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1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10.doc(19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小学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201110小学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小学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第一章 小学教育心理学概况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一、什么是教育心理学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著作教育心理学的出版确立了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新的独立的学科。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的规律以及如何将这种规律应用以促进教与学的学科。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个较为
2、综合性的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系统描述,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心理学应以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而不是研究一切教育领域中的心理现象。、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既包括学生学的心理活动,也包括教师教的心理活动。、在学与教的心理活动中,教育心理学应当以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其心理发展变化规律为研究主体。、要密切结合教育过程来探讨、揭示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作为一门学科,教育心理学不能仅仅对学与教中的心理现象进行描述,而是通过这些现象去揭示其中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并把它运用到实际活动中去。综上所述,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其中学生学习
3、的心理学规律是研究的主要方面。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方法一、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一)测量与描述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发展水平(二)解释与说明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心理现象(三)预测与控制师生在教育情境中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总体上,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类,第一类是描述性的研究方法,它是对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发生的特定情境的事实与关系进行详细的描述。另一类是实验性的研究方法,它是在控制严格的实验条件下,操纵教学情境中一些变量而研究其效应的方法。(一)描述性研究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个案研究是对一个人或一组人的问题进行研究的方法,有时也与纵向的追踪研究相结合,系统记载被
4、试某些心理活动的发展状况,某些教育心理问题产生与发展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4、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指教育工作者根据平时工作经验的总结,以获得对有关教育心理学的一些现象的理解。(二)实验性研究方法实验法主要有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第三节 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一、新型的知识文化的传递者二、光辉的榜样三、优秀的管理者四、贴心的心理辅导员第四节 新课改下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一、崇高的品德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师的品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反映,集中表现为以下三种精神:1、求实精神2、献身精神3、人梯精神二、强烈的责任感作为小学教师,要对孩子负责。作为小学教师,要对家长负责。作为小学教师,要对所在
5、的学校负责。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一)专业知识教师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既包括学科知识的内容,也包括如何传授这些知识的内容,被称之为“实践的知识”。这种“实践的知识”具有五个特点:(1)依赖内容和学生等具体情境,带有情境性的特点;(2)经常以案例的形式来记忆;(3)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知识;(4)是一种熟练得以自动化的知识;(5)有很多知识产生于教师个体的经验之上。(二)组织教材的能力教师组织教材的能力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1)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充分理解教材的知识内容,融会贯通,使教材的知识内容转化成教师自身的知识。(2)在研究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的要
6、求及重点,使之成为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根据这些决定教材的难点、重点,决定讲解的详略和教材内容的增减。(3)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探讨适应学生接受能力,又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完成教学任务的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步骤。教师通过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综合,把学生可能感觉复杂而困难的知识,以简要和容易理解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这样既可以使学生顺利地掌握知识,同时也使学生逐渐地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三)言语表达能力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应该具有的职业能力之一,是教师职业要求的基本条件。经验表明,教育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在发音、用词和语法上的正确性,以及教师与学
7、生进行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语言是否有内容、易懂和富有表现力与感染作用。为了更好地向学生传播知识技能和教育影响学生,教师言语的表现方式和其中的情感成分,也必须根据言语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所不同。教师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表现为形式简单、语句不长、停顿适当、词汇丰富、简练准确、内容具体、形象生动、逻辑严密和符合学生理解水平。(四)组织教学的能力1、制定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2、正确选择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3、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力(五)教学媒体使用的能力四、完美的人格魅力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优秀教师的人格品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处事热情它是教师在完成工作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性,
8、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责任心强。第二,具有浓厚的兴趣。第三,精神饱满地进行工作,使学生受到教师情绪上的感染。第四,具有顽强的毅力,勤勤恳恳,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去克服困难,教育学生。(二)情绪稳定优秀的教师能够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不出现情绪上的大起大落。优秀的教师之所以能够保持情绪稳定,首先是因为他们具有良好的自我形象,其次,优秀教师具有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策略。再次,优秀教师能够用意志去控制情绪,表现出较强的自制力。(三)待人亲切优秀教师的这一人格特征主要体现在师生关系上,表现为热爱学生。教师热爱学生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它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教师认识到自己承担的社会角色,将社会要
9、求转化为自己的心理需要,意识到自己教书育人的重大职责;另一个条件是正确地认识学生,这样才能发现每个学生都有可爱之处。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具体表现为:第一,对学生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出真心实意的关心。第二,表现为对每个学生的爱,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第三,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教师容许学生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上表现出独立性,容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在学生出现错误时能设身处地理解他们,教师自己出现错误也勇于承认。第二章 小学生认知发展及教育第一节 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一、什么是观察力(一)什么是观察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它是知觉的高级形式。(二)什么是观察力观察力就是观察的能力,是有目的、主动地去考察事
10、物并善于观察出客观事物典型的不显著的特征的能力。二、小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一)小学生观察的特点文李馥(1987)研究了813岁儿童观察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1)儿童设想由不同位置所观察到的形象时,对熟悉的、特征鲜明的形象容易判断正确;对特征不明显、不熟悉的,判断比较困难。这表明知觉因素和生活经验在空间表象活动中的作用。(2)儿童空间知觉能力逐年发展,儿童观察具有自我中心主义倾向。(3)儿童观察中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但仍是小学各年级学生观察错误的集中点。(4)错误的原因在于儿童头脑中不善于对三维空间和二维空间关系进行转换。(二)小学生观察品质的特点王唯(1985)对小学
11、一、三、五年级学生的观察品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包括四个方面:(1)精确性方面,低年级小学生观察的精确水平很低,他们观察事物不细心、不全面,常常笼统、模糊,不能全面细致地感知客体的细节,只能说出客体的个别部分或颜色等个别属性,不能表述细节。(2)目的性方面,初入学的小学生,观察的目的性较低,随意性较差,他们一般还不会独立地给自己提出观察任务,也不能很好地排除干扰,在观察活动中往往受刺激物的声音、形态、颜色等特点和个人兴趣、爱好的影响,集中注意观察的时间较短,观察的错误较多。中高年级小学生有所改善,但提高不多。(3)顺序性方面,一年级学生没有经过训练,观察事物零乱、不系统,看到哪里,就是哪里。中
12、高年级学生观察的顺序性有较大发展,一般能有始有终,并能一边看一边说,而且在观察表述前往往能先想一想再说,即把观察到的点滴材料进行加工,使观察内容更加系统化。但从总体上看,五年级和三年级差异不显著,说明五年级学生还不能系统地进行观察。(4)概括力方面,低年级学生对所观察的事物作整体概括的能力很差,往往较注重事物的表面的、明显的、无意义的特征,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关系。到了三年级,学生的概括力有较大提高,五年级又有显著发展,观察的分辨力、判断力和系统化能力明显提高。(三)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阶段根据我国学者丁祖荫(1964)的研究,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1)“个别对象”阶段,儿童只看到各个
13、对象或各个对象的一个方面;(2)认识“空间联系”阶段,儿童可以看到各个对象之间能够直接感知的空间联系;(3)认识“因果联系”阶段,儿童可以认识对象之间不能直接感知到的因果联系;(4)认识“对象总体”阶段,儿童能从意义上完整地把握对象总体,理解图画主题。小学低年级学生大部分属于(2)和(3)阶段。中高年级大部分学生属于(3)和(4)阶段。综上所述,小学一年级学生观察力水平都较低。经过两年的教育,到小学三年级已有明显的发展。三、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观察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观察力是科学研究、创造发明的基础。第二,观察力是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第三,观察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
14、条件。第四,观察力也是小学生智力发展的基础。(一)要使儿童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1、教师给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2、教师培养学生主动地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的能力(二)要使儿童具有知识准备(三)指导小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1、观察要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2、运用多种感官,勤于思考3、让学生学会比较的方法,全面细致地观察4、观察时要运用言语(四)要重视对观察结果的处理(五)观察要持之以恒,养成习惯四、多动症及其防治(一)什么是多动症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行为问题。本症有两大主要症状,即注意障碍和活动过度,可伴有行为冲动和学习困难。通常起病于6岁以前,学龄期症状明显,随年龄增大逐渐好转。
15、部分病例可延续到成年。表现为:(1)注意障碍(又称注意缺陷障碍)(2)活动过度(3)冲动性(4)学习困难。(二)怎样治疗儿童多动症家长和老师应统一以下几点认识:第一、儿童多动症是病态,不应歧视,不应打骂,以免加重孩子的精神创伤。第二、对儿童多动症必须进行药物治疗,但药物不能代替教育,药物可为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并应正确理解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第三、要取得良好的疗效,必须四方面(患儿、家长、教师、医师)的互相配合。第二节 小学生记忆力的发展一、什么是记忆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二、小学生记忆的发展(一)小学儿童的记忆特点1、有意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2、意义识记在逐步发展3、在形象记忆的基础
16、上抽象记忆迅速发展(二)小学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1、复述复述是记忆材料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也是不断重复记材料直至记住的过程。(1)儿童采用复述策略的能力是逐渐发展的,严格来讲,年幼的孩子是不会采用这种记忆策略的。直到小学,儿童才逐渐有效地采用这种方法。7岁左右是儿童由不进行复述向自发地进行复述的过渡期。(2)小学儿童进行复述的技能随着年龄增长而日趋熟练。(3)儿童的复述技能在一定年龄阶段是可以训练的。(4)儿童采用复述的灵活性是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的。2、组织组织(organization)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记忆策略,通常是指识记者找出要记忆材料所包含的项目间的意义联系,并依据这些联系进行
17、记忆的过程。学前儿童识记有意义联系的材料较强于识记无意义的材料。采用归类的方法进行记忆可以帮助小学生记忆更多的内容,这种记忆策略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作为基础。另一种改善记忆的组织是形成故事线索。儿童在提取有关信息之时,同样可采用组织归类策略。(三)小学儿童的元记忆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lavell,1976)认为,元记忆就是关于记忆的知识或认知活动,即人们对自己的记忆过程的理解和认识,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关于记忆的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与记忆监控。1、小学儿童关于记忆的元认知知识关于记忆的元认知知识(或后设认知知识)(knowledge Of metacognition)就是有关记忆的知识,即对什
18、么因素影响人的记忆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这些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它们之间又是怎样相互作用的种种问题的认识。弗拉维尔认为,关于记忆的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知识:(1)有关记忆主体方面的知识:这主要是指主体对记忆的认识与了解,如记忆不同于知觉、思维,不同年龄以及同年龄的人在记忆能力方面是有差异的。(2)有关记忆材料与任务的知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体对材料的性质、相互关系能影响记忆难易度的认识;二是个体对不同记忆反应(如再认、回忆)难度差异的认识。(3)有关记忆策略方面的知识:这方面涉及的内容很多,如进行记忆活动有哪些策略,其优点和不足是什么,应用条件和情境如何等等。2、记忆的元认知体验
19、元认知体验(或后设认知体验)(metacognitive experience)是伴随着认知活动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既包括知的体验,也包括不知的体验,在内容上可简单可复杂,经历的时间也可长可短,可能发生在一个认知活动的持续期间,也可能发生在一个认知活动以前或以后。这种体验通常与一个人在认知活动中所处的位置有关,与一个人正在取得或可能取得什么样的进展有关。3、记忆监控记忆监控(memory monitor)乃是元记忆的重要成分之一,是指主体在进行记忆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记忆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monitor)、控制(control)和调节(regula
20、tion)。三、小学生记忆力的培养1、明确记忆任务2、提倡理解记忆理解记忆的记忆效果一般要优于机械记忆。对小学生的理解记忆进行培养可以从下列方面入手:(1)帮助学生理解教材(2)传授理解方法3、引导科学复习克服遗忘的最好方法就是科学复习。(1)及时复习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实验表明,遗忘在记忆之后马上开始,而且先快后慢。也就是说,刚记住的材料在短时间内就会大量遗忘,以后遗忘速度逐渐放慢,最后保持在一个大体恒定的水平。所以,记忆完成后,要及时复习。开始时,复习次数要多,间隔时间要短,以后可以逐渐减少复习次数,延长间隔时间。(2)尝试回忆在复习中,要让学生把阅读和尝试回忆法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读一
21、遍就试着背一遍,这样便于发现背诵的难点,有利于分配精力,提高记忆效果,节省复习时间。(3)分散复习有研究表明,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4)多种感官协同复习在复习中应尽量让耳听、眼看、口读、手写相互配合,将多种感觉道的信息刺激输人大脑,就可以在大脑中留下多种相关记忆痕迹,提高复习效果。第三节 小学生思维力的发展一、什么是思维(一)思维的概念思维是客观现实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二)思维的特点思维具有如下两个基本特征:1、思维具有概括性特征所谓概括性,一是指能找出一类事物所特有的共性,并把它们归结在一起,从而认识该类事物的性质及与其它事物的关系。例如把具有两足和羽毛特征的动物称为禽,把具有四足
22、和皮毛特征的动物称为兽。另一方面是指能从部分事物相互联系的事实中找到普遍的或必然的联系,并将其推广到同类事物或现象中去。2、思维具有间接性特点感知能直接反映事物,思维则不同,它是人对事物的一种间接反映形式,是人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并以此为媒介,通过思维活动,推导出事物的前因后果或内部规律特征的认识形式。思维是学习成功的核心智力因素。二、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是,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一)小学儿童思维的具体性小学低年
23、级学生的思维虽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中高年级小学生则能区分概念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能掌握一些抽象概念,能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进行思考。(二)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转折期小学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飞跃”、“质变”。在这个过渡中,存在着一个转折时期。这个转折时期,就是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critical age)。但这个年龄在什么时期还不太统一,大致在四年级前后,确切地说,应在二至五年级之间。(三)小学儿童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不断提高,思维中抽象的成分日渐增多,但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
24、学内容中表现出不平衡性。(四)小学儿童抽象逻辑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小学低年级学生虽然已掌握一些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但他们尚不能自觉地调节、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而中高年级小学生,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省和监控的能力有了提高,能说出自己解题时的想法,能弄清自己为何出错,这表明他们思维的自觉性有了发展。(五)小学儿童辩证逻辑思维初步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要经历初步逻辑思维、经验逻辑思维、理论逻辑思维(包括辩证逻辑思维)三个阶段。小学生的思维主要属于初步逻辑思维,但却具备了逻辑思维的各种形式,并具有了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研究表明:小学儿童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
25、而提高。小学一、二、三年级是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期,四年级是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转折期。整个小学阶段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水平尚不高,属初级阶段。三、小学生思维力的培养由于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和发展小学儿童的思维能力,应做好以下工作:1、家长要善于启发,充分调动孩子思维的积极性,不断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2、要提高孩子的言语表达水平。3、要引导孩子广开思路,打破思维定势。4、要经常注意孩子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品质培养,促进思维品质的发展。第四节 小学生言语的发展一、小学生口头言语的发展口头言语主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对话言语,一种是独白言语。对话言语是指两个或几个人直接进行交际时的言
26、语活动。独白言语是说话者独自进行的言语活动。儿童入学以后,口头言语的水平无论是在质还是在量的方面都逐步得到了提高。一年级新生以对话言语占主导地位,二三年级独白言语开始发展起来,四五年级口头言语表达能力初步完善,儿童初步学会说完整的话,并合乎一定的语法规则。二、小学生书面言语的发展书面言语是指个体借助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借助阅读来接受别人思想的言语类型。它是在听到的和说出的言语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一种看到的和书写的言语。与口头言语比较,书面言语有哪些特点呢?第一,书面言语比口头言语出现得晚。第二,书面言语的随意性较强。第三,书面言语使用双方一般不直接交流,作者只凭借语言的艺术和言语的思想,用精确
27、的词句、正确的语法、严密的逻辑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第四,书面言语是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样就大大地扩展了言语交际的范围与功能。三、小学生内部言语的发展内部言语是不出声的言语,但它是在外部言语基础上逐渐内化形成的,它不直接用于和别人交往,但却是人们言语交际活动的组成部分。小学生内部言语发展一般以作文和默读能力两项作为指标来进行判断。小学生入学后作文的训练使其内部言语很快发展起来,这种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出声言语、小声言语和无声言语。第五节 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一、什么是想象(一)想象的概念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二)想
28、象的种类1、再造想像与创造想像根据想像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以把想像分为再造想像、创造想像。(1)再造想像再造想像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2)创造想像创造想像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2、幻想、理想和空想想像按照可实现程度,可以分为幻想、理想和空想三种类型。(1)幻想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像,是创造想像的一种特殊形式。幻想带有向往的性质,不立即体现在人们的实际活动中,幻想的东西常常是人们寄托希望的形象。(2)理想当人们依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想像未来时,这种想像就叫理想。理想同幻想一
29、样是指向未来的,是同人的愿望相联系的。但理想又同幻想不同,幻想不一定以客观规律为依据,因而不一定有实现的可能性。而理想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实现的必然性。理想对人的激励作用很大,是鼓舞人们前进的重要精神支柱。(3)空想空想是不以客观规律为依据,甚至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进程、没有实现的可能性的想像。空想是一种消极的想像。(三)影响想像的因素想像的水平受众多因素的影响。首先,想像的水平决定与已有表象材料的数量和质量。其次,想像决定于语言水平。再次,想像决定于人的思想意识和个性品质。(四)想像与创造的关系1、想像与技术发明2、想像与科学创造3、想像与文艺创作活动二、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小学入学
30、后,在教学的影响下小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表现出如下特点:1、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2、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3、想象的内容逐渐接近现实4、理想的模糊性5、幻想的丰富性小学生的幻想是非常丰富的,幻想的丰富性构成了小学生想象发展的重要特征。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幻想由直观性、虚构性向抽象性、现实性发展。其次,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幻想不断地由易变性向稳定性方向发展。三、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一)在教学中创设想象的气氛与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奠定想象的情感基础。(二)要通过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供想象的知识基础。(三)在教学中教会学生联想,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言语(四)培养小学生观
31、察事物的习惯,发展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三章 小学生的情感发展及教育第一节 小学生情感的发展一、什么是情感情感可以定义为:“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人的情感十分复杂,它具有两级性:情感的肯定及否定、紧张和轻松、积极或消极、激动或平静。情绪和情感具有适应、动机、组织和信号等功能。情绪和情感统称感情,情绪指感情过程,具有较大的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感是一种体验和感受,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情感是同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主观体验,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之一。二、小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一)情感的内容日益丰富和深化(二)小学生情感
32、表现形态在不断变化(三)情感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开始趋于稳定幼儿期的儿童情感稳定性较差,容易改变,最明显的是表现在和同伴的交往中。这种不稳定的情感也表现在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身上。但到了中、高年级,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易变的情绪、情感表现有所减少。学生的情感也就逐渐从冲动性、易变性向平衡性、稳定性方向发展,逐渐产生了较长时间影响整个行为的情感体验。这与较大儿童开始形成自我意识有关。一般来讲,小学三年级是这种转变的转折点。(四)情感的控制能力不断增强以及情感的不断深化情感的不断深化则主要表现在:由对个别具体事物产生的情感转化为对社会集体所产生的情感;由体验与事物外表相联系,转化为体验与事物本质相联系。
33、三、小学生的情感教育一般来讲,儿童的情感经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快乐、成功、喜悦等各种肯定的感受;二是痛苦、挫折、忧伤等否定的感受。(一)小学生情感教育的内容引导积极的生命情感体验,消除消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困扰。培育健康的竞争心理,具有耐受挫折、承受失败的良好心理素质。有崇高理想和强烈事业心,不嫉妒他人的成功,具有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善于协调人际关系。有团结精神,对别人关心、理解、尊重、宽容、公平。培养信息的获取和甄别能力,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有敏锐、深刻的认识能力,有良好的生存能力,对环境有机敏灵活的应急应变能力。包括优良的意志品质、坚实的自信心和健全统一的人格。永远追求健
34、康心态,不断发展和完善人性,对自己信任的人能够敞开心扉,对他人充满爱心,遇到心理失衡时,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对新事物敏感、有浓厚兴趣,有活跃独特的创新精神,敢于想象,勇于创造,善于策划,做事灵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生活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善于创造生活,充满乐观情绪。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勤于思考。富于理智,善于开拓。(二)小学生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1、陶冶情操,以师德魅力感召学生2、体验生活,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3、尊重学生,倡导“尊重教育”4、沟通心灵,营造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5、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调控能力第二节 小学生的早恋问题一、小学生的早恋原因(一)青少年性发育呈提前
35、趋势我们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一般为12到13岁,他们刚刚进入青春期,对异性有一种懵懂的好感。(二)对某些方面优秀者的崇拜(三)周围环境的促进作用 (四)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其实,造成早恋的原因还有很多,例如单亲家庭的缺少关爱和亲情、家庭中父母不避讳孩子的亲热等。二、小学生的早恋教育 (一)开展丰富的活动 (二)对友谊的正确引导 (三)建立和谐的大环境 (四)尊重孩子的感情第四章 小学生的意志发展及教育 第一节 小学生意志的发展一、什么是意志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受意志支配的行为称为意志行为。二、小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一)意志行动的
36、动机和目的发展的特点低年级学生还不善于自觉地、独立地确定行动的动机和目的,他们行动的目的多半是由家庭、教师、学校提出的。也就是说,低年级学生的控制源处于以外部控制为主的水平上。到了中年级,小学生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以及思维水平的提高,逐渐学会了自觉地、独立地提出行动的动机和目的,并逐步具有了远景的、抽象的、有一定社会意义的动机和目的。(二)意志行动任务的决定与执行的特点小学生意志行动任务的决定与执行之间的时间间隔不长。他们的意志行动是比较简单的,还不善于为了一件事去反复思考、计划、决定和执行,这些往往是同时发生的或是比较接近的。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待困难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年纪越低的小学生克服
37、困难的精神越差,随着年龄的升高,小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也在不断的增强。小学生对意志行动任务的责任感,在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意志行动任务的责任感强,遇到困难容易克服;反之,缺乏责任感的小学生,遇到困难有意回避,或求助于教师或同学。(三)意志品质的发展意志品质是指一个人在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明确的、稳定的意志特点,是人的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意志行动过程中,主要的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在自觉性方面有了发展意志的自觉性品质是人在行动中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充分认识所采取行动的意义,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一定的要求方面的良
38、好品质。而受暗示性和独断性等不良品质,则是与自觉性相反的品质特征。儿童的自觉性品质较差,发展比较迟。他们往往容易为他人的意见所左右,不相信自己行动的正确性,因而不敢坚持自己的行动的方向和结果,缺乏自主精神。直到小学六年级,这种自觉性水平仍然比较低下。2、在坚持性方面有所发展意志的坚持性品质是一种在行动中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而坚持到底的良好品质。小学生的坚持性品质较好,一年级儿童就已具有一定的坚持性,但由于低年级儿童的有意注意力还比较薄弱,情绪稳定性还较差,意志自制力较弱,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比较容易放弃已开始的活动。中高年级儿童已开始有意识地抵抗不符合行动目的的主客观诱因的干扰,开始能
39、够较长时间维持活动,对于力所能及的活动一般能做到有始有终。3、在果断性方面逐步提高意志的果断性是一种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做出决定并立即采取相应行动的良好品质,与之相反的则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等不良品质。小学生的果断性随年级升高而不断发展。4、在自制性方面有所提高意志的自制性品质是一种能够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约束自己产生与完成任务相反行动的良好品质。小学生的意志的自制性品质随年级升高而逐步发展,其发展趋势为13年级处于迅速发展时期,34年级处于平稳时期,45年级处于迅速发展时期,56年级再度处于平稳时期。第二节 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一、明确行动的动机和目的,进行理想教育对小学生进行学
40、习目的和动机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采取适合学生特点的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的理想教育结合起来,逐步培养学生主导的学习动机。其次,引导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与爱好,以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再次,要利用正确舆论的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以及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后,应因势引导,逐步提出更高要求,帮助学生克服利己主义动机形成正确的动机,以便把学习动机引向立志为祖国建设多作贡献的高度。信念和世界观是动机体系中最核心的成分。二、加强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自制力小学生的自控力较差,他们的行为往往需要成人的指导和监督,因此,教师应
41、当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小学生逐渐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形成内在控制的力量。此外,心理学家还认为,集中注意也是自我控制的一个有效方法。三、在行动中锻炼,提高小学生的自理能力教师应该科学、严谨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合理安排班集体的劳动和课外文体活动,使每个学生融入其中,全身心地投入。在学校日常活动之外,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组织能磨砺学生意志的实践活动,如爬山、徒步旅行等,甚至有时可以人为地给他们制造一些挫折和磨难,不断培养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另外,在意志锻炼中,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四、创设“精神投资”环境环境对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学校首当其冲,是第一主体,但学校不是全部主体
42、。小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除了学校,还有家庭和社会,后两者也是小学生意志品质培养教育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主体。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才能使小学生意志品质培养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第五章 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及教育第一节 小学生个性的发展一、 什么是个性1、个性的定义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的心理结构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2、个性的结构(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2)个性心理特
43、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是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成分。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3、个性的特点(1)整体性(2)稳定性和可变性(3)独特性和共性(4)个性的社会性和生物性二、小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1、小学生需要的特点。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有着强烈的活动需要,包括对游戏活动的需要和对运动活动的需要。认识需要是小学生的主导需要,表现为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交往需要是小学生最基本的社会需要。成就需要是交往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相结合的产物。小学生成就需要主要体现在学业范围内,其发展主要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抱负水平有所提高;二是对学业失败的焦虑
44、增长。2、小学生动机的特点。我国学者调查发现,儿童的学习动机有四种类型:(1)为了得到好分数,不想落在人后,或是为了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欣赏和奖励而学习。(2)为履行集体和组织如学校班级及其各种组织交给的任务,或是为集体和组织的荣誉而学习。(3)为自己的前途、理想,为升学而学习。(4)为祖国的前途,为社会的进步而学习。在整个小学阶段,主导的学习动机是第一种和第二种,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多为第一种。3、小学生兴趣的特点。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一个从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逐渐转化的过程。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兴趣的范围逐步扩大。4、小学生价值观的特点。小学生价值观的特点表现为从个人价值观向群体价值观
45、过渡。(后面祥述)5、小学生气质的发展特点(1)气质的定义气质是表现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2)我国学者对儿童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3)小学生气质发展的特点多血质小学生的特点在学习和劳动中计划性强,热情适度,效率较高;参加各种活动时,精力旺盛,组织纪律性强,能约束自己;上课积极发言,注意力集中,但坚持性不够;考试和完成作业的速度快而且注意质量;在和老师或同伴交往时热情并有礼貌,有助人为乐的精神。胆汁质小学生的特点在学习、劳动和与同伴交往等活动中,热情高涨,富于情绪化,脾气暴躁,只干自己喜欢的事;参加活动时,精力充沛,善于出谋划策,喜欢热闹,但自控能力
46、差,行为容易越轨;课堂上思维敏捷,反应快,表现活跃,但有时粗心大意,缺乏深思熟虑;考试或写作业时力求迅速但不注意质量,常出错误;同老师及同伴交往时独立性强,喜欢直来直往,较少接受他人的暗示。粘液质小学生的特点在学习和劳动中善于动脑思考,喜欢选择最佳方案,效率高,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能出色的完成任务;在活动中,善于控制自己,纪律性较强;上课时爱动脑筋,有钻研精神,喜欢回答有把握的问题;与老师、家长和同伴交往时注意礼貌,能团结他人,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能吸取他人的长处,但应变能力较差。抑郁质小学生的特点在学习和劳动中很细心,肯花费时间,有耐心,注重质量,不盲目追求速度;在学习时喜欢钻研,对问题理解深
47、刻,但上课时较少发言;情绪反应深刻,但一般不外露,喜欢安静,不愿表现自己,爱害羞;在与老师、同伴交往时不主动,谨小慎微。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气质类型的小学生是少数,多数是混合的气质类型。(4)气质与小学生心理发展6、小学生性格的发展特点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无论城市乡村还是男女小学生,其性格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其发展特点是发展速度不平衡、不等速。小学生24年级发展缓慢,是发展的稳定期,小学46年级发展较快,为快速发展期。小学六年级学生身心发展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开始进入青春期,对其性格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六年级是性格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小学生,求知欲发展较快,情绪的强度和持久性迅速增长,但思维的灵活性发展缓慢,自制力显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