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法一》说课稿(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除法一》说课稿(1).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分数除法一说课稿(1)分数除法一说课稿(1)分数除法(一)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数除法(一)”。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分数除法一即分数除以整数。分数除法的意义及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是在学习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乘法计算方法以及
2、倒数的认识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也为后面的分数除以分数及分数混合运算做铺垫,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倒数的认识。教材中呈现了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的共同点是都把平均分,第(1)题是平均分成2份,第(2)题是平均分成3份,第(1)题的算式是2,被除数的分子是能被除数整除的,而第(2)题的算式是3,被除数的分子是不能被3整除的。无论哪一种方法,目的都是让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二、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分
3、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四则运算中最后一部分的内容。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而分数只学习了加法、减法和乘法,因此对于学习分数除法有一定的认知需求,安排分数除法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通过整数除法、分数乘法的学习,学生对计算的学习有一定的经验,并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时候进行分数除法教学,学生有能力将原有的计算方法和经验进行迁移。学生在学习分数乘法时,已经掌握了一些解决分数乘法问题的方法,这时候进行分数除法教学可以促进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资源,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他们展开类比思维,以促进学习的正向迁移。三
4、、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一系列“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体验其中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为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定位为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四、教法与学法: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
5、导者。”因此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 巧设疑问,体现两“主”:通过营造探究新知的氛围,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探究合作法运用迁移,深化提高: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沟通合作的活动过程。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我在这节课中采用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和小组
6、交流等多种互动形式。 多媒体教学法 直观演示,操作发现:我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从而巩固和深化新知。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教学活动设计的学生学法有: 观察发现法 “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我引导学生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合作交流法 当学生通过看,折,涂,说,思的方式了解分数除法相关知识时,就要通过交流,讨论的方法进一步明
7、确学习的重点,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达到生生互动,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等方式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五、教学过程根据以上的教学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程序设计为:(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复习时我安排了这两道练习,引发学生记忆的再现,为学生选择原有知识中的有效的信息做好铺垫。 1、倒数问题:(1)什么是倒数?(2)求出下列各数的倒数:7、0.32、整数除法的意义(1)8张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2)1张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本节课的内容是以倒数为基础的。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与倒数紧密联系,本环节在帮助学生复习整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的同时
8、,引出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分数除法,为学习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做了铺垫。(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分4个层次进行。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出示问题: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算式呢?为什么这么列式?(只列算式不计算)。 观察这个算式,它有什么特点?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除以整数。 并明确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这样的一份,用除法计算。2. 探索算法,感知算理。本环节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的体验,使学生通过操作,明白 是怎样得到的。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计算分数除法呢?让学生小组内探索计算方法。学生根据刚才的推理,很容
9、易得出“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以整数做商的分子”和“平均分几份每份就是这个数的几分之一”两种计算方法。哪种方法是否具有普遍性呢?这时并不急于统一思想,转而引出下一个问题:把一张纸的七分之四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学习不是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授予的知识,也不是知识的简单积累,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一开始初步比较哪种方法好,学生此时并没有什么感觉;而体验4/7 3的求解过程,使学生自觉的在心里进行了比较,也就是主动的开始建构认识,这时的理解是较为深刻的理解。3.理解算理,提炼算法学生很快发现如 4/7 3无法用第一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因为分子4除以3是除不尽的。矛盾的引发,说明第一种
10、算法不具有普遍性,那第二种呢?引导学生再一次进行探究。根据学生的小组讨论,学生发现把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这张纸的。得到的算式是3=。此时我还引导学生发现:把平均分成3份,这其中的一份实际上就是的,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算式是=。比较两个算式,学生很快发现它们是相等的。由此,学生初步得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了“探索发现验证修改”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在经历了感性交流和实践探索以后,形成对知识的客观性及其本质的深刻理解,从而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思维。学
11、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从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学生学习的过程变得精彩而不在枯燥无味。4多例验证,归纳算法课件出示:填一填,想一想,在里填上得数14= 105= 73=11/4= 101/5= 71/3=1411/4 105101/5 7371/3一个新的计算结论必须反复验证。让学生通过实际运算再次验证一个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学生在不断地思考与验证中,发现了第二种计算方法的普遍性,也深刻理解了分数除法的计算算理。三、巩固练习,拓展升华整个练习的设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第一题借助直观模型进一步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巩固分数除以整数的基本方法。第二题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
12、进行准确计算。第三题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进入当堂练习中,设计有层次的、题型多样的练习,及时的巩固新知,达到当堂学,当堂清的效果。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四、全课总结,分享收获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以上教学程序的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对计算进行探究式教学,也是新理念的挑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操作、思考、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培养了积极的学习情感,三维目标得到了有机的整合。设计思路:通过两轮的课例研修,使我认识到运算教学如果仅仅关注学生是
13、否会算了,那是不够的,在设计中,还应有另类关注。如:学生们对算理理解了吗?他们的思维是否得到了实质上的提升?他们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到增进?他们是否有学习的积极态度?等等。因此,在本课教学目标的制定中,我的着眼点是不仅使学生会算,更是通过对意义的理解,让学生们深刻认识这样算的道理,突出“过程性目标”。让学生经历涂一涂、画一画、算一算、说一说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形成一种“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态度,获取一种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基础。教学中,我关注学生经历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充分借助图形语言,将抽象变直观,帮助学生体会一个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以及“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方法的合理性。接着变换探索的角度,呈现一组算式,在运算、比较的过程中再次使学生验证操作活动中发现的规律。给学生表达学习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的空间。学生在自主表达的过程中逐步积累原始体验,再通过教师的适度点拨,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