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纸》课堂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纸》课堂实录.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 仅供参考 学习与交流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纸课堂实录【精品文档】第 7 页纸教学目标:1、了解纸的发明和纸的发展2、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并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纸的一些性质和特点难点:学生用形象化的方法交流研究纸的结果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分组材料:各种不同的纸,滴管,红墨水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科学志趣1、谈话:同学们,今天咱们初次见面,所以老师请小朋友欣赏一组漂亮的工艺品。看清楚用什么材料做的?请看大屏幕。学生答:纸制的2、电脑出示有。关纸工艺品3、提问:知道这些物品是用什么做的吗?4、谈话:想不想知道纸的来历呢?5、电脑出示:纸
2、的由来(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6、提问: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种类的纸呢?这些纸主要有哪些用途?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纸质材料的物品,让学生进入纸的殿堂,用视频展示中国四大发明纸的由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为接下来对纸的深入研究奠定兴趣和情感基础二自主探究,了解纸的特性及用途(一)认识各种纸的特点1、谈话:老师今天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纸,请拿出一号信封,认一认是都是什么纸?小组成员可以互相交流一下。2、集体交流3、提问:如果老师刚吃完了饭,想要用纸来擦嘴,请问用牛皮纸还是餐巾纸好呢?为什么?学生答:餐巾纸,因为吸水性较强。4、谈话:说明各种纸有它的不同特点,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各种
3、纸的不同特性呢?小组讨论一下。5小组讨论(观察、实验)6、汇报交流并板书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认识身边常见的纸,在现有认知的基础上直接感受不同种纸有不同的用途,同时过渡引入引起学生探究欲望(二)研究纸的性质1、谈话:原来大家了解这么多纸的性质呀,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纸的性质,好吗?2、谈话: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纸的结实程度,吸水性及透明度来研究一下。A:不同的纸的结实程度的探究1、谈话:牛皮纸与宣纸哪种更结实呢?2、学生猜测。3、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4、汇报交流,完善研究方案(两张完全相同的纸)5、小组实验6、交流汇报7、师小结:正因为牛皮纸结实,所以我们常用它来做包装物品。8、谈
4、话:老师想留一个问题给小朋友,同一种纸,它的横向与纵向结实程度是否一样呢?小朋友们不妨回家做个实验B纸的吸水性1、谈话:牛皮纸与宣纸哪种吸水性好呢?2、学生猜测3、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4、汇报交流,完善方案(滴的水滴数要相同)5、小组实验6、交流汇报7、师小结:正因为宣纸的吸水性能好,所以我们常用它来写字作画C:纸的透明度1、谈话:牛皮纸与宣纸哪种透明度好呢?2、学生猜测3、交流方法4、学生实验5、交流结果6、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纸的不同性质,正因为纸的不同性质才产生了不同种类的纸和纸的不同用途。三、了解造纸过程,认识节约用纸的重要性1、谈话: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纸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呢?2
5、、电脑出示:(纸的生产过程)3、谈话:纸的主要原料是木材,当然用竹子,废纸,稻草、旧棉布等也可以造纸。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些新型材料的纸吗?电脑出示相关信息4、谈话:看完之后,说说你有什么想法呢?(进行节约用纸,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教育)5、谈话: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都需要用大量的纸,纸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必用品,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节约用纸呢?能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况说说吗?(结合生活实际,本地生活习惯进行节约纸的教育)6、纸的设计谈话:了解了这些知识,你希望未来的纸会是什么样的呢?根据生活的需要设计不同类型的纸,如下雨等。设计意图:通过古代造纸的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生产纸的不易,通过现代生产纸
6、的工艺流程图,让学生产生节约用纸,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资源教育,设计纸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四、课外延伸了解纸的回收利用情况,做一件纸工艺品。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感受科学学习的方式和意义,通过废物利用制作纸工艺品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科技创新能力,这是科学教学的一种延伸纸一课的教学反思1愉悦的情境是互动的前提。教师的善教,使学生乐学。学生心情舒畅,学习兴趣和热情被充分激发出来,从很多角度,用很多方法观察纸,让人刮目相看!2学生独立的思考是互动的基础。在这节课的前两个活动中,老师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进行观察活动,老师只是暗示“你有几种方法?”并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激发学生想更多的方法。3培育教学智慧。课堂是预设和生成的辨证统一,是动态生成的过程。生成既有预设中的生成,也有“节外生枝”的生成,特别是后者,更需要教师高超的教学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