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教学课件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学内容分析本章内容属于世界自然地理总论部分,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世界自然地理总论主要包括陆地和海洋、气候两部分,因为在自然地理的各要素中,气候与其他要素的联系最强,对认识世界自然环境最为重要,所以教材在讲述了陆地和海洋以后,单独把气候设为一章。本章主
2、要包括四节课,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主要讲述了天气和气候的特点,天气预报和空气质量等内容。第二节和第三节讲述了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包括气温和降水的测量、变化规律、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等内容。第四节内容较多,首先讲述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引出了气候类型的概念;然后讲述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接着讲述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最后讲述的是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包括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等内容。整体教学目标1.运用相关资料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含义、特点,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天气的影响。2.运用图片和其他资料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能够看懂卫星云图和
3、常见天气符号。3.根据相关资料了解空气质量的确定以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影响空气质量的自然和人为因素。4.根据地图和生活实践理解气温的测量和变化规律,能够根据气温资料正确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5.结合原来学习的等高线的知识理解等温线的特点,能够在等温线图中指出高温中心和低温中心,能够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区分温差的大小。6.能够结合世界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分析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理解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对气温的影响。7.结合相关资料理解降水的含义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掌握降水的主要形式,知道降水的测量工具和步骤。8.能够通过绘制和分析降水量柱状图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知道不同地区降水
4、季节分配的差异。9.了解等降水量线的特点,能够通过分析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图得出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10.结合相关资料了解气候的两大要素,能够列举具体事例说明气候的地区差异。11.能够在图上指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通过分析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总结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12.能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学形式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课时安排任务设计1.多变的天气小组合作1课时1.运用相关资料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含义和特点,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天气的影响。2.运用图片和其他资料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看懂卫星云图和常见天气符号。3.根据相关资料了解空气质量的确定以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影响空气
5、质量的自然和人为因素。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自主探究合作2课时1.根据地图和生活实践理解气温的测量和变化规律,根据气温资料正确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2.结合原来学习的等高线的知识理解等温线的特点,在等温线图中指出高温中心和低温中心,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区分温差大小。3.结合世界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分析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自主探究合作1课时1.结合相关资料理解降水的含义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掌握降水的主要形式,知道降水的测量工具和步骤。2.通过绘制和分析降水量柱状图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了解不同地区降水季节分配的差异。3.知道等降水量线的特点,通过分析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图得出世界降
6、水的空间分布规律。4.世界的气候自主探究合作2课时1.结合相关资料了解气候的两大要素,列举具体事例说明气候的地区差异。2.在图上指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通过分析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总结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3.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正确区分这两个术语,了解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2.学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3.结合相关实例了解空气质量的表示及影响因素。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查找天气预报和空气质量的相关资料,初步掌握资料的查找和利用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
7、过学习空气质量的相关内容,培养环保意识。四、重点难点重点:1.天气和气候术语的正确使用。2.正确收看天气预报。难点: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三国时期诸葛亮“趁浓雾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法西斯突然向当时的苏联发动闪电战,未料到寒冬早到,士兵冻伤,连汽油也冻了,使坦克装甲部队失去了威力。而苏联红军利用冬季的有利条件,发动全线反击,使德军损失百万兵力。这说明了在战争中了解天气的变化是多么重要,而在现实社会中,无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还是生活活动无一不与天气和气候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天气的基本知识。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4
8、647第12自然段,说明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特点。答案: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特点是时刻在变化。气候是指某一个地区一年或一段时期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2.阅读教材P48第12自然段及图3.3,分析天气预报的内容。答案: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的情况。3.阅读教材P49图3.4,分析卫星云图中不同颜色的含义。答案: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4.常用的天气符号答案:多云阴中雨暴雨冰雹中雪雷阵雨雾5.阅读教材P51图文材料,分析空气质量的表示。答案
9、: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空气质量指数来表示。清新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教学过程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天气及其影响教师出示下列卡片(或投影展示),把学生分成男女生两组,采用必答或抢答等形式,进行辨别天气和气候的比赛,看哪个组正确率高,以达到巩固之目的。(1)狂风暴雨(天气)(2)多云转晴(天气)(3)四季如春(气候)(4)冬冷夏热(气候)(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天气)(6)一场秋雨,一场寒(气候)(7)春风又绿江南岸(气候)(8)乌云密布(天气)(9)彩霞满天(天气)(10)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过渡:天
10、气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等每天要多次播报天气预报,那么,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探究活动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1.投影展示天气符号(或出示自制的天气符号卡片),分四组按下列顺序展示识别各种天气符号,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用手比划。(1)晴天、多云、阴天的符号。(2)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冰雹、雷阵雨的符号。(3)小雪、中雪、大雪、雨夹雪的符号。(4)雾、霜冻、沙尘暴的符号。【精讲点拨】 风的天气符号的判读投影展示风向标,风向标由风杆和风尾或风旗组成,风杆上的横道叫做风尾。风杆上画有风尾的一方,即指示风向。每一道表示的风力为2级,两道风尾表示风力4级,三道风尾表示风力
11、6级;风旗表示风力8级。2.让学生阅读课本P50图3.6“中国城市天气预报图”。把图中所示的城市分成若干组,学生也分成若干组,进行模拟电视节目天气预报节目的练习,看哪个组模拟的逼真,播报的准确,使学生熟悉天气符号,看懂城市天气预报图。探究活动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1.空气质量的高低用什么来表示?答案:空气质量指数。2.讨论农业生产中焚烧秸秆会产生什么后果?如何改变这种传统肥田的方法?答案:燃烧秸秆会污染空气,影响交通等;应将其沤制成绿肥再进行肥田。3.汽车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元凶之一,应该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答案:日常生活中人们尽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多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等。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这节
12、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三部分内容,一是天气和气候,天气是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因而具有短期、多变的特点;气候是多年大气的平均状况,因而具有长期、少变的特点;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综合。在今后的生活中大家要正确地使用天气和气候这两种术语。二是了解了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和天气预报的内容,三是了解了空气质量的表示以及引发空气质量变差的主要原因。其中天气符号的判读是本节的重点,影响空气质量的原因及治理是本节的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当堂检测1.苏轼诗:“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该诗句描述的是(A) A.天气B.气候C.降水D.季节2.下列描述中表示气候的是(A)A.冬冷夏热B.晴转多云C.风和日丽D.狂风暴雨读“我国1月份某日天气预报图”,回答35题:3.图中四地处于阴雨天气的是(D)A.乌鲁木齐B.北京C.昆明D.上海4.图中北京即将受到影响。(B)A.北风B.西风C.南风D.东风5.冬季在纬度较高的地区需要燃煤取暖,而大量燃烧煤炭将造成空气质量下降,严重的将形成雾霾。图中城市冬季空气质量最好的是(D)A乌鲁木齐B.北京C.上海D.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