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发散思维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信息技术: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发散思维的培养.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 仅供参考 学习与交流小学信息技术论文: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发散思维的培养【精品文档】第 14 页小学信息技术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发散思维的培养摘要: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和基础。关键词:信息技术 发散思维 培养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竞争能力和综合
2、实力,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有效开展各种学习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积极思考的能力,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把对学生思维潜能的开发和训练作为一项重要的目标加以实施。纲要要求我们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其在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同时更要学会处理问题的能力,找到问题的多种解决途径。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发散思
3、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就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谈一些看法。一、阻碍学生思维发展的原因(一)知识是本位 教材为准绳传统的信息教学设计上,教师偏重于知识和操作能力的讲授,知识是摆在第一位的要素,其它诸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则是第二位亦或是可有可无的,因此,教师在教案的设计上大部分只是对教材内容和知识点的罗列,脱离生活实际,学习任务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设计流于形式,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遇到需要解决实际问题时思维
4、受阻,用一种办法无法解决时,就找不到其它处理方法。在教材的处理上,教师的教学始终围绕着书本转,书本有什么,就教学生什么,迷信书本,迷信权威,没有合理地取舍,没有针对学生实际去设计教案,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更谈不上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二)教师为中心 评价太单一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一堂课下来,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授已占用了半节课以上,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少之又少,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更多的是示范操作,学生被牵着鼻子走,其思维也无法朝着发散、变通、独创方面发展。其次,在教学评价方式上存在弊端,例如,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和
5、操作过多、过早地进行了评价,从而对其他同学的思维形成了定势,当有独创的构思时往往会被忽略或被否定,扼杀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如,在考试的评价上虽一般采用了上机考试的评价形式,但测试内容基本涉及的还是书中的知识点,缺乏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知识的评价内容。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策略(一)有情有趣 激发学习欲望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思维发展的基础。信息技术是一门学生颇感兴趣的学科,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使学生要学、乐学。1、教师可以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他们有跃跃欲试的冲动和欲望,这样,即使遇到困难,学生也会积极活跃自己的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继而获得成功。 例如
6、,在四下使浏览更方便这一课中,在讲到历史记录时,我故意抛出一个问题:“老师发现上个班级在电脑教室上课时,有个同学偷偷上网玩了游戏,你们能帮我找出是哪个同学违反纪律么?”这时,学生眼睛瞪得大大的,面面相觑,一下子就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围,牢牢把他们吸引在了课堂中。2、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将课堂与游戏、课堂与热点、课堂与生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四上我的E-mail的导入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中的情境:(图片出示)一天,在国外留学的女儿丹丹给妈妈打来电话,丹丹要求妈妈现在就把自己需要的资料寄给她,我们怎样解决这个
7、问题呢?学生会畅所欲言,可以通过邮局邮寄、传真、电子信箱学生再通过思考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对策,从多种方案中根据具体情况找到最佳方案的方法。(二)适当留白 触发精彩补白“留白”原是中国国画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能够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适当留白,能够为信息技术课注入一股创新之流。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方面进行留白。1、范例留白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有些教师在出示范例的时候,往往是一份完整甚至是相当优秀的教学作品,让学生模仿去着完成,殊不知就是这样一份优秀的范例,扼杀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一味地跟着范例走、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范例留白,就是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待完成的
8、教学作品,而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完成作品、去填补“空白”。补白的过程让学生能够驰骋在思维与想象的空间里,掌握、巩固技能的同时达到了培养发散思维的目的。同时,范例留白,还可以弥补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基础差异,保证了教学的连贯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自由发挥想象力是打开思维闸门的钥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思维的开放新和独特性。在台州市小学信息技术新教材研训活动中,张老师执教的初识“画图”程序,用一张什么都不是的图画让孩子们发挥想象,最后发散出了许多不同主题的想象画。创意绘画没有约束住孩子的想象力,真正体现出了学生主体的思想。课后,我在多变的形状这一课上,借鉴了张老师的经验,提供了一幅仅有两个圆形的画
9、,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创造,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中那幅教学楼的范画,我惊喜地发现,学生们的思维得到了发散,不仅有汽车、眼镜、两颗樱桃、笑脸、火箭还有个别基础好的同学,通过移动两个圆形,创作出了更丰富的作品,有雪人、杯子里的冰淇淋、糖葫芦创作出的作品异彩纷呈。2、知识留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把操作方法一股脑全部告诉学生,有些知识可以留给学生自行探索,避免了墨守成规,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加大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思维更活跃,从而达到激发思维潜能的目的。在三下装扮桌面这一课中,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如何更换桌面。给学生几张壁纸,让他们自己去探究设置的方法。学生们经过思考,探究后,普遍得出了两种结
10、论,一种方法是书本里的“右击”“属性”“桌面”“浏览”,另一种则是利用画图程序打开一张壁纸,利用文件菜单中的“设置为墙纸”。有个别学生则另辟蹊径,双击打开了一张壁纸,默认打开方式是ACDSEE,虽然没有学过这个软件,但他经过探究实践后,得出了结论,原来右键里就有壁纸选项,也能成功更改桌面。当他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后,同学们纷纷投来了赞许的眼光,“好厉害啊”、“原来有这么多种方法,我刚才怎么没发现”议论声中我不仅听出来了他们对这位同学的赞美,更听出了他们探究的欲望,进而激发他们以后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潜能。3、时间留白在信息技术课中,常常看到有些教师多占用了两种时间,一种是学生操作的时间,教师少讲点
11、,学生多练点,以学生为主体,才能给予学生充足的思维驰骋转移的时间。另一种是欣赏品读学生作品的时间,赏析往往一晃而过,却不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该多留一些时间让学生去欣赏作品,然后让他们谈感受,也许在他人的启发下,思维的灵感就能迸发出来,继而内化为自己的独特创意。“留白”的课堂开启思维之门,但如果“留白”比例过多、过密,反而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让学生无所适从,也就不利于发散思维能力的提升。(三)鼓励求异 提倡大胆质疑古语有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传统教育中,学生受尊师重道的理念影响,普遍认为凡是老师讲的都是对的,凡是书本上的都是真理,因此全盘采纳,不敢提出不同意见,
12、不敢有自己的想法,甚至人云亦云,别人怎么说,我就怎么做,这样很容易把自己禁锢在思维的牢笼里,丧失了创造的潜能与个性。事实上,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都存在不同的答案,解法各异,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启发诱导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培养思维的独特性,敢于向权威挑战,拓宽思路,让思维变得宽广流畅,才能“领异标新二月花”,更能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四)交流评价 启迪智慧火花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信息技术课中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是培养发散思维的重要一环,通过分享思维成果并从他人的作品中得到启迪,扩展了视野,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酝酿对事物的新想法,
13、触发思维灵感之弦,达到知识的交融、思维的碰撞,避免了“闭门造车”的误区,使得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得到提升。评价在交流讨论中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而过早的评价则会切断学生的思维链条,成为发散性思维培养的不利因素。因此,除了传统的评价方式以外,教师还应该学会“延迟评价”,“延迟评价”是美国创造心理学家奥斯本提出的理论,指的是在解决某一问题提出各种想法的思维过程中,暂不对各种想法采取评价,以使得参与个体能够在自由从容的氛围中积极思考,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出为数众多的想法。心理学家布鲁纳则认为“延迟评价可以促使学生发现问题,产生创造性的理解。” 例如,在画图软件的学习中,我向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如何画出
14、一个月亮?一个同学很快回答可以利用曲线工具画两条曲线。这时,我并没有急于对他的回答做出评价,而是继续提问有没有其它方法,经过尝试后,又有学生回答,可以利用椭圆工具画,两个椭圆交叉,最后用橡皮擦去多余部分。这时,我继续鼓励学生寻找新的画法,又有同学认为,可以选择属性里的第二类椭圆,这样可以少擦一部分线条,更为方便,还有的同学提出,既然第二类椭圆可以用,那第三类椭圆呢?于是,他们又去探究,得出了结论:原来改变一下前景色又可以更快速地画出月亮。这个案例中,我并没有在第一位学生作答后立刻评价,而是运用了延迟评价策略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探究,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以上,就是笔者在信息技术教
15、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一些方法策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身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一名引路人,为学生创造一片自由的天地,培养其发散思维的能力,并使其能将这种能力运用于各个领域。【参考文献】1 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培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32 王立军浅谈教育教学中的发散思维J科教文汇,20083 王永良谈课堂中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做法J中国校外教育,20084 魏玉凤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发散思维培养的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完成日期:20105 丁云霞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J,网络,20126 戴晓霞 信息技术课程中发散思维培养探析J,教学理论,2011