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流派.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3933210 上传时间:2022-07-02 格式:DOC 页数:339 大小:5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流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9页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流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流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流派.doc(3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流派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流派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流派1管理过程学派1.1概述管理过程学派又叫管理职能学派、经营管理学派。 事实上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之一法约尔就是这个学派的开山鼻祖。这个学派后来经美国的管理学家罗哈德孔茨等人的发扬光大,成为现代管理理论学丛林中的一个主流学派。 1.2主要代表人物 1.法约尔。法约尔的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2.詹姆斯穆尼(J

2、DMooney;18841957);美国高级管理人员和管理学家。其主要著作是组织原理 3.拉尔夫戴维斯(Ralph CDaviS),美国管理学家和一些大公司的顾问。1916年在科内尔大学获机械工程学位。他比较强调管理哲学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管理哲学才能为企业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其主要著作有工厂组织和管理原则采购和储存组织和系统中的一些基本考虑企业组织和作业的基本原理工业组织和管理原理高层管理的基本原理工业组织和管理管理哲学等。4.哈罗德孔茨(HKoontz);美国管理学家,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早年于美国耶鲁大学获博士学位。以后在美欧各国讲授管理学,并在美国、荷兰、日本等国的大公司中任

3、咨询工作,曾担任美国管理学会会长,以后在美国加利福利亚管理研究院任管理学的名誉教授。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流派1管理过程学派1.1概述管理过程学派又叫管理职能学派、经营管理学派。 事实上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之一法约尔就是这个学派的开山鼻祖。这个学派后来经美国的管理学家罗哈德孔茨等人的发扬光大,成为现代管理理论学丛林中的一个主流学派。 1.2主要代表人物 1.法约尔。法约尔的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2.詹姆斯穆尼(JDMooney;18841957);美国高级管理人员和管理学家。其主要著作是组织原理 3.拉尔夫戴维斯(Ralph CDaviS),美国管理学家和一些大公司的顾问。1916年在科内尔大学

4、获机械工程学位。他比较强调管理哲学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管理哲学才能为企业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其主要著作有工厂组织和管理原则采购和储存组织和系统中的一些基本考虑企业组织和作业的基本原理工业组织和管理原理高层管理的基本原理工业组织和管理管理哲学等。4.哈罗德孔茨(HKoontz);美国管理学家,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早年于美国耶鲁大学获博士学位。以后在美欧各国讲授管理学,并在美国、荷兰、日本等国的大公司中任咨询工作,曾担任美国管理学会会长,以后在美国加利福利亚管理研究院任管理学的名誉教授。他从1941年始陆续出版了二十几本书和发表了八九十篇论文,主要代表著作有管理学原理管理理论丛林再论管理

5、理论丛林等。5.威廉纽曼(William HNewman),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是美国管理过程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著作有管理过程:思想、行为、和实务等。1.3管理过程学派的管理思想: 1.管理过程学派的研究对象就是管理的过程和职能。他们认为,管理就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 2.孔茨的职能管理。孔茨把管理揭示为通过别人使事情做成的各项职能,至于管理的各项职能,应划分为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和控制五项。 2 社会系统学派 2.1概述社会系统学派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研究管理,认为社会的各级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的系统,进而把企业组织中人们的相互关系看成是一种协作系统。这种思想可以

6、追溯到意大利的社会学家维尔弗雷多帕雷托(18481923)和 20世纪 20年代的美国女学者福莱特。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是美国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2.2代表人物巴纳德(Chester Barnwh;18861961),出生于美国的马萨诸塞州 。1927年任规模庞大的新泽西州贝尔电话公司总经理 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 被管理学界称为美国管理文献中的经典著作。 组织实践中的业务原则1922年;社会进步中企业利益1929年;为企业服务的大学教育1930年;经理人员的能力的培养1925年;雇主和职业指导1936年;关于经济行为中的非理性1938年;关于能力理论1937年;工业关系中的高层经理

7、人员的职责1939年;集体协作194O年;经理人员的教育1945年;伦理和现代组织1945年;工业研究组织的若于方面1947年;科学和组织1951年;企业道德的基本条件1955年,等等。2.3社会系统学派的管理思想1社会系统理论认为,管理人员有些什么职能以及应当如何行使这些职能;是由组织的本质、特性和过程决定的。 2.巴纳德最早把系统理论和社会学知识用于管理领域,创立了社会系统学派。3.关于经理的职能,他与他的前人不同,他的前人多采用静态的、叙述的方式来说明,而他采用分析性和动态性的方式加以说明。4. 他首先对沟通、动机、决策、目标和 组织关系 等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专题研究。3 决策理论学派

8、3.1概述决策理论学派是以社会系统论为基础,吸收了行为科学系统论的观点,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统筹学的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美国的管理学家西蒙和马奇发展了巴纳德的管理理论,特别是决策理论。西蒙的决策理论学派是从社会系统学派中独立出来的。3.2主要代表人物1.赫伯特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1916)是决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是美国的经济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在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经济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方面都有所造诣。由于他在决策理论的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被授予1978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西蒙:管理行为1945年;西蒙(和史密斯伯格等合写):公

9、共管理1950年;西蒙:人的模型1957年;西蒙和马奇:组织,1958年西蒙:管理决策的新科学,1960年。2.詹姆斯马奇(James GMarch,1916),1953年在美国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在卡耐基工艺学院任教。1964年成为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社会科学学院的首任院长,1970年成为斯坦福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马奇和赛尔特合写:公司行为的一种理论,1963年。 3.3决策理论学派的管理思想 1.首先他们将决策分为四个阶段:收集情报,拟定计划,选定计划,评价计划。他们特别强调信息联系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2.关于决策的准则问题是他们对管理学的重要贡献之一。他们提出,以令人满意的准则代替最优

10、化准则作为决策的准则,3.决策过程。西蒙等人把社会系统理论同心理学、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计算机技术、运筹学结合起来考察人们在决策中的思维过程,并分析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及其使用的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 3.4决策理论学派的决策方法决策过程包含4个阶段:1收集情报阶段。 2拟定计划阶段。 3选定计划阶段。4对已定的方案进行评价。 解决问题的步骤是:问题是什么?备择方案是什么?那一个备择方案最佳? 4 系统管理学派 4.1概述系统管理学派是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范畴及一般原理,全面分析组织管理活动的理论。1.系统管理学派的主要理论要点是:1)组织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的人造系统。2)组织是

11、一个为环境所影响,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系统。 2.系统科学的发展1)第一个阶段,是一般系统论与系统工程理论各自独立发展的阶段。(1)一般系统论的发展。一般系统论是由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创立的。 贝塔朗菲指出生命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由多个部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的整体。由此他先建立了一种机体系统论。1948年将这种机体系统论发展成了一般系统论 的思想。(2) 系统工程理论的发展。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在进行电话网络的设计中使用了一种方法,把每一项工程的进程划分为规划、研究、发展、发展期间研究和通用工程五个阶段,4O年代,他们把这种方法称之为系统工程。1957年,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古德和麦克霍尔

12、台著了系统工程学 综合论述了运筹学方法及其一些具体分支。1962年,霍尔写了系统工程方法论,把系统工程看作一个过程,一种解决问题的程序。并提出了系统工程的三维结构模型, 2)第二个阶段,是在4O50年代系统技术理论的发展,这就是信息论、控制论和运筹学的形成与发展。(1)信息论的发展。1948年,由美国数学家、通讯工程师申农(1916)和韦弗(18891970)建立了信息论。 (2)控制论的发展。信息论发表的同一年,美国著名的数学家诺伯特维纳(18941964)出版了控制论一书。 (3)运筹学的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的军事领导机构组织了许多学科的科学技术专家研究和解决军事的攻防作战、后

13、勤供给武器布署、使用等问题。便出现了军事运筹学。 战后,运筹学的科学家们把目标转向各种民事经济工程和企业管理问题,在许多企业和经济组织中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美国兰德公司倡导了系统分析方法,运筹学逐渐形成了许多理论分支,如规划论,对策论(博奔论)排队论、搜索论。库存论、决策论等等,使得运筹学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系统技3)第三个阶段,是从6080年代,一方面是基础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是向更加广泛的实践领域的发展。(1)在基础理论方面,从动态的角度更深入研究一般系统概念、原理的自组织理论发展起来了。 自组织理论运用了实验和数学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了系统的产生、进化、质变、发展以及自调节、自稳定

14、、自复制和自评价选择等等问题。这就是 比利时化学家普利高津1917)的耗散结构理论, 德国物理论学家哈肯(1927)的协同学, 德国生物化学家艾根(1927)的超循环理论等实验型自组织理论,以及突变论、混沌论、分形理论等有关非线性复杂系统的数学理论等等。 (2)在技术和工程领域方面,系统工程快速地向社会实践领域中深入。在系统工程的基本方法方面,出现了像系统工程方法论、系统动力学、灰色系统理论和泛系统理论等一般系统工程方法。机械系统工程,包括工程系统工程、机械自动化工程、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工程等等。有机系统工程,包括生物系统工程、人曰发展科学、生态系统工程、农业系统工程等等。社会系统工程,包括

15、经济系统工程、管理科学、领导科学军事系统工程、企业系统工程等等。文化系统工程,包括科学研究与发展系统工程教育系统工程、人才学、文化发展学等等。综合系统工程,包括环境科学、城市发展系统工程、国家发展工程、未来学、国际发展战略工程空间科学系统工程等。图11一1 管理科学与系统管理学的演变4.2主要代表人物 4.2.1一般系统理论1一般系统理论的创始人贝达朗菲 奥地利籍的生物学家和哲学家路德维格冯贝达朗菲于 1937年在芝加哥大学德一次学术讨论会上最早提出了一般系统理论 的概念。 1945年以后,他陆续发表文章和著作,介绍一般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1950年,他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物理学与生物学的开

16、放系统理论的文章,阐述了一般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 1954年,美国成立了一般系统学会,并出版一般系统年鉴。 1968年,贝达朗菲在一般系统理论的基础、发展和应用一书中把系统 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动态的开放系统的理论。 阐述了动态的开放系统的理论。 2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Norbert Wiener)维纳少年时是一位天才的神童,他11岁上大学,学数学,但喜爱物理、无线电、生物和哲学,14岁考进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动物学,后又去学哲学,18岁时获得了哈佛大学的数理逻辑博士学位。1913年刚刚毕业的维纳又去欧洲向罗素和希尔伯特这些数学大师们学习数学。 维纳在1919年研究勒贝格积分时

17、,就从统计物理方面前发了控制论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参加了美国研制防空火力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提出了负反馈概念,应用了功能模拟法,对控制论的诞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943年维纳与别格罗和罗森勃吕特合写了行为、目的和目的论的论文,从反馈角度研究了目的性行为;找出了神经系统和自动机之间的一致性。这是第一篇关于控制论的论文。3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CEShannon)信息论的创始人是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的数学家申农(CEShannon),他为解决通讯技术中的信息编码问题,突破老框框,把发射信息和接收信息作为一个整体的通讯过程来研究,提出通讯系统的一般模型;同时建立了信息量的统计公式,奠定了信息论

18、的理论基础。 1948年申农发表的通讯的数学理论一文,成为信息论诞生的标志。4耗散结构的建立者普里高津 普利高津1917年生于莫斯科,1945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获得博土学位后留校工作,两年后被聘为教授。他主要研究非平衡态的不可逆过程热力学。 耗散结构理论是物理学中非平衡统计的一个重要新分支,普里高津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由于这一成就,普里高津获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5协同学的理论创始人哈肯(HHaken)1973年以后,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理论管理学教授赫尔曼哈肯(HHaken)通过非平衡相变与平衡相变以及非平衡相变之间的类比,得出了协同(Synergetics)的概念, 并且进

19、一步指出,一个系统从无序向有序转化的关键并不在于热力学平衡还是不平衡,也不在于离平衡志有多远,而在于只要是一个由大量子系统构成的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它的子系统之间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就能够产生时间结构,空间结构或时空结构,形成一定功能的自组织结构,表现出新的有序状态。6突变论的创始人托姆(RThom)突变论的创始人是法国数学家雷内托姆,他于1972年发表的 结构稳定性和形态发生学一书阐述了突变理论,荣获国际数学界的最高奖一菲尔兹奖章。 突变论的出现引起各方面的重视,被称之为是牛顿和莱布尼茨发明微积分300年以来数学上最大的革命。 4.2.2系统管理理论1.美国的理查德约翰逊和弗里蒙特卡斯特理查

20、德约翰逊、弗里蒙特卡斯特和詹姆斯罗森茨韦克于1963年三人共同撰写了系统理论与管理一书,比较全面的阐述了管理的系统理论。 1970年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又合作出版了组织与管理一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一书;进一步充实了这一理论。2米勒詹姆斯格黑尔米勒 (James Grier Miller)是实用系统理论的代表人;其生物学系统观一把系统及其部分划分为有机确定的子系统,被称为生命系统论。 3梅萨洛维奇梅萨洛维奇是数学系统理论的代表人物。MD萨洛维奇;Y塔卡哈拉和他们的同事发展了演绎法。 4.3系统管理学派的管理思想及特点系统管理学派从系统观点出发,认为工商企业是一个由相互联系而共同工作的各个要素(子系统

21、)所组成的以便达到一定目标(既有组织的目标,又有其成员的个人目标)的系统。工商企业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同周围环境(顾客、竞争者、工会、供货者、政府等)之间存在着动态的相互作用,并具有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反馈网络,能够不断地自动调节 4.3.1企业系统传感系统,用来度量传感企业内部和周围环境的变化。信息处理系统,如会计和数据处理系统。决策系统,下达接受输入的信息,作出决策并传达贯彻下去。加工子系统,利用信息、能量和物资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控制子系统,保证企业按原计划进行,通过反馈获知偏差,并纠正它们。记忆和存储信息子系统;可用来记录事件、编制手册、制定工艺规程、设计电子计算机程序等形式。4.3.2

22、系统动态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福莱思特和罗伯茨创立了系统动态学。它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系统结构、管理政策和时间延误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系统的动态特征。2和系统结构及所取政策有关的系统增长性预测定量化和实践问题。3如何确定一个基本结构以便有利于各种管理职能的有机结合。4在企业、公司、国家经济部门或其它系统内,信息、货币、定货、材料、人员和设备等各种流程之间的是如何相互影响的。5如何更有效地设计工业和经济等复杂的大系统。6如何把人的判断力、经验和严密的逻辑推导结合起来。4.3.3系统观点、系统分析和系统管理 系统理论的比较表图 112 1系统观点系统观点以一般系统理论为依据的。其主要的观点是:1

23、)整体是主要的,其余各个部分是次要的;2)系统中许多部分的结合是他们相互联系的条件;3)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组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4)各个部分围绕着实现整个系统的目标而发挥作用;5)系统中各个部分的性质和职能由他们在整体中的地位所决定,其行为则由整体对部分的关系所制约;6)整体是系统结构或综合体,并且作为一个单元来行事;7)一切都应以整体作为前提条件,然后演变出其各个部分及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8)整体通过新陈代谢使自己不断地更新。2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就是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用逻辑的思维推理,科学分析计算的方法,在确定的或不确定的条件下,找出各种可行的备择方案,加以分析比较,进而选出一种最

24、忧的方案。3,系统管理把组织单位作为系统来安排经营时,就叫系统管理。其特点是:以目标为中心;以整个系统为中心;以责任为中心;以人为中心。4.4系统管理学派的管理方法该管理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采用模型分析方法。1分析工业实际情况,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系统地表述企业系统特有的各主要因素间的依存关系。3建立动态 程序设计系统。4用电子计算机对这个动态系统进行运算,并把运算的结果同企业实际行为的试验数据进行比较。5依据比较结果对模型进行修改;以保证动态模型与企业行为尽可能的一致。6运用模型来确定各个参数最适宜的变化幅度,以便改变企业的行为,并把这些变化从计算机语言变成管理者会使用的工具。5计量管

25、理学派 5.1概述计量管理学派,也称管理科学学派、数量学派。也有人把计量管理学派与运筹学看成是统一语,这是因为该学派正式成立始于1939年由美国曼切斯特大学教授布莱克特领导的运筹学小组。 1.管理科学学派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泰勒的科学管理。科学管理 的实质;是反对凭经验、直觉主观判断进行管理,主张用最好的方法、最少的时间和支出,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和最大的效果。 2.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为解决国防需要产生了运筹学 ,发展了新的数学分析和计算技术,例如:统计判断、线性规划、排队论、博奔论、统筹法、模拟法、系统分析等。这些成果应用于管理工作就产生了管理科学理论 5.2主要代表人物和经典著作

26、1兰彻斯特和希尔(AVHill)1) 兰彻斯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兰彻斯特(FWLanchester)在1915年就把数学定量分析法应用于军事,发表过关于人力和火力的优势与军事胜利之间的理论关系的文章。2) 希尔。当时的英国军需部并成立了防空试验组,由生理学家希尔(AVHill)上尉(以后成为教授)领导,应用数理分析方法来运用于防空武器。 希尔被人称为运筹学研究的创始人之一。2埃尔伍德斯潘赛伯法埃尔伍德斯潘赛伯法是西方管理科学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曾任教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管理研究院,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代表作是现代生产管理(1975)。生产管理基础是伯法根据现代生产管理改写的;简明易

27、懂,曾被哈佛商业评论推荐为经理必读书目。在这本书里可以看到大量的图表和数学公式,正是这些科学的计量方法,使得管理问题的研究由定性走向定量。 3霍勒斯卡文森(Ho。e Cevencon)霍勒斯卡文森于20世纪30年代把复杂的数学模型应用于用传统办法难以进行的大量数据处理工作。4.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了一批管理科学(运筹学)方面的教科书。1)韦斯特丘奇曼、拉塞尔阿考夫、伦纳德阿诺夫三人合著的运筹学人门2)爱德华鲍曼和罗伯特费特两人台著的生产管理分析3)塞缪尔里奇蒙的用于管理决策的运筹学, 以及许多关于线性规划、决策模型、培欣决策法、对策论等方面的书籍。 5.3计量管理学派的管理思想及特点计

28、量管理学派的管理思想是建立在系统思维的基础上的,系统的观点是要求从系统的整体效果出发进行理论考察、分析与解决问题,其目的是使整个系统的总效果达到最优。管理学派认为,组织中的任何部分或任何功能的活动必然会影响其他部分或功能,所以评价一个组织中任何决策或行动都必须考虑到它对整个组织的影响和相关问题。 1从系统观点出发研究各种功能关系。 2应用多种学科交叉配合的方法。 3应用模型化和定量化来解决问题。 4随着情况的变化而修改模型,求出新的最优解;通过模型来解决问题通常对问题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随着对问题由简单到复杂的深入了解,其模型也逐渐的复杂,以前的最优后来或许就不是最优了。这时就要不断地对模型进

29、行优化。 5.4计量管理学派的管理方法(模型法)目前在管理中应用比较广泛有效的数学模型有决策理论模型、盈亏平衡模型、库存模型、资源配置(线性规划)模型、网络模型。排队论、投入产出模型等。它们有的是描述性的;例如,盈亏平衡模型、排队论;有的是规范性的,例如决策理论模型、库存模型线性规划模型、网络模型等;有的含有多种确定性变量,如盈亏平衡模型、库存模型线性规划模型;有的含有各种随机的变量,如决策理论模型网络模型和排队模型等。图1131提出问题并阐述问题。2建立数学模型。对问题的要素用一组变量的函数来表示,EF(XF,YF)式中E代表系统的效益(如利润、成本等),F代表函数关系,XF代表可控制变量,

30、YF代表竞争者所控制的变量,3解出模型的答案,从而取得使系统的最佳效益的数量值。4检查模型及解的实际意义。5对所求的解进行控制。6把方案付诸实施。管理人员必须随时记录贯彻执行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注意模型的目标、假设、省略的东西和限制条件等因素,在一个过程之后,重新复查系统模型,以便改进它,使之更符合实际, 图 1146 权变理论学派 6.1概述权变理论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国经验主义学派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权变理论认为,在组织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最好的 管理理论和方法。权变管理就是依托环境因素和管理思想及

31、管理技术因素之间的变数关系来确定的一种最有效的管理方式。6.2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要著作1伯恩斯和斯托克伯恩斯和斯托克是最早运用权变思想来研究管理问题的人。他们对生产电子设备、机械产品和人造丝等不同产品的20个企业进行了调查,经过研究;得出了以下的结论:企业按照目标、任务、工艺,以及外部环境等活动条件的不同,可以分为稳定型和变化型 两大基本类型。1)稳定型 的企业,适宜于采用机械式 的组织形式。它的特征是;有一种严格规定的组织结构;有很明确的任务、方法、责任和与各个职能作用相一致的权利;管理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是上、下级垂直的命令等级; 在组织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是职务的权利和责任,而不是工作人员

32、的技能和经验。2)如果是变化型 的企业,那么采用有机式 的组织模式较为适宜。它的特点是,有相当灵活的结构,可以不断调整每个人的任务;系统内部的相互关系是网络型的;而不是等级控制;强调横向的联系而不是垂直的领导; 在组织活动中,技能与经验居于忧先地位,权利的分散以技术业务专长为基础;而不是以等级职位为基础,等等。2钱德勒钱德勒在1962年发表了战略与结构一书,强调在不同的条件下,有多种组织方案的论点。他对杜邦、通用汽车、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 等近70个大型企业的组织结构的变化机理研究后指出, 组织管理结构是随着企业战略的变化而变化的,而战略本身又由于市场的金融的、科学技术的和其他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3、3琼伍德沃德 (1916一 1971)20世纪50年代,女管理学家琼伍德沃德和她的助手们对英国南伊塞克斯的100家公司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在此基础上于1965年发表了工业组织:理论与实践,证明了企业组织的技术分系统与结构分系统具有直接的相互关系。 4劳伦斯和洛希(他们被称为是现代权变学说的创始者。1967年他们合写组织和环境一书,论述了外部环境和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他们的基本主张是:按照不同的形势、不同的企业类型、不同的目标和价值,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1)组织结构的特点就是分散化和整体化。分散化就是把组织系统划分为各种分系统,每个分系统根据与它相适应的外部环境所提出的要求,发展其特有的性质。 整

34、体化是努力使各个分系统在完成组织任务时达到统一的过程。 2)组织的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估计:(1)从外部环境获得信息的清晰程度;(2)对于组织所采取行动的反馈时间;(3)组织活动条件的计划性程度。 3)在企业结构模式分为4种模式:(1)市场等外部条件变化快、内部各种产品之间工艺技术差别大的企业,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组织设计为按产品划分为各个事业部;(2)外部环境变化较快,但工艺技术差别不大的企业,例如:美国休斯飞机公司,组织设计采取矩阵组织结构;(3)外部环境稳定工艺技术也较稳定的企业,例如:美国大陆包装品公司,组织设计采用直线职能制结构;(4)外部环境十分稳定,而且产品非常单一的企业,

35、例如:美国麦当劳公司,采用高度集权结构。5卢桑斯(Fred Luthans)卢桑斯是美国尼勃拉斯加大学的教授,他在1973年发表了权变管理理论:走出丛林的道路的文章,1976年他又出版了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说。系统地介绍了权变管理理论,提出了用权变理论可以统一各种管理理论的观点。卢桑斯是权变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1)卢桑斯把过去的管理理论划分为4种学说:过程学说、计量学说、行为学说和系统学说。 当过程、计量、行为系统4种学说结合在一起时,就产生了不同于部分总和的某种东西,这就是管理的权变学说。 2) 权变关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数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他把权变关系看作是一种如果一那么的函数关系。

36、如果 是自变数,那么 是因变数。在权变管理中,通常的情况是,环境是自变数,而管理的观念和技术是因变数。 3)关于权变管理,卢桑斯提出了一个观念性的结构,用下面的矩阵图来表示。这个结构有3个主要部分:环境,管理观念和技术,它们两者之间的权变关系。沿着矩阵的横轴是独立的如果,纵轴是从属的那么。 图115 卢桑斯的观念性结构(1)环境变数:分为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两个方面。外部环境又分一般的和特有的两种。一般的外部环境是由社会的、技术的、经济的和政治、法律的力量所组成。它们对正式组织系统的影响一般不是直接的,但却是巨大的。特有的外部环境包括供应者顾客。竞争者。他们也在正式组织系统的外面;却直接影响它。

37、内部环境基本上是正式组织系统。它的各变数间,以及它与外部环境各变数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主要的内部变数包括组织结构、决策、交流和控制过程,以及工艺的组织状态。 (2)管理变数:主要是指过程学说、计量学说、行为学说、系统学说等所主张的管理观念和技术。其主要内容如下:过程的管理变数有计划、组织指挥、交流和控制;计量的管理变数有基本的计量方法、决策模式运筹学;行为的管理变数有学习、行为的改变、动机的形成、集体动态、组织行为;系统的管理变数有普通系统理论、系统设计和分析、信息管理系统。(3)权变关系:是独立的环境变数同从属的管理变数间的函数关系。 7弗莱德E菲德勒菲德勒(FEFidler)早年就读

38、于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在芝加哥大学任教。1951年,移居伊利诺斯州,担任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教授和群体效能实验室主任。1969年,菲德勒前往华盛顿大学,担任心理学和管理学教授,同时兼任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和比利时鲁汉大学客座教授。菲德勒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从1951年起进行了长达15年的调查;提出了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式。他认为任何领导形态都可能是有效的,关键在于领导者必须与环境情景相适应。主要著作:让工作适合管理者(1965)、领导方式与有效的管理 6.3权交学派的管理思想1人们是怀着许多不同的需要加入工作组织的,而人们的纪要有不同的类型,有的人需要正规化的组织机构和

39、规章制度,有的人却需要更多的自治,更多的责任,更多发挥创造性的机会实现责任感。2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要与工作性质和人们的纪要相适应。3组织机构和管理层次的划分,职工的培训和工作的分配、工资报酬、控制程度的安排都要从工作的性质、工作目标、职工素质等方面来考虑,不能千篇一律。4当一个目标达到以后,可以继续激起职工的成就感,使之为达到新的、更高的目标而努力。6,4权变学派的管理方法 6.4.1权变论的计划制定1)对封闭式的机械组织和程序化的活动来说。明确目标是可行的,并能收到良好的效果。2)但是对开放式有机组织和非程序化的作业活动来说,明确目标以及达到目标而规定的效果就不会那么理想。这里要考虑一下是模

40、糊性还是明确性,在比较复杂的管理过程中要能恰当地掌握明确性和模糊性相结合的度是非常重要的。6.4.2权变理论的组织论6.4.3权变理论的控制论权变控制模型理论研究的是在动态领导过程中,领导者个性与领导情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 领导者的个性。领导者的个性即领导者的动机构成。是通过其在领导情境中设定的主要目标来确定的。1)一种类型的领导是以关系为动因 的,其在领导的惰境中是凭借良好的人际关系完成任务并以此来获得自我尊重的。2)领导者的另一种个性是以任务为动因,他们试图通过证明自己的才干来得到尊重和满足。 2. 领导情境。权变模型的另一个重要变量是领导情境。它包括三个指标:一是领导者与成员的关系,

41、指的是领导人得到或感到群体成员认可和支持的程度;二是任务的结构性,指的是任务的明确性程度,上下级之间的关联性程度及对工作目标、程序、进度所作规定的详尽程度;三是职位权力,是领导者实施奖惩的能力以及通过组织制裁的权威性。如果领导者得到群体支持,任务的结构性明确,职位权力强,则他对惰境有高度的控制力。反之,如果领导者得不到群体支持,任务模糊不清且无结构性,职位权力弱,则他对情境的控制力就小。大量的经验研究表明,领导者与成员关系的权数为4,任务结构权数为2,职位权力的权数是1 。7经验主义学派 7.1概述经验主义学派又被称为经理主义学派,这一学派以向西方大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

42、目标。他们的基本管理思想是:有关企业管理的理论应该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特别是以大企业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加以抽象和概括,然后传授给管理人员,向经理提出实际的建议。他们认为管理学就是研究管理的经验。 7.2代表人物及主要著作1彼得德鲁克(Peer FDrucker,1909J彼得德鲁克是当代最著名的经验主义管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是管理一任务、责任、实践。德鲁克1909年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早年曾学过法律、经济、哲学等,1931年获法学博士学位。为逃避纳粹德国的迫害,他于1933年去英国伦敦,并任银行、保险公司及其他公司的顾问,不断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后于1937年移居美国,成为美国公民。在美

43、国,他开始是作为由若干家美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组成的集团的经济学家,后又担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克来斯勒汽车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等大企业及一些外国公司的顾问,并于1945年创办了德鲁克管理咨询公司,自任董事长。他于19421949年期间任本宁顿学院政治和哲学教授,19501972年期间任纽约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管理学教授,1972年以后成为纽约大学的高级教授。他的主要著作有:经济人的目的(1939年);产业人的未来(1942年);公司的概念(1946年);新社会(1950年);管理实践(1954年);美国未来的二十年(1957年);明天的标志(1959年);效果管理(1964年);有效的管理者(1

44、966年);不连续的时代(1969年);管理一任务、责任、实践(1974年);动乱时代的管理(1980年);创新与企业家精神(1985年)。2欧内斯特戴尔(Ernest D咖)他是美国管理学家,并担任美国和国际性的一些大公司的言事和顾问,是欧内斯特拉尔协会的主席。他的主要著作有:公司组织结构的计划和发展(1952)、伟大的组织(1960)、组织中的参谋工作(1960,与林拉尔厄威克合写)、企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等。3艾尔弗雷德斯隆(18751966)艾尔弗雷德斯隆是美国的高级经理人员,曾长期担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总经理和董事长。他是事业部管理体制的首创人之一。他在19211922期间就提出了一种

45、叫集中政策控制下的分散经营组织机构模式,这是事业部的雏形。他把通用汽车公司按产品划分为21个事业部,分属4个副总经理领导。有关全公司的大政方针,如财务控制、重要领导人员的任免、长期计划,重要研究项目的决定等,由公司总部掌握:其他具体业务则完全由各事业部负责。斯隆认为;这种管理体制贯彻了政策决定与行政管理分开 这一基本原则,因而能使集权和分权得到较好的平衡。通用汽车公司经过斯隆的改革和整顿以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斯隆在1963年出版的我在通用汽车公司的年代一书中介绍了他在该公司的工作经验。 4亨利福特(Henry FOul,18631947)流水线大量生产管理技术的倡导者。福特于

46、1899年创建底特律汽车公司,但以破产告终。此后,他与詹姆斯卡曾斯、道奇兄弟等人于1903年创建福特汽车公司并任总经理。1919年;福持独占该公司,并使之发展成为美国第二个大汽车公司。他在生产和管理上的最大成就,就是于1913年在占地面积为278英亩的新厂中首先采用了现代化的大规模装配作业线。工人操作时无用移动就可以从旁边和高架的供应线上获取备种零件、部件和工具。在流水作业和大量生产的基础上,汽车的生产成本和售价都逐渐降低,并扩大了销售额。如T型车1910年售价为950美元,1924年已降到290美元。 福特最早注意到通过提高工资和福利来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1914年,美国非熟练工人的日工资一般为1美元,熟练工人的日工资只有25美元,而福特却付给工人5美元的日工资。福特认为,这样可以吸引和保持生产率最高的工人,并使工人有较多的钱购买工业品,从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福特于1914年开始在工人中实行利润分享计划每年把3000万美元分给职工。他还设立了设备较完善并拥有专职人员的医疗部门和福利部门。他于1916年在工厂中开办职业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