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1987年6月 朱自清 论诵读叶圣陶论语文教育叶圣陶 199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学新思维杭州出版社2001年版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语文教学新思维杭州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